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速率
2、帶寬
3、吞吐量
4、時延
5、時延帶寬積
6、往返時間RTT
7、利用率
『貳』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參數及指標主要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主要包括:
速率:b/s(bps)。如100M乙太網,實際是指100Mb/s。往往是指額定速率或標稱速率。
帶寬:數字信道所能傳送的最高速率。
吞吐量: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其絕對上限值等於帶寬。
時延(delay或latency):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路(或鏈路)的一段傳送到另一端的時間。也稱延遲。
發送時延:主機或路由器發送數據幀所需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也成傳輸時延。
發送時延 = 數據幀長度(b) / 信道帶寬(b/s)
傳播時延:電磁波在信道中傳輸一定距離所需劃分的時間。
傳播時間 = 信道長度(m) / 傳輸速率(m/s)
處理時延:主機或路由器處理收到的分組所花費的時間。
排隊時延:分組在輸入隊列中等待處理的時間加上其在輸出隊列中等待轉發的時間。
總時延 = 發送時延 + 傳播時延 + 處理時延 + 排隊時延。對於高速網路鏈路,提高的是發送速率而不是傳播速率。
時延帶寬積:傳播時延 * 帶寬。表示鏈路的容量。
5.往返時間RTT: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發收到接收方的確認為止,所花費的時間。 6.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幾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而信道或網路利用率過高會產生非常大的時延。 當前時延=空閑時時延/(1-利用率)
『叄』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有哪些簡述其概念。
對網路性能分析的方法有三種:測量監測技術、數學分析方法、計算機模擬模擬分析。
因此,我們可把網路性能評估模型分為三大類:
(1)測量模型
(2)模擬模型
(3)分析模型
『肆』 計算機網路的優點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凡是入網用戶均能享受網路中由其他人共享出來的合法的信息和資源,比如我們可以藉助網路進行看新浪微博,上淘寶,逛京東等一系列的上網活動,總的來最突出的優點是資源共享和通信。
計算機網路是指互連起來的能獨立自主的計算機集合。這里「互連」意味著互相連接的兩台或兩台以上的計算機能夠互相交換信息,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而「獨立自主」是指每台計算機的工作是獨立的,任何一台計算機都不能幹預其他計算機的工作。例如啟動、停止等,任意兩台計算機之間沒有主從關系。
(4)計算機網路性能擴展閱讀:
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要素:
1、計算機系統:工作站(終端設備,或稱客戶機,通常是PC機)、網路伺服器(通常都是高性能計算機)。
2、網路通信設備(網路交換設備、互連設備和傳輸設備):包括網卡、網線、集線器(HUB)、交換機、路由器等。
3、網路外部設備:如高性能列印機、大容量硬碟等。
4、網路軟體:包括網路操作系統,如Unix、NetWare、WindowsNT等;客戶連接軟體(包括基於DOS、Windows、Unix操作系統的等);網路管理軟體。參考資料來源:度網路-計算機網路(連接分散計算機以實現信息傳遞系統)
『伍』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中的速率和帶寬的區別!
