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談一下你對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的認識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分析
1、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簡介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具有計算機網路實際組建、管理、維護等基本能力,能在各企事業單位進行網路設計、安裝、調試和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2、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面向各企事業單位計算機網路應用技術崗位群,能進行計算機操作維護,計算機區域網的設計、安裝、調試;計算機網路通信產品的系統集成;廣域網的管理、維護;網路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及應用、網站設計與開發等工作。可在軟體園、高新技術園區、各大電腦公司、網路公司、網站、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企事業單位和信息部門中從事網路管理、網站維護、網頁設計與創意和電子商務等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後主要在計算機軟體、新能源、互聯網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計算機軟體
2 新能源
3 互聯網/電子商務
4 計算機服務(系統、數據服務、維修)
5 通信/電信/網路設備
從事崗位:
畢業後主要從事網路工程師、運維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網路工程師
2 運維工程師
3 技術支持工程師
4 售前工程師
5 網路技術員
工作城市:
畢業後,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就業機會比較多,大致如下:
1 北京
2 上海
3 深圳
4 廣州
5 杭州
3、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就業前景
從目前的情況看,企業的IT技術管理崗位一般設置為企業信息主管、總監等; 工程技術崗位設置為網路工程師、 軟體工程師和資料庫工程師等;運行維護崗位設置為資料庫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網路管理員、 設備管理員等; 操作崗位則設置為辦公文員、CAD設計員、網頁製作員、多媒體製作員等。 與軟體技術人員相比,網路技術人員的從業范圍更廣,知識體系更復雜,職業技能要求更高,目前網路工程師成為實施國內信息化的巨大瓶頸。
就網路工程師的學習方面來說,網路工程師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對於基礎相對薄弱的人來說較為容易學習,對自身將來就業也大有幫助. 網路產業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有很大的市場需求。網路工程師是通過學習和訓練,掌握網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網路技術人員。網路工程師能夠從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和維護工作。規模較小的企業,一個崗位可能涵蓋幾個崗位的內容
B. 對計算機網路未來發展方向的構想
在不久的未來,無線網路將更加普及 這里我覺得物聯網的發展是計算機網路未來之路上的主要方向 總之,網路在今後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不再僅僅是一個工具,也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僅供少數人使用的技術專利,它將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生活融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
C. 請說出你對計算機網路的看法500字左右
聯系實際談談你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和認識。 答:1、教學目標三維化。教師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時,應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兩方面著眼,突出教學目標的全面性。例如:(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材第九冊)教材分析:本課含有以下教學內容:(1)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2)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應用。首先,這兩個教學內容直接對應了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同時,教材中還蘊涵著豐富的發展性目標因素,即在推導公式的時候,如果不是由教師包,而是讓學生去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就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並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2、教學內容選擇的生活化。新課程標准強調: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引導他們發現問題,探究以獲得有關知識和經驗,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注意在教學中尋找新的視點和切入點,加強收集衣食住行等方面與化學有關的素材充實教學內容。 3、教學方式轉變的多元化。教學方式變革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和命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只有通過教學方式的變革才能固著為鮮活的教育實踐。教學方式的探討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深」,力圖對教學方式的內涵、特點、取向等基本的理論問題深入探討,以便對實踐層面的教學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論詮釋;二是「活」,教學方式的變革倡導多元化、個性化、本土化,力圖針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情境有針對性的探討有效的教學方式,破除了對一元化、標准化教學方式的追崇;三是「實」,針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學方式變革的諸多誤區,冷靜思考,客觀分析,力圖在思想上澄清認識。
D. 計算機網路技術未來有哪些就業方向
1、計算機網路技術就業方向:
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管理、程序設計、網站建設、網路設備調試、網路構架工程師、網路集成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數據恢復工程師、安卓開發工程師、網路運維工程師、網路安全分析師等崗位。
2、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前景:
從目前的情況看,企業的IT技術管理崗位一般設置為企業信息主管、總監等工程技術崗位設置為網路工程師、
軟體工程師和資料庫工程師等;運行維護崗位設置為資料庫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網路管理員、 設備管理員等;
操作崗位則設置為辦公文員、網頁製作員、多媒體製作員等。
與軟體技術人員相比,網路技術人員的從業范圍更廣,知識體系更復雜,職業技能要求更高,網路工程師成為實施國內信息化的巨大瓶頸。就網路工程師的學習方面來說,網路工程師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對於基礎相對薄弱的人來說較為容易學習,對自身將來就業也大有幫助.
