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資源共享是指在網路中多台計算機或同一計算機中的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硬體和軟體資源。要實現資源共享,必須由操作系統進行協調管理。
在網路中,多台計算機或同一計算機中的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硬體和軟體資源。通常多用戶同時需要的資源總是超過系統實際物理資源的數量,但採用邏輯(或虛擬)資源分配的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可較好地處理這個矛盾,從而提高計算機的使用效率。但必須由操作系統進行協調管理,才能避免混亂。
方法主要有兩種:由操作系統統一管理分配,適用於同一計算機系統中的多用戶;用戶互相通告,適用於網路系統。
Ⅱ 建立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目的是( )
計算機網路功能主要包括實現資源共享,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提高可靠性,提供負載均衡與分布式處理能力,集中管理以及綜合信息服務。
網路中的每台計算機都可通過網路相互成為後備機。一旦某台計算機出現故障,它的任務就可由其他的計算機代為完成,這樣可以避免在單機情況下,一台計算機發生故障引起整個系統癱瘓的現象,從而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而當網路中的某台計算機負擔過重時,網路又可以將新的任務交給較空閑的計算機完成,均衡負載,從而提高了每台計算機的可用性。
(2)計算機網路最初的設計目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計算機網路發展歷程:
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早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於計算機網路設備行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場不斷擴大,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十分迅速。
近兩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漸消退,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獲得良好發展機遇,中國已成為全球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重點發展市場。
Ⅲ internet最初創建的目的是用於
internet最初創建的目的是用於軍事。
Internet最早來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
最初,ARPAnet主要用於軍事研究目的,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ARPA就開始向美國國內大學的計算機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經費,以促進基於分組交換技術的計算機網路的研究。
1968年,ARPA為ARPAnet網路項目立項,這個項目基於這樣一種主導思想:網路必須能夠經受住故障的考驗而維持正常工作,一旦發生戰爭,當網路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擊而失去工作能力時,網路的其他部分應當能夠維持正常通信。
internet的簡介
計算機網路只是傳播信息的載體,而Internet的優越性和實用性則在於本身。網際網路最高層域名分為機構性域名和地理性域名兩大類主要有14種機構性域名。它連接著所有的計算機,人們可以從互聯網上找到不同的信息,有數百萬對人們有用的信息。
你可以用搜索引擎來找到你所需的信息。搜索引擎幫助我們更快更容易的找到信息,只需輸入一個或幾個關鍵詞,搜索引擎會找到所有符合要求的網頁,你只需要點擊這些網頁,就可以了。
Ⅳ 最早研究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什麼
網路的最早應用是用於軍事目的
美國怕他們的軍事通信系統在遭到打擊的時候全部癱瘓,於是換節點劃分各通信點
使各個節點互聯,這樣就算一個或幾個節點被打擊癱瘓也不會全部不能使用
各個節點間互聯就組成了網路,這就是網路最早的使用目的
Ⅳ 最早研究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什麼
最早研究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共享計算資源。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的一內般的事物分類容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的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相關內容解釋:
除了在科學計算上的應用外,聯機系統在商業上也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如用於航空公司的自動訂票系統。航空公司在各售票點的窗口都裝一台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到總部的大型計算機上。這樣,總部的計算機隨時可知道每個航班已經發售了多少票,各終端上的售票員也隨時可知道哪些航班還有餘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在發展聯機系統的同時,人們也在探索能不能將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使得一些計算機上的用戶能夠利用其他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能力、昂貴的外部設備和豐富的信息資源。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資助計算機網路的研究,於1969年12月建立了只有四台主計算機的ARPA網路。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網路,它就是今天網際網路的前身。ARPA網的成功引發了計算機網路研究的熱潮,這些研究為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隨後,以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和數字設備公司(DEC)為代表的各大計算機廠商幾乎都推出了自己的網路產品,但是計算機網路的普及是微型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出現以後的事了。
