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名詞和術語

計算機網路名詞和術語

發布時間:2023-02-22 23:38:02

『壹』 計算機網路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1、 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總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2、 聯機系統:是由一台中央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地理位置分散的終端而構成的計算機系統。

3、 PDN:是公用數據網。網中傳輸的是數字化的數據,屬於通信子網的一種。

4、 OSI: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為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制訂的七層網路模型。
5、 數據通信:是一種通過計算機或其他數據裝置與通信線路,完成數據編碼信號的傳輸、轉接、存儲和處理的通信技術。

6、 數據傳輸率:每秒能傳輸的二進制信息位數,單位為B/S.
7、 信道容量:是信息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是信息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

8、 自同步法:是指接收方能從數據信號波形中提取同步信號的方法。

9、 PCM:稱脈碼調制,是將模擬數據換成數字信號編碼的最常用方法。
10、 FDM:又稱時分多路復用技術,是在信道帶寬超過原始信號所需帶寬情況下,將物理停產的總帶寬分成若干個與傳輸單個信號帶寬相同的子停產,每個子信息傳輸一路信號。

11、 同步傳輸:是以一批字元為傳輸單位,僅在開始和結尾加同步標志,字元間和比特間均要求同步。

12、 差錯控制:是指在數據通信過程中能發現或糾正差錯,把差錯限制在盡可能小的允許范圍內的技術和方法。
13、 信號:是數據的電子或電磁編碼。

14、 MODEM:又稱數據機。其作用是完成數字數據和模擬信號之間的轉換,使傳輸模擬信號的媒體能傳輸數字數據。發送端MODEM將數字數據調制轉換為模擬信號,接收端MODEM再把模擬信號解調還原為原來的數字數據。
15、 信號傳輸速率:也稱碼元率、調制速率或波特率,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個數,單位記做BAND。
16、 基帶傳輸:是在線路中直接傳送數字信號的電脈沖,是一種最簡單的傳輸方式,適用於近距離通信的區域網。
17、 串列通信:數據是逐位地在一條通信線上傳輸的,較之並行通信速度慢,傳輸距離遠。

18、 信宿:通信過程中接收和處理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19、 信源:通信過程中產生和發送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20、 全雙工:允許數據同時在兩個方向上傳輸,要有兩條數據通道,發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獨立的接收和發送能力。

『貳』 計算機網路的幾個名詞解釋

1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2 網路拓撲結構是指用傳輸媒體互聯各種設備的物理布局.
3 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簡稱LAN,是指在某一區域內由多台計算機互聯成的計算機組。「某一區域」指的是同一辦公室、同一建築物、同一公司和同一學校等,一般是方圓幾千米以內。區域網可以實現文件管理、應用軟體共享、列印機共享、掃描儀共享、工作組內的日程安排、電子郵件和傳真通信服務等功能。區域網是封閉型的,可以由辦公室內的兩台計算機組成,也可以由一個公司內的上千台計算機組成。
4 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97年ISO頒布的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從低到高分七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5 網路體系(Network Architecture):是為了完成計算機間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計算機互連的功能劃分成有明確定義的層次,並規定了同層次進程通信的協議及相鄰之間的介面及服務.
6 利用「實體」這個抽象的名詞表示任何可以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體或軟體進程。在許多情況下,實體就是一個特定的軟體模塊。
7 網路協議是網路上所有設備(網路伺服器、計算機及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等)之間通信規則的集合,它規定了通信時信息必須採用的格式和這些格式的意義。
8 TCP/IP 是供已連接網際網路的計算機進行通信的通信協議
TCP/IP 指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
TCP/IP 定義了電子設備(比如計算機)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准。
不好意思了,就知道這么多,其它的你自己在去查查吧。