網路產業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有很大的市場需求。網路工程師是通過學習和訓練,掌握網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網路技術人員。網路工程師能夠從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和維護工作
E. 對計算機網路本質的理解
個人來看,計算機網路就是用通信介質把處於各個不同地理位置的計算機互相聯系起來,先連成物理線路。再裝上網路軟體,即彼此互相能識別對方的協議。以此來達到共享信息資源,互相溝通的目的。
F. 對計算機網路的理解400字
對計算機網路的理解
計算機網路是建立在硬體的基礎之上,網路就像一張大網,通過硬體,比如:電腦,HUB,交換機,路由器,貓,防火牆等等設備,傳輸介質有: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線,無線電等。當然還有域名解析伺服器,ISP(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的一些設備在裡面共同編織的這個大網,計算機網路目前主要分5層,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其中軟體主要工作中應用層,軟體是為硬體服務的,便於用戶的使用和發揮硬體的性能而根據硬體的熟悉來設計,信息的傳遞是一個封裝到解析的過程,比如我從主機A要發送一個消息跟主機B,這期間就涉及到信息的封裝,傳遞,解析等過程,就像郵局寄包裹一樣,你的把東西先打包,然後填上你的地址要寄送的目的地址(對信息進行打包,並在包中加上你本機A的IP 和目的及B的IP),然後包裹就開始被托運(由HUB,交換機。路由器等對數據進行傳輸和轉發),最後到了目的機B後進行拆包(對數據包進行解析,得到數據),當然,在網路中海設計到很多很多的東西,只能先對你進行各大概描述,具體的,推薦你去看看 網路組成原理一書 相信會對你有幫助的!
G. 計算機網路發展趨勢分析
1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發展趨勢
1.1分布式網路管理
基於傳統集中式網路管理模式下,其利用SNMP對網路設備進行操控,並將設備集為一體,實施有效管理。但隨著網路用戶的逐漸增長,傳統的集中式網路管理形式在音頻、視頻等數據傳輸過程中凸顯出效率低等問題影響到了網路環境的整體服務水平。因而在信息化發展背景下,應逐步貫穿QOS思想,且將交互問題視為網路管理的核心問題,繼而以分布式系統構建形式優化CORBA平台,並依據網路環境,設立多個域對網路設備進行管理,最終以此來為跨平台用戶提供良好的信息交互環境,且就此滿足其信息傳遞需求。此外,在分布式網路管理模式下其對網路環境的協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基礎上應深入探究CORBA技術,且賦予網路系統數據採集、集中管理、分發代碼等功能,以此來營造靈敏度較高的網路空間。
1.2綜合化網路管理
綜合化網路管理是基於多種級制的支撐下實現的,同時在綜合化網路管理環境下應依據網路空間設置總操作台,從而透過操作台實現對子網業務、故障定位、故障排除的全面掌控,且以互連的多個網路管理形式來實現高效率的網路環境管理狀態。例如,IP網路、SDH網路均為綜合化網路管理形式的體現。此外,當代網路電視在系統監控、管理過程中即結合網路互聯的特點,對數字干線傳輸、HFC綜合接入網、分前端機供電方供電等多個網管系統實施互聯的管理形式,最終由此緩解了網路設備復雜性問題,且就此滿足了當代群眾網路環境需求。另外,在綜合化網路管理模式下要求相關技術人員應針對已經存在的子網管理系統進行深入分析,繼而由此構建綜合網路管理系統,實施高效率網路管理模式。
2可拓展視角下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技術
2.1分布式失效檢測技術
2.1.1輪詢方法
基於可拓展視角下為了保障網路管理系統的安全性,逐漸將輪詢失效檢測方法應用於網路管理環境下,即由檢測者定期發送查詢請求,同時以被檢測對象接收信息後「回」或者「不回」的行為對其「活動」、「實效」狀態進行判斷。此外,基於輪詢檢測方法應用的基礎上,要求檢測者應在一輪查詢完成後,針對「活動」檢測對象展開新一輪的檢測行為,最終由此實現對網路管理系統的有效管理。另外,由於在「輪詢」過程中檢測者承擔著主要職能,因而在檢測對象選擇過程中應確保其合理性,同時賦予檢測設備ICMPEcho發送功能,繼而通過檢測數據的發送判斷IP層端ICMPEchoReply信息接收情況,即其設備數據傳輸功能的有效性。另外,輪詢檢測方法亦可應用於客戶服務情況檢測過程中,即以客戶訪問模擬形式要求Ping發送查詢請求,從而透過服務速度來判斷分布式失效情況,並對其展開行之有效的處理[2]。
2.1.2心跳檢測法