Ⅵ 建立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資源共享。
建立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資源共享是指在網路中多台計算機或同一計算機中的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硬體和軟體資源。要實現資源共享,必須由操作系統進行協調管理。
資源共享的兩個基本原理:
一、大數定律:
大數定律說的是:如果用戶的數目很大,並且他們使用資源的要求都是突發式的隨機產生,那麼將全體用戶看成為一個整體時,這個用戶整體對資源的使用要求就變得相當平滑和比較穩定,並且也是可以預測的。
二、規模經濟性
規模經濟性說的是:當一個系統中的資源與用戶數目同時按比例增加時,在一定范圍內,系統的規模越大,這個系統就越經濟。
Ⅶ 早期研究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什麼
早期研究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共享計算資源。
Ⅷ 最早研究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什麼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製成的,那時,隨著火炮的發展,彈道計算日益復雜,原有的一些計算機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種新的快速的計算工具。這樣,在一些科學家、工程師的努力下,在當時電子技術已顯示出具有記數、計算、傳輸、存儲控制等功能的基礎上,電子計算機就應運而生了。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命名為"埃尼阿克",是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埃克特等人研製成功的。它裝有 18 000多隻電子管和大量的電阻、電容,第一次用電子線路實現運算。"埃尼阿克"每秒能做 5 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如果用當時最快的機電式計算機做40點彈道計算,需要兩小時,而"埃尼阿克"只要3秒鍾,這在當時,的確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績。然而"埃尼阿克"還不完善,實際上它沒有存儲器,只有用電子管做的寄存器,僅僅能寄存10個數碼。當需要換算別的題目時,得重新焊接連線,很費時間。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至今,雖僅約40年的歷史,可已經歷了"四代"的變革,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第二代是晶體管計算機,第三代是集成電路計算機,第四代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目前正在向第五代--會思考的機器過渡,從而向人們展現人類將製造出"會思考"的機器的美好前景。
Ⅸ 計算機網路最初創建的目的是用於
計算機網路最初創建的目的是用於軍事
Ⅹ internet最初建的目的是用於
Internet 簡史
Internet最初開始於1969年,源自於美國國防研究計劃署(ARPA)的一項計劃,該計劃連接美國西南部的四所大學的主要計算機。此計劃的具體執行由MA、CambridgeBBNN具體執行,並於1969年12月連接成功。1970年1月又加入了幾所大學和研究機構:MIT、Harvard、BBN、Santa Monica的SDC。到1971年1月,Stanford、MIT的林肯實驗室、CMU(卡耐基-梅隆)、Case-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英語世界的譯法)也加入進來。之後幾個月里,NASA/Ames,Mitre,Burroughs,RAND,Illinois University也加入了。之後,還有很多研究機構和大學等待加入。
Ted Kennedy議員於1968年得知BBN贏得了ARPA關於介面信息處理器的研究計劃(合同) 他發送了一份電報對BBN的這種精神表示祝賀。
Internet設計之初是為了提供通信網路,即使部分節點遭到核打擊而摧毀。 如果直連路由不可用,路由器會自動選擇備份路由以到達目的。
最初的Internet只由計算機專家、工程師和科學家們使用。那些日子裡沒有 任何事情對它是友好的,同時也不純在家庭或者辦公的PC機。對於任何一個 使用它的人,不管他是誰,都必須去學習使用復雜的系統。
乙太網協議出現於1974,很多網路都在使用它,而它其實僅僅是Harvard大學 一個名叫Bob Metcalfe的學生在研究「分組網路」時候的副產品。Metcalfe的 論文最初因為分析不充分被學校駁回,之後當他加入了更多公式後又得到了承認。
Internet於70年代的成熟起源於BBN公司的Bob Kahn提出的TCP/IP技術體系結構。 1980年國防部對其進行了修改並於1983開始普遍使用。
Bell實驗室1978年發明了UUCP協議。基於UUCP的Usenet於1979年開始初建, 一些新聞集團開始參加並提供了一種在全世界間交流信息的方法。但是, Usenet並沒有被認為是Internet一部分,以為它不共享使用TCP/IP,而 僅僅連接全世界的Unix主機。許多Internet的節點卻在享用著由新聞集團 所帶來的便利。這僅僅是由網路建立所引起的社區建設顯著變化的一部分而已。
同樣的,BITNET(因為它的Time Network)連接了所有所有教育 結構的IBM主機並於1981年開始提供Mail服務。Listserv軟體用來管理BITNET 上的郵件,之後它也被用到了其它網路中。在BITNET和Internte相連並 允許互傳Email後出現了Gateway的概念,特別是在Email討論列表中。 這類軟體和其它形式Email討論列表形成了建設社區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
