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0中國互聯網大會的會議來賓
網路CEO李彥宏、奇虎董事長周鴻禕、人民網總裁廖玒、央視國際總經理汪文斌等超過100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CEO、總裁等都將雲集於此,共同探討產業現狀,指點未來趨勢。作為行業的風向標,此次盛會將影響中國互聯網產業未來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根據統計顯示,參加互聯網大會的160餘位演講嘉賓中,已有百位開通了騰訊微博。此外,還有500餘位業內CEO、專家在微博上與網友進行互動。
以下是160餘位演講嘉賓全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胡啟恆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
奚國華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錢小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鄔賀銓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CNGI專家組組長
高盧麟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
高新民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
李伍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路局局長
王秀軍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局長
韓 夏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局長
黃澄清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
雲曉春 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處理協調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
王志成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
庹祖海 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
李文章 反垃圾郵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費小妹 上海嘉定區副區長
馬 寧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
曹淑敏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
洪為民 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副會長
吳建平 清華大學信息網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侯自強 國內著名通信技術專家
毛文波 EMC中國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周錫生 新華網總裁
廖 玒 人民網總裁兼總編輯
孫康敏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沙躍家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
姜正新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丁 磊 網易CEO
張朝陽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李彥宏 網路CEO
曹國偉 新浪CEO
田溯寧 寬頻資本董事長
周鴻禕 360公司董事長
劉 爽 鳳凰網CEO
劉 允 Google全球副總裁
毛 偉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主任
張明正 趨勢科技CEO
柯文達 微軟全球技術支持中心 亞太區總經理
汪文斌 中央電視台網路傳播中心主任、央視國際網路有限公司總經理
羅 華 人民網副總裁
魏紫川 新華網副總裁
石現升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助理
孫永革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助理
李 紅 中國互聯網協會反垃圾郵件工作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
張 蘭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商務 副總裁
俞永福 優視科技CEO
陳一舟 千橡互動集團董事長兼CEO
陳 沛 中搜CEO
Vikram Mehta 布萊德網路技術有限公司(BLADE)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金建杭 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
楊 揚 北京科技大學網路中心主任
劉 鵬 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解放軍理工大學教授
劉 斌 易查董事長
龐升東 51.視頻網CEO
劉建華 百會CEO
古永鏘 優酷CEO
李 松 珍愛CEO
李善友 酷6網董事長兼CEO
龔 宇 奇藝CEO
齊向東 360公司總裁
王小川 搜狗CEO
張向東 中國萬網總裁兼CEO
張向東 3G門戶CEO
馬昕 光芒星空(Am321)CEO
韋軼群 天雲科技CEO
凌潔 阿卡邁中國區董事長
周 曄 匯付天下董事長兼總裁
謝振宇 酷狗科技董事長兼CEO
吳志強 東亞銀行副總裁
梁春曉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
楊寶升 國政通CEO
楊炯偉 MediaV 首席執行官
劉 弘 樂視網副董事長兼COO
孫海峰 人民網總裁助理
黃曉南 品友互動CEO、創始人
張新華 滾石移動(開曼)集團副總
王建軍 我樂網CEO
唐 彬 易寶支付CEO
吳少岩 長城寬頻常務副總裁
邊 江 盛大在線運營副總裁
王 剛 中國移動江蘇游戲基地總經理
李宏宇 263網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CTO
杜朋運 網丫網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賈進熹 安久科技CEO
王 勇 天下網CEO
汪 溪 宜搜CEO
劉 冰 CNNIC研究部主任
林廷翰 天際網創始人兼CEO
Harold Prokop akamai高級副總裁 產品與技術
張 彤 Epsilon International大中華區副總裁
王震宇 百分通聯傳媒 副總裁兼華北客戶部總經理
張智威 Google中國研究院副院長
王 路 CBS Interactive 國際媒體副總裁 中國區總裁
李 竹 悠視網創始人兼CEO
張海軍 酷訊網CEO
褚達晨 網路聯盟總經理
孟躍輝 TOM在線副總裁
楊偉慶 艾瑞咨詢集團CEO
楊鑠今 第一視頻集團總編輯網站事業部CEO
徐瀟 鑽石小鳥 聯合CEO
劉小東 CBSi(中國)高級副總裁 Consumer Group 總經理
庄辰超 去哪兒總裁
張玉昆 北京世紀紅山科技有限公司 CEO
連庭凱 呼哈網總裁、董事長
許四清 ChinaCache首席運營官
楊寶義 第一視頻集團鄰訊事業部CEO
肖峰 世紀互聯副總裁
吳皓 到到網CEO
韓猛 上海瑞創網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
楊 彬 易觀商業解決方案公司總裁
鄭靖偉 易傳媒首席運營官
王秀娟 IM2.0互動集團創始人
劉再德 北京快網CEO
吳 剛 數字頑石CEO
謝 晶 Web Power 中國區總經理
李衍升 PayPal 中國公司渠道總監
劉洪濤 網宿科技營銷中心總經理
王吉鵬 粉絲網CEO
陳玉劼 美通社(亞洲)董事總經理
