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們常見的計算機網路設備工作在OSI參考模型的哪一層
我們常見的計算機網路設備工作在OSI參考模型的第三層。
OSI參考模型的數據傳輸過程分為三層:
1、第一層物理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 如雙絞線、同軸電纜、電纜連線連接器等,計算機連網的基礎,在這一層,數據還沒有被組織。
(1)、中繼器:它的作用是放大信號,補償信號衰減,支持遠距離的通信。
(2)、集線器:提供信號放大和中轉的功能,有信號廣播。中繼器與集線器的區別在於連接設備的線纜的數量。一個中繼器通常只有兩個埠,而一個集線器通常有4至20個或更多的埠。
2、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它控制網路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
(1)、交換機:物理編址、網路拓撲結構、錯誤校驗、幀序列以及流控。
(2)、網卡:有幀的發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據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據緩存的功能
3、第三層網路層其主要功能是將網路地址翻譯成對應的物理地址。
(1)、路由器(網關):連通不同的網路、選擇信息傳送的線路。
(2)、三層交換機有路由功能,一次路由,多次轉發。
(1)計算機網路埠在哪個層擴展閱讀:
1、劃分原則
ISO為了更好的使網路應用更為普及,就推出了OSI參考模型,其含義就是推薦所有公司使用這個規范來控制網路,這樣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規范,就能互聯了,提供各種網路服務功能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非常復雜的。
根據分而治之的原則,ISO將整個通信功能劃分為七個層次,劃分原則是:
(1)、網路中各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
(2)、不同節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4)、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5)、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6)、根據功能需要進行分層,每層應當實現定義明確的功能。
(7)、向應用程序提供服務。
2、模型用途:
(1)、OSI模型用途相當廣泛,比如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等很多網路設備的設計都是參照OSI模型設計的。
(2)、網路設計者在解決網路體系結構時經常使用ISO/OSI(國際標准化組織/開放系統互連)七層模型,該模型每一層代表一定層次的網路功能,最下面是物理層,它代表著進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介質,換句話說,即網路電纜,其上是數據鏈路層,它通過網路介面卡提供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OSI參考模型
❷ TCP/IP網路模型從上至下哪四層組成各層主要功能是什麼
1、組成: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鏈路層
2、各層主要功能:
應用層:負責向用戶提供應用程序,比如HTTP、FTP、Telnet、DNS、SMTP等。
傳輸層:負責對報文進行分組和重組,並以TCP或UDP協議格式封裝報文。
網路層:負責路由以及把分組報文發送給目標網路或主機。
鏈路層:負責封裝和解封裝IP報文,發送和接受ARP/RARP報文等。
(2)計算機網路埠在哪個層擴展閱讀
OSI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簡稱OSI),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聯合制定的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為開放式互連信息系統提供了一種功能結構的框架。
它從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而TCP/IP簡單來說就是OSI的簡化版,把OSI的七層簡化為了四層。TCP/IP 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准。
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協議來完成自己的需求。
❸ 試指出計算機網路有哪幾種常見地址,並指出它們分別對應那一層
域名地址——應用層,IP地址——網路層,MAC地址——數據鏈路層,埠地址——運輸層
❹ 在tcp/ip中,哪一層使用埠向上層提供服務
在TCP/IP模型中,處於模型的最底層。使用埠向上層提供服務。
應用層
應用層是最高的一層,與應用層打交道的是我們的應用進程。應用層協議規定的是應用進程之間的通信與交互的規則。
針對於不同的網路應用,需要不同的網路協議。比如萬維網應用HTTP協議、郵件發送的SMTP協議、支持文件發送的FTP協議。
應用層數據傳輸的基本單位是報文。
傳輸層
傳輸層為應用層提供端到端的邏輯通信,這里的端指的是主機的應用進程。【網路層與傳輸層有很大的一個區別,那就是:網路層提供的是主機之間的通信】
由於一台主機可以運行多個進程,因此傳輸層有分用和復用的功能。
復用是指:多個進程可以同時使用下面的傳輸層服務,分用是指:從傳輸層把收到的信息分別交付給不同的應用進程。
應用進程之間的通信的可靠性由傳輸層保證。
網路層(網際層、IP層)
向上層提供簡單靈活、無連接的、盡最大努力交付的數據報服務。通信的可靠性在這里不做保證。由上層提供可靠性保證。
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主機之間提供通信。網路層的另一個任務就是尋找合適的路由,使得源主機傳輸層下來的分組能夠通過網路中路由器到達目的主機。
數據鏈路層
我們知道網路上數據的傳輸都是在一段一段的鏈路上傳輸的,就輪到我們的數據鏈路層起作用了。數據鏈路層將網路層下來的IP數據包封裝成楨,在相鄰兩個節點之間的鏈路上傳輸幀。每個幀中都包含數據以及必要的控制信息。
物理層
物理層考慮的是連接計算機的傳輸媒體上的傳輸數據比特流,並不是具體的傳輸媒體。物理層盡可能的屏蔽掉了傳輸媒體、通信手段等的差異,使得上層感受不到這些差異。
在這里傳輸的數據單位是比特。發送0/1,接受0/1。它的另一個主要的任務就是確定與傳輸媒體介面有關的一些特性,比如: 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過程特性。
對等層實體之間虛擬通信;
下層向上層提供服務;
實際通信是在最底層完成發送發數據由最高層逐漸向下層傳遞,到接收方數據由最低層逐漸向高層傳遞;
協議數據單元PDU SI參考模型中,對等層協議之間交換的信息單元統稱為協議數據單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❺ 埠出現於網路的哪一層
埠是tcp數據包中所有的,因此埠應和tcp處於同一層,屬於傳輸層
❻ 埠號是osi的第幾層
傳輸層。
埠是傳輸層和應用層之間的介面。傳輸層使用埠號來區分不同的應用層程序
❼ 埠是在OSI哪層上跑的我說第4層到高層,但我同學說就在第4層,請問答案!
