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是一個復雜的具有綜合性技術的系統,為了允許不同系統實體互連和互操作,不同系統的實體在通信時都必須遵從相互均能接受的規則,這些規則的集合稱為協議(Protocol)。
1、系統指計算機、終端和各種設備。
2、實體指各種應用程序,文件傳輸軟體,資料庫管理系統,電子郵件系統等。
3、互連指不同計算機能夠通過通信子網互相連接起來進行數據通信。
4、互操作指不同的用戶能夠在通過通信子網連接的計算機上,使用相同的命令或操作,使用其它計算機中的資源與信息,就如同使用本地資源與信息一樣。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可以從網路體系結構、網路組織、網路配置三個方面來描述,網路組織是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和網路的實現兩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配置是從網路應用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的布局,硬體、軟體和通信線路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結構。
(1)1計算機網路管理組織有哪些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由多個互連的結點組成,結點之間要不斷地交換數據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每個結點就必須遵守一整套合理而嚴謹的結構化管理體系·計算機網路就是按照高度結構化設計方法採用功能分層原理來實現的,即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內容。
通常所說的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即在世界范圍內統一協議,制定軟體標准和硬體標准,並將計算機網路及其部件所應完成的功能精確定義,從而使不同的計算機能夠在相同功能中進行信息對接。
一、計算機系統和終端
計算機系統和終端提供網路服務界面。地域集中的多個獨立終端可通過一個終端控制器連入網路。
二、通信處理機
通信處理機也叫通信控制器或前端處理機,是計算機網路中完成通信控制的專用計算機,通常由小型機、微機或帶有CPU的專用設備充當。在廣域網中,採用專門的計算機充當通信處理機:在區域網中,由於通信控制功能比較簡單,所以沒有專門的通信處理機,而是在計算機中插入一個網路適配器(網卡)來控制通信。
三、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通信線路是連接各計算機系統終端的物理通路。通信設備的採用與線路類型有很大關系:如果是模擬線路,在線中兩端使用Modem(數據機);如果是有線介質,在計算機和介質之間就必須使用相應的介質連接部件。
四、操作系統
計算機連入網路後,還需要安裝操作系統軟體才能實現資源共享和管理網路資源。如: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
五、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是規定在網路中進行相互通信時需遵守的規則,只有遵守這些規則才能實現網路通信。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
B. 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需要定義哪些內容
1.系統的功能。即一個網路管理系統應具有哪些功能。
2.網路資源的表示。網路管理很大一部分是對網路中資源的管理。網路中的資源就是指網路中的硬體、軟體以及所提供的服務等。而一個網路管理系統必須在系統中將它們表示出來,才能對其進行管理。
3.網路管理信息的表示。網路管理系統對網路的管理主要靠系統中網路管理信息的傳遞來實現。網路管理信息應如何表示、怎樣傳遞、傳送的協議是什麼?這都是一個網路管理系統必須考慮的問題。
4.系統的結構。即網路管理系統的結構是怎樣的。
展開全部
C. 計算機網路管理分為哪兩類,各自有什麼特點
摘要 廣域網WAN:遠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網,都屬於公共網路,覆蓋區域廣。
D.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部分
A、典型計算機網路組成 典型的計算機網路由計算機系統、數據通信系統、網路軟體及協議三大部分組成。 1.計算機系統:網路的基本模塊,為網路內的其它計算機提供共享資源; 2.數據通信系統:連接網路基本模塊的橋梁,它提供各種連接技術和信息交換技術; 3.網路軟體:網路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在網路協議的支持下,為網路用戶提供各種服務。
B、基本計算機網路通常由以下5個部分組成 1、連接介質:連接兩台或以上的計算機需要傳輸介質。傳輸介質可以是有線或無線。 2、通信協議:計算機之間要交換數據和信息,來實現通信,彼此就需要有某些約定和規則----(網路協議)來實現的。 3、網路連接器:異地的計算機系統要實現數據通信、資源共享還必須有各種網路連接設備,如有:中繼器、網橋、路由器、集線器和交換機等。 4、網路管理軟體:包括通信管理軟體、網路操作系統、網路應用軟體等。 5、網路管理員:一個計算機網路需要有網路管理員對網路進行監視、維護和管理,保證網路能夠正常有效地運行。
E. 計算機網路管理組織有哪些
1、網路中的數據流量控制
在計算機網路中,數據流量控制是網路管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受到通信介質帶寬的限制,計算機網路傳輸數據的容量是有限的,當網路中傳輸的數據量超過通信介質帶寬時,網路就會發生阻塞,嚴重時會導致網路系統癱瘓,影響網路的性能。
2、網路路由選擇策略
由於路由選擇策略決定著數據分組在網路系統中的傳輸路徑,直接關繫到數據分組的傳輸質量和網路通信質量。
因此,網路中的路由選擇策略不僅應該具有正確、穩定、公平、最佳和簡單的特點,還應該能夠適應網路的規模、拓撲結構和數據流量的變化,自動調整路由選擇策略,確保數據分組的傳輸能夠高效、有序地進行。因此,網路管理必須要有一套管理和提供路由的機制。
3、網路的安全防護
隨著網路的快速普及以及網路的開放性、共享性和互聯范圍的擴大,網路上的文件、數據和各種軟體、硬體資源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如系統安全漏洞、應用程序錯誤、搭線竊聽、數據泄露與盜用、網路攻擊及自然災害等,這些威脅對網路管理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響網路用戶的正常使用。因此,在網路管理中必須引入安全機制,其目的就是保護網路用戶信息不受侵犯。
4、網路的故障診斷
