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概論教學

計算機網路概論教學

發布時間:2023-01-08 06:03:18

『壹』 網路是怎樣連接的 計算機網路概論圖解趣味版

顯卡,沒有集成與主板上,獨立顯卡也有好壞之分,一般獨立顯卡的顯存和處理能力大於集成顯卡,而且對筆記本的散熱和電池的供電都有相當高的需求,對於想玩大型游戲的用戶來說獨立顯卡是必須的硬體裝備。另外,限於筆記本體積等原因,獨立顯卡一般也是被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需要自行DIY顯卡的DIYer需要自行分析操作的可行性。

核心顯卡是Intel新一代圖形處理核心,和以往的顯卡設計不同,Intel憑借其在處理器製程上的先進工藝以及新的架構設計,將圖形核心與處理核心整合在同一塊基板上,構成一顆完整的處理器。 智能處理器架構。

這種設計上的整合大大縮減

『貳』 計算機網路技術(一)——概論

摘要

計算機誕生後,作為信息處理的核心器件,被廣泛用於科學計算、工業控制、人工智慧等各個領域。隨著計算機普及,人們越來越不滿足孤立的計算機進行的信息處理,而是希望位於不同空間的計算機及其附屬設備能夠連通起來,從而實現[信息的傳輸和共享]。計算機網路便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

從資源共享的角度可以定義為:計算機網路是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聯起來的自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美國國防部於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建設ARPANET,用於研究和實驗。ARPANET採用[分組交換技術],可以連接到不同型號的計算機設備,實現數據信號的傳輸。最初的ARPANET包含4個節點,到了20世紀70年代,越來越多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作為結點加入ARPANET。同時,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基於ARPANET的網路應用,比如電子郵件、DNS、FTP和Telnet等。在ARPANET網路研究過程中,研究員為了將不同類型的網路互聯起來,使得位於不同網路的計算機之間可以通信,TCP/IP模型由此而生。進入20世紀80年代,TCP/IP完全覆蓋了ARPANET,成為網路互聯的標准協議。

根據網路的覆蓋范圍可以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

計算機網路按照傳輸介質的類型可以分為: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

有線網路的優點:

有線網路的缺點:

無線網路的優點:

無線網路的缺點:

計算機網路按照其所有權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公用網和專用網。
公用網是由電信部門建設的,能供任何個人和單位使用。專用網是由某個部門為本單位的特殊用途而建設的,通常不向外提供服務。

拓撲結構是網路中各個結點之間相互連接的幾何形式,直接影響到網路中數據傳輸的特點和性能,主要有以下幾種。

在邏輯功能上,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兩部分: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
通信子網負責完成網路數據的傳輸、轉發、交換和路由等通信認為;資源子網負責網路的數據處理業務,向網路中的用戶提供各種資源和服務。

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廣播式網路和點對點式網路。傳統的乙太網就是廣播式計算機網路,基於TCP/IP的Internet屬於點對點式網路。

計算機網路要實現數據傳輸和資源共享,必須要有相應的設備來實現這些功能。計算機網路設備可以分為硬體設備和軟體設備。硬體設備包括計算機、伺服器、交換機、路由器和通信介質等,軟體設備包含各種網路協議、網路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等。

是用戶訪問和使用計算機網路的界面,包含台式機、筆記本、伺服器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是某種交換式網路(如乙太網)內部的一種核心裝置,負責網路內部數據的調度和轉發。

是連接IP網路中不同類型的網路,為不同格式的數據分組選擇合適的通信路徑並轉發的網路中間設備。實現路由的方法稱為路由演算法(Routing Algorithm)。

規定網路中所傳輸的數據分組的格式、傳輸的策略、交換和路由方法。網路協議包含三個基本要素:

區別於單機操作系統,能夠在網路環境下為用戶和網路資源提供介面,實現對網路資源管理和控制的程序集合。

是計算機網路中連接各個網路結點的物理線路,是數據傳輸的通道。可以分為有線介質(或稱引導型介質)和無線介質(或稱非引導型介質)兩大類。

要研究和使用計算機網路,首先要有一套評價網路運行好壞的性能指標體系,其中包括定量的性能指標,也包括非定量的性能指標。

根據制定和使用標準的組織性質不同,標准可以分為:企業標准、行業標准、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

『叄』 計算機網路概論,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判斷對錯

1:錯,通信子網(核心部分),資源子網(邊緣部分)
2.錯,負責數據的傳輸
3.錯,點對點,廣播通信
4.對
5.錯,抗干擾能力強
6.錯。無瀏覽器/伺服器
7.錯,語法,語義,同步
8.對
9.對
10.錯。應用層最靠近用戶
11.錯,網路介面層,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
12.錯,協議
13.對
14.錯 只能向一個方向傳輸
15.對
16.錯,例子錯了
17.錯 按技術劃分
18.對
19.錯 光纖
20.錯,最常用的差錯控制方法有奇偶校驗法、循環冗餘校驗法和漢明碼等;前向糾錯(FEC),反饋重發(ARQ),混合糾錯(HEC)和信息反饋(IRQ)屬數字或數據通信系統抗干擾編碼進行差錯控制。