心跳檢測法的簡稱為HB,HB檢測即通過定期發送預約消息的形式來對分布式失效情況進行判斷。在心跳檢測法中,檢測者處於被動的地位,即其需根據被檢測者的「心跳信息」反饋數據對檢測對象「活動」、「失效」狀況進行識別。如,基於檢測者、被檢測者分別為c、d的條件下,c會在△t時間內發送hi個HB消息,同時d在第i個消息接收後會對消息進行相應的反饋,而如若第i+1個消息發送時,d仍無反應,則表示計算網路管理系統分布式失效。同時,在心跳檢測過程中應注重用T0(預約超時時間)+Ti來表示Ti+1,繼而由此來簡化檢測過程。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HB檢測法中對被檢測對象HB消息接收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對此方法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應著重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例如,LinuxHA系統在實施網路管理環節的過程中即對HB檢測方法進行了合理的運用,繼而由此滿足了人們網路服務需求,且為其營造安全、可靠的網路空間[3]。
2.2Web伺服器技術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管理系統為了實現高效率的信息傳遞、發送目標,以LAN、WAN分布於多台Web伺服器的形式滿足了受眾網路應用需求,同時通過組織調度規劃實現對用戶Web請求的協調處理,最終由此提升整體網路服務質量。在Web伺服器應用過程中CARD方法的應用得到了較大的成效,即以前端機設置的形式處理用戶流量請求,同時通過IP映像的設計,便於各站點在主機請求轉發信息接收後對請求信息進行處理,達到高質量信息處理狀態。另外,在CARD處理模式下,要求計算機主機應先對用戶請求信息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繼而在此基礎上通過HTTP協議將信息發送至適宜的站點,即具體的Web伺服器,最終基於TCP連接的基礎上滿足用戶網路應用需求[4]。
3結語
綜上可知,當前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逐漸凸顯出效率低等問題影響到了人們對網路資源的有效利用,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營造良好的網路空間,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在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開發過程中應著重強調對Web伺服器技術、心跳檢測法、輪詢方法等的運用,繼而由此來應對傳統集中式網路管理模式下凸顯出的相應問題,且提升整體網路管理系統規劃水平,避免不規范管理行為的凸顯影響到網路環境的安全性。
H. 如何正確認識和運用計算機網路技術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計算機技術,起源於上個世紀中葉,到上個世紀末有了快速發展.而今,網路技術已經應用於各個領域,對人類社會產生著越來越深刻的影響.近幾年,我國網路技術迅猛發展,已成為人們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交流思想、開發潛能、休閑娛樂、網上購物等重要平台.據統計,目前我國上網人數已經達到了9000萬,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而在校學生上網人數,又是其中的大多數.學校網路,在給青少年學生成長帶來深遠的積極影響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負面作用.因此,學生上網成了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其「利弊」 「得失」則是人們討論和爭議的焦點.為此,在青少年學生中,讓學生自己親歷實際、現身說法,共同討論得失,趨利抑弊,則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基於這樣的出發點,我決定在七年級學生中,開展《正確認識:計算機網路》的活動,是很有必要的.在活動時注重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探索、去實踐、去體驗,以此激發他們珍惜校園網路學習,正確對待和使用信息技術,以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是我開展這次活動的初衷.二、活動背景現實生活中,一些不法之徒唯利是圖,有的利用網路傳播暴力、黃色信息,有的利用內容不健康的互聯網游戲吸引青少年,使得有些青少年學生沉迷於網路而不能自拔,甚至患上「網路成癮症」,不僅影響學業,而且也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時也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青少年學生正處在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辨別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較弱,容易受到互聯網的不良影響.七年級學生相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對網路接觸的不是很多,他們對網路充滿了好奇,也很迷惘,有很多學生以為上網就是玩游戲或聊天,他們對網路也沒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因此,在七年級學生中,開展這樣的活動,我認為是及時的而且是必要的.