陳劍峰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OO
黃 亮 北京光芒星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曹 明 3G門戶副總裁
吳盛剛 天虹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
吳 波 拉手網CEO
朱沛達 阿卡邁中國地區銷售總監
趙鵬 中科聚盟(北京)信息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楊勝周 永盟健康網創始人
陳立人 遠傳電訊 服務與產品創新育成中心副總
孫少陵 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業務支撐研究所副所長
張雲勇 中國聯通研究院研發部副經理
錢坤 威瑞信公司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潘海德 阿卡邁高級副總裁—產品與技術
王育林 鳳凰新媒體副總裁
金玲 鳳凰新媒體副總裁
胡法進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銷售部電子商務高級經理
秦雯 締元信CEO
阮京文 艾瑞聯合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王紫上 上方網CEO
吳疆 千橡互動集團高級總監
江志強 千橡互動集團首席營銷官
余凱 百會市場總監
余晨 易寶支付副總裁
鹿峰 TOM在線互聯網增值事業部總經理
高飛 樂視網副總裁
徐威薇 國政通副總裁
張偉欽 趨勢科技執行副總裁、全球研發長暨亞太區總經理
傅承鵬 網能經緯總裁
蔡文勝 4399游戲董事長
張宇霞 中國網路電視總經理助理兼IPTV事業部總監
蒯佳祺 易傳媒產品及戰略總監
徐偉峰 PPS網路電視總裁
王洪俊 揚州市廣陵區 副區長
李凌 貴州習水縣委書記
范峰 速途網 總裁
孫志強 TQ CEO
曹睿 中國製造網
張宏梅 中國網
李明儒 麒迅 副總裁
戴政 去哪兒網 副總裁
倪英偉 網路營銷行業專家
⑵ 中國互聯網大會的總體概況
中國互聯網大會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是中國互聯網業界的年度盛會。
全球互聯網 是最具潛力的信息技術,是當代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政務、遠程教育、網路銀證、網路等網路搜索,
以及開放的網路信息服務等新的應用對於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將發揮革命性的作用。
加快我國信息網路化發展進程,對於 促進社會信息交流和物資流通,改進社會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造福人類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會為各方 開展廣泛交流合作 提供一個開放的國際化平台,
大會推動了我國信息網路化發展,促進了其應用水平的提高,
自首屆起,每屆大會同期同址舉行中國互聯網協會會員大會。 胡啟恆中國科學院 原副院長、院士
李伍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路新聞宣傳局局長
李彥宏「網路」董事長兼CEO; 全球中文搜索之王;「萬能之框」的總設計
馬化騰騰訊公司 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CEO
馬 雲阿里巴巴集團 主席兼CEO
丁 磊網易公司 CEO
方濱興北京郵電大學 校長、院士
王秀軍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 局長
左迅生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何加正人民網 總裁
吳建平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專家委員會主任
張朝陽搜狐 董事局主席兼CEO
楊小偉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副總經理
汪文斌央視國際網路有限公司 總經理
蘇金生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 局長
周錫生新華通訊社網路中心 總裁
錢華林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首席科學家
高盧麟國家知識產權局 原局長
高新民國家信息中心 原主任
曹國偉新浪 總裁兼CEO
黃澄清中國互聯網協會 副理事長
舒 駿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副總裁
魯向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副總裁
⑶ 清華大學數學教材
水處理生物學(第四版) 顧夏聲、胡洪營、文湘華、王慧 環境系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特等獎
2 C++語言程序設計(第三版) 鄭莉、董淵、張瑞豐 計算機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特等獎
3 微型計算機技術及應用(及習題、實驗題與綜合訓練題集)(第三版) 戴梅萼、史嘉權 計算機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特等獎
4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四版) 華成英、童詩白、葉朝輝 自動化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特等獎
5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 閻石、王紅 自動化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特等獎
6 基礎生命科學(第二版) 吳慶余 生物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特等獎
7 新英語教程系列教材(第四版) 呂中舌、何福勝、張文霞、楊芳、邢茹、王英、龐紅梅 人文社科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特等獎
8 新大學俄語系列教材 何紅梅、馬步寧、劉穎、李慶華、劉玉英、樂苓、李小青 人文社科學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特等獎
9 陶瓷造型藝術 楊永善 美術學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特等獎
10 建築熱環境 劉念雄、秦佑國 建築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11 結構力學(上、下)(第二版) 包世華、辛克貴、燕柳斌 土木系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12 混凝土結構(上、下)(第二版) 葉列平、趙作周、樊健生 土木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13 物業管理 季如進、李菁、郭立、李平、沈悅 建管系 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14 房地產經濟學 張紅 建管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15 高等土力學 李廣信、王正宏、王釗、陳祖煜、濮家騮 水利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16 有限元分析及應用 曾攀 機械繫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17 機械原理教程(及輔導與習題)(第二版) 申永勝、郝智秀、閻紹澤、賈曉紅 精儀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18 控制工程基礎(第二版) 董景新、趙長德、熊沈蜀、郭美鳳 