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算機網路協議三要素
計算機網路協議的三要素是:語法、語義和同步 。
1、語法:即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和格式。用來規定信息格式、數據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動作與做出的響應。用來說明通信雙方應當怎麼做;用於協調與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
3、時序:即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定義了何時進行通信,先講什麼,後講什麼,講話的速度等。
(1)計算機網路怎麼設計網路協議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
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
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還需轉換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
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當然,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還需轉換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對等實體通常是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中處於相同層次的信息單元。一般系統網路協議包括五個部分:通信環境,傳輸服務,詞彙表,信息的編碼格式,時序、規則和過程。
網路協議是由三個要素組成:
(1) 語義。語義是解釋控制信息每個部分的意義。它規定了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動作與做出什麼樣的響應。
(2) 語法。語法是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與格式,以及數據出現的順序。
(3) 時序。時序是對事件發生順序的詳細說明。(也可稱為「同步」)。
人們形象地把這三個要素描述為:語義表示要做什麼,語法表示要怎麼做,時序表示做的順序。
⑶ 計算機網路的協議分層
為了減少網路設計的復雜性,絕大多數網路採用分層設計方法。所謂分層設計方法,就是按照信息的流動過程將網路的整體功能分解為一個個的功能層,不同機器上的同等功能層之間採用相同的協議,同一機器上的相鄰功能層之間通過介面進行信息傳遞。為了便於理解介面和協議的概念,我們首先以郵政通信系統為例進行說明。人們平常寫信時,都有個約定,這就是信件的格式和內容。首先,我們寫信時必須採用雙方都懂的語言文字和文體,開頭是對方稱謂,最後是落款等。這樣,對方收到信後,才可以看懂信中的內容,知道是誰寫的,什麼時候寫的等。當然還可以有其他的一些特殊約定,如書信的編號、間諜的密寫等。信寫好之後,必須將信封裝並交由郵局寄發,這樣寄信人和郵局之間也要有約定,這就是規定信封寫法並貼郵票。在中國寄信必須先寫收信人地址、姓名,然後才寫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郵局收到信後,首先進行信件的分揀和分類,然後交付有關運輸部門進行運輸,如航空信交民航,平信交鐵路或公路運輸部門等。這時,郵局和運輸部門也有約定,如到站地點、時間、包裹形式等等。信件運送到目的地後進行相反的過程,最終將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收信人依照約定的格式才能讀懂信件。如圖所示,在整個過程中,主要涉及到了三個子系統、即用戶子系統,郵政子系統和運輸子系統。各種約定都是為了達到將信件從一個源點送到某一個目的點這個目標而設計的,這就是說,它們是因信息的流動而產生的。可以將這些約定分為同等機構間的約定,如用戶之間的約定、郵政局之間的約定和運輸部門之間的約定,以及不同機構間的約定,如用戶與郵政局之間的約定、郵政局與運輸部門之間的約定。雖然兩個用戶、兩個郵政局、兩個運輸部門分處甲、乙兩地,但它們都分別對應同等機構,同屬一個子系統;而同處一地的不同機構則不在一個子系統內,而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很顯然,這兩種約定是不同的,前者為部門內部的約定,而後者是不同部門之間的約定。 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中,兩台計算機中兩個進程之間進行通信的過程與郵政通信的過程十分相似。用戶進程對應於用戶,計算機中進行通信的進程(也可以是專門的通信處理機〕對應於郵局,通信設施對應於運輸部門。為了減少計算機網路設計的復雜性,人們往往按功能將計算機網路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功能層。網路中同等層之間的通信規則就是該層使用的協議,如有關第N層的通信規則的集合,就是第N層的協議。而同一計算機的不同功能層之間的通信規則稱為介面( i n t e r f a c e),在第N層和第(N+ 1)層之間的介面稱為N /(N+ 1)層介面。總的來說,協議是不同機器同等層之間的通信約定,而介面是同一機器相鄰層之間的通信約定。不同的網路,分層數量、各層的名稱和功能以及協議都各不相同。然而,在所有的網路中,每一層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定的服務。