當Email、FTP、Telnet標准化後,對於非技術人員使用網路變得容易得多了。 無論如何,今天的協議標准一點都不簡單,但是網路的確實被更多的人的使用, 尤其是在校的大學生們。出計算機系意外,物理、工程各系正在尋求更好的方式 去利用網路--如與世界各地的同行們交流或者共享文件和資源。圖書館則使得 檢索更加自動化並使得自動檢索可以為世界所用。
當Internet上的結點數較小,它更容易記錄下網路可用資源的路徑。但是當 越來越多的大學和組織加入後,Internet變得越來越難於查詢。所以有更加 迫切的需要去發明一種工具來檢索網上的可用資源。
為了這個目的,最初的檢索工具出自1989年,即Montreal NcGill University 的Peter Deutsch和他的小組發明了檢索FTP的工具,他們管它叫做:Archie。 這個工具可以一步步的告訴使用者網路上所有可用的FTP資源,包括文件的 列表和可查詢目錄。在Unix系統里archie是一個命令,需要更多關於UNIX的 更多知識以發揮它的完全功效。
McGill University安裝了第一個Archie,並發現某天從加拿大到美國的Internet 流量有一半時連接到Archie的。管理員們發現這所大學正在為這樣大的流量付出 代價(不知道如何翻譯),並切斷了Archie和外界的聯系。很幸運的是那個年代 還沒有很多可用的Archie。
就在同時,Think Machines公司的Brewster Kable發明了Wais伺服器,即一個 具有全部文本格式文件的目錄伺服器並允許對其上文件進行查詢。在向高可用 性和復雜性演化的過程中,Wais出了很多不同版本,但是只有最簡單的一版成為 網路人人會用的一種。峰值時期Thinking Machines曾經在全球有600個資料庫作 為Wais被檢索。其間包括了USenet經常被尋及的文件,已經所有為了發展Internet 標準的文檔,甚至更多。和Archie並不如像直覺那麼簡單,而是需要稍微花一些 功夫去學習如何使用它。
1991年,Minnssota U。發明了第一個面向Internet的友好介面。該大學 希望建立一個本地網以連接校園內的信息和文件。其後在大型機並行和 具有CS結構的分布式小型系統兩個方案間產生了巨大的爭論。最終大型 機哌獲得了勝利。但是CS的堅持者認為他們可以更快的作出原始模型,並 提前作出了演示模型。後來這個系統被人成為Gopher。Gopher被證明是 發展迅猛,在僅僅幾年內全球有了超過10000台Gopher主機。它可以使得 沒有任何Unix或者計算機知識的人去使用。在Gopher系統上你只需要敲擊 數字或者類型就可以進行查詢了。直到今天,MU的Gopher人在為全球提供服務。
Novada大學發明了Veronica 可查詢服務,這種服務的應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它的主旨是只取首字母的縮寫詞,以提供更為簡介的Archives服務。標志著 gopher菜單的蜘蛛迅速流行於全世界,以選擇連接並獲得所需求的目錄。由於 太過於流行,它很難連得上。以至其它的Veronica開始發展以均衡負載。同樣 的軟體還出現在單一的節點上,它叫做jughead(Jonzys Universal Gopher Hierarchy Excavation And Display)
P D Archie的發明者,總堅持認為Archie沒有Archiver好,除了看漫畫以外 沒有任何湧出。當Veronica 和jughead出現後使得他很惱火。
1989年另一件使得網路更容易被使用的事情發生了。Tim Berners-Lee 和 他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同事們提出了一種新的協議,目的是為了使得 信息更加分布化。這個協議於1991年成為WWW,即基於HTML形式的文本與 文本的連接,通過它可以在任何時候去閱讀與之連接的網頁。盡管比Gopher 出現的早,它的發展還是要慢。
NCSA的MART Andreessen和他的小組於1993年發展了圖形瀏覽器,並給出了重大 改進的協議。今天,Andressen是Netscape公司的首腦,這個公司提供了最為 成功的瀏覽器和伺服器的產品。微軟急於突破這種情形。
因為Internet最初是由政府建立的,它基本只限制於和研究、教育機構和政府 部分的使用。商業化的應用只有直接用於接教育和研究服務的目的時才會被推同 發展,這種政策一直持續道90年代初期,當獨立的商業網路出現之前。之後, 利用商業網路橫穿整個國家成為可能,而非藉助政府的Internet骨幹。
Delphi是首個商業機構提供網路接入服務。它於1992年1月開始提供Email服務, 並於1992年11月開始提供所有的Internet服務。1995年國家科學基金中斷了和 Internet骨乾的連接,所有流量都開始依賴於商業網路如AOL、Prodigy、CampuServe, 自此所有要求限制商業使用的主張全部消失。由於商業應用開始迅速的傳播,教育 機構開始建立自己的角色,NSF基金的消失並沒有對成本產生可評估的影響。
今天,NSF基金開始支持骨幹網和高層教育機構以建立K12和本地化圖書館與 告訴網路連接。
微軟開始大舉進步瀏覽器、伺服器、ISP市場,對其造成了商業上的推動性 影響,1998年發布的Windows98中捆綁了微軟的瀏覽器,這顯示了Bill Gates 向迅猛成長的Internet投資的決定。過去幾年裡的成功使得微軟因壟斷罪名 被推上法庭。我們希望您自己思考以判斷這樣的戰斗到底是應該在市場上演 還是在法庭上。
有關未來的一個趨勢是高速連接。56KModems及其提供者迅速發展起來,但和 之後的發展比較起來,這僅僅算是一小步。56K不足以承載多媒體業務,例如 音頻或者視頻也許,因為效果很差。但是新興的一些技術如DSL(數字用戶專線) 衛星廣播、CableModem(同軸電纜數據機)都在部分區域里開始實用化, 未來的幾年裡它們將得到廣泛的使用。這些技術尚有一些問題,不僅僅體現在 用戶端,還包括如何維持高速率數據傳輸時的可靠性。當然,這些問題正在研究中。
在這個巨大增長的年代裡,進入到Internet領域商家們很不規則的發現了 網路的經濟模型。由廣告提供的免費服務已經轉移了來自於用戶的直接成本。 如Delphi的服務商們提供了很多免費的網頁、聊天室和留言版。網上銷售迅速 發展起來,尤其是一些特定產品例如書籍、音樂CD和計算機但是利潤卻非常 微薄,比較商品價格卻很容易,同時,公眾信任的在線安全一直是個問題。
這就是我們身處的有趣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