我校有計算機室、多媒體室、遠程接收室,學生有廣闊的網路學習空間,針對學生上網聊天和游戲,我們很有必要加以誘導,使之利用好這些工具,為自己的學習服務,進而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美好情感,使之熱愛電腦,熟悉網路,正確使用,為自身發展服務.三、活動的具體目標1、知識目標: (1)了解、掌握一些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常識.(2)初步學會制訂計算網路的活動方案,撰寫調查報告和活動總結.2、能力目標:(1)學會正確認識和使用網路,遠離不良侵害,健康成長.(2)學會正確操作計算機網路,增強技能,培養信息技術的駕馭能力.(3)提高查找、收集和整理計算機網路資料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踐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2)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3)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和使用信息技術,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四、活動准備1、知識技能准備.(1)了解、掌握有關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利用信息技術課進行相關培訓)(2)掌握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會寫調查報告和活動總結.(制定方案專門培訓) 2、活動計劃的制定.(1)調查學生對計算機網路的問題,並做好收集和歸類.(2)按問題類別作為研究課題,將學生按興趣自由結成活動小組.(3)安排好各小組負責人,並以組長為核心組織安排本小組的活動方案.3、相關技術和科室准備. 如攝影、錄音等採用個別培訓,計算機教室、多媒體室、遠程接收室提前協調安排.五、活動步驟與過程(一)活動方法:1、利用課余信息技術課和課余時間進行,信息技術課上講解相關基礎知識,課余時間進行專項活動.2、通過小組合作查閱、搜集、探究,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對計算機網路問題進行全面了解和掌握,把握第一手材料,從而對網路有清晰認識.3、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搜集、整理、處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協作探究精神和學習交流能力,認識計算機網路的利弊得失,並進行相當的總結.(二)活動步驟第一階段:感知啟動.1、向學生介紹本次活動的宗旨和目的及實現目標.(1)專項發動和活動動員(要求七年級全體學生和班主任、計算機教師參與)(2)確立活動小組和小組實踐項目.(3)跟蹤指導和會統,調整不合適的內容.(4)確立活動目標和實施方案,存檔備查.2、有步驟有計劃地逐步了解上述內容,激發學生探究實踐的興趣.3、提出活動的具體要求.(1)聽從指揮,注意安全(2)自由協作,交流探究(3)愛護成果,保護環境第二階段:實地考察,搜集資料.1、帶領學生到定點網吧實地考察,結合理論知識,切身實踐.2、自由解組,合作實踐,由學校統一安排.3、重點研究網路的使用和利弊得失,親身實踐,感觸生活的真實.4、認真填寫活動記錄表,實事求是,及時記錄下自己活動的體會.5、保證安全,認真實施.第三階段:實踐活動1、積極參加活動,竭盡所能,自己的任務力求做到最好.2、虛心向老師或專業人士求教,真正參加到實踐活動中去,積極動腦思考.3、及時評價,並填寫在活動記錄中.4、寫實踐日記.第四階段:成果匯報1、展示活動成果:各小組按預定活動內容,出一期板報:活動成果展.(請專業教師和同學互相評一評,做得怎麼樣?)2、匯報交流:上交一份活動報告.(重點報告活動收獲——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和利弊得失的分析,必須有自己的真實觀點.)3、談一談:搞一次演講.(談活動中,你的見聞和想法,重點是網路認識和自己的感觸,要談出今後的做法.)第五階段:總結總結並得出結論:通過學生親歷實踐,對計算機網路」應該有一個正確認識,在學生熟悉並認識的基礎上,加以導引網路是使用和服務的工具,而不是我們的玩具,以此提高學生對網路的正確認識,增強學習動力和使用效率,更好的為自己、為社會服務.六、活動評價: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增強了對網路的正確認識;通過調查問卷、走訪等形式真正體驗網路的利弊,並能權衡得失;通過辯論,使學生更進一步明確了對網路的態度;在活動的過程中,還讓學生學會了如何思考、發現問題,繼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學生的自身素質也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和鍛煉.七、注意事項1、活動過程要有詳細記錄,並能將原始資料存檔;2、參與的學生和教師要有反饋信息記載;3、對計算機網路知識要有理論基礎和實踐過程;4、活動過程要善於總結和不斷修正.八、活動反思1、參與面過廣,不能很好的進行跟蹤調查;2、活動過程稍短,有些細節不能及時處理;3、有些材料不能來源於實踐;4、實踐場所較小,也限制了活動過程的開展.