『叄』 計算機網路術語

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指作用范圍為幾十公里以內的網路及網路相關技術。
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指作用范圍為幾十公里到幾千公里的網路及網路相關技術。
數據(Data)傳遞(攜帶)信息的實體。
信息(Information)是數據的內容或解釋。
信號(Signal)數據的物理量編碼(通常為電編碼),數據以信號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
信道(Channel)傳送信息的線路(或通路)。
比特(bit)即一個二進制位。比特率為每秒傳輸的比特數(即數據傳送速率)。
碼元(Code cell)時間軸上的一個信號編碼單元。
波特(Baud)碼元傳輸的速率單位。波特率為每秒傳送的碼元數(即信號傳送速率)。
帶寬(Band width,BW)信道傳輸能力的度量。在傳統的通信工程中它指頻率的范圍;在計算機網路中,一般用每秒允許傳輸的二進制位數作為帶寬的計量單位。
Modem在模擬傳輸方式中,調制,將數字數據變換為模擬的調制信號;解調,將模擬信號重新還原為數字數據。調制器和解調器組合在一起就稱為數據機Modem
PCM脈沖編碼調制,也稱為脈沖調制,這是一個把模擬信號轉換為二進制數字序列的過程,包括三個步驟:采樣、量化和編碼。
TDM時分多路復用,是多路復用的一種方法。信號分割的參量是信號佔用的時間,故要使復用的各路信號在時間上互不重疊。在傳輸時把時間分成小的時間片,每一時間片由復用的一個信號佔用,每一瞬時只有一個信號佔用信道
虛電路分組交換技術的一種方式,兩個端用戶相互通信前必須建立一條邏輯連接,即虛電路。這條虛電路可以事先建立,也可以臨時建立。
協議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通信)而建立

『肆』 有關計算機的專業術語!!!基礎的!

