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電腦網路數據收發流程

電腦網路數據收發流程

發布時間:2023-02-21 08:51:21

『壹』 計算機網路:發送一封郵件的圖解過程

主機A的處理
發送方從第7層、第6層到第1層由上至下按照順序傳輸數據,而接收端則從第1層、第2層到第7層由下至上向每個上一級分層傳輸數據。每個分層上,在處理由上一層傳過來的數據時可以附上當前分層的協議所必須的「首部」信息。然後接收端對收到的數據進行數據「首部」與「內容」的分離,再轉發給上一分層,並最終將發送端的數據恢復為原狀。

現在假設要發送一封電子郵件

應用層

從用戶輸入完所要發送的內容並點擊「發送」按鈕的那一刻開始,就進入了應用層協議的處理。該協議會在所要傳送數據的前端附加一個 首部 (標簽)信息。該首部標明了郵件內容為「早上好」和收件人為「B」。這一附有首部信息的數據傳送給主機B以後由該主機上的收發郵件軟體通過「收信」功能獲取內容。

主機B上的應用收到由主機A發送過來的數據後,分析其數據首部與數據正文,並將郵件保存到硬碟或是其他非易失性存儲器以備進行相應的處理。如果主機B上收件人的郵箱空間已滿無法接收新的郵件,則會返回一個錯誤給發送方。對這類異常的處理也正屬於應用層需要解決的問題。

主機A與主機B通過它們各自應用層之間的通信, 最終實現郵件的存儲

表示層

表示層的「表示」有「表現」、「演示」的意思,因此更關注數據的具體表現形式。此外,所使用的應用軟體本身的不同也會導致數據的表現形式截然不同。例如有的字處理軟體創建的文件只能由該字處理器廠商所提供的特定版本的軟體才來打開讀取。

那麼,電子郵件中如果遇到此類問題該如何解決呢?如果用戶A與用戶B所使用的郵件客戶端軟體完全一致,就能夠順利收取和閱讀郵件,不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但是這在現實生活當中是不大可能的。讓所有用戶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款客戶端軟體對使用者來說也是極不方便的一件事情。

解決這類問題有以下幾種方法。首先是利用表示層,將數據從「某個計算機特定的數據格式」轉換為「網路通用的標准數據格式」後再發送出去。接收端主機收到數據以後將這些網路標准格式的數據恢復為「該計算機特定的數據格式」,然後再進行相應處理。

在前面這個例子中,由於數據被轉換為通用標準的格式後再進行處理,使得異構的機型之間也能保持數據的一致性。這也正是表示層的作用所在。即 表示層是進行「統一的網路數據格式」與「某一台計算機或某一款軟體特有的數據格式」之間相互轉換的分層

此例中的「早上好」這段文字根據其編碼格式被轉換成為了「統一的網路數據格式」。即便是一段簡單的文字流,也可以有眾多復雜的編碼格式。如果未能按照特定格式編碼,那麼在接收端就是收到郵件也可能會是亂碼。
表示層與表示層之間為了識別編碼格式也會附加首部信息,從而將實際傳輸的數據轉交給下一層去處理

會話層

假定用戶A新建了5封電子郵件准備發給用戶B。這5封郵件的發送順序可以有很多種。例如,可以每發一封郵件時建立一次連接,隨後斷開連接。還可以一經建立好連接後就將5封郵件連續發送給對方。甚至可以同時建立好5個連接,將5封郵件同時發送給對方。 決定採用何種連接方法是會話層的主要責任。會話層主要管理何時建立連接,何時發送數據。

會話層也像應用層或表示層那樣,在其收到的數據前端附加首部或標簽信息後再轉發給下一層。而這些首部或標簽中記錄著數據傳送順序的信息。

傳輸層

主機A確保與主機B之間的通信並准備發送數據。這一過程叫做「建立連接」。有了這個通信連接就可以使主機A發送的電子郵件到達主機B中,並由主機B的郵件處理程序獲取最終數據。此外,當通信傳輸結束後,有必要將連接斷開。