精儀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19 熱工基礎(第二版) 張學學、李桂馥、史琳 熱能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20 電工電子技術與EDA基礎(上下) 段玉生、王艷丹、何麗靜、侯世英、許怡生、李釗年 電機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21 高等模擬集成電路 董在望、李冬梅、王志華、李永明 電子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22 離散隨機信號處理 張旭東、陸明泉 電子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23 圖像工程(上冊)圖像處理(第二版) 章毓晉 電子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24 資料庫系統設計與原理 馮建華、周立柱、郝曉龍 計算機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25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基礎及應用(第二版) 鍾玉琢、蔡蓮紅、史元春、沈洪 計算機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26 Java程序設計與案例(及習題解答與實驗指導) 劉寶林、胡博、謝鋒波 計算機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27 VisualC++面向對象與可視化程序設計(第二版) 黃維通 計算機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28 高等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協議機制、演算法設計與路由器技術 徐恪、吳建平、徐明偉 計算機系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29 電機與運動控制系統 楊耕、羅應立、陳伯時、竇曰軒、王煥鋼 自動化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30 矩陣分析與應用 張賢達 自動化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31 自動控制原理(上下)(第二版) 吳麒、王詩宓、杜繼宏、高黛陵 自動化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32 CMOS射頻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 池保勇、余志平、石秉學 微納電子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33 電子商務概論(第二版) 覃征、韓毅、李順東、閻禮祥 軟體學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34 材料力學(土木水利類) 范欽珊、蔡新、祝英、梁小燕 航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35 UncertaintyTheory(不確定理論) 劉寶碇 數學系 Springer-Verlag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36 大學數學實驗 姜啟源、邢文訓、謝金星、楊頂輝 數學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37 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導(第二版) 劉進元、張淑平、武耀廷、趙廣榮、邊少敏、金龍國、呂世友 生物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38 科學技術概論(第二版) 胡顯章、曾國屏、李正風、吳金希、蔣勁松、高亮華、雷毅、張辰崗 人文社科學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39 中華傳統禮儀概要 彭林 人文社科學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40 科學技術史二十一講 劉兵、楊艦、郭奕玲、戴吾三、蔣勁松 人文社科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41 國際經濟法概要 車丕照 法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42 刑事訴訟法(第二版) 易延友 法學院 法律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43 當代新聞學原理(修訂版) 劉建明 新聞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44 國情研究系列教材(之一~之五) 胡鞍鋼、王紹光、王亞華、胡光宇 公共管理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45 機械製造工藝基礎(第二版) 傅水根、張學政、洪亮、馬二恩、盧達溶、李生錄 基礎工業訓練中心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46 熱加工工藝基礎(第二版) 嚴紹華、李雙壽、李家樞、易又南、龔國尚 基礎工業訓練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47 金屬工藝學實習教材(第三版) 張學政、李家樞、傅水根、嚴紹華、武靜、易又南、左晶、李而立、張秀海 基礎工業訓練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48 現代信號處理教程 胡廣書 醫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49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系列教材(第二版) 鄭曙暘、張綺曼、潘吾華、李鳳菘、蘇丹、張月、李朝陽、杜異、黃艷、劉鐵軍、楊冬江、汪建松、鄭宏 美術學院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50 西洋服裝史(第二版) 李當歧 美術學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51 計算機與染織藝術設計 賈京生 美術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52 廣告與視覺傳達 何潔、馬泉、陳磊、詹凱、劉欣欣 美術學院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53 纖維藝術 林樂成、王凱 美術學院 上海畫報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54 中國傳統工藝 杭間、郭秋惠 美術學院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55 版畫 石玉翎、文中言、宋光智、楊峰 美術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56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基礎教程 李家騮、曲欣、田旭桐、洪興宇、李莉婷、金劍平 美術學院 安徽美術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一等獎