常用的計算機專業術語+解釋
1、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總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2、聯機系統是由一台中央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地理位置分散的終端而構成的計算機系統。
3、PDN是公用數據網。網中傳輸的是數字化的數據,屬於通信子網的一種。
4、OSI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為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制訂的七層網路模型。
5、PSE是分組交換設備。作為網路的中間節點,它具有存儲轉發分組的功能。
6、PAD是分組裝配/拆卸設備。在發送方將大的報文拆成若干分組,在接受方將屬於同一報文的分組再重新組成報文的設備。
7、FEP是前端處理機。設置在中心計算機與通信線路之間,專門負責通信控制。
8、IMP是介面信息處理機,是網路中間節點的統稱。
二、
1、數據通信:是一種通過計算機或其他數據裝置與通信線路,完成數據編碼信號的傳輸、轉接、存儲和處理的通信技術。
2、數據傳輸率:每秒能傳輸的二進制信息位數,單位為B/S.
3、信道容量:是信息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是信息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
4、自同步法:是指接收方能從數據信號波形中提取同步信號的方法。
5、PCM:稱脈碼調制,是將模擬數據換成數字信號編碼的最常用方法。
6、FDM:又稱時分多路復用技術,是在信道帶寬超過原始信號所需帶寬情況下,將物理停產的總帶寬分成若干個與傳輸單個信號帶寬相同的子停產,每個子信息傳輸一路信號。
7、同步傳輸:是以一批字元為傳輸單位,僅在開始和結尾加同步標志,字元間和比特間均要求同步。
8、差錯控制:是指在數據通信過程中能發現或糾正差錯,把差錯限制在盡可能小的允許范圍內的技術和方法。
9、FEC:又叫向前糾錯,是一種差錯控制方法,接收端不但能發現錯誤,而且能確定二進制碼元發生錯誤的位置,從而加以糾正。
10、信號:是數據的電子或電磁編碼。
11、MODEM:又稱數據機。其作用是完成數字數據和模擬信號之間的轉換,使傳輸模擬信號的媒體能傳輸數字數據。發送端MODEM將數字數據調制轉換為模擬信號,接收端MODEM再把模擬信號解調還原為原來的數字數據。
12、信號傳輸速率:也稱碼元率、調制速率或波特率,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個數,單位記做BAND.
13、基帶傳輸:是在線路中直接傳送數字信號的電脈沖,是一種最簡單的傳輸方式,適用於近距離通信的區域網。
14、串列通信:數據是逐位地在一條通信線上傳輸的,較之並行通信速度慢,傳輸距離遠。
15、信宿:通信過程中接收和處理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16、信源:通信過程中產生和發送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17、全雙工:允許數據同時在兩個方向上傳輸,要有兩條數據通道,發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獨立的接收和發送能力。
18、沖擊雜訊:呈突發狀,常由外界因素引起;其雜訊幅度可能相當大,無法靠提高信噪比來避免,是傳輸中的主要差錯。
19、ARQ:又稱自動請示重發,是一種差錯控制方法;要求接收方檢測出差錯時,就設法通知發送端重發,直到正確的數據收到為止。
20、數據:為有意義的實體,它涉及到事物的存在形式。
三、
1、 網路協議:為進行計算機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或約定的集合。
2、 語義:涉及用於協調與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
3、 語法:數據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4、 定時: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5、 網路的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各層次及其協議的集合。
6、 OSI:開放系統互連,是ISO中的術語,指資源子網中的主機。
7、 端開放系統:是ISO中的術語,是指資源子網中的主機。
8、 中繼開放系統:是ISO中的術語,指通信子網中的節點機。
9、 DTE:數據終端設備,是對用戶擁有的連網設備和工作站的統稱。
10、 DCE:數據電路終接設備或數據通信設備,是對為用戶提供入網連接點的網路設備的統稱。
11、 零數據機:當用RS-232C直接連接兩台近地DTE時,為使電纜兩端的DTE通過電纜看過方都好像是DCE,所 採用交叉跳接的信號電纜。
12、 V系列介面標准:是數據終端設備與數據機或網路控制器之間的介面,是一種比較復雜的介面。
13、 X系列介面標准:是適用公共數據網的宅內電路終接設備和數據終端設備之間的介面,它制定較晚,是一種比較簡單的介面。
14、 100系列介面標准:是DTE與不帶自動呼叫設備的DCE(如數據機)之間的介面。
15、 200系列介面標准:是DTE與帶自動呼叫設備的DCE(如網路控制器)之間的介面。
16、 X.21建議:是一個用戶計算機的DTE如何與數字化的DCE交換信號的數字介面。
17、 鏈路管理:數據鏈路層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
18、 反饋差錯控制:用以使發送方確認接收方是否正確收到了由它發送的數據信息的方法。
19、 ARQ法:又稱自動請求重發,發送方將要發送的數據幀附加一定的冗餘檢錯碼一並發出,接收方則根據檢錯碼對數據幀進行差錯檢測,若發現錯誤就返回請求重發的應答,發送方收到請求重發的應答後,便重新傳送該數據幀。