協議層次化不同於程序設計中模塊化的概念。在程序設計中,各模塊可以相互獨立,任意拼裝或者並行,而層次則一定有上下之分,它是依數據流的流動而產生的。組成不同計算機同等層的實體稱為對等進程( peer process)。對等進程不一定非是相同的程序,但其功能必須完全一致,且採用相同的協議。分層設計方法將整個網路通信功能劃分為垂直的層次集合後,在通信過程中下層將向上層隱蔽下層的實現細節。但層次的劃分應首先確定層次的集合及每層應完成的任務。劃分時應按邏輯組合功能,並具有足夠的層次,以使每層小到易於處理。同時層次也不能太多,以免產生難以負擔的處理開銷。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網路中分層模型以及各層功能的精確定義。對網路體系結構的描述必須包括足夠的信息,使實現者可以為每一功能層進行硬體設計或編寫程序,並使之符合相關協議。但我們要注意的是,網路協議實現的細節不屬於網路體系結構的內容,因為它們隱含在機器內部,對外部說來是不可見的。現在我們來考查一個具體的例子:在圖1 - 11所示的5層網路中如何向其最上層提供通信。在第5層運行的某應用進程產生了消息M,並把它交給第4層進行發送。第4層在消息M前加上一個信息頭(h e a d e r),信息頭主要包括控制信息(如序號)以便目標機器上的第4層在低層不能保持消息順序時,把亂序的消息按原序裝配好。在有些層中,信息頭還包括長度、時間和其他控制欄位。在很多網路中,第4層對接收的消息長度沒有限制,但在第3層通常存在一個限度。因此,第3層必須將接收的入境消息分成較小的單元如報文分組( p a c k e t),並在每個報文分組前加上一個報頭。在本實例中,消息M被分成兩部分:M 1和M 2。第3層確定使用哪一條輸出線路,並將報文傳給第2層。第2層不僅給每段消息加上頭部信息,而且還要加上尾部信息,構成新的數據單元,通常稱為幀( f r a m e),然後將其傳給第1層進行物理傳輸。在接收方,報文每向上遞交一層,該層的報頭就被剝掉,決不可能出現帶有N層以下報頭的報文交給接收方第N層實體的情況。要理解圖1 - 11示意圖,關鍵要理解虛擬通信與物理通信之間的關系,以及協議與介面之間的區別。比如,第4層的對等進程,在概念上認為它們的通信是水平方向地應用第四層協議。每一方都好像有一個叫做「發送到另一方去」的過程和一個叫做「從另一方接收」的過程,盡管實際上這些過程是跨過3 / 4層介面與下層通信而不是直接同另一方通信。抽象出對等進程這一概念,對網路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有了這種抽象技術,網路設計者就可以把設計完整的網路這種難以處理的大問題,劃分成設計幾個較小的且易於處理的問題,即分別設計各層。
⑷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通信協議最常用的通信協議是什麼
網路通信協議
目前,區域網中常用的通信協議主要有:NetBEUI協議、IPX/SPX兼容協議和TCP/IP協議。
1.1 NetBEUI協議 ①NetBEUI是一種體積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協議。在微軟如今的主流產品,在Windows和Windows NT中,NetBEUI已成為其固有的預設協議。NetBEUI是專門為幾台到百餘台PC所組成的單網段部門級小型區域網而設計的。②NetBEUI中包含一個網路介面標准NetBIOS。NetBIOS是IBM用於實現PC間相互通信的標准,是一種在小型區域網上使用的通信規范。該網路由PC組成,最大用戶數不超過30個。
1.2 IPX/SPX及其兼容協議 ①IPX/SPX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協議集。與NetBEUI的明顯區別是,IPX/SPX顯得比較龐大,在復雜環境下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為,IPX/SPX在設計一開始就考慮了多網段的問題,具有強大的路由功能,適合於大型網路使用。②IPX/SPX及其兼容協議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過「網路地址」來識別自己的身份。Novell網路中的網路地址由兩部分組成:標明物理網段的「網路ID」和標明特殊設備的「節點ID」。其中網路ID集中在NetWare伺服器或路由器中,節點ID即為每個網卡的ID號。所有的網路ID和節點ID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內部IPX地址」。正是由於網路地址的唯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較強的路由功能。在IPX/SPX協議中,IPX是NetWare最底層的協議,它只負責數據在網路中的移動,並不保證數據是否傳輸成功,也不提供糾錯服務。IPX在負責數據傳送時,如果接收節點在同一網段內,就直接按該節點的ID將數據傳給它;如果接收節點是遠程的,數據將交給NetWare伺服器或路由器中的網路ID,繼續數據的下一步傳輸。SPX在整個協議中負責對所傳輸的數據進行無差錯處理,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協議集」。③NWLink通信協議。Windows NT中提供了兩個IPX/SPX的兼容協議:「NWLink SPX/SPX兼容協議」和「NWLink NetBIOS」,兩者統稱為「NWLink通信協議」。NWLink協議是Novell公司IPX/SPX協議在微軟網路中的實現,它在繼承IPX/SPX協議優點的同時,更適應了微軟的操作系統和網路環境。Windows NT網路和Windows的用戶,可以利用NWLink協議獲得NetWare伺服器的服務。從Novell環境轉向微軟平台,或兩種平台共存時,NWLink通信協議是最好的選擇。