57 城市規劃 譚縱波 建築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58 ArcGIS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指南 黨安榮、賈海峰、劉釗、易善楨 建築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59 ERDAS遙感圖像處理方法 黨安榮、王曉棟、張建寶、陳曉峰 建築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60 環境管理與環境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曾思育、陳吉寧、杜鵬飛 環境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61 清潔生產導論 張天柱、石磊、黃英娜、賈小平、張光明 環境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62 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經濟與造價管理 周律 環境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63 製造工程與技術原理 馮之敬、朱躍峰、張輝、劉成穎 精儀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64 工程測試技術 王伯雄、王雪、陳非凡 精儀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65 光學工程基礎(一) 毛文煒 精儀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66 機械基礎實驗技術 劉瑩、邵天敏、閻少澤、魏喜新、葉佩青 精儀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67 PC數控原理、系統及應用 周凱 精儀系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68 流體機械基礎 王正偉、周凌九、樂枚 熱能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69 立體設計表達-汽車油泥模型設計製作 周力輝 汽車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70 數學規劃 黃紅選、韓繼業 工業工程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71 電機學 孫旭東、王善銘 電機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72 教與寫的記憶-信號與系統評注 鄭君里 電子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73 Java語言程序設計基礎 柳西玲、許斌 計算機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74 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 王誠、宋佳興 計算機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75 C語言程序設計 黃維通、馬力妮 計算機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76 數字系統設計自動化(第二版) 邊計年、薛宏熙、蘇明、吳為民 計算機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77 小波分析及其應用 孫延奎 計算機系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78 計算機網路的服務質量(QoS) 林闖、單志廣、任豐原 計算機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79 企業信息化總體設計 李清、陳禹六 自動化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80 車間調度及其遺傳演算法 王凌 自動化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81 微弱信號檢測 高晉占 自動化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82 計算機網路(第二版) 張曾科 自動化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83 核電廠系統及設備 藏希年、申世飛 工物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84 化工概論 戴猷元 化工系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85 化工應用數學分析 王金福 化工系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86 電子封裝工程 田民波 材料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87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田民波 材料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88 大學物理學(第二版)思考題解答 鄧新元、劉鳳英、王懷玉 物理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89 現代儀器分析實驗與技術(第二版) 陳培榕、李景虹、鄧勃、孫素琴、劉密新、童愛軍、林金明、朱永法、王如驥 化學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90 現代分離方法與技術 丁明玉、楊學東、陳德朴、陳旭、馬繼平 化學系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91 分子細胞生物學 陳曄光、張傳茂、尚永豐、陳佺、馮新華 生物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92 生物化學(及學習指導)(第二版) 王希成 生物系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93 新世紀日本語教程 馮峰、位坂和隆、水谷信子、陸澤軍、張威 人文社科學院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94 文體學概論 劉世生、朱瑞青 人文社科學院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95 英漢互譯實踐與技巧(第二版) 許建平、李相崇 人文社科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96 英美文學欣賞教程--小說與戲劇 羅選民、張躍軍、王炯、熊沐清、程倩 人文社科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97 國際政治與中國 閻學通 人文社科學院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98 當代自然辯證法教程 曾國屏、高亮華、劉立、吳彤、李正風 人文社科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99 邏輯基礎(修訂版) 王路 人文社科學院 人民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100 中國法律制度概要 高其才、羅昶 法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101 數字媒體-技術.應用.設計 劉惠芬 新聞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102 工業系統概論(第二版) 盧達溶、傅水根、李雙壽、蔣耘中、葉桐 基礎工業訓練中心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103 服裝設計表達 吳波 美術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104 包裝設計 陳磊 美術學院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105 標志設計 陳楠 美術學院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106 藝術玻璃吹制技巧 關東海 美術學院 遼寧美術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107 漆的藝術 祝重華 美術學院 遼寧美術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108 中國插圖藝術史話 祝重壽 美術學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109 書法鑒賞 邱才楨 美術學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華大學 2008年清華大學優秀教材評選 校級二等獎