『肆』 學網路工程師都需要看什麼

《網路工程師教程》這個本書就夠了,這是目錄:
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1.2 計算機工作原理
1.3 計算機體系結構
第二章 計算機網路概論
2.1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和發展
2.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和應用
2.3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
2.4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2.5 幾種商用網路的體系結構
2.6 OSI協議集
第三章 數據通信基礎
3.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3.2 信道特性
3.3 傳輸介質
3.4 數據編碼
3.5 數字調制技術
3.6 脈沖編碼調制
3.7 通信方式和交換方式
3.8 多路復用技術
3.9 差錯控制
第四章 廣域通信網
4.1 公共交換電話網
4.2 X.25公用數據網
4.3 幀中繼網
4.4 ISDN和ATM
第五章 區域網和城域網
5.1 LAN技術概論
5.2 邏輯鏈路控制(LLC)子層
5.3 介質訪問控制(MAC)技術
5.4 CSMA/CD協議和IEEE802.3標准
5.5 令牌匯流排和IEEE802.4標准
5.6 令牌環和IEEE802.5標准
5.7 分布隊列雙絞線和IEEE802.6標准
5.8 光纖環網和FDDI
5.9 ATM區域網
5.10 無線區域網
第六章 網路互連和互聯網
6.1 網路互連設備
6.2 區域網的互連
6.3 廣域網互連
6.4 Internet協議和組網技術
6.5 Internet應用
第七章 網路安全
7.1 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
7.2 信息加密技術
7.3 認證
7.4 數字簽名
7.5 數字證書
7.6 密鑰管理
7.7 SSL和IPSec
7.8 虛擬專用網
7.9 SHTTP和SET
7.10 可信任系統
7.11 Kerberos
7.12 防火牆
7.13 病毒防護
7.14 入侵檢測
7.15 網路安全的發展趨勢
第8章 網路操作系統
8.1 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
8.2 Windows NT/2000/XP
8.3 UNIX操作系統
8.4 Linux操作系統
8.5 對等式區域網
第九章 網站設計和配置技術
9.1 Windows 2000 IIS 伺服器的配置
9.2 Windows 2000 DHCP 伺服器的配置
9.3 Windows 2000 DNS 伺服器的配置
9.4 在Windows 2000 Server上配置 IMAIL 伺服器
9.5 LINUX BIND DNS伺服器的配置
9.6 LINUX APACHE伺服器的配置
第十章 接入網技術
10.1 接入網的基本概念
10.2 網路介面層協議
10.3 xDSL及ADSL接入
10.4 HFC接入
10.5 高速乙太網接入
10.6 寬頻無線接入
10.7 公共數據網路的接入
10.8 端用戶的網際網路接入方式
第十一章 組網技術
11.1 結構化布線
11.2 訪問路由器和交換機
11.3 交換機的配置
11.4 路由器的配置
11.5 配置路由協議
11.6 配置廣域網接入
11.7 L2TP配置與測試
11.8 IPSec配置與測試
第十二章 網路管理
12.1 CMIP/CMIS
12.2 管理信息庫MIB-2
12.3 SNMP
12.4 RMON
12.5網路管理工具及其相關技術
12.7 網路存儲SAN
第十三章 網路需求分析和網路規劃
13.1 網路工程組建方案設計
13.2 校園網網路方案設計
13.3 企業網網路方案設計
13.4 網路測試
13.5 網路性能評價

『伍』 計算機網路

http://video.tudou.com/v/XMTcyMDIzMTUyOA==.html?from=s1.8-1-1.2&spm=a2h0k.8191414.0.0
計算機網路概述
計算機網路(Computer Network)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

1.1.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演變
1.計算機網路定義(沒有嚴格定義,內涵也不斷變化)
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計算機,終端,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網路通訊協議,信息交換方式以及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相互通信及網路資源共享的系統。
IEEE高級委員會坦尼鮑姆博士給它的定義是「計算機網路是一組自治計算機互聯的集合」。

2.計算機網路的演變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
既有通信功能的多級系統
計算機網路

3.網路發展里程碑
IPng工作組完成Ipv6的協議文本
IETF成立了Ipng(IPV6)工作組
柯林頓政府提出了NII
Web技術出現,使Internet得到了普及
CCITT建立了傳輸聲音數據的國際標准,ISO指定了OSI/RM。
出現了區域網,特別是乙太網(Ethernet)。
建立的ARPA網。

1.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網路的一種,與網路不是劃等號的。
有一個詞彙叫「三網融合」,三網指的是:電信網路,有線電視網路和計算機網路。
電信網路:就是打電話使用的。
有線電視網路:我們在家看電視使用到的網路,進行電視數據傳輸。
計算機網路:上QQ這種網路。

概念:計算機網路是我們把連接在全球的各種設備,或者是主機,或者我們叫端,我們通過網路設備將它們連接在一起,然後進行一個資源的共享。

2.網際網路

計算機網路的連接,是把全球各地的設備聯系在一起,應該有一個標准來統一的管理和組織,是由網際網路協會(Internet Society, ISOC)。
1)網際網路的標准化工作
標准組織:網際網路協會;協議開發技術組織:IAB(網際網路工程部IEIF,網際網路研究部:IRTF)
2)標准制定
所有的網際網路標准都是以RFC()的形式在網際網路上發表的。
網際網路發展的三個階段:
制定階段

『陸』 計算機網路——概論-網路邊緣·接入網·網路核心

計算機網路系列博文——目錄

  接入網際網路的各種端系統

將端系統連接到其邊緣路由器的物理鏈路。
邊緣路由器 端系統到任何其他遠程端系統的路徑上的第一台路由器。

鋪設新線路成本高昂(鋪設成本高,線路本身的成本很低),故往往考慮復用已有線路網路,如電話網和有線電視網。

利用本地電話公司現有的本地電話基礎設施。
住戶通常從提供本地電話接入的本地電話公司處獲得DSL接入。本地電話公司作為用戶的ISP。
藉助用戶側的DSL數據機,分頻器,本地電話公司側的數字用戶線接入復用器,將家庭電話線分作三個頻段:

利用有線電視公司現有的有線電視基礎設施。
住戶從有線電視公司獲得電纜網際網路接入。有線電視公司作為用戶ISP。

用戶側的電纜數據機,電視公司側的電纜調制解調端接系統將通信鏈路分為上行和下行兩個信道。下行信道速率通常更高。

特徵 共享廣播媒體。

混合光纖同軸 光纜連接有線電視公司和地區樞紐,同軸電纜連接地區樞紐和住戶。
光纖到戶 提供從本地中心局直接到家庭的光纖路徑。

使用傳統電話線,類似DSL,但傳輸速率更慢。

區域網接入技術。
用戶通過雙絞銅線與乙太網交換機相連,乙太網交換機(網路)與網際網路相連。

基於IEEE802.11技術的無線區域網接入。

3G,4G等無線技術,復用行動電話基礎設施,通過蜂窩網提供商運營的基站轉發分組。

網路核心是分組交換機(路由器)以及連接交換機的網路

端系統通過ISP接入網際網路。
ISP為用戶,內容提供者提供接入。

ISP大致是分層級的,但沒有正式的,公認的標准。(在國內,行政命令規定了ISP的層級,如工信部規定,中國電信的ChinaNet骨幹網、CN2骨幹網與中國聯通的骨幹網,以及中國教育網在國內屬於第一級網路,之間互聯不收取費用。)
全球性的頂層ISP大致有 Level 3 通信,AT&T,Sprint,NTT等。

國內ISP情況可參考博文 https://www.cnblogs.com/onepixel/p/10238221.html

端系統與接入ISP相連。接入ISP間必須互聯。

以ISP為頂點,網際網路結構可視為圖。
圖的主體大致是森林。即ISP大致上是分層的。
可不嚴格地分為頂層ISP,區域ISP,接入網ISP等。
高層ISP為低層ISP提供服務,並依據流量收取費用。
頂層ISP間必須互聯以實現全球聯網。
網際網路不是嚴格的樹結構,有時沒有嚴格的層級,即存在橫邊。

存在點(Point of Presence,PoP) 供應商網路中數台路由器組成的群組,客戶ISP可以連接到提供商ISP的存在點。即存在點是高層ISP對底層ISP的連入介面。
多宿 底層ISP可選擇與多個高層ISP連接。
對等 大致同層次的ISP間可以對等,即將它們的網路直接連接,通常不結算流量費用,以減少經過高層ISP的流量。
網際網路交換點(Internet Exchange Point,IXP) 網際網路鏈路匯合點,多個ISP可在IXP處共同對等。

內容提供商網路 內容提供商在全球部署數據中心,通過專用線路連接,其主體獨立於公共網際網路,專用網路上僅承載內容提供商自身的流量。
內容提供商網路依據需要,與公共網際網路中各層級的ISP互聯。

『柒』 計算機網路技術

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發展歷史
1.1.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計算機網路是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在地理上分散的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的計算機集合,這些計算機遵守共同的協議,依據協議的規定進行相互通信,實現網路各種資源的共享。
網路資源:所謂的網路資源包括硬體資源(如大容量磁碟、列印機等)、軟體資源(如工具軟體、應用軟體等)和數據資源(如資料庫文件和資料庫等)。
計算機網路也可以簡單地定義為一個互連的、自主的計算機集合。所謂互連是指相互連接在一起,所謂自主是指網路中的每台計算機都是相對獨立的,可以獨立工作。
1.1.2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
課後小結:
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2. 網路資源的分類.
課後作業:預習P2-P8.

第二講
教學類型:理論課
教學課題:1.2~1.3
教學目標:1.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2.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組成
教學重點、難點: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網路的系統組成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提問;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1.2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
1.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1)實現計算機系統的資源共享
(2)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
(3)提高可靠性
(4)提供負載均衡與分布式處理能力
(5)集中管理
(6)綜合信息服務
2.計算機網路的應用
計算機網路由於其強大的功能,已成為現代信息業的重要支柱,被廣泛地應用於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主要有:
(1)辦公自動化
(2)管理信息系統
(3)過程式控制制
(4)互聯網應用(如電子郵件、信息發布、電子商務、遠程音頻與視頻應用)
1.3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組成
1.3.1 網路節點和通信鏈路
從拓撲結構看,計算機網路就是由若干網路節點和連接這些網路節點的通信鏈路構成的。計算機網路中的節點又稱網路單元,一般可分為三類:訪問節點、轉接節點和混合節點。
通信鏈路是指兩個網路節點之間承載信息和數據的線路。鏈路可用各種傳輸介質實現,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衛星、微波等。
通信鏈路又分為物理鏈路和邏輯鏈路。
1.3.2 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
從邏輯功能上可把計算機網路分為兩個子網:用戶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
資源子網包括各種計算機和相關的硬體、軟體;
通信子網是連接這些計算機資源並提供通信服務的連接線路。正是在通信子網的支持下,用戶才能利用網路上的各種資源,進行相互間的通信,實現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通信子網有兩種類型:
(1)公用型(如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
(2)專用型(如各類銀行網、證券網等)
1.3.3 網路硬體系統和網路軟體系統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計算機網路硬體系統和網路軟體系統組成的。
網路硬體系統是指構成計算機網路的硬設備,包括各種計算機系統、終端及通信設備。
常見的網路硬體有:
(1)主機系統; (2)終端; (3)傳輸介質; (4)網卡;(5)集線器; (6)交換機; (7)路由器
網路軟體主要包括網路通信協議、網路操作系統和各類網路應用系統。
(1)伺服器操作系統
常見的有:Novell公司的NetWare、微軟公司的 Windows NT Server及 Unix系列。
(2)工作站操作系統
常見的有: Windows 95、Windows 98及Windows 2000等。
(3)網路通信協議
(4)設備驅動程序
(5)網路管理系統軟體
(6)網路安全軟體
(7)網路應用軟體
課後小結:
1.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
2. 網路的系統組成
課後作業:預習P8-P10

