『壹』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其特點是計算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圍繞中心計算機分布在各處,呈分層星型結構,各終端通過通信線路共享主機的硬體和軟體資源,計算機的主要任務還是進行批處理,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分時系統後,則具有互動式處理和成批處理能力。
2、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網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以通信子網為中心,不僅共享通信子網的資源,還可共享資源子網的硬體和軟體資源。網路的共享採用排隊方式,即由結點的分組交換機負責分組的存儲轉發和路由選擇,給兩個進行通信的用戶段續(或動態)分配傳輸帶寬,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線路的利用率,非常適合突發式的計算機數據。
3、形成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為了使不同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都能互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了一個能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
4、高速計算機網路:其特點是採用高速網路技術,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實現,多媒體和智能型網路的興起。
特點:
第一階段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單個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計算機和多個沒有自主處理功能的終端組成網路。
第二階段為計算機-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組成獨立的網路系統.。
第三階段為開放式標准化網路,特點是由多個計算機組成容易實現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開放式網路系統.。
第四階段為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的發展,特點是網路系統具備高度的可靠性與完善的管理機 。
(1)計算機網路第一階段的描述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1、根據網路的交換功能分為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和混合交換;
2、根據網路的拓撲結構可以分為星型網、樹型網、匯流排網、環型網、網狀網等;
3、根據網路的通信性能可以分為資源共享計算機網路、分布式計算機網路和遠程通信網路;
4、根據網路的覆蓋范圍與規模可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
5、根據網路的使用范圍分為公用網和專用網。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貳』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的四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的四個階段如下:
第一階段: 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
標志計算機網路的真正產生,ARPANET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第二階段: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
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
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研究所開發了著名的劍橋環區域網(Cambridge Ring)。這些網路的成功實現,一方面標志著區域網絡的產生,另一方面,它們形成的乙太網及環網對以後區域網絡的發展起到導航的作用。
第三階段: 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
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
第四階段: 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
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
目前,計算機網路已經真正進入社會各行各業,為社會各行各業所採用。另外,虛擬網路FDDI及ATM技術的應用,使網路技術蓬勃發展並迅速走向市場,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2)計算機網路第一階段的描述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
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叄』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1、早期年代,過去人們開始將彼此獨立發展的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起來,完成了數據通信與計算機通信網路的研究,為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做好了技術准備,奠定了理論基礎。
2、分組交換,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分組交換是採用存儲轉發技術。把欲發送的報文分成一個個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
3、網際網路時代,Internet的基礎結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進: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建立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
(3)計算機網路第一階段的描述擴展閱讀
網際網路時代: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了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所有想連接在它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它規模增長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們認識到僅使用一個單獨的網路無法滿足所有的通信問題。
2:建立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1985年起,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就認識到計算機網路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圍繞六個大型計算機中心建設計算機網路NSFnet,它代替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要部分。
3、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網際網路已經很難對其網路結構給出很精細的描述,但大致可分為五個接入級:網路接入點NAP,多個公司經營的國家主幹網,地區ISP,本地ISP,校園網、企業或家庭PC機上網用戶。
『肆』 計算機網路發展過程分幾個階段
以華為MateBookX,win10為例。4個階段。第一階段:遠程聯機系統,它的模式是「終端-通信線路-計算機」;第二階段:計算機網路通信;第三階段:標准、開放的計算機網路;第四階段:高速、智能的計算機網路。演示機型:華為MateBook X 系統版本:win10
以華為MateBook X,win10為例。4個階段。第一階段:遠程聯機系統,它的模式是「終端-通信線路-計算機」;第二階段:計算機網路通信;第三階段:標准、開放的計算機網路;第四階段:高速、智能的計算機網路。
『伍』 計算機網路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經歷三個階段,具體詳情如下:
1、第一階段(6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計算機通信網路,特徵是計算機與終端互聯,實現遠程訪問。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有主機—通信線路─終端組成,只可算是計算機網路的雛形。
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具有遠程通信功能的單機系統解決了多個用戶共享主機資源的問題。終端為啞終端,沒有自己的CPU、內存和硬碟,沒有處能力。存在問題:主機負擔重,通信費用高。還具有遠程通信功能的多機系統,解決了主機負擔重、通信費用昂貴的問題。存在問題:多個用戶只能共享一台主機資源。
2、第二階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實現計算機―計算機之間的通信,使計算機網路的結構、概念都發生了變化,形成了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的網路結構。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階段;美國的ARPA網就是第二代網路的代表,主要問題:網路對用戶不是透明的。
3、第三階段(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現代計算機網路互連階段,特徵是網路體系結構的形成和網路協議的標准化。
在計算機通信系統的基礎之上,重視網路體系結構和協議標准化的研究,建立全網統一的通信規則,用通信協議軟體來實現網路內部及網路與網路之間的通信,通過網路操作系統,對網路資源進行管理,極大的簡化了用戶的使用,使計算機網路對用戶提供透明服務。
『陸』 簡述計算機網路發展的主要階段及其各階段的特徵
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單個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計算機和多個沒有自主處理功能的終端組成網路.
第二階段為計算機-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組成獨立的網路系統.
第三階段為開放式標准化網路,特點是由多個計算機組成容易實現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開放式網路系統.
第四階段為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的發展,特點是網路系統具備高度的可靠性與完善的管理機
『柒』 計算機網路發展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發展階段:1946-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的時代,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的,運算速度慢還沒有人快,是計算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第二個發展階段:1956-1964年晶體管的計算機時代:操作系統。
第三個發展階段:1964-1970年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第四個發展階段:1970-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7)計算機網路第一階段的描述擴展閱讀:
計算機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正在日益改變著傳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式,推動著社會的科學計算。
科學計算是計算機最早的應用領域,是指利用計算機來完成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中提出的數值計算問題。在現代科學技術工作中,科學計算的任務是大量的和復雜的。
利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高、存儲容量大和連續運算的能力,可以解決人工無法完成的各種科學計算問題。例如,工程設計、地震預測、氣象預報、火箭發射等都需要由計算機承擔龐大而復雜的計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