⑷ 網路將給你帶來什麼
它是我重要的信息來源
是我大腦的一部分
它有好有壞,對我來說。
下一代互聯網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互聯網是國家現代化重要的基礎設施。下一代互聯網將集中體現更大、更快、更安全、更及時、更方便、更可管理和更有效等特徵。下一代互聯網上不但可以實現現有網路所提供的全部通信業務,還能體現新的價值和發展前景的創新業務。它的應用將使真正的數字化生活來臨。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用任何一種方式高速上網,任何可能的東西都會成為網路化生活的一部分。
全新的更豐富的下一代互聯網的重大應用,包括網格計算、高清晰度電視、大規模視頻通信、個人移動視頻語音通信、智能交通、環境地震監測、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
更大、更快、更安全
有人比喻,世界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會有一個IP地址。IP地址將可充分滿足數字化生活的需要,不再需要地址的轉換,還互聯網本來的面目。更重要的是,它將提供更安全、更為廣闊的應用與服務。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專家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介紹,與現在使用的互聯網相比,下一代互聯網有以下不同:
更大:下一代互聯網將逐漸放棄IPv4,啟用IPv6地址協議,從2的32次方增加到2的128次方。
更快:下一代互聯網將比現在的網路傳輸速度提高1000倍以上,它的基礎帶寬可能會是40G(相當於傳送10個DVD影片)以上。
更安全:目前的計算機網路因為種種原因,在體系設計上有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下一代互聯網將在建設之初就從體系設計上充分考慮安全問題,使網路安全的可控性、可管理性大大增強。
步入實質意義的數字生活
專家指出,下一代互聯網將把人類帶進真正的數字化時代:家中的每一個物件都將可能分配一個IP地址,一切都可以通過網路來控制。
可像運動員「參加」北京奧運
科學家們描繪了下一代互聯網的廣闊前景:未來的某一天,當你打開冰箱,但冰箱出現警示話語,提醒你已經超重;你正在家裡看電視,突然有電話打入,互聯網將主動把電視調成靜音,接完電話後,聲音又將自動調回;2008年奧運會上,每一個運動員身上都有一個感測器和攝像頭,你可以自由選擇不同角度的轉播,當你戴上相關設備後,你還可以以運動員或裁判員的身份感受比賽。
對人類的影響就如火的使用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專家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說:「在人類發展史上,火的使用是野人與文明人的分界線,下一代互聯網對我們的意義與影響,就如火的使用。」
互聯網相關產業將重新洗牌專家指出,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給了我們機遇。在經濟上,下一代互聯網和所有配套的軟硬體都將重新洗牌,這給企業以新的機會,有可能打破現有網路經濟的格局。比如路由器可能就不再是一家獨大,有可能出現新的公司。在各種應用上,將會給無數國家及公司更多機會。
研製下一代網的長遠意義
雖然網路經濟目前遇到了巨大挑戰,但任何一個人都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對於未來的社會,網路是一個基本要素,它將對社會經濟、科技教育發展乃至國防、政治都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果我們失去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發言權,我們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別人。因此,研製與建設下一代互聯網,對全國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⑸ 為什麼要建設下一代互聯網
「直接原因是受到應用方面的限制,包括地址空間、速度、安全等等。」吳建平教授從五個方面介紹了下一代互聯網與現代互聯網的區別:更快;更大;更安全;更及時;更方便。
——更快。下一代互聯網將比現在的網路傳輸速度提高1000-10000倍。
——更大。下一代互聯網將逐漸放棄IPV4,啟用IPV6地址協議,幾乎可以給你家庭中的每一個可能的東西分配一個自己的IP地址,讓數字化生活變成現實。在目前的Ipv4協議下,現有地址中的70%已分配光,明顯制約著互聯網的發展。
——更安全。目前的計算機網路因為種種原因,存在大量安全隱患,下一代互聯網將在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安全問題,可以有效控制,解決網路安全問題。最近,互聯網正在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病毒侵害。吳建平說,在下一代互聯網,我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束手無策。因為以上的原因,下一代互聯網在使用上就更加快捷、及時,更加方便。
吳建平說,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給了我們機會與機遇。過去,我們沒有條件與發達國家抗衡,但現在無論從技術、設備,還是綜合國力,都具備了基礎條件。
「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給了大家共同發展的可能與機會。」他說,1969年美國開始第一代互聯網研究,我國則在1994年才由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建設了第一個全國性試驗網路。而正因為互聯網的發展,讓彼此之間的差距大大縮小。1996年美國政府出台下一代互聯網計劃,1998年,中國專家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經濟上,網路體系的變革,給了大家共同的機會。下一代互聯網,從IPv4到Ipv6,所有配套的軟硬體都將逐漸面臨一個挑戰,產業面臨新一輪洗牌,這給很多企業以新的機會,有可能打破現有網路經濟的格局。比如路由器可能就不再是「思科」公司一家獨大,有可能出現一個新的公司替代。在各種應用上,則將會給無數國家及公司更多機會。經濟格局的打破,必然給整個社會發展乃至國家帶來變化。同時技術的變革,經濟實力的變化,也必然影響到政治、軍事。
雖然網路經濟目前遇到了巨大挑戰,但任何一個人都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對於未來的社會,網路是一個基本要素,它將對社會經濟、科技教育發展,乃至國防政治都將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如果我們失去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發言權,我們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別人。因此,研製與建設下一代互聯網,對我國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⑹ 吳建平和徐明偉誰牛逼
這個問題 。。。。吳建平是徐明偉的導師,你說誰更NB一點!