如上, 進行建立連接或斷開連接的處理,在兩個主機之間創建邏輯上的通信連接即是傳輸層的主要作用 。此外, 傳輸層為確保所傳輸的數據到達目標地址會在通信兩端的計算機之間進行確認,如果數據沒有到達,它會負責進行重發

例如,主機A將「早上好」這一數據發送給主機B。期間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數據被破壞,或由於發生某種網路異常致使只有一部分數據到達目標地址。

假設主機B只收到了「早上」這一部分數據,那麼它會在收到數據後將自己沒有收到「早上」之後那部分數據的事實告知主機A。主機A得知這個情況後就會將後面的「好」重發給主機B,並再次確認對端是否收到。

這就好比人們日常會話中的確認語句:「對了,你剛才說什麼來著?」計算機通信協議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晦澀難懂,其基本原理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大同小異的。

由此可見,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是傳輸層的一個重要作用。為了確保可靠性,在這一層也會為所要傳輸的數據附加首部以識別這一分層的數據。然而,實際上將數據傳輸給對端的處理是由網路層來完成的。

網路層

網路層的作用是在網路與網路相互連接的環境中,將數據從發送端主機發送到接收端主機 。如下圖所示,兩端主機之間雖然有眾多數據鏈路,但能夠將數據從主機A送到主機B也都是網路層的功勞。

在實際發送數據時,目的地址至關重要。這個地址是進行通信的網路中唯一指定的序號。也可以把它想像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話號碼。只要這個目標地址確定了,就可以在眾多計算機中選出該目標地址所對應的計算機發送數據。

基於這個地址,就可以在網路層進行數據包的發送處理。而有了地址和網路層的包發送處理,就可以將數據發送到世界上任何一台互連設備。網路層中也會將其從上層收到的數據和地址信息等一起發送給下面的數據鏈路層,進行後面的處理。

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

通信傳輸實際上是通過物理的傳輸介質實現的。數據鏈路層的作用就是在這些通過傳輸介質互連的設備之間進行數據處理。

物理層中,將數據的0、1轉換為電壓和脈沖光傳輸給物理的傳輸介質,而相互直連的設備之間使用地址實現傳輸。這種地址被稱為MAC地址,也可稱為物理地址或硬體地址。採用MAC地址,目的是為了識別連接到同一個傳輸介質上的設備。因此,在這一分層中將包含MAC地址信息的首部附加到從網路層轉發過來的數據上,將其發送到網路。

網路層與數據鏈路層都是基於目標地址將數據發送給接收端的,但是網路層負責將整個數據發送給最終目標地址,而數據鏈路層則只負責發送一個分段內的數據。

主機B的處理
接收端主機B上的處理流程正好與主機A相反,它從物理層開始將接收到的數據逐層發給上一分層進行處理,從而使用戶B最終在主機B上使用郵件客戶端軟體接收用戶A發送過來的郵件,並可以讀取相應內容為「早上好」。

總結
在計算機網路中,發送數據經過了七層。
在發送端:
應用層負責把數據要發送的數據交給表示層。
表示層確定「我說的語言對方聽得懂,讓對方聽得懂的方式是把數據轉成某種格式。」,然後交給下一層。
會話層負責何時連接對方,何時發送,怎麼發。
傳輸層負責建立連接,和我發的東西對方有沒有都准確收到。
網路層負責發送到目的的地址。
數據鏈路層也負責發送,但是負責的是到下一站。
物理層負責把數據都轉換成0和1,負責真正的在物理設備上傳輸。