第三講
教學類型:理論課
教學課題:1.4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教學目標:1.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分類;2.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發展;3.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4.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組成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提問;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1.4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4.1 按計算機網路覆蓋范圍分類
由於網路覆蓋范圍和計算機之間互連距離不同,所採用的網路結構和傳輸技術也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計算機網路。
一般可以分為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三類。
1.4.2按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分類
網路拓撲是指連接的形狀,或者是網路在物理上的連通性。如果不考慮網路的的地理位置,而把連接在網路上的設備看作是一個節點,把連接計算機之間的通信線路看作一條鏈路,這樣就可以抽象出網路的拓撲結構。
按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可將網路分為:星型網、環型網、匯流排型網、樹型網、網型網。
1.4.3 按網路的所有權劃分
1.公用網
由電信部門組建,由政府和電信部門管理和控制的網路。
2.專用網
也稱私用網,一般為某一單位或某一系統組建,該網一般不允許系統外的用戶使用。
1.4.4 按照網路中計算機所處的地位劃分
(1)對等區域網
(2)基於伺服器的網路(也稱為客戶機/伺服器網路)。
課後小結:
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2.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課後作業:(P10)1 、4、5、6

第四講
教學類型:理論課
教學課題:1.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發展
教學目標:1. 了解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2. 了解數據傳輸方式
教學重點、難點:數據傳輸方式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提問;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教學內容與過程
導入:由現在的網路通訊中的一些普通關鍵詞引入新課
講授新課:(多媒體幻燈片演示或板書)
第二章 數據通信基礎
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和數據
1.信息
信息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可以是對物質的形態、大小、結構、性能等全部或部分特性的描述,也可表示物質與外部的聯系。信息有各種存在形式。
2.數據
信息可以用數字的形式來表示,數字化的信息稱為數據。數據可以分成兩類:模擬數據和數字數據。
2.1.2 信道和信道容量
1.信道
信道是傳送信號的一條通道,可以分為物理信道和邏輯信道。
物理信道是指用來傳送信號或數據的物理通路,由傳輸及其附屬設備組成。
邏輯信道也是指傳輸信息的一條通路,但在信號的收、發節點之間並不一定存在與之對應的物理傳輸介質,而是在物理信道基礎上,由節點設備內部的連接來實現。
2.信道的分類
信道按使用許可權可分為專業信道和共用信道。
信道按傳輸介質可分為有線信道、無線信道和衛星信道。
信道按傳輸信號的種類可分為模擬信道和數字信道。
3.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是指信道傳輸信息的最大能力,通常用數據傳輸率來表示。即單位時間內傳送的比特數越大,則信息的傳輸能力也就越大,表示信道容量大。
2.1.3 碼元和碼字
在數字傳輸中,有時把一個數字脈沖稱為一個碼元,是構成信息編碼的最小單位。
計算機網路傳送中的每一位二進制數字稱為「碼元」或「碼位」,例如二進制數字10000001是由7個碼元組成的序列,通常稱為「碼字」。
2.1.4 數據通信系統主要技術指標
1.比特率:比特率是一種數字信號的傳輸速率,它表示單位時間內所傳送的二進制代碼的有效位(bit)數,單位用比特每秒(bps)或千比特每秒(Kbps)表示。
2.波特率:波特率是一種調制速率,也稱波形速率。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線路上每秒鍾傳送的波形個數就是波特率,其單位為波特(baud)。
3.誤碼率:誤碼率指信息傳輸的錯誤率,也稱誤碼率,是數據通信系統在正常工作情況下,衡量傳輸可靠性的指標。
4.吞吐量:吞吐量是單位時間內整個網路能夠處理的信息總量,單位是位元組/秒或位/秒。在單信道匯流排型網路中,吞吐量=信道容量×傳輸效率。
5.通道的傳播延遲:信號在信道中傳播,從信源端到達信宿端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時間叫做傳播延遲(或時延)。
2.1.5 帶寬與數據傳輸率
1.信道帶寬
信道帶寬是指信道所能傳送的信號頻率寬度,它的值為信道上可傳送信號的最高頻率減去最低頻率之差。
帶寬越大,所能達到的傳輸速率就越大,所以通道的帶寬是衡量傳輸系統的一個重要指標。
2.數據傳輸率
數據傳輸率是指單位時間信道內傳輸的信息量,即比特率,單位為比特/秒。
一般來說,數據傳輸率的高低由傳輸每一位數據所佔時間決定,如果每一位所佔時間越小,則速率越高。
2.2 數據傳輸方式
2.2.1 數據通信系統模型
2.2.2 數據線路的通信方式
根據數據信息在傳輸線上的傳送方向,數據通信方式有:
單工通信
半雙工通信
雙工通信
2.2.3 數據傳輸方式
數據傳輸方式依其數據在傳輸線原樣不變地傳輸還是調制變樣後再傳輸,可分為基帶傳輸、頻帶傳輸和寬頻傳輸等方式。
1.基帶傳輸
2.頻帶傳輸
3.寬頻傳輸
課後小結:
1. 什麼是信息、數據?
2. 什麼是信道?常用的信道分類有幾種?
3. 什麼是比特率?什麼是波特率?
4. 什麼是帶寬、數據傳輸率與信道容量?
課後作業:(P20)二1、2、3、4、5、6