20、 停發法:又稱空閑重發請求,規定發送方每發送一幀後就要停下來等待接收方的確認返回,僅當發送方收到接收方的正確接收確認後再發送下一幀。
21、 go-back-n策略:當接收方檢測出失序的信息幀後,要求發送方重發最後一個正確接收的信息幀之後的所有未被確認的幀。
22、 選擇重發策略:當接收方發現某一幀出錯後,仍然後續來的正確的幀存放在一個緩沖區中暫不向上層遞交,同時向發送方要求重新傳送出錯的那一幀;一旦收到重新傳來的幀後,就將其與存於緩沖區的中的其幀一同按正確順序遞交高層。
23、 發送窗口;發送方已發送但尚未被確認的幀的序號隊列的界限,其上下界分別為窗口的上下沿,下下沿的距離為窗口盡寸。
24、 非同步協議:以字元為獨立的信息傳送單位,在每個字元的起始處開始對每個字元內的比特進行同步,但字元間的間隔是不固定的。
25、 同步協議:以多位元組或多比特組成的數據塊為傳送社交晚會產,僅在幀的起始處同步,幀內維持固定的時鍾。
26、 BSC:面向字元的同步控制協議,又稱二進制同步通信,採用字元填充的首尾定界法,屬於數據鏈路層協議。
27、 信息幀:又叫I幀,用於傳送有效信息和數據。
28、 控制幀:又叫S幀,用於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
29、 無編號幀:又叫U幀,用於提供鏈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種控制功能。
30、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是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層協議,採用比特填充的首位標識法。
31、 虛電路服務:網路層向運輸層提供的一種面向連接的,使所有分組序到達目的系統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
32、 阻塞: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量過多,使得該部分網路來不及處理,以至引起這部分及至整個網路性能下降的現象。
33、 死鎖:網路阻塞嚴重,導致網路通信業務停頓的現象。
34、 間接存儲轉發死鎖:在一組節點之間,某節點的所有緩沖區都裝滿了等待輸出到下一節點的分組,這種情況依次傳遞構成循環,造成多節點間的死鎖。
35、 直接存儲轉發死鎖:兩個節點彼此的所有緩沖區都裝滿了等待輸出到對方的分組,造成兩節點既不能接收也不能發送分組的現象。
36、 網路服務質量:是指在運輸連接點之間看到了某些運輸連接的特性,是運輸層性能的度量,反映了運輸質量及服務的可用性。
37、 抽象語法:是對數據一般結構的描述,是應用層實體對數據結構的描述。
38、 上下文關系:抽象語法和傳輸語法之間的對應關系,稱上下文關系。
39、 重新同步:會話層在已經應答發送方正確接收後,在後期處理中發現錯誤而請求發送方重發。
40、 FTP服務:是一個用於訪問遠程機器的協議,採用客戶/伺服器模式,使用戶可以在本地機與遠程機之間進行有關文件的傳輸操作。
41、 簡單郵件傳送協議:是一個應用層協議,是簡單的基於文本的,可靠的,有效的數據傳輸協議。
42、 地址轉換協議ARP:在網路層將IP地址轉換為相應物理網路地址的協議。
四、
1、 令牌:是一種能夠控制站點佔有媒體的特殊山幀,以區別數據幀及其他控制幀。
2、 載波監聽:即發送站點在發送幀之前,先要監聽信道上是否有其他站點發送的載波信號,若無
其他載波,可以發送信號;否則,推遲發送幀。
3、 沖突檢測:即發送站點在發送數據時要邊發送邊監聽信道,若監聽到信道有干擾信號,則表示產生了沖突,於是就要停止發送數據。
4、 時槽:是一個固定長度的二進制位串,對應一個特定的時間片段,每個站點只能在時間片內發送數據。
5、 服務訪問點:簡稱SAP,是一個層次系統的上下層之間進行通信的介面,N層的SAP就是N+1層可以訪問N層服務的地方。
6、 區域網操作系統:是在區域網低層所提供的數據傳輸能力的基礎上,為高層網路用戶提供共享資源管理和其他網路服務功能的區域網系統軟體。
7、 傳輸時延:是指一個站點從開始發送數據幀到數據幀發送完畢所需要的全部時間,也可是接收站點接收事個數據幀的全部時間。
8、 本地網橋:指在電纜允許的長度范圍內互連網路的網橋。
9、 比特環長:當數據幀的傳輸時延等於信號在環中和上的傳播時延時,該數據幀的比特數就是以比物度量的環路長路。
五、
1、 ISDN:是由綜合數字電話網演變發展而來的的一種通信網路,它提供端到端的數字連接以支持廣泛的業務,支持語音和非語音的通信業務,它為用戶連網提供了一組少量的標准多用途網路介面。
2、 數字位管道:指的是用戶設備和ISDN交換系統之間傳輸比特流的介面。管道中雙向傳輸的比特流是由多個獨立信道的比特流採用時分多路復用形成的。
3、 信元:ATM的信元是具有固定長度的幀,共53位元組。其中5個位元組是信元頭,48個位元組是信息段。信息段中可以是各類業務的用戶數據,信元頭包含各種控制信息。
4、 幀中繼:是一種新型快速分組交換方式,它在繼承了X.25的特點之後,簡化了其網路層協議功能而發展起來的。
5、 ISP:internet服務提供商。
6、 URL:即統一資源定位器,WWW上的每個網頁都按URL格式命名惟一的地址。
7、 子網掩碼:是一個32位二進制數,對應IP地址的子網主機標識區域全為「0」,其餘部分全為「1」。用於兩台主機是否在同一子網中。
8、 萬維網:又稱WWW,是Interner上集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於一身的全球信息資源網路,是Internet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9、 intranet:表示一組在特定機構范圍內使用的互連網路,它們沿用的internet協議,採用客戶/伺服器結構,也叫內聯網。
10、 防火牆:是一種安裝在網間連接設備上的軟體,在被保護的intranet和internet之間堅豎起的一道安全屏障,用於增強intranet的安全性。