『貳』 簡要說明計算機網路的通信過程是怎麼樣的

網路通信的實現
在發送端(即一個發送終端,其實也是一台計算機)首先要把傳送的信息(如話音,圖像)變成電信號,然後調制到激光器發出的激光束上,使光的強度隨電信號的幅度(頻率)變化而變化;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二位制010101010),然後通過調制送入光纖,並通過光纖發送出去到接收端(另一台計算機),先解調,然後DA轉換,最後信號放大在接收端,檢測器收到光信號後把它變換成電信號,經解調後恢復原信息。其傳導送度解決了多信號數字傳輸在一根細光纖下完成。
光速傳輸,其傳輸容量非常之大,是金屬導體無法相比的,在光纖的兩端分別都裝有「光貓」進行信號轉換。 其特點是傳輸容量大,傳輸質量好,損耗小,互不幹擾,中繼距離長等。光纖傳輸使用的是波分復用,即是把小區里的多個用戶的數據分別調製成不同波長的光信號在一根光纖里傳輸。
我們看到的接到電腦上的細銅線是接收端變為電信號後的末端介面傳輸,已經不是光纖部分了。
我們常聽說到「伺服器」,伺服器是一個能夠存儲大量信息的中轉裝置,其實也是一台功能強大的計算機,(區域網用小型伺服器和我們台式機的主機箱外觀它基本一樣,是通過路由器分線接入的)。把連接到上面的計算機所發送到出的信號(文本、音訊、圖像等)按照一定的地址存儲起來,當某個計算機要找某個內容的文件時,識別系統(瀏覽器)就可以根據關鍵詞找到地址並鏈接打開。所有客戶終端都要經過伺服器來調取和存入信息,並由伺服器歸類分裝分發。
計算機處理的信號都是數字,即 0 和 1 .舉個簡單的例子 漢字「網」在計算機里只是一組數字假如是:1000110010100110.這樣一組代碼,當你用鍵盤輸入「網」字時,計算機是按照一組數字處理並傳送的,另一台計算機收到這組數字後,經轉換顯示還原為「網」(人可以識別的記號)就可以通訊了。其它如音訊、圖像也是一樣的。另外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開通數字電視的傳送,由於數字不受干擾,傳送信息不會丟失,電視圖像逼真。

『叄』 數據是如何在網路上傳輸的

我們電腦上的數據,是如何「走」到遠端的另一台電腦的呢?這是個最基礎的問題,可能很多人回答不上來,盡管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網路。這里我們以一個最簡單的「ping」命令,來解釋一個數據包「旅程」。

假設:我的電腦A,向遠在外地的朋友電腦B傳輸數據,最簡單的就是「ping」一下,看看這個傢伙的那一端網路通不通。A與B之間只有一台路由器。(路由器可能放在學校,社區或者電信機房,無所謂,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具體過程如下------
1.「ping」命令所產生的數據包,我們歸類為ICMP協議。說白了就是向目的地發送一個數據包,然後等待回應,如果回應正常則目的地的網路就是通的。當我們輸入了「ping」命令之後,我們的機器(電腦A)就生成了一個包含ICMP協議域的數據包,姑且稱之為「小德」吧~~~~

2.「小德」已經將ICMP協議打包到數據段里了,可是還不能發送,因為一個數據要想向外面傳送,還得經過「有關部門」的批准------IP協議。IP要將你的「寫信人地址」和「收信人地址」寫到數據段上面,即:將數據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別打包在「小德」的頭部和尾部,這樣一來,大家才知道你的數據是要送到哪裡

3.准備工作還沒有完。接下來還有部門要審核------ARP。ARP屬於數據鏈路層協議,主要負責把IP地址對應到硬體地址。直接說吧,都怪交換機太「傻」,不能根據IP地址直接找到相應的計算機,只能根據硬體地址來找。於是,交換機就經常保留一張IP地址與硬體地址的對應表以便其查找目的地。而ARP就是用來生成這張表的。比如:當「小德」被送到ARP手裡之後,ARP就要在表裡面查找,看看「小德」的IP地址與交換機的哪個埠對應,然後轉發過去。如果沒找到,則發一個廣播給所有其他的交換機埠,問這是誰的IP地址,如果有人回答,就轉發給它。