第五講
教學類型:理論課
教學課題:2.2~2.4
教學目標:1.理解數據交換技術;2. 理解差錯檢驗與校正技術
教學重點、難點:數據交換技術、差錯檢驗與校正技術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提問;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教學內容與過程:
導入:由現在的網路通訊中的一些普通關鍵詞引入新課
講授新課:(多媒體幻燈片演示或板書)
2.3 數據交換技術
通常使用四種交換技術:
電路交換
報文交換
分組交換
信元交換。
2.3.1 電路交換
電路交換(也稱線路交換)
在電路交換方式中,通過網路節點(交換設備)在工作站之間建立專用的通信通道,即在兩個工作站之間建立實際的物理連接。一旦通信線路建立,這對端點就獨占該條物理通道,直至通信線路被取消。
電路交換的主要優點是實時性好,由於信道專用,通信速率較高;缺點是線路利用率低,不能連接不同類型的線路組成鏈路,通信的雙方必須同時工作。
電路交換必定是面向連接的,電話系統就是這種方式。
電路交換的三個階段:
電路建立階段
數據傳輸階段
拆除電路階段
2.3.2 報文交換
報文是一個帶有目的端信息和控制信息的數據包。報文交換採取的是「存儲—轉發」(Store-and-Forward)方式,不需要在通信的兩個節點之間建立專用的物理線路。
報文交換的主要缺點是網路的延時較長且變化比較大,因而不宜用於實時通信或互動式的應用場合。
在 20 世紀 40 年代,電報通信也採用了基於存儲轉發原理的報文交換(message switching)。
報文交換的時延較長,從幾分鍾到幾小時不等。現在,報文交換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2.3.3 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也稱包交換,它是報文交換的一種改進,也屬於存儲-轉發交換方式,但它不是以報文為單位,而是以長度受到限制的報文分組(Packet)為單位進行傳輸交換的。分組也叫做信息包,分組交換有時也稱為包交換。
分組在網路中傳輸,還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方式:數據報和虛電路。
分組交換的優點
高效 動態分配傳輸帶寬,對通信鏈路是逐段佔用。
靈活 以分組為傳送單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 必先建立連接就能向其他主機發送分組;充分使用鏈路的帶寬
可靠 完善的網路協議;自適應的路由選擇協議使網路有很好的生存性
2.3.4 信元交換技術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非同步傳輸模式)
ATM是一種面向連接的交換技術,它採用小的固定長度的信息交換單元(一個53Byte的信元),話音、視頻和數據都可由信元的信息域傳輸。
它綜合吸取了分組交換高效率和電路交換高速率的優點,針對分組交換速率低的弱點,利用電路交換完全與協議處理幾乎無關的特點,通過高性能的硬體設備來提高處理速度,以實現高速化。
ATM是一種廣域網主幹線的較好選擇。
2.4 差錯檢驗與校正
數據傳輸中出現差錯有多種原因,一般分成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內部因素有噪音脈沖、脈動噪音、衰減、延遲失真等。
外部因素有電磁干擾、太陽噪音、工業噪音等。
為了確保無差錯地傳輸,必須具有檢錯和糾錯的功能。常用的校驗方式有奇偶校驗和循環冗餘碼校驗。
2.4.1 奇偶校驗
採用奇偶校驗時,若其中兩位同時發生錯誤,則會發生沒有檢測出錯誤的情況。
2.4.2 循環冗餘碼校驗。
這種編碼對隨機差錯和突發差錯均能以較低的冗餘充進行嚴格的檢查。
課後小結:
1. 數據通信的的一些基本知識
2. 三種交換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
3. 兩種差錯校驗方法:奇偶校驗和循環冗餘校驗
課後作業:(P20)二7、8、9

第六講
教學類型:復習課
教學課題:第一章與第二章
教學目標:通過復習掌握第一、二章的重點
教學重點、難點:第一、二章的重點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提問;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教學內容:第一、二章的內容