由於網路系統在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故障,而准確及時地確定故障的位置,了解故障產生的原因是排除故障的關鍵。對網路系統實施有效的故障診斷是及時發現系統隱患,保證系統正常運行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5、網路的費用管理
費用管理是度量各個終端用戶和應用程序對網路資源的使用情況,並核收相關費用。費用管理可以控制與監測網路操作的費用和代價,維持網路的正常發展。同時,費用管理可以使網路管理者根據情況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所需的資源,促使用戶合理地使用網路資源。
6、網路病毒防範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計算機病毒也日益猖獗。調查顯示,當前計算機病毒疫情嚴峻,病毒感染范圍廣、受害用戶數量大、病毒重復感染次數高,病毒的破壞力強,每個月都有數以萬計的網路主機受到病毒的攻擊,造成大面積的網路和計算機終端的癱瘓。
7、網路黑客防範
網路黑客指的是竊取網路中主機的機密數據、蓄意破壞和攻擊內部網路軟硬體設施的非法入侵者。黑客的破壞力也是非常強大。
因此網路管理員在網路管理中必須採取相應的技術手段來防範黑客的入侵,可採取防火牆技術、對機密數據加密的方法以及使用入侵檢測工具來對付網路黑客的入侵行為。
8、網路管理員的管理和培訓
網路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網路管理員的基本工作是保證網路平穩、高效地運行,保證網路出現故障後能夠及時恢復。對於網路系統來說,加強網路管理員的管理和培訓,提高網路管理的技術和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9、內部管理制度
在安全的網路也經不住網路內部管理人員的蓄意攻擊和破壞。所以,對網路的內部管理,尤其是對網路管理人員的教育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為了確保網路安全、可靠地運行,必須制定嚴格的內部管理制度和獎懲制度。
F. 網路管理體系結構有哪三個主要的組件
每個結點必須遵守一整套合理而嚴謹的結構化管理體系·計算機網路就是按照高度結構化設計方法採用功能分層原理來實現的、軟體和通信線路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硬體計算機的網路結構可以從網路體系結構,網路配置是從網路應用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的布局。
計算機網路由多個互連的結點組成,網路組織和網路配置三個方面來描述,網路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結構。
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必不可少的,網路組織是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和網路的實現兩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組織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協議的最好方式就是層次模型,結點之間要不斷地交換數據和控制信息。而將計算機網路層次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Network Architecture),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即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內容,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網路需要有一套復雜的協議集合
G. 計算機網路知識,常見的網路管理方式有哪幾種
AppleTalk⑴SNMP管理技術
⑵RMON管理技術
⑶基於WEB的網路管理
SNMP是英文「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首先是由Internet工程任務組織(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研究小組為了解決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問題而提出的。
SNMP是目前最常用的環境管理協議。SNMP被設計成與協議無關,所以它可以在IP,它們提供了一種從網路上的設備中收集網路管理信息的方法。SNMP也為設備向網路管理工作站報告問題和錯誤提供了一種方法,OSI以及其他用到的傳輸協議上被使用。SNMP是一系列協議組和規范,IPX
H. 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什麼
計算機網路
連接分散計算機設備以實現信息傳遞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定義分類
按廣義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按連接
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線路互連起來的、自治的計算機集合,確切的說就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終端及其附屬設備用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並配置網路軟體,以實現計算機資源共享的系統。
按需求
計算機網路就是由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這些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computer networks)
發展歷程
自從計算機網路出現以後,它的發展速度與應用的廣泛程度十分驚人。縱觀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其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誕生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訂票系統,終端是一台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這樣的通信系統已具備網路的雛形。