4.經過一番折騰,「小德」終於要走出這個倒霉的區域網了。可在此之前,它們還沒忘給「小德」屁股後面蓋個「戳」,說是什麼CRC校驗值,怕「小德」在旅行途中缺胳膊少腿,還得麻煩它們重新發送。。。。。我靠~~~~註:很多人弄不清FCS和CRC。所謂的CRC是一種校驗方法,用來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會丟包,損壞等等,FCS是數據包(准確的說是frame)里的一個區域,用來存放CRC的計算結果的。到了目的地之後,目的計算機要檢查FCS里的CRC值,如果與原來的相同,則說明數據在途中沒有損壞。

5.在走出去之前,那些傢伙最後折磨了一次「小德」------把小德身上眾多的0和1,弄成了什麼「高電壓」「低電壓」,在雙絞線上傳送了出去。暈~~出趟門就這么麻煩嗎?

6.坐著雙絞線旅遊,爽!可當看到很多人坐著同軸電纜,還有坐光纖的時候,小德又感覺不是那麼爽了。就在這時,來到了旅途的中轉站------路由器。這地方可是高級場所,人家直接查看IP地址!剩下的一概不管,交給下面的人去做。夠牛吧?路由器的內部也有一張表,叫做路由表,裡面標識著哪一個網路的IP對應著路由器的哪一個埠。這個表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路由器之間互相「學習」之後生成的,當然也可以由管理員手工設定。這個「學習」的過程是依靠路由協議來完成的,比如RIP,EIGRP,OSPF等等。

7.當路由器查看了「小德」的IP地址以後,根據路由表知道了小德要去的網路,接著就把小德轉到了相應的埠了。至此,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完成,下面又是打包,封裝成frame,轉換成電壓信號等一系列「折騰」的活,就由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模塊去干吧。

8.小德從路由器的出口出來,便來到了目的地----電腦B----所屬的網路的默認網關。默認網關可以是路由器的一個埠,也可以是區域網里的各種伺服器。不管怎樣,下面的過程還是一樣的:到交換機里的ARP表查詢「小德」的IP地址,看看屬於哪個區域網段或埠,然後就轉發到B了。

9.進了B的網卡之後,還要層層「剝皮」,基本上和從A出來的程序是一樣的------電腦B先校驗一下CRC值,看看數據是否完整;然後檢查一下frame的封裝,看到是IP協議之後,就把「小德」交給IP「部門」了;IP協議一看目的地址,正確,再看看應用協議,是ICMP。於是知道了該怎麼做了------產生一個回應數據包,(可以命名為「回應小德」),並准備以同樣的順序向遠端的A發送。。至於剛剛收到的那個數據包就丟棄了。

10.「回應小德」這個數據包又開始了上述同樣的循環,只不過這次發送者是B而接收者是A了。

以上是一個最簡單的路由過程,任何復雜的網路都是在次基礎之上實現的。

『肆』 計算機在乙太網中發送數據的流程是怎樣的

在 tcp/ip 模型下是這樣的:
首先數據由應用層(application)先把數據流(data stream)發往 傳輸層(transport)傳輸層再把數據流封裝成 段(data segment)再往下發往 網路層(internet) 網路層把段封裝成 包(packet)再往下發往網路訪問層(network access)網路訪問層把 包封裝成幀 以比特流的形式 在物理鏈路上傳輸