第七講
教學類型:測驗一

第八講
教學類型:理論課
教學課題:第三章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教學目標:1. 掌握幾種常見網路拓撲結構的原理及其特點;2. 掌握ISO/OSI網路參考模型及各層的主要功能
教學重點、難點:1. 掌握幾種常見網路拓撲結構的原理及其特點;2. 掌握ISO/OSI網路參考模型及各層的主要功能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學生認真學習並思考、記憶;教師講授與學生理解協調並重的教學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教學內容與過程
導入:提問學生對OSI的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的理解。
引導學生總結重要原理並認真加以研究。
教師總結歸納本章重要原理的應用,進入教學課題。
講授新課:(多媒體幻燈片演示或板書)
第三章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3.1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3.1.1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網路拓撲是指網路連接的形狀,或者是網路在物理上的連通性。
網路拓撲結構能夠反映各類結構的基本特徵,即不考慮網路節點的具體組成,也不管它們之間通信線路的具體類型,把網路節點畫作「點」,把它們之間的通信線路畫作「線」,這樣畫出的圖形就是網路的拓撲結構圖。
不同的拓撲結構其信道訪問技術、網路性能、設備開銷等各不相同,分別適應於不同場合。它影響著整個網路的設計、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費用等方面,是研究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環節之一。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主要是指通信子網的拓撲結構,常見的一般分為以下幾種:
1.匯流排型;2.星型;3.環型;4.樹型;5.網狀型
3.1.2 匯流排型拓撲結構
匯流排結構中,各節點通過一個或多個通信線路與公共匯流排連接。匯流排型結構簡單、擴展容易。網路中任何節點的故障都不會造成全網的故障,可靠性較高。
匯流排型結構是從多機系統的匯流排互聯結構演變而來的,又可分為單匯流排結構和多匯流排結構,常用CSMA/CD和令牌匯流排訪問控制方式。
匯流排型結構的缺點:
(1)故障診斷困難;(2)故障隔離困難;(3)中繼器等配置;(4)實時性不強
3.1.3 星型拓撲結構
星型的中心節點是主節點,它接收各分散節點的信息再轉發給相應節點,具有中繼交換和數據處理功能。星型網的結構簡單,建網容易,但可靠性差,中心節點是網路的瓶頸,一旦出現故障則全網癱瘓。
星型拓撲結構的訪問採用集中式控制策略,採用星型拓撲的交換方式有電路交換和報文交換。
星型拓撲結構的優點:
(1)方便服務;(2)每個連接只接一個設備;(3)集中控制和便於故障診斷;(4)簡單的訪問協議
星型拓撲結構的缺點:
(1)電纜長度和安裝;(2)擴展困難;(3)依賴於中央節點
3.1.4 環型拓撲結構
網路中節點計算機連成環型就成為環型網路。環路上,信息單向從一個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節點,傳送路徑固定,沒有路徑選擇問題。環型網路實現簡單,適應傳輸信息量不大的場合。任何節點的故障均導致環路不能正常工作,可靠性較差。
環型網路常使用令牌環來決定哪個節點可以訪問通信系統。
環型拓撲結構的優點:
(1)電纜長度短;(2)適用於光纖;(3)網路的實時性好
環型拓撲結構的缺點:
(1)網路擴展配置困難;(2)節點故障引起全網故障;(3)故障診斷困難;(4)拓撲結構影響訪問協議
3.1.5 其他類型拓撲結構
1.樹型拓撲結構
樹型網路是分層結構,適用於分級管理和控制系統。網路中,除葉節點及其聯機外,任一節點或聯機的故障均隻影響其所在支路網路的正常工作。
2.星型環型拓撲結構
3.1.6 拓撲結構的選擇原則
拓撲結構的選擇往往和傳輸介質的選擇和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的確定緊密相關。選擇拓撲結構時,應該考慮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1)服務可靠性; (2)網路可擴充性; (3)組網費用高低(或性能價格比)。
3.2 ISO/OSI網路參考模型
建立分層結構的原因和意義:
建立計算機網路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而通信則是實現所有網路功能的基礎和關鍵。對於網路的廣泛實施,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經過多年研究,在1983年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RM(Reference Model of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這是一個定義連接異種計算機的標准主體結構,給網路設計者提供了一個參考規范。
OSI參考模型的層次
OSI參考模型共有七層,由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1.OSI參考模型的特性
(1)是一種將異構系統互聯的分層結構;
(2)提供了控制互聯系統交互規則的標准骨架;
(3)定義了一種抽象結構,而並非具體實現的描述;
(4)不同系統上的相同層的實體稱為同等層實體;
(5)同等層實體之間的通信由該層的協議管理;
(6)相鄰層間的介面定義了原語操作和低層向上層提供的服務;
(7)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是面向連接的或無連接的數據服務;
(8)直接的數據傳送僅在最低層實現;
(9)每層完成所定義的功能,修改本層的功能並不影響其它層。
2.有關OSI參考模型的技術術語
在OSI參考模型中,每一層的真正功能是為其上一層提供服務。在對這些功能或服務過程以及協議的描述中,經常使用如下一些技術術語:
(1)數據單元
服務數據單元SDU(Service Data Unit)
協議數據單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介面數據單元IDU(Interface Data Unit)
服務訪問點SAP(Service Access Point)
服務原語(Primitive)
(2)面向連接和無連接的服務
下層能夠向上層提供的服務有兩種基本形式:面向連接和無連接的服務。
面向連接的服務是在數據傳輸之前先建立連接,主要過程是:建立連接、進行數據傳送,拆除鏈路。面向連接的服務,又稱為虛電路服務。
無連接服務沒有建立和拆除鏈路的過程,一般也不採用可靠方式傳送。不可靠(無確認)的無連接服務又稱為數據報服務。
3.2.1 物理層
物理層是OSI模型的最低層,其任務是實現物理上互連系統間的信息傳輸。
1.物理層必須具備以下功能
(1)物理連接的建立、維持與釋放;2)物理層服務數據單元傳輸;(3)物理層管理。
2.媒體和互聯設備
物理層的媒體包括架空明線、平衡電纜、光纖、無線信道等;
通信用的互聯設備如各種插頭、插座等;區域網中的各種粗、細同軸電纜,T型接/插頭,接收器,發送器,中繼器等都屬物理層的媒體和連接器。
3.2.2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可以粗略地理解為數據信道。數據鏈路層的任務是以物理層為基礎,為網路層提供透明的、正確的和有效的傳輸線路,通過數據鏈路協議,實施對二進制數據正確、可靠的傳輸。
數據鏈路的建立、拆除、對數據的檢錯、糾錯是數據鏈路層的基本任務。
1.鏈路層的主要功能
(1)鏈路管理;(2)幀的裝配與分解;(3)幀的同步;(4)流量控制與順序控制;(5)差錯控制;(6)使接收端能區分數據和控制信息;(7)透明傳輸;(8)定址
2.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協議
(1)ISO1745-1975;(2)ISO3309-1984;(3)ISO7776
3.鏈路層產品
獨立的鏈路產品中最常見的是網卡,網橋也是鏈路產品。
數據鏈路層將本質上不可靠的傳輸媒介變成可靠的傳輸通路提供給網路層。在IEEE802.3情況下,數據鏈路層分成兩個子層:一個是邏輯鏈路控制,另一個是媒體訪問控制。
3.2.3 網路層
網路層是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之間的介面,也是高、低層協議之間的介面層。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選擇、流量控制、傳輸確認、中斷、差錯及故障的恢復等。當本地端與目的端不處於同一網路中,網路層將處理這些差異。
1.網路層的主要功能
(1)建立和拆除網路連接;
(2)分段和組塊;
(3)有序傳輸和流量控制;
(4)網路連接多路復用;
(5)路由選擇和中繼;
(6)差錯的檢測和恢復;
(7)服務選擇
2.網路層提供的服務
OSI/RM中規定,網路層中提供無連接和面向連接兩種類型的服務,也稱為數據報服務和虛電路服務。
3.路由選擇
3.2.4 傳輸層
傳輸層是資源子網與通信子網的介面和橋梁。傳輸層下面三層(屬於通信子網)面向數據通信,上面三層(屬於資源子網)面向數據處理。因此,傳輸層位於高層和低層中間,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屏蔽了通信子網中的細節,實現通信子網中端到端的透明傳輸,完成資源子網中兩節點間的邏輯通信。它是負責數據傳輸的最高一層,也是整個七層協議中最重要和最復雜的一層。
1.傳輸層的特性
(1)連接與傳輸;(2)傳輸層服務
2.傳輸層的主要功能
3.傳輸層協議
3.2.5 會話層
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一起構成OSI/RM的高層,會話層位於OSI模型面向信息處理的高三層中的最下層,它利用傳輸層提供的端到端數據傳輸服務,具體實施服務請求者與服務提供者之間的通信,屬於進程間通信的范疇。
會話層還對會話活動提供組織和同步所必須的手段,對數據傳輸提供控制和管理。
1.會話層的主要功能;
(1)提供遠程會話地址;
(2)會話建立後的管理;
(3)提供把報文分組重新組成報文的功能
2.會話層提供的服務
(1)會話連接的建立和拆除;
(2)與會話管理有關的服務;
(3)隔離;
(4)出錯和恢復控制
3.2.6 表示層
表示層為應用層服務,該服務層處理的是通信雙方之間的數據表示問題。為使通信的雙方能互相理解所傳送信息的含義,表示層就需要把發送方具有的內部格式編碼為適於傳輸的比特流,接收方再將其解碼為所需要的表示形式。
數據傳送包括語義和語法兩個方面的問題。OSI模型中,有關語義的處理由應用層負責,表示層僅完成語法的處理。
1.表示層的主要功能
(1)語法轉換;(2)傳送語法的選擇;(3)常規功能
2.表示層提供的服務
(1)數據轉換和格式轉換;
(2)語法選擇;
(3)數據加密與解密;
(4)文本壓縮
3.2.7 應用層
OSI的7層協議從功能劃分來看,下面6層主要解決支持網路服務功能所需要的通信和表示問題,應用層則提供完成特定網路功能服務所需要的各種應用協議。
應用層是OSI的最高層,直接面向用戶,是計算機網路與最終用戶的介面。負責兩個應用進程(應用程序或操作員)之間的通信,為網路用戶之間的通信提供專用程序。
課後小結:
1.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的分類
2.OSI參考模型的層次
課後作業:預習P37~P39