1.3 TCP/IP協議 TCP/IP是目前最常用到的一種通信協議,它是計算機世界裡的一個通用協議。在區域網中,TCP/IP最早出現在Unix系統中,現在幾乎所有的廠商和操作系統都開始支持它。同時,TCP/IP也是Internet的基礎協議。①TCP/IP具有很高的靈活性,支持任意規模的網路,幾乎可連接所有的伺服器和工作站。但其靈活性也為它的使用帶來了許多不便,在使用NetBEUI和IPX/SPX及其兼容協議時都不需要進行配置,而TCP/IP協議在使用時首先要進行復雜的設置。每個節點至少需要一個「IP地址」、一個「子網掩碼」、一個「默認網關」和一個「主機名」。在Windows NT中提供了一個稱為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的工具,它可自動為客戶機分配連入網路時所需的信息,減輕了聯網工作上的負擔,並避免了出錯。同IPX/SPX及其兼容協議一樣,TCP/IP也是一種可路由的協議。TCP/IP的地址是分級的,這使得它很容易確定並找到網上的用戶,同時也提高了網路帶寬的利用率。當需要時,運行TCP/IP協議的伺服器(如Windows NT伺服器)還可以被配置成TCP/IP路由器。與TCP/IP不同的是,IPX/SPX協議中的IPX使用的是一種廣播協議,它經常出現廣播包堵塞,所以無法獲得最佳的網路帶寬。②Windows中的TCP/IP協議。Windows的用戶不但可以使用TCP/IP組建對等網,而且可以方便地接入其它的伺服器。如果Windows工作站只安裝了TCP/IP協議,它是不能直接加入Windows NT域的。雖然該工作站可通過運行在Windows NT伺服器上的代理伺服器(如Proxy Server)來訪問Internet,但卻不能通過它登錄Windows NT伺服器的域。要讓只安裝TCP/IP協議的Windows用戶加入到Windows NT域,還必須在Windows上安裝NetBEUI協議。③TCP/IP協議在區域網中的配置。只要掌握了一些有關TCP/IP方面的知識,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④IP地址。TCP/IP協議也是靠自己的IP地址來識別在網上的位置和身份的,IP地址同樣由「網路ID」和「節點ID」(或稱HOST ID,主機地址)兩部分組成。一個完整的IP地址用32位(bit)二進制數組成,每8位(1個位元組)為一個段(Segment),共4段(Segment1~Segment4),段與段之間用「,」號隔開。為了便於應用,IP地址在實際使用時並不直接用二進制,而是用大家熟悉的十進制數表示,如192.168.0.1等。在選用IP地址時,總的原則是:網路中每個設備的IP地址必須唯一,在不同的設備上不允許出現相同的IP地址。⑤子網掩碼。子網掩碼是用於對子網的管理,主要是在多網段環境中對IP地址中的「網路ID」進行擴展。例如某個節點的IP地址為192.168.0.1,它是一個C類網。其中前面三段共24位用來表示「網路ID」;而最後一段共8位可以作為「節點ID」自由分配。⑥網關。網關(Gateway)是用來連接異種網路的設置。它充當了一個翻譯的身份,負責對不同的通信協議進行翻譯,使運行不同協議的兩種網路之間可以實現相互通信。如運行TCP/IP協議的Windows NT用戶要訪問運行IPX/SPX協議的Novell網路資源時,則必須由網關作為中介。如果兩個運行TCP/IP協議的網路之間進行互聯,則可以使用Windows NT所提供的「默認網關」(Default Gateway)來完成。⑦主機名。網路中唯一能夠代表用戶或設備身份的只有IP地址。但一般情況下,眾多的IP地址不容易記憶,操作起來也不方便。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我們可給予每個用戶或設備一個有意義的名稱,如「HAOYUN」。
⑸ 計算機網路的協議是什麼
計算機協議,也叫作網路協議,是通信計算機雙方必須共同遵從的一組約定。
為了使數據在網路上從源到達目的,網路通信的參與方必須遵循相同的規則,這套規則稱為協議,它最終體現為在網路上傳輸的數據包的格式。最常見的計算機協議是OSI/RM協議。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8年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它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通信協議劃分為七層,自下而上依次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其中第四層完成數據傳送服務,上面三層面向用戶。
(5)計算機網路怎麼設計網路協議擴展閱讀
常見的計算機協議還有:
1、IPX/SPX協議
是Novell開發的專用於NetWare網路中的協議,但是也非常常用。大部分可以聯機的游戲都支持IPX/SPX協議,比如星際爭霸,反恐精英等等。
2、ARP/RARP協議
地址解析協議,原理是主機發送信息時將包含目標IP地址的ARP請求廣播到網路上的所有主機,並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確定目標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後將該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機ARP緩存中並保留一定時間,下次請求時直接查詢ARP緩存以節約資源。
3、TCP/IP協議