I. 談談你對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及防範措施的建議
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對於普通人來講就象進入了一個陌生的大森林。多數人只顧欣賞森林的美景,而全然不知身邊的毒蛇猛獸,沼澤和泥石流。網路安全是個系統工程,普通百姓只能望洋興嘆,能做的力所能及的只是個人計算機系統維護和防止個人信息的隨意流失。首先,應該引起網民們警惕的是個人隱私,包括個人經濟信息的隨意暴露,計算機網路是一個公共場所,要從思想上建立網路公共場所的防範意識。比如,電話號碼隨意注冊,身份證號碼隨意綁定,基金號碼隨意公布,全碼顯示等等,都是對個人財產極不負責任的表現。有些網站,雖然對個人信息的傳遞,加裝了加密軟體,但長時間的不升級,以及計算機的注冊表容易被遠程修改,雖然加了密,但對於「黑客」專業老手來講,無疑是哆、囁、咪、發、唆而已。其次,對於安全漏洞要定期修補,對系統要經常清理垃圾,及時安裝權威部門的安全軟體,幫助用戶保護操作系統,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尤其是政府監管部門,要負起監管職責,不能將安全軟體一味推給民間,這樣,會造成更多的漏洞和個人隱私的失落。
J. 談談你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
概要:
從網路技術的總體概括計算機網路的相關知識介紹,主要包括: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計算機網路的涵義、計算機網路的特點、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組成、計算機網路的根本目標、分組交換技術、網路功能基本機制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
一、計算機網路概述
(一)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 遠程聯機系統
(2) 計算機互連網路
(3) 標准化網路階段
(4) 網路互連與高速網路
遠程聯機系統是指:一台中央計算機連接多台、地理位置處於分散的終端構成的系統。最突出特點是:終端無獨立的處理能力。
計算機互連網路是指: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互連以數據交換和信息傳輸為根本目的。
標准化網路階段是指:針對眾多相同或不同體系結構的網路產品ISO提出OSI標准,實現廣泛的互連。
網路互連和高速網路是指:以INTERNET為核心的高速計算機互連已經構成。
(二)計算機網路的涵義:將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施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網路資源共享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系統概念的關鍵點是: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互連的計算機系統具有獨立的功能;通過通信設施連接;通過網路軟體的控制和管理;以資源共享為核心目的。
計算機網路系統與聯機分時多用戶的區別:從共享和並行兩個角度來看。
計算機網路系統:網路用戶能夠共享網路的全部資源。網路中的計算機具有獨立的數據處理能力,各主計算機的運行不受其它主計算機的干擾。而聯機分時多用戶系統:各終端用戶只共享中心計算機資源。各終端用戶只是在一段時間內並行,同一時刻不可能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用戶都在運行的情況。
(三)計算機網路的特點:
(1) 計算機之間數據交換
(2) 各計算機是具有獨立的功能的系統
(3) 網路構建周期短、見效快
(4) 成本低、效益高
(5) 用戶使用簡單、方便
(6) 易於實現分布式處理
(7) 系統靈活性、適應性更強
(四)計算機網路的根本目標:
(1) 資源共享
(2) 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3) 提高工作效率
(4) 分散數據的綜合處理
(5) 系統負載的均衡與調節
處於不同目的,為滿足具體需求建立的計算機網路,從不同角度可以將網路進行分類:
按距離劃分:廣域網WAN、區域網LAN、城域網MAN。
按通信媒體劃分:有線網、無線網。
按通信方式劃分:點到點方式、廣播方式。
按通信速度劃分:低速網、中速網、高速網。
按數據交換方式劃分:直接交換網、存儲轉發方式、混合交換方式。
按通信性能劃分:資源共享計算機網路、分布式計算機網、遠程通信網。
按使用范圍劃分:公用網、專用網。
按配置劃分:同類網、單伺服器網、混合網。
按對數據的組織方式劃分:分布式數據組織網路系統、集中式數據組織網路系統。
(五)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組成:通信子網(實現全網分為內的信息的傳遞功能),資源子網(實現全網的信息處理功能)。