然後到達另一台計算機 另一台計算機把 幀解封裝成 包 然後包解封成 段數據 然後解封成數據流 最後發往你應用成的軟體 比如QQ 由應用層的軟體處理這些數據

下面是什麼是 封裝 和解封裝的具體概念
封裝:
以用戶要發送email為例,講解網路如何封裝數據:
步驟1:創建數據----當用戶發送email時,其中的字母和數字字元被轉換成可
以在網路上傳輸的數據。
步驟2:為端到端的傳輸將數據打包----對數據打包來實現互連網的傳輸。通
過使用分段(segment),傳輸功能確保email系統兩端的主機之間能可靠的通信。
步驟3:在報頭上添加網路地址----數據放置在一個分組或數據報中,其中包
含了帶有源和目的邏輯地址的網路報頭。這些地址有助於網路設備沿著已選定的路
徑發送這些分組。
步驟4:在數據鏈路報頭上添加本地地址----每一台網路設備都必須將分組放
入幀中。該幀使得可以傳送到該鏈路上下一台直接相連的網路設備。在選定的路徑
上的每一個網路設備都必須把幀傳遞到下一台設備。
步驟5:為進行傳輸而轉換為比特

解封裝:
步驟1:檢驗該MAC目的地址是否與工作站的地址相匹配或者是否為一個乙太網
廣播地址。如果這兩種情況都沒有,就丟棄該幀。
步驟2:如果數據已經出錯了,那麼將它丟棄,而且數據鏈路層可能會要求重傳數
據。否則,數據鏈路層就讀取並解釋數據鏈路報頭上的控制信息。
步驟3:數據鏈路層剝離數據鏈路報頭和報尾,然後根據數據鏈路報頭上的控制信
息把剩下的數據向上傳送到網路層。

『伍』 電腦怎樣接收網路數據

電腦用戶通過電信局的網線連接網路,設置ip地址,就可以通過瀏覽器或者是其他聯網設備接收網路數據了

『陸』 計算機上的網卡是如何收發數據的,以及交換機上的網卡是如何轉發數據的

(1)網卡工作在TCP/IP模型的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同時具有數據鏈路層的功能和物理層的功能。(2)計算機上的網卡是用來收發數據的,交換機上的網卡是用來轉發數據的。(3)交換機上的網卡和計算機上的網卡在組成結構上是完全一樣的,都是由CU、OB、IB、LC、LD、TX、RX7個功能模塊組成的。(4)除了CU外,交換機上網卡和計算機上網卡的各個功能模塊的工作過程完全一樣。


(5)計算機上網卡的CU需要進行幀(Frame)的封裝和解封裝,並與計算機上TCP/IP模型的網路層交換數據包(Packet)。交換機上網卡的CU不需要進行幀的封裝和解封裝,而是直接與本交換機上其他網卡的CU進行幀的交換。

『柒』 數據在計算機之間以及計算機和網路之間是怎樣傳輸的

1、網線,將兩台電腦連起來,並共享需要傳輸的文件,直接復制就可以,方便,安全
2、串口、並口、USB口,用特殊的線連接電腦,用特殊的方法來訪問,速度慢,安全,不方便
3、硬碟對拷,將其中一硬碟摘下來掛接到另一機器中,直接復制,速度快,安全,不方便

建議使用第1種方法
要求,兩台電腦必須都有網卡
製作一條反絞線連接兩台電腦的網卡
設置網路IP在同一網段內
共享需要復制的文件
通過網上鄰居訪問這台電腦,並復制文件即可

『捌』 兩台電腦在網路中的數據傳輸經過那些步驟

我暫且按我的理解說說吧。
先看一下計算機網路OSI模型的七個層次:
┌—————┐
│ 應用層 │←第七層
├—————┤
│ 表示層 │
├—————┤
│ 會話層 │
├—————┤
│ 傳輸層 │
├—————┤
│ 網路層 │
├—————┤
│數據鏈路層│
├—————┤
│ 物理層 │←第一層
└—————┘

而我們現在用的網路通信協議TCP/IP協議者只劃分了四成:

┌—————┐
│ 應用層 │ ←包括OSI的上三層
├—————┤
│ 傳輸層 │
├—————┤
│ 網路層 │
├—————┤
│網路介面層 │←包括OSI模型的下兩層,也就是各種不同區域網。
└—————┘

兩台計算機通信所必須需要的東西:IP地址(網路層)+埠號(傳送層)。

兩台計算機通信(TCP/IP協議)的最精簡模型大致如下:

主機A---->路由器(零個或多個)---->主機B

舉個例子:主機A上的應用程序a想要和主機B上面的應用程序b通信,大致如下

程序a將要通信的數據發到傳送層,在傳送層上加上與該應用程序對應的通信埠號(主機A上不同的應用程序有不同的埠號),如果是用的TCP的話就加上TCP頭部,UDP就加上UDP頭部。
在傳送成加上頭部之後繼續嚮往下傳到網路層,然後加上IP頭部(標識主機地址以及一些其他的數據,這里就不詳細說了)。
然後傳給下層到數據鏈路層封裝成幀,最後到物理層變成二進制數據經過編碼之後向外傳輸。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經過許多各種各樣的區域網,舉個例子:

主機A--->(區域網1--->路由器--->區域網2)--->主機B

這個模型比上面一個稍微詳細點,其中括弧裡面的可以沒有也可能有一個或多個,這個取決於你和誰通信,也就是主機B的位置。

主機A的數據已經到了具體的物理介質了,然後經過區域網1到了路由器,路由器接受主機A來的數據先經過解碼,還原成數據幀,然後變成網路層數據,這個過程也就是主機A的數據經過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在路由器上面的一個反過程。
然後路由器分析主機A來的數據的IP頭部(也就是在主機A的網路層加上的數據),並且修改頭部中的一些內容之後繼續把數據傳送出去。

一直到主機B收到數據為止,主機B就按照主機A處理數據的反過程處理數據,直到把數據交付給主機B的應用程序b。完成主機A到主機B的單方向通信。

這里的主機A、B只是為了書寫方便而已,可能通信的雙方不一定就是個人PC,伺服器與主機,主機與主機,伺服器與伺服器之間的通信大致都是這樣的。

再舉個例子,我們開網頁上網路:
就是我們的主機瀏覽器的這個應用程序和網路的伺服器之間的通信。應用成所用的協議就是HTTP,而伺服器的埠號就是熟知埠號80.

大致過程就是上面所說,其中的細節很復雜,任何一個細節都可以寫成一本書,對於非專業人員也沒有必要深究。

『玖』 計算機 的信息是如何傳輸的

進入網際網路的電腦都遵循著一個稱為TCP/IP的傳遞信息的規則。在發送信息時,先把信息分成一個個的小包,在小包上標明要接收信息的計算機的「門牌號碼」,即IP地址。然後由網路中的稱做路由器的「指揮官」,根據「門牌號碼」確定這些信息小包傳送的路徑。當信息小包傳送到接收的計算機後,小包合並成原來信息的模樣,這樣就完成了信息的傳輸。

信息傳輸是從一端將命令或狀態信息經信道傳送到另一端,並被對方所接收。包括傳送和接收。傳輸介質分有線和無線兩種,有線為電話線或專用電纜;無線是利用電台、微波及衛星技術等。信息傳輸過程中不能改變信息,信息本身也並不能被傳送或接收。必須有載體,如數據、語言、信號等方式,且傳送方面和接收方面對載體有共同解釋。

『拾』 簡述數據通過計算機網路的通信過程

過程:電腦將數據封裝上一定的頭部,轉換成0,1等二進制信號在線路上傳播給路由器,路由器根據路由表轉發數據,直達目的主機,再拆去頭部信息,將純的數據交給應用程序。

c/s(客戶機/伺服器)有三個主要部件:資料庫伺服器、客戶應用程序和網路。伺服器負責有效地管理系統的資源,其任務集中於:
1.資料庫安全性的要求
2.資料庫訪問並發性的控制
3.資料庫前端的客戶應用程序的全局數據完整性規則
4.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