第九講
教學類型:理論課
教學課題:3.3~3.4
教學目標:
1. 掌握共享介質方式的CSMA/CD和令牌傳遞兩種數據傳輸控制方式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幾種常見的網路類型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數據傳輸控制方式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提問;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教學內容與過程
導入:提問學生對OSI的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的理解。
引導學生總結重要原理並認真加以研究。
教師總結歸納本章重要原理的應用,進入教學課題。
講授新課:(多媒體幻燈片演示或板書
3.3 數據傳輸控制方式
數據和信息在網路中是通過信道進行傳輸的,由於各計算機共享網路公共信道,因此如何進行信道分配,避免或解決通道爭用就成為重要的問題,就要求網路必須具備網路的訪問控制功能。介質訪問控制(MAC)方法是在區域網中對數據傳輸介質進行訪問管理的方法。
3.3.1 具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
沖突檢測/載波偵聽(CSMA/CD法)
CSMA/CD是基於IEEE802.3標準的乙太網中採用的MAC方法,也稱為「先聽後發、邊發邊聽」。它的工作方式是要傳輸數據的節點先對通道進行偵聽,以確定通道中是否有別的站在傳輸數據,若信道空閑,該節點就可以佔用通道進行傳輸,反之,該節點將按一定演算法等待一段時間後再試,並且在發送過程中進行沖突檢測,一旦有沖突立即停止發送。通常採用的演算法有三種:非堅持CSMA、1-堅持CSMA、P-堅持CSMA。
目前,常見的區域網,一般都是採用CSMA/CD訪問控制方法的邏輯匯流排型網路。用戶只要使用Ethernet網卡,就具備此種功能。