『伍』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的一些名詞解釋

SSTP,又稱安全套接字隧道協議,是一種應用於互聯網的協議。它可以創建一個在HTTPS上傳送的VPN隧道,從而消除與基於PPTP(點對點隧道協議)或L2TP(第2層隧道協議)VPN連接有關的諸多問題。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在電話線上產生三個信息通道:一個速率為1.5Mbps-9Mbps的高速下行通道,用於用戶下載信息;一個速率為16Kbps-1Mbps的中速雙工通道;一個普通的老式電話服務通道;且這三個通道可以同時工作。

網路-SSTP

網路-ADSL

『陸』 計算機網路專業術語

adsl

[編輯本段]定義
ADSL [1](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因為上行(用戶到電信服務提供商方向,如上傳動作)和下行(從電信服務提供商到用戶的方向,如下載動作)帶寬不對稱(即上行和下行的速率不相同)因此稱為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它採用頻分復用技術把普通的電話線分成了電話、上行和下行三個相對獨立的信道,從而避免了相互之間的干擾。通常ADSL在不影響正常電話通信的情況下可以提供最高3.5Mbps的上行速度和最高24Mbps的下行速度。
[編輯本段]設備
ADSL[2]是一種非同步傳輸模式(ATM)。
在電信服務提供商端,需要將每條開通ADSL業務的電話線路連接在數字用戶線路訪問多路復用器(DSLAM)上。而在用戶端,用戶需要使用一個ADSL終端(因為和傳統的數據機(Modem)類似,所以也被稱為「貓」)來連接電話線路。由於ADSL使用高頻信號,所以在兩端還都要使用ADSL信號分離器將ADSL數據信號和普通音頻電話信號分離出來,避免打電話的時候出現噪音干擾。
通常的ADSL終端有一個電話Line-In,一個乙太網口,有些終端集成了ADSL信號分離器,還提供一個連接的Phone介面。
某些ADSL數據機使用USB介面與電腦相連,需要在電腦上安裝指定的軟體以添加虛擬網卡來進行通信。

老大,想細致全面的了解
麻煩你自己去 網路 網路 查看OK
那裡面有全面的細致的解說

『柒』 計算機網路名詞解釋知識點簡答題整理

基帶傳輸:比特流直接向電纜發送,無需調制到不同頻段;

基帶信號:信源發出的沒有經過調制的原始電信號;

URL :統一資源定位符,標識萬維網上的各種文檔,全網范圍唯一;

傳輸時延:將分組的所有比特推向鏈路所需要的時間;

協議:協議是通信設備通信前約定好的必須遵守的規則與約定,包括語法、語義、定時等。

網路協議:對等層中對等實體間制定的規則和約定的集合;

MODEM :數據機;

起始(原始)伺服器:對象最初存放並始終保持其拷貝的伺服器;

計算機網路:是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分散在不同地點的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相連接起來,並通過網路協議進行數據通信,實現資源共享的計算機集合;

解調: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

多路復用:在一條傳輸鏈路上同時建立多條連接,分別傳輸數據;

默認路由器:與主機直接相連的一台路由器;

LAN :區域網,是一個地理范圍小的計算機網路;

DNS :域名系統,完成主機名與 IP 地址的轉換;

ATM :非同步傳輸模式,是建立在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基礎上的一種面向連接的快速分組交換技術;

Torrent :洪流,參與一個特定文件分發的所有對等方的集合;

Cookie :為了辨別用戶、用於 session 跟蹤等而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的數據;

SAP :服務訪問點;

n PDU : PDU 為協議數據單元,指對等層之間的數據傳輸單位;第 n 層的協議數據單元;

PPP :點對點傳輸協議;

Web caching :網頁緩存技術;

Web 緩存:代替起始伺服器來滿足 HTTP 請求的網路實體。

Proxy server :代理伺服器;

Go-back-n :回退 n 流水線協議;允許發送方連續發送分組,無需等待確認,若出錯,從出錯的分組開始重發;接收方接收數據分組,若正確,發 ACK ,若出錯,丟棄出錯分組及其後面的分組,不發任何應答;

Packet switching :分組交換技術;

CDMA :碼分多路復用技術;各站點使用不同的編碼,然後可以混合發送,接收方可正確提取所需信息;

TDM :時分多路復用,將鏈路的傳輸時間劃分為若干時隙,每個連接輪流使用不同時隙進行傳輸;

FDM :頻分多路復用,將鏈路傳輸頻段分成多個小的頻段,分別用於不同連接信息的傳送;

OSI :開放系統互連模型,是計算機廣域網體系結構的國際標准,把網路分為 7 層;

CRC :循環冗餘檢測法,事先雙方約定好生成多項式,發送節點在發送數據後附上冗餘碼,使得整個數據可以整除生成多項式,接收節點收到後,若能整除,則認為數據正確,否則,認為數據錯誤;