從網路拓撲圖上看,計算機網路由網路節點和通信介質構成,網路節點又稱為網路單元,是網路的各種數據處理設備、數據通信設備和數據終端設備。節點分為分轉節點(中間節點)和訪問節點(終端節點)。
通常的網路單元有:
線路控制器LC
通信控制器CC
通信處理機CP
前端處理機FEP
集中器C
介面報文處理機IMP
主計算機HOST
終端T
網間連接器
(六)計算機網路技術中里程碑性的技術——分組交換技術。
它是現代計算機網路的技術基礎。是信息在網路終傳輸技術,分組是網間傳輸的數據信息單位。分組交換過程為:是在一個主機向另一主機發送數據時,首先將主機發出的數據劃分成一個個分組,每個分組都帶有關於目的地址的信息,系統根據分組中的目的地址信息,利用系統中的路徑選擇演算法,確定分組的下一節點並將數據發往所確定的節點,最終將報文分組發往目的主機。
分組交換的特點:
節點暫時存儲的一個個分組數據,而不是整個數據文件。
分組數據是暫時保存在節點的內存中,而不是被保存在節點外的外存中,從而保證了較高的交換率。
分組交換採用的是動態分配新到的策略,極大地提高了線路的利用率
分組數據在各節點存儲轉發時因排隊而造成一定延遲、分組數據中帶控制信息而產生的額外開銷;管理控制復雜是缺點。
分組交換的任務:負責系統中分組數據的存儲轉發和選擇合適的分組傳輸路徑。
(七)網路功能基本機制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
網路協議:為實現網路節點間的有效通信和數據控制而制定規則、約定和標准。主要解決節點間交換數據與控制信息中的規則、格式和時序。
網路協議的三個要素,語法: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語義:用於協調和進行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時序: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說明。注意:協議只規定對象的外部特性,不對內部做具體實現規定。
為了理解網路體系結構,我們可以考察郵政系統的信件的傳送過程。收信方和發信方是通信的信宿和信源,信件在發送過程中實際經歷的過程與收信過程是相對的,信件傳遞過程的每一步都可以視為整個系統的相對獨立的功能層。發信與收信方的對應層遵守相同的規則,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協議。
不同角度看計算機網路結構:網路體系結構(抽象地從功能上描述網路結構);網路組織結構(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實現的方面描述);網路配置結構(從網路應用方面描述網路的布局、硬體、軟體和通信設施)
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體系結構採用結構化思想,分為若干層,層間的關系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網路上的節點間對應層遵守一致的規約。
分層結構的好處:
獨立性強
功能簡單
適應性強
易於實現和維護
結構可分割
易於交流和標准化
網路分層結構的組成部分:
系統:網路系統
子系統:系統內的一個個在功能上相互聯系,有相對獨立的邏輯部分,一個個層次單元
層次:子系統中一個子部分就是一個層次
實體:子系統中的一個活躍單元
等同實體:同一層次的實體
通信服務:通信系統中的通信功能的外部表現
物理通信:通信雙方存在的某種媒體,通過某種手段實現雙方信息交換。
虛擬通信:邏輯通信
網路軟體的基本結構是層次結構。
網路軟體系統:
網路系統的實現不可缺少的部分網路軟體系統,它由如下部分組成:
協議軟體
聯機服務軟體
通信軟體
管理軟體
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驅動軟體
網路應用軟體
OSI開放式互連參考模型:
網路參照的國際標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1978年提出的OSI是一個網路技術的國際標准,OSI是一個參考模型:ISO/OSI模型
定義了不同計算機互連標準的框架結構和標准,標准中採用的是三級抽象:
體系結構
服務定義
協議規格說明
OSI的分層原則:
劃分層次要根據理論上的需要的不同等級劃分
層次劃分要便於標准化
各層內功能要盡可能獨立
相類似的功能應盡可能放在同一層內
各層的劃分要便於層與層之間的銜接
各界面的交互要盡量少
根據需要,在同一層內可以再形成若乾子層
擴充某一層次功能或協議,不能影響整體模型的主題
OSI定義的各層的功能定義:
物理: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提供透明的比特流傳輸。
數據鏈路層:在兩通信實體間建立數據鏈路鏈機連接,實現穩定、無差錯透明數據鏈路服務。
網路層:實現路由,流量控制與網際互連。
傳輸層:實現端到端的可靠通信服務,透明地實現報文傳輸。
會話層:實現網上兩個進程間的通信。
表示層實現兩個系統中信息表示形式的轉換。
應用層:網路功能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