『捌』 計算機網路的概述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玖』 如何進行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緊密結合並不斷發展的一門學科。《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掌握計算機網路應用的基本工具,具備熟練上網操作的能力等。課程以網路分層體系結構為線索,具有概念多、理論抽象、實踐性強等特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對於學生而言,《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具有抽象難懂、枯燥無味等特點。教學的關鍵在於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探索適合《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優化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效率與效果相統一的原則,確保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對知識的精煉講解和准確完整的描述,可以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教師一定要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問題和次要問題做出具體的分析,通過思考、研究和分析,確定符合實際的課程內容,把教學工作置於切實有效的基礎上來。對於《計算機網路基礎》這門課來說,我們首先要明確課程的整體教學任務和詳細的教學內容,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然後在此框架內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方法、手段和學生的活動形式。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從講課的語言到授課的方法要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從而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還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多讓學生去動手,多說多練,並在此過程中實現師生的互動和生與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雙向的互動環節,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對於計算機網路學習的強烈興趣。教師通過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通過設計問題後,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小組的合作探究進行生生互動,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進行師生互動,促進師生有效的交流,對重難點進行突破。這樣所講的內容學生很容易做到當堂消化,對知識本質的理解也會進一步升華。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獲取知識,進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2.1 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在《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當前教學主題設計並提出「任務」,針對提出的任務,採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結果,然後引導學生邊學邊練,並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還能增強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得以展現。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使用任務驅動法的,首先對於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出需要掌握的程度和設計一些習題,讓學生通過認真的聽講,之後進行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習,共同完成所要求達到的目標。這樣的任務驅動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共同獲得新知識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操作中和小組合作中實現創新。
2.2 案例教學法
計算機網路課程,具有抽象的理論性和較強的實踐性,如課程中的組建與維護、網站開發與設計、互聯網應用、網路產品,需要結合實物和一定的實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對照真實的實物和具體的實例結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並學會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為了加強學生對實際網路工作過程的了解,開闊學生的視野,在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將同軸電纜、光纖、交換機、路由器等網路設備搬到課堂上,對照實物現場進行講解,同時在課堂上現場給學生演示如何製作網線,如何製作簡單的網頁,如何配置家用路由器和交換機,幫助學生更直觀、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路原理和實用技術。學生對實際網路工作過程加強了解,開闊了視野;同時讓學生了解如何做網路研究和開發工作,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2.3 圖例教學法
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可以採用具體的圖例,並結合實際應用進行講解,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觀。比如,在講解「星型拓撲結構」時,筆者首先畫出「星型拓撲結構」的示意圖。通過示意圖來講解它的優點是易於維護、安全可靠。一個用戶產生故障不會影響其他用戶;同時,也指出它的缺點是中心節點會成為整個網路的瓶頸,一旦出現故障.與它相連的網路就會癱瘓。學生在宿舍上網時會使用交換機進行互連,這樣互連的網路具有星型結構的優點和缺點。如果交換機出現故障,那麼與之相連的所有計算機就都不能上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抽象概念實例化,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容易很多。
3.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多媒體教學。計算機網路的原理比較抽象,有時很難用語言把它描述清楚。如果把這些晦澀難懂的內容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將原來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用生動形象的動畫表現出來,學生們就能更加直觀的接受這些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網路教學。通過網路教學平台,將課程的教案、參考文獻目錄、授課PPT、網路課件等相關教學資料在校園網的網路教學平台上發布,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討論等等。
4.總結
教學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過程,所以在《計算機網路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拾』 計算機網路概論的內容提要

本書適合於高等職業學校、高等專科學校、成人高校、本科院校舉辦的二級職業技術學院,也可供示範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民辦高校、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使用,還可供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人員和愛好者參考使用。
《計算機網路概論》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教育)。《計算機網路概論》介紹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網路傳輸介質、網路設備和網路互連、有線區域網建設、網路操作系統、TCP/IP協議、網路安全和網路管理、數據通信常識、無線區域網技術、廣域網骨幹網技術、Internet接人技術、IPv6網路技術概述,以及網路編程、Internet信息服務與網路資料庫。《計算機網路概論》知識覆蓋全面,偏重於應用。《計算機網路概論》通過實驗訓練和理論學習的結合,使學生通過實實在在的網路傳輸介質和網路設備來認識和了解網路。《計算機網路概論》既適合計算機網路專業學生作為導論性教材學習,也適合非計算機網路專業的讀者全面地了解和認識網路技術。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概論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株洲移動網路辦理點 瀏覽:282
lte無線網路由基站 瀏覽:596
打開藍牙網路能共享嗎 瀏覽:741
谷歌你當前無法連接網路 瀏覽:716
網路安全系語10條 瀏覽:920
聯通轉移動為什麼有二個網路了 瀏覽:394
當提示網路異常怎麼辦 瀏覽:187
win8網路組策略在哪裡打開 瀏覽:834
如何連網路接台式電腦 瀏覽:262
定製手機網路共享 瀏覽:543
中醫如何傳播網路 瀏覽:768
能打通電話但網路信號不好 瀏覽:817
網路連接速度mbp多少最好 瀏覽:948
查看網路上其他電腦共享文件 瀏覽:797
別人罵你網路女神怎麼回懟 瀏覽:262
搞怪無線網路昵稱 瀏覽:308
游族網路山海鏡多少利潤 瀏覽:41
鄭州網路營銷哪家好 瀏覽:350
華為手機如何讓網路加速 瀏覽:253
上海網路營銷培訓機構 瀏覽:3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