RIP :路由信息協議;

Socket (套接字):同一台主機內應用層和運輸層的介面;

轉發表:交換設備內,從入埠到出埠建立起來的對應表,主要用來轉發數據幀或 IP 分組;

路由表:路由設備內,從源地址到目的地址建立起來的最佳路徑表,主要用來轉發 IP 分組;

存儲轉發:分組先接收存儲後,再轉發出去;

虛電路網路:能支持實現虛電路通信的網路;

數據報網路:能支持實現數據報通信的網路;

虛電路:源和目的主機之間建立的一條邏輯連接,創建這條邏輯連接時,將指派一個虛電路標識符 VC.ID ,相關設備為它運行中的連接維護狀態信息;

毒性逆轉技術: DV 演算法中,解決計數到無窮的技術,即告知從相鄰路由器獲得最短路徑信息的相鄰路由器到目的網路的距離為無窮大;

加權公平排隊 WFQ :排隊策略為根據權值大小不同,將超出隊列的數據包丟棄;

服務原語:服務的實現形式,在相鄰層通過服務原語建立交互關系,完服務與被服務的過程;

透明傳輸:在無需用戶干涉的情況下,可以傳輸任何數據的技術;

自治系統 AS :由一組通常在相同管理者控制下的路由器組成,在相同的 AS 中,路由器可全部選用同樣的選路演算法,且擁有相互之間的信息;

分組丟失:分組在傳輸過程中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到達接收方的現象;

隧道技術:在鏈路層或網路層通過對等協議建立起來的邏輯通信信道;

移動接入:也稱無線接入,是指那些常常是移動的端系統與網路的連接;

面向連接服務:客戶機程序和伺服器程序發送實際數據的分組前,要彼此發送控制分組建立連接;

無連接服務:客戶機程序和伺服器程序發送實際數據的分組前,無需彼此發送控制分組建立連接;

MAC 地址:網卡或網路設備埠的物理地址;

擁塞控制:當網路發生擁塞時,用響應的演算法使網路恢復到正常工作的狀態;

流量控制:控制發送方發送數據的速率,使收發雙方協調一致;

Ad Hoc 網路:自主網路,無基站;

往返時延:發送方發送數據分組到收到接收方應答所需要的時間;

電路交換:通信節點之間採用面向連接方式,使用專用電路進行傳輸;

ADSL :非同步數字用戶專線,採用不對稱的上行與下行傳輸速率,常用於用戶寬頻接入。

多播:組播,一對多通信;

路由器的組成包括:輸入埠、輸出埠、交換結構、選路處理器;

網路應用程序體系結構:客戶機 / 伺服器結構、對等共享、混合;

集線器是物理層設備,交換機是數據鏈路層設備,網卡是數據鏈路層設備,路由器是網路層設備;

雙絞線連接設備的兩種方法:直連線和交叉線,同種設備相連和計算機與路由器相連都使用交叉線;不同設備相連用直連線;

MAC 地址 6 位元組, IPv4 地址 4 位元組, IPv6 地址 16 位元組;

有多種方法對載波波形進行調制,調頻,調幅,調相;

IEEE802.3 乙太網採用的多路訪問協議是 CSMA/CD ;

自治系統 AS 內部的選路協議是 RIP 、 OSPF ;自治系統間的選路協議是 BGP ;

多路訪問協議:分三大類:信道劃分協議、隨機訪問協議、輪流協議;

信道劃分協議包括:頻分 FDM 、時分 TDM 、碼分 CDMA ;

隨機訪問協議包括: ALOHA 、 CSMA 、 CSMA/CD(802.3) 、 CSMA/CA(802.11) ;

輪流協議包括:輪詢協議、令牌傳遞協議

ISO 和 OSI 分別是什麼單詞的縮寫,中文意思是什麼?用自己的理解寫出 OSI 分成哪七層?每層要解決的問題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國際標准化組織;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開放系統互連模型;

OSI分為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層名稱解決的問題主要功能

應用層實現特定應用選擇特定協議;針對特定應用規定協議、時序、表示等,進行封裝。在端系統中用軟體來實現,如HTTP;

表示層壓縮、加密等表示問題;規定數據的格式化表示,數據格式的轉換等;