形成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資源子網。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互聯互通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守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ARPANET興起後,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各大計算機公司相繼推出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及實現這些結構的軟硬體產品。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不同廠商的產品之間互聯很困難,人們迫切需要一種開放性的標准化實用網路環境,這樣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
高速網路技術階段
20世紀90年代至今的第四代計算機網路,由於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網際網路( 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組成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功能
數據通信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數據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協議,利用數據傳輸技術在兩個終端之間傳遞數據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和通信業務。它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計算機和終端以及終端與終端之間的數據信息傳遞,是繼電報、電話業務之後的第三種最大的通信業務。數據通信中傳遞的信息均以二進制數據形式來表現,數據通信的另一個特點是總是與遠程信息處理相聯系,是包括科學計算、過程式控制制、信息檢索等內容的廣義的信息處理。
I. 現代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模型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
1.對多種類型設備的集中管理
現代網路中設備類型種類多,例如有路由器、乙太網交換機、ATM設備、寬頻接入設備、窄帶接入伺服器等。傳統的管理方式往往是針對每種設備開發專門的網管軟體,「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各系統沒有很好地組織在一起。隨著網路的逐漸融合,一個實際業務的發放往往要穿越多種類型設備,這樣原有的分離的專業管理軟體無法提供快速端到端業務發放的能力,線路排障等等都存在問題。
2、大規模網路管理能力
現代網路規模,尤其是IP網路的規模是很大的。網路可以分為骨幹層、匯聚層、接入層。現在在接入層中有大量的低端設備。例如在IP城域網的模型中,有大量的小區交換機、樓道交換機等。僅在上海某大學內就有2000多台設備。設備多帶來的問題至少有兩個:一個是如何解決單台網管站處理能力的問題,設想有10000台設備,僅僅是網管的輪詢監視功能就將給網管工作站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還將造成大量的網管數據流。另一方面是網路管理信息的收斂問題,一個人不可能去關注全城域網的上萬台設備的告警,網管系統內部如何保證這些設備信息很好地收斂和組合,很好地進行操作對象的定位,這對我們的網管系統的框架和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
3、成本跨度
隨著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電信進入微利時代,運營商建網趨於理性,建網的成本問題越來越敏感,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網管系統。一般來說,網管系統的建設應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在國內,目前對網管系統的投資預算有限,特別是在建網的初期,設備不是很多時,希望有低成本的網管解決方案,例如使用基於微機的管理系統,而現有的很多網管系統往往需要運行在高配置的工作站上,還需要專業資料庫支持等等,這就造成了矛盾。另外,當以後網路擴容時,需要更換高檔次的設備,原來購買的硬體設備是否能夠利用上,保護以前的投資,也是值得重視的問題。
4、多廠商設備的管理
現在網路建設在招標過程中,一般不會有一個廠家獨占份額的情況。在骨幹網上可能有一兩家設備,在匯聚層上多一些,在接入側就更多。目前各廠商網管都不具備管理其他廠家的能力,這樣運營商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選擇多家網管軟體。這就帶來了和問題1類似的局面,網路是統一的,僅僅因為廠家的不同就需要選擇多套網管。所以,往往會引入第三方網管系統來進行統一的管理。在設計體系架構時,需要考慮這個需求。
談到多廠家設備共管的問題,需要從分析現有的IP網管軟體入手。現有的IP網管軟體大概可分為四類,包括:
設備製造商網管:廠商自身開發的主要面向廠商內部設備管理支持的網路與業務管理系統,比如華為網管、Cisco網管等。
各種通用的IP網路管理系統和平台:這些系統可以完成基於各種標准IP特性的IP網路管理功能支持,比如自動拓撲發現,二層、三層IP網路拓撲管理,基本的IP性能、故障管理等。這些系統的集成功能都很強,很多時候都可以作為一個系統集成平台來直接使用。 目前主流的通用IP網路管理系統有:CA、OpenView NNM、NetView、等。
各種專業的獨立IP網路與業務管理軟體:這些軟體主要由獨立軟體開發商提供,系統功能專一並且功能很強,主要提供面向多廠商設備的專業管理功能支持。 管理領域覆蓋了IP網路的各個方面,主要的領域包括:性能管理、SLA 管理、故障管理、各種業務管理、資源管理等。例如:TCSI、Micromuse、Concord、Orchestream等。
運營商自己開發的綜合網管系統:可以完成運營商所需要的各種IP網路管理特性支持,重點在於多廠商設備的綜合管理支持。
--------------物聯網校企聯盟技術部
J. 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組成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雖然網路類型的劃分標准各種各樣,但是從地理范圍劃分是一種大家都認可的通用網路劃分標准。按這種標准可以把各種網路類型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四種。區域網一般來說只能是一個較小區域內,城域網是不同地區的網路互聯,不過在此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這里的網路劃分並沒有嚴格意義上地理范圍的區分,只能是一個定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