⑺ 吳建平的人物經歷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信息網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IEEEfellow,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CERNET 專家委員會主任、網路中心主任。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國家高技術研究計劃「十五」863信息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曾任亞太地區先進網路組織APAN副主席和中國組APAN-CN主席。
⑻ 清華大學吳建平教授當選了外籍院士嗎
清華大學吳建平教授當選外籍院士,為國人爭光,學霸:倍感自豪!
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成功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真是可喜可賀,能夠被評選為外籍院士,是對於吳建平教授的肯定,而且“院士”是科研和學術界的最高榮譽稱號,是終身榮譽,對於那些為科研事業默默作出貢獻的人授予院士的榮譽,是對於他們的肯定和尊重。
這次吳建平教授成功當選外籍院士,真是可喜可賀,為國人爭光,學霸直言“倍感自豪”,畢竟每年能夠被評選為外籍院士的中國大學教授和科學家並不多,可謂是鳳毛麟角,今年顏寧和高福教授也成功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國人也很受鼓舞。
外籍院士的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的評選機制不一樣,2017年的時候顏寧教授雖然是成功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的名單,但是卻遺憾落選,在許多人看來,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難度要遠遠高於外籍院士的評選難度,要不然,顏寧教授這么優秀就不會落選了。
其實不管是被評選為外籍院士還是中國科學院或者工程院院士,都代表著一種榮譽,而且科學無國界,對於那些為人類事業默默做著貢獻的科學家也不在意是否榮譽的高低,他們有著崇高的理想的信仰,不管是出國發展,還是留在了國內,他們一直都在為人類的科研事業做著貢獻。
未來,我們更加希望中國能夠有更多的大學教授和科學家們能被評選為外籍院士,這是對於我國人才的肯定和尊重。對此,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你發表看法。
⑼ lpv9是傳銷嗎
lpv9本身不是傳銷,它是個偽概念,看了下面這個光明網的載文,你就會知道具體怎麼回事。現在傳銷、龐氏騙局騙局、斂財的資金盤等都喜歡用IPV9、還拉來物聯網、區塊鏈、數字貨幣、原始股(權)、智慧城市等概念,來進行高大上的包裝,用以更加迷惑受害者。
醒醒,別被IPV9忽悠了!(來源:光明網)
最近,高舉「網路主權」、「自主可控」、「安全命門」的IPV9再次卷土重來。與以往主打「民族情結」不同,這次除了強調自主可控,IPV9還拉來物聯網、區塊鏈、數字貨幣、智慧城市等概念,似乎為自己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其實,IPV9起源於IEFT(國際互聯網標准組織)一個20多年前的「愚人節玩笑」,10多年前在國內幾經包裝後,被冠以「自主創新的互聯網」的名義,進行著不間斷的「推廣營銷」。
日前,推進IPv6規模部署專家委員會在北京召開「中國IPv6產業發展研討會」,與會專家在研討IPv6部署工作的同時,對於近年一些出於特別目的,以IPV9為代表的對互聯網發展的錯誤說法進行了反擊與批判,並呼籲科技打假、去偽存真。