客戶端應用程序的的主要任務是:
1.提供用戶與資料庫交互的界面
2.向資料庫伺服器提交用戶請求並接收來自資料庫伺服器的信息
3.利用客戶應用程序對存在於客戶端的數據執行應用邏輯要求
4.網路通信軟體的主要作用是,完成資料庫伺服器和客戶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傳輸。
三層C/S結構是將應用功能分成表示層、功能層和數據層三部分。
解決方案是:對這三層進行明確分割,並在邏輯上使其獨立。
在三層C/S中, 表示層 是應用的用戶介面部分,它擔負著用戶與應用間的對話功能。它用於檢查用戶從鍵盤等輸入的數據,顯示應用輸出的數據。為使用戶能直觀地進行操作,一般要使用圖形用戶介面 (GUI),操作簡單、易學易用。在變更用戶介面時,只需改寫顯示控制和數據檢查程序,而不影響其他兩層。檢查的內容也只限於數據的形式和值的范圍,不包括有關業務本身的處理邏輯。
功能層 相當於應用的本體,它是將具體的業務處理邏輯地編入程序中。表示層和功能層之間的數據交往要盡可能簡潔。
數據層 就是DBMS,負責管理對資料庫數據的讀寫。DBMS必須能迅速執行大量數據的更新和檢索。現在的主流是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 (RDBMS)。因此一般從功能層傳送到數據層的要求大都使用SQL語言。
在三層或N層C/S結構中,中間件 (Middleware) 是最重要的部件。所謂中間件是一個用API定義的軟體層,是具有強大通信能力和良好可擴展性的分布式軟體管理框架。它的功能是在客戶機和伺服器或者伺服器和伺服器之間傳送數據,實現客戶機群和伺服器群之間的通信。其工作流程是:在客戶機里的應用程序需要駐留網路上某個伺服器的數據或服務時,搜索此數據的C/S應用程序需訪問中間件系統。該系統將查找數據源或服務,並在發送應用程序請求後重新打包響應,將其傳送回應用程序。隨著網路計算模式的發展,中間件日益成為軟體領域的新的熱點。中間件在整個分布式系統中起數據匯流排的作用,各種異構系統通過中間件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每個C/S環境,從最小的LAN環境到超級網路環境,都使用某種形式的中間件。無論客戶機何時給伺服器發送請求,也無論它何時應用存取資料庫文件,都有某種形式的中間件傳遞C/S鏈路,用以消除通信協議、資料庫查詢語言、應用邏輯與操作系統之間潛在的不兼容問題。

三層C/S結構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單一的訪問點,可以在任何地方訪問站點的資料庫;
2.對於各種信息源,不論是文本還是圖形都採用相同的界面;
3.所有的信息,不論其基於的平台,都可以用相同的界面訪問;
4.可跨平台操作;
5.減少整個系統的成本;
6.維護升級十分方便;
7.具有良好的開放性;
8.系統的可擴充性良好;
9.進行嚴密的安全管理;
10.系統管理簡單,可支持異種資料庫,有很高的可用性。

閱讀全文

與電腦網路數據收發流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板開機時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175
路由器個人網路設置 瀏覽:67
廈門網路無線公司 瀏覽:178
移動卡信號好網路差 瀏覽:212
網路電視盒連接列印機 瀏覽:253
文檔中如何製作網路圖 瀏覽:322
電腦網路閃斷是什麼意思 瀏覽:582
台式電腦網路連接電視沒有聲音 瀏覽:731
東莞手機網路電話 瀏覽:455
網路安全巡檢手冊 瀏覽:275
系統軟體網路服務是什麼 瀏覽:210
手機網路不給力啥意思 瀏覽:699
電視網路已連接但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354
蘋果電腦網路設置怎麼調整 瀏覽:215
機頂盒是連接wifi還是有線網路 瀏覽:809
網路連接有防火牆怎麼辦 瀏覽:793
黃埔網路維護服務哪裡有 瀏覽:180
網路列印機設置自動掃描 瀏覽:628
紅米4a的網路是哪個好 瀏覽:203
網路常見的軟體問題有哪些 瀏覽:9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