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由網路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通俗而言:TCP負責發現傳輸的問題,一有問題就發出信號,要求重新傳輸,直到所有數據安全正確地傳輸到目的地。而IP是給網際網路的每一台聯網設備規定一個地址。
⑹ 電腦的internet協議怎麼設置
1、打開控制面板找到網路和Internet。
⑺ 怎麼 設計 計算機網路 協議
停?設計還是設置???如果是設置,那麼請看看這個http://wenku..com/link?url=xqxZrLDSJBnx5I38uYzdKM_yPFezzA_iJg2U1Vh3_G5PCU-1H3R8Bi3WRhpCsIutOBDGwkkVF_-a
⑻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協議為什麼需要網路協議
計算機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
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還需轉換其他特性。
(8)計算機網路怎麼設計網路協議擴展閱讀
由於網路節點之間聯系的復雜性,在制定協議時,通常把復雜成分分解成一些簡單成分,然後再將它們復合起來。最常用的復合技術就是層次方式,網路協議的層次結構如下:
1、結構中的每一層都規定有明確的服務及介面標准;
2、把用戶的應用程序作為最高層;
3、除了最高層外,中間的每一層都向上一層提供服務,同時又是下一層的用戶;
4、把物理通信線路作為最低層,它使用從最高層傳送來的參數,是提供服務的基礎。
⑼ 計算機網路是如何定義的怎樣理解網路中的協議
簡單地說,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電纜、電話線或無線通訊將兩台以上的計算機互連起來的集合。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歷了面向終端的單級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對計算機網路和開放式標准化計算機網路三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在定義上非常簡單:網路就是一群通過一定形式連接起來的計算機。 一個網路可以由兩台計算機組成,也可以擁有在同一大樓裡面的上千台計算機和使用者。我們通常指這樣的網路為區域網(LAN, Local Area Network),由LAN再延伸出去更大的范圍,比如整個城市甚至整個國家,這樣的網路我們稱為廣域網(WAN, Wide Area Network),當然您如果要再仔細劃分的話,還可以有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和 CAN(Citywide Area Network),這些網路都需要有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維護。 因為我們最常使用的還是LAN,(即使我們從家中連上Internet,其實也是先連上ISP的LAN),所以這里我們主要討論的還是以LAN為主。LAN可以說是眾多網路裡面的最基本單位了,等您對LAN有了一定的認識,再去了解WAN和Internet就比較容易入手了,只不過需要了解更多更復雜的通訊手段而已。 其實,最早出現的名詞應該是 Internet,然後人民將 Internet 的概念和技巧引入到內部的私人網路,可以是獨立的一個 LAN 也可以是專屬的 WAN ,於是就稱為 Intranet 了。它們之間的最大分別是:開放性。Internet 是開放的,不屬於任何人,只要能連接得到您就屬於其中一員,也就能獲得上面開放的資源;相對而言,Intranet 則是專屬的、非開放的,它往往存在於於私有網路之上,只是其結構和服務方式和設計,都參考 Internet 的模式而已。 Internet vs Intranet 至於Extranet,算得上是針對 Intranet 而延伸出來的概念。既然 Intranet 是指內網路部而言,那麼 Extranet 則指外部的網路了。Extranet 通常是企業和 Internet 連接,以向公共提供服務的網路。不過,這並非是單純根據物理或邏輯位置來定義,主要是以連接的形式和功能來區分。例如某個外部網路,如果單純的透過網路來連接我們的 Extranet 或 Intranet ,那它只是一個毫不相關的外部個體而已;但是,如果我們用 VPN 或其它信任形式將對方連接起來,那麼對方也可以屬於 Extranet 或 Internet 的部份。 Internet vs internet Internet 是個專業名詞,特指英特網。 internet 是互聯網的泛指,著重於網路的互連互通,英特網就是由多個互聯網連接而成。網路中的協議協議,就是網路中計算機和計算機(如客戶端和伺服器端)之間溝通的約定,計算機之間數據傳輸,通信的規則。如同,我們人與人之間溝通,需要語言,而需要都能理解的語言,如普通話。 計算機中,對協議的操作和實現,一般有軟體來實現。在我們用的Windwos系統中,有專門的軟體來操作執行相關的協議。如我們用到的瀏覽器,他就要調用相關的專門協議,如tcp/ip ,http等來達到目的。首先說,網路協議肯定不是你說的「協議規則下的工作軟體」。 計算機網路中要做到有條不紊的交換數據,就必須遵守一些事先約好的規則。這些規則明確的說明了所交換的數據的格式以及有關的同步問題。這些為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是約定就是網路協議。 打個比方,要想公路上汽車、自行車、行人都能井井有條而不出亂子,就必須遵守交通規則,「網路協議」就類似這個「交通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