會話層會話關系建立,會話時序控制等問題;規定通信的時序;數據交換的定界、同步、建立檢查點等;

傳輸層源埠到目的埠的傳輸問題;所有傳輸遺留問題:復用、流量、可靠;

網路層路由、擁塞控制等網路問題;IP定址,擁塞控制;

數據鏈路層相鄰節點無差錯傳輸問題;實現檢錯與糾錯,多路訪問,定址;

物理層物理上可達;定義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等;

網際網路協議棧分層模型及每層的功能。

分層的優點:使復雜系統簡化,易於維護和更新;

分層的缺點:有些功能可能在不同層重復出現;

​​



假設一個用戶 ( 郵箱為: [email protected]) 使用 outlook 軟體發送郵件到另一個用戶 ( 郵箱為: [email protected]) ,且接收用戶使用 IMAP 協議收取郵件,請給出此郵件的三個傳輸階段,並給出每個階段可能使用的應用層協議。

用戶 [email protected] 使用outlook軟體發送郵件到 163 郵件伺服器

163郵件伺服器將郵件發送給用戶 [email protected] 的yahoo郵件伺服器

用戶 [email protected] 使用IMAP協議從yahoo郵件伺服器上拉取郵件

第1、2階段可以使用SMTP協議或者擴展的SMTP協議:MIME協議,第3階段可以使用IMAP、POP3、HTTP協議

三次握手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三次(二次為什麼不行)?

為了實現可靠數據傳輸,TCP協議的通信雙方,都必須維護一個序列號,以標識發送出去的數據包中,哪些是已經被對方收到的。三次握手的過程即是通信雙方相互告知序列號起始值,並確認對方已經收到了序列號起始值的必經步驟。

如果只是兩次握手,至多隻有連接發起方的起始序列號能被確認,另一方選擇的序列號則得不到確認。

選擇性重傳 (SR) 協議中發送方窗口和接收方窗口何時移動?分別如何移動?

發送方:當收到ACK確認分組後,若該分組的序號等於發送基序號時窗口發生移動;向前移動到未確認的最小序號的分組處;

接收方:當收到分組的序號等於接收基序號時窗口移動;窗口按交付的分組數量向前移動;

簡述可靠傳輸協議 rdt1.0, rdt2.0, rdt2.1, rdt2.2 和 rdt3.0 在功能上的區別。

rdt1.0:經可靠信道上的可靠數據傳輸,數據傳送不出錯不丟失,不需要反饋。

rdt2.0(停等協議):比特差錯信道上的可靠數據傳輸,認為信道傳輸的數據可能有比特差錯,但不會丟包。接收方能進行差錯檢驗,若數據出錯,發送方接收到NAK之後進行重傳。

rdt2.1:在rdt2.0的基礎上增加了處理重復分組的功能,收到重復分組後,再次發送ACK;

rdt2.2:實現無NAK的可靠數據傳輸,接收方回發帶確認號的ACK0/1,

收到出錯分組時,不發NAK,發送接收到的上一個分組的ACK;

rdt3.0:實現了超時重發功能,由發送方檢測丟包和恢復;

電路交換和虛電路交換的區別?哪些網路使用電路交換、報文交換、虛電路交換和數據報交換?請各舉一個例子。

電路交換時整個物理線路由通訊雙方獨占;

虛電路交換是在電路交換的基礎上增加了分組機制,在一條物理線路上虛擬出多條通訊線路。

電路交換:電話通信網

報文交換:公用電報網

虛電路交換:ATM

數據報交換:Internet

電路交換:面向連接,線路由通信雙方獨占;

虛電路交換:面向連接,分組交換,各分組走統一路徑,非獨占鏈路;

數據報交換:無連接,分組交換,各分組走不同路徑;

交換機逆向擴散式路徑學習法的基本原理:

交換表初始為空;

當收到一個幀的目的地址不在交換表中時,將該幀發送到所有其他介面(除接收介面),並在表中記錄下發送節點的信息,包括源MAC地址、發送到的介面,當前時間;

如果每個節點都發送了一幀,每個節點的地址都會記錄在表中;

收到一個目的地址在表中的幀,將該幀發送到對應的介面;

表自動更新:一段時間後,沒有收到以表中某個地址為源地址的幀,從表中刪除該地址;