首先,OSI第四層是傳輸層,2個重要的協議TCP UDP,這個相信你學習網路應該相當清楚,而第四層的功能是,應用進程定址,流量控制,擁塞控制,差錯控制這4個主要功能! 我首先需要您的同學清楚應用進城定址是怎麼實現的,相信您們應該清楚,這個功能就是通過埠機制實現的! 所以您的想法是完全正確的! 您可以直接告訴您的同學,他說的不對! 祝您學習進步!
麻煩採納,謝謝!
❽ TCP/IP協議分為哪幾層
TCP/IP協議分為如下4層:
網路介面層:負責接收和發送物理幀
網路層:負責相鄰節點之間的通信
傳輸層:負責起點到終點的通信
應用層:提供諸如文件傳輸、電於郵件等應用程序
要把數據以TCP/IP協議方式從一台計算機傳送到另-台計算機,數據需經過上述四層通訊軟體的處理才能在物理網路中傳輸。
❾ 計算機網路埠
2017年12月25日,星期一,
簡單點說這些信息都被封裝在ip包內,
我個人覺得你現在不太明白的地方是不太清楚數據包在傳遞過程中,每一跳hop對數據包的操作,
首先,你要知道,我們現在使用最廣泛的非iso的網路標準是TCP/IP,
從下到上分為:
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
傳輸層
應用層
在最底層也就是第一層中,數據是以碼流的形式,即一串的2進制數,比如在某一時刻,網路中傳輸著一串二進制數 :00010001,而這串二進制數的真實含義,要看它在應用層屬於哪個程序,也許這是一張圖片中的一個色塊,也許是一個文件的一部分,也許是一個視頻的一幀,也許只是一個二進制數17,
在數據鏈路層,則是以數據幀的形式傳輸數據,這里是每一個網路設備將從底層物理層接收到的二進制碼流轉換成數據幀的形式,幀有頭有尾,在頭尾之中夾著ip數據包,幀頭中存儲著目的mac和源mac,接收數據幀的網路設備就是通過分析這些信息來判斷是否要繼續向自己的上層提供這個數據信息,如果目的mac是自己,那麼這個網路設備將剝掉數據幀的幀頭和幀尾,將幀中夾著的ip包送往上層網路層,
在網路層,接收到的是從下層數據鏈路層送上來的ip包,然後此網路設備將根據源ip和目的ip來判斷是否要繼續處理此數據包,並進行相應的處理後送往上層傳輸層,或直接查找路由表進行ip包的轉發,當然一般來說,對ip包的分析,通常只看目的ip,
在傳輸層,接收到ip包中夾著的數據段segment等信息,這些信息中就包含有埠號,這些埠號有些是已經被規定好的即保留的埠號已經指定給某個應用進程的了,就是說通過這個埠號來區分應用程序,應用進程,比如ftp文件傳輸協議這個應用層進程就使用的是20和21這兩個埠,telnet這個應用進程則使用的是23這個埠號,而有些則是可以被應用程序自定義使用的,一般,為各種公共服務保留的埠號范圍為:1~1023,
綜上所述,計算機就是通過將從物理層收集上來的數據碼流經過轉換,變成數據幀,然後再由數據鏈路層將數據幀處理,剝離幀頭幀尾後將ip數據包送往網路層,然後網路層再將數據包中的segment數據信息送往傳輸層,傳輸層組裝後,查看其中攜帶的埠號,來進行對應用程序的區分,也就說,從底層到高層是一層層的剝離並抽出數據信息然後發往高層,而相反的,從高層到底層,數據是一層層的加殼的信息,指導最終變成二進制形式的數據碼流,通過線纜等信道進行傳輸,
這里多說一句,為什麼要最終轉化成二進制的信息來進行數據的傳遞,這當然不光是因為計算機是二進制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二進制可以配合電平的高與低,電子開關的通與斷來進行編碼,從而有利於在信道中傳輸。
❿ 提供用戶與網路的介面是哪一層
您好!用戶與計算機網路的介面是網卡,網卡(Network Card)是一塊被設計用來允許計算機在計算機網路上進行通訊的計算機硬體。
網卡屬於OSI模型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它使用戶可以通過電纜或無線相互連接,主要功能包括數據的封裝與解封、鏈路管理、數據編碼與解碼。每一個網卡都有一個被稱為MAC地址的獨一無二的48位串列號,它被寫在卡上的一塊ROM中。
網卡上面裝有處理器和存儲器(包括RAM和ROM)。網卡和區域網之間的通信是通過電纜或雙絞線以串列傳輸方式進行的。而網卡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則是通過計算機主板上的I/O匯流排以並行傳輸方式進行。因此,網卡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要進行串列/並行轉換。由於網路上的數據率和計算機匯流排上的數據率並不相同,因此在網卡中必須裝有對數據進行緩存的存儲晶元。
在安裝網卡時必須將管理網卡的設備驅動程序安裝在計算機的操作系統中。這個驅動程序以後就會告訴網卡,應當從存儲器的什麼位置上將區域網傳送過來的數據塊存儲下來。網卡還要能夠實現乙太網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