一個愚人節的玩笑被當了真
IPV9的起源為1994年4月1日IETF的RFC 1606,這個RFC的文章名為《使用IP版本9的歷史觀》,作者是Julian Onions。與大多數國際標準的文本不同,這份RFC的寫作手法具有明顯的「後現代」主義風格,作者在文中先已判了IPV9死刑,然後以「倒敘」的方式,從42層路由、地址分配、應用和製造的角度,對IPV9的「生命周期」進行了「蓋棺」評價。
後來,RFC 1606的作者Julian Onions向媒體證實,RFC 1606不過是一篇戲謔之作,是一個「愚人節玩笑」。他說,1994年寫下這篇文章的動機是因為在當時有關IPv6的討論中,某些提案比較短視,在規劃中存在地址浪費的問題,所以與大家開了個「玩笑」。
這樣的戲謔之作被有心人看到之後,卻完全變了味。2000年前後,以RFC 1606作為理論基礎,經過精心包裝,IPV9的設計者推出了「以IPV9和數字域名為組成部分的十進制網路」,簡稱「IPV9」。
IPV9的核心是網址以一串絕對數字存在,用戶可以輸入簡單的數字域名如「123456」,來取代類似「www.abc.com」這樣的域名。圍繞IPV9的工作,設計者建立了一個工作組——「十進制網路標准工作組」。其官網上如此描述:「十進制網路系統主要由IPV9地址協議、IPV9報頭協議、IPV9過渡期協議、數字域名規范等協議和標准構成」。
在近期 IPV9的推廣宣傳中,IPV9的「發明人」一直強調的IPV9的核心價值主要有:第一,IPV9採用十進制網路,是一項自主創新;第二,IPV9提出了全新的互聯網理念、全新的機制、規則和協議,可以使我國擺脫根域名伺服器受控於美國的局面;第三,IPV9是中國設計,不受國外互聯網管束,因此更加安全可控。在不斷的宣傳中,IPV9取得比較明顯的宣傳效果,甚至在一些媒體中,IPV9也被冠之以「新一代安全可控信息網路」。
從「不再回應」到「齊聲批判」
實際上,業界專家對IPV9的態度早在10多年前就非常明確了。2006年3月,鑒於當時IPV9所做的廣泛宣傳,秉著認真對待每一項新技術的原則,國家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召開關於IPV9問題的座談會,在聽取了十進制網路工作組部分成員對IPV9的介紹後,專家認真地研究分析了「十進制網路」和IPV9的核心思想,客觀評價了IPV9的特點——IPV9採用了新的與IPv4和IPv6不同的「十進制」地址格式,但採用與眾不同的地址格式的後果是人為設置與國際互聯網連結的障礙,在國家公網上是不可取的,不能標准化,也沒能通過國內專家的審查,小范圍、非實質的變化對於互聯網發展沒有指導意義,創新亦無從談起。
其中,關鍵核心原因在於:IPV9並非互聯網,只是一種域名設計。如果中國採用了這種方法,則意味著與國際互聯網隔離。當時,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原首席科學家錢華林就提出疑問,如果我們的電話網和互聯網與國外的電話網和互聯網是相隔離的,對我們有好處嗎?
業界專家一致認為,已對IPV9進行了科學客觀的總結,沒有必要再過多討論。
然而,在沉寂一段時間後,IPV9的支持者「卷土重來」,除了強調自主可控,還拉來物聯網、區塊鏈、數字貨幣、智慧城市等時尚概念,似乎為自己找到了新的炒作方向。
學界意識到,這個打著「愛國」名義進行的科技投機能做的事遠遠超出想像,但這樣的科技投機通過營銷每獲得一個機會,對於國家未來的戰略決策都可能產生嚴重的影響。這才有了在「中國IPv6產業發展研討會」上眾業界專家和院士們的齊聲批駁。
專家們認為,IPV9沒有得到國際學術界和產業界的認同,在國際上的影響是負面的。「它背離了開放創新的互聯網發展理念,試圖通過建立『窄軌鐵道』的方式,把中國互聯網與全球互聯網隔離,這種封閉的互聯網也就失去了其作為互聯網存在的真正意義。」
究竟是科技創新,還是科技投機?