非持久 HTTP 連接和持久 HTTP 連接的不同:

非持久HTTP連接:每個TCP連接只傳輸一個web對象,只傳送一個請求/響應對,HTTP1.0使用;

持久HTTP連接:每個TCP連接可以傳送多個web對象,傳送多個請求/響應對,HTTP1.1使用;

Web 緩存的作用是什麼?簡述其工作過程:

作用:代理原始伺服器滿足HTTP請求的網路實體;

工作過程:

瀏覽器:與web緩存建立一個TCP連接,向緩存發送一個該對象的HTTP請求;

Web緩存:檢查本地是否有該對象的拷貝;

若有,就用HTTP響應報文向瀏覽器轉發該對象;

若沒有,緩存與原始伺服器建立TCP連接,向原始伺服器發送一個該對象的HTTP請求,原始伺服器收到請求後,用HTTP響應報文向web緩存發送該對象,web緩存收到響應,在本地存儲一份,並通過HTTP響應報文向瀏覽器發送該對象;

簡要說明無線網路為什麼要用 CSMA/CA 而不用 CSMA/CD ?

無線網路用無線信號實施傳輸,現在的技術還無法檢測沖突,因此無法使用帶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協議CSMA/CD,而使用沖突避免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協議CSMA/CA;

簡述各種交換結構優缺點,並解釋線頭 HOL 阻塞現象。

內存交換結構:以內存為交換中心;

       優點:實現簡單,成本低;

       缺點:不能並行,速度慢;

匯流排交換結構:以共享匯流排為交換中心;

       優點:實現相對簡單,成本低;

       缺點:不能並行,速度慢,不過比memory快;

縱橫制:以交叉陣列為交換中心;

       優點:能並行,速度快,比memory和匯流排都快;

       缺點:實現復雜,成本高;

線頭HOL阻塞:輸入隊列中後面的分組被位於線頭的一個分組阻塞(即使輸出埠是空閑的),等待交換結構發送;

CSMA/CD 協議的中文全稱,簡述其工作原理。

帶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協議;

在共享信道網路中,發送節點發送數據之前,先偵聽鏈路是否空閑,若空閑,立即發送,否則隨機推遲一段時間再偵聽,在傳輸過程中,邊傳輸邊偵聽,若發生沖突,以最快速度結束發送,並隨機推遲一段時間再偵聽;

奇偶校驗、二維奇偶校驗、 CRC 校驗三者比較:

奇偶校驗能檢測出奇數個差錯;

二維奇偶校驗能夠檢測出兩個比特的錯誤,能夠糾正一個比特的差錯;

CRC校驗能檢測小於等於r位的差錯和任何奇數個差錯;

GBN 方法和 SR 方法的差異:

GBN:一個定時器,超時,重發所有已發送未確認接收的分組,發送窗口不超過2的k次方-1,接收窗口大小為1,採用累計確認,接收方返回最後一個正確接受的分組的ACK;

SR:多個定時器,超時,只重發超時定時器對應的分組,發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大小都不超過2的k-1次方,非累計確認,接收方收到當前窗口或前一窗口內正確分組時返回對應的ACK;

『捌』 計算機網路名詞解釋

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可以功能完善的網總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名詞和術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央網路安全管理局 瀏覽:192
無線網路很差什麼情況 瀏覽:253
職高的計算機網路是什麼 瀏覽:156
什麼軟體網路上課沒有延遲 瀏覽:351
全國網路安全大會是哪一年 瀏覽:558
手機接不到網路電話怎麼恢復 瀏覽:872
螢石網路攝像頭連接網線 瀏覽:602
煙台招聘網路安全工程師 瀏覽:186
如何查找公司網路列印機 瀏覽:381
手機網路搜索不上wifi 瀏覽:456
為什麼會顯示4G網路 瀏覽:649
網路營銷與傳統營銷異同 瀏覽:566
網路上出現光纖紅點是什麼意思 瀏覽:368
網路游戲有哪些好的軟體 瀏覽:40
高厝中學的網路密碼是多少 瀏覽:11
哈弗f7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987
如何培養孩子網路習慣 瀏覽:883
用手機網路顯示異常 瀏覽:582
雙代號早時標網路圖怎麼繪制 瀏覽:620
網路有無路由器有關系嗎 瀏覽:48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