IPV9到底是什麼?是科技創新還是科技投機?「在IPV9上花時間,有些荒唐,他們根本不是互聯網,連學術造假都算不上;按他們的說法是根本不可能搭建成一個網路的,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們的網在哪裡?」記者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吳建平時他這樣說。
IPV9在宣傳中往往提到幾個核心創新:
第一,採用10進制,擁有比IPv6更多的地址。對此,吳建平表示,更多的地址沒有意義,IPv6的地址已擁有2的128次方個地址,每平方米就有10的26次方的地址,有人形象比喻說「地球上如果鋪滿了一層沙子,那麼每個沙子都可以擁有一個IP地址」。也就是說,地址足夠用了,再多不僅是毫無意義,而且會給互聯網帶來更多的演算法壓力,根本無法解決,現在IPv6網路面臨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地址足夠大後帶來的路由計算壓力。如果這也算創新,搞一個IPv10、IPv8豈不簡單?第二,IPV9表示,域名系統的設計是IPV9的一大創新。他們認為,如果採用IPv4或IPv6,美國掌握著互聯網的13個根域名伺服器,一旦美國斷開給中國提供域名服務,中國互聯網將不能工作,而使用IPV9則不存在這樣的隱患。
「事實完全不是這樣。互聯網DNS(域名系統)根伺服器不是互聯網的核按鈕。」吳建平指出,互聯網域名服務是互聯網的重要應用服務,但不是互聯網的基本功能。「以手機地址簿做比喻,現在打電話通過地址簿就可以直接打電話,但沒有地址簿也可以打電話,只需要記錄每一個電話號碼;同理,沒了域名伺服器,互聯網仍然能正常工作,比如,暗網完全沒有域名服務,但仍在活躍運行。互聯網最基本的訪問方式是按IP地址在訪問,域名解析,最後還是解析至某一個IP地址上。」
此外,盡管全球只有13個正式的根伺服器,但卻有幾百個影子根伺服器,日常大部分訪問並不是到這13個根伺服器,而是影子根伺服器,它們同樣可以承擔全球根伺服器的功能。全球互聯網根伺服器運行者,不可能同時關閉所有的根伺服器,包括影子伺服器。
第三,IPV9在宣傳中表示,互聯網是美國設計的,美國擁有互聯網的所屬權,如果美國想斷開中國的互聯網是非常容易的,那麼,美國能不能隨時斷掉中國的互聯網?吳建平表示,沒有可能,互聯網和傳統電信不同,他是沒有全球中心的,也不是一個層級管理模式,是一個全球平等連接的網路體系,各個國家網路之間是平等的。網路結構在域名系統以外是完全分布的,因而中國互聯網是全球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美國互聯網的一部分。全球互聯網是「你連我,我連你」彼此互聯,沒有中心的公共網路。
第四,IPV9宣傳能解決困擾全球的網路安全問題。對此,吳建平表示,任何設計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無論是什麼樣的網路架構都會存在安全問題,在它真正大規模使用前,安全問題不會全部暴露。相比IPv4,IPv6在設計之初,其安全性已經是一個被重視改善的目標;IPv6中加入了許多新的功能,比如,自動加密功能。2003年,中國啟動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時,專家院士就對此進行分析,得出基礎結論:IPv6絕不會比IPv4更不安全。現在看,結論應該是IPv6肯定比IPv4更安全。比如,源地址認證技術就是從互聯網體系結構層次去解決安全問題,是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而不是修修補補。另外,盡管IPv6在安全上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但不能排除新的安全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會比IPv4更好。「作為一個憑空設想的IPV9,連試驗網都沒有進行,就得出網路會更安全的結論,是極不科學的,也是荒唐的。」吳建平說。
從IPV9現象中獲得哪些反思
在互聯網發源地美國,人們對於IPV9並沒有討論。互聯網創始人Vint Cerf說,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這種「雜訊」,是因為其提出者還沒有搞懂互聯網的工作原理。他還提到:「RFC 1606很久之前就被公認為是愚人節的玩笑,IPV9完全出自作者的想像,作為互聯網架構,IETF從來沒有認可IPV9,IPV9違反了域名系統的規則」。
為什麼國外不會被IPV9這樣的技術「忽悠」?吳建平認為,這與國內外的互聯網文化素養以及社會治理的決策過程有關。首先,互聯網知識普及,可以讓人們對互聯網核心技術有清晰的認知,就不會被輕易地「忽悠」;第二,很多東西的決策需要專業人士進行,但近年來一些人好大喜功,很容易上這些人的當。
吳建平建議,第一,我國要加大互聯網知識的普及,讓更多人對互聯網基本知識有清楚的認識,尤其是互聯網體系結構有基本的認知。畢竟,除了專業從業人員,大部分人都不清楚互聯網的工作機理,往往容易給以互聯網技術創新等名義進行科技投機的做法以可乘之機。而如果對此類科技投機不及早懲戒、任其發展,必將對國家未來互聯網發展產生重要的負面影響。
第二,互聯網體系結構是互聯網的關鍵技術,是互聯網的牛鼻子,與操作系統、CPU等共同構成信息社會關鍵的三項核心技術,國家需要下大力氣在這三個方面實現突破,應該廣泛參與國際互聯網體系的科技合作和研究,深入參與互聯網體系結構核心協議和國際標準的制定和開發,順應全球發展大潮,不斷吸收人類優秀科技成果,才能真正提高我國網路安全保障能力,有效維護國家安全。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原題:自主創新還是科技投機,業界專家為何齊聲批駁IP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