是兩個不停的概念。帶寬是通道傳輸信息的能力;傳輸速率是單位時間內在通道中傳輸的信息量。
帶寬表示頻帶寬度。在計算機網路應用中,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帶寬也表示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即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
數據傳輸速率就是指每秒鍾傳送的二進制脈沖的信息量,其單位通常為bit/s。是衡量單位時間內線路傳輸的二進制位的數量,衡量的是線路傳送信息的能力。通道的頻率是衡量單位時間內線路電信號的振盪次數,頻率與數據傳輸速率的關系類似於高速公路上行車道數量與車流量的關系。
『陸』 計算機網路中的四種延遲分別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中的四種延遲分別是:節點處理延遲 、排隊延遲、發送延遲、傳播延遲。
1、節點處理延遲
數據更改在一個伺服器上完成與該更改出現在另一個伺服器上之間所用的時間(例如在發布伺服器上進行更改和該更改出現在訂閱伺服器上之間的時間)。
延遲是指幀從網路上一個埠進入到從另一個埠出去,所花費的時間。
2、網路延遲
網路延遲是指各式各樣的數據在網路介質中通過網路協議(如TCP/IP)進行傳輸,如果信息量過大不加以限制,超額的網路流量就會導致設備反應緩慢,造成網路延遲。
3、排隊延遲
時延是指數據從網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排隊時延是指分組在經過網路傳輸時,要經過許多的路由器。但分組在進入路由器後要在輸入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在路由器確定了轉發介面後,還要在輸出隊列中排隊等待轉發。
4、時延
時延是指一個報文或分組從一個網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個端所需要的時間。它包括了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一般,發送時延與傳播時延是我們主要考慮的。對於報文長度較大的情況,發送時延是主要矛盾;報文長度較小的情況,傳播時延是主要矛盾。
時延是指數據包第一個比特進入路由器到最後一比特從路由器輸出的時間間隔。在測試中通常使用測試儀表發出測試包到收到數據包的時間間隔。時延與數據包長相關,通常在路由器埠吞吐量范圍內測試,超過吞吐量測試該指標沒有意義。
(6)計算機網路性能擴展閱讀:
定義:在傳輸介質中傳輸所用的時間,即從報文開始進入網路到它開始離開網路之間的時間。
如何定義網路延遲程度:
(網路延遲PING值越低速度越快)
1~30ms:極快,幾乎察覺不出有延遲,玩任何游戲速度都特別順暢
31~50ms:良好,可以正常游戲,沒有明顯的延遲情況
51~100ms:普通,對抗類游戲能感覺出明顯延遲,稍有停頓
>100ms:差,無法正常游戲,有卡頓,丟包並掉線現象
計算方法:1秒=1000毫秒(例:30ms為0.03秒)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時延
網路-排隊延遲
網路-網路延遲
網路-延遲
『柒』 計算機網路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標
首先要說樓主一定要對提的問題負責啊。你所說的常用指標,完全讓我們答題者摸不著頭腦啊。有木有。請問你說的是什麼的指標呢看
那麼我仔細回憶了下,計算機網路中提到過指標的也就是性能指標了。(好吧,我也太天才了。)
包括以下幾個指標。
1,。速率
2 。帶寬
3 。吞吐量
4 。時延
5 。時延帶寬積
6 。往返時間
7 。利用率
具體請參考,計算機網路(謝希仁 編著)
『捌』 計算機網路的計算機網路的性能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一般是指它的幾個重要的性能指標。但除了這些重要的性能指標外,還有一些非性能特徵,它們對計算機網路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影響。 性能指標從不同的方面來度量計算機網路的性能。
(1)速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英文字bit來源於binary 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是連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它也稱為數據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速率是計算機網路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速率的單位是bit/s(比特每秒)(即bit per second)。現在人們常用更簡單的並且是很不嚴格的記法來描述網路的速率,如100M乙太網,它省略了單位中的bit/s,意思是速率為100Mbit/s的乙太網。
(2)帶寬
「帶寬」有以下兩種不同的意義。
① 帶寬本來是指某個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例如,在傳統的通信線路上傳送的電話信號的標准帶寬是3.1kHz(從300Hz到3.4kHz,即話音的主要成分的頻率范圍)。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② 在計算機網路中,帶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這里一般說到的「帶寬」就是指這個意思。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比特每秒」,記為bit/s。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顯然,吞吐量受網路的帶寬或網路的額定速率的限制。例如,對於一個100Mbit/s的乙太網,其額定速率是100Mbit/s,那麼這個數值也是該乙太網的吞吐量的絕對上限值。因此,對100Mbit/s的乙太網,其典型的吞吐量可能也只有70Mbit/s。有時吞吐量還可用每秒傳送的位元組數或幀數來表示。
(4)時延
時延是指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路(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時延是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它有時也稱為延遲或遲延。網路中的時延是由以下幾個不同的部分組成的。
① 發送時延。
發送時延是主機或路由器發送數據幀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
因此發送時延也叫做傳輸時延。發送時延的計算公式是:
發送時延=數據幀長度(bit/s)/信道帶寬(bit/s)
由此可見,對於一定的網路,發送時延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與發送的幀長(單位是比特)成正比,與信道帶寬成反比。
② 傳播時延。
傳播時延是電磁波在信道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花費的時間。傳播時延的計算公式是:
傳播時延=信道長度(m)/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m/s)
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速率是光速,即3.0×10km/s。電磁波在網路傳輸媒體中的傳播速率比在自由空間要略低一些。
③ 處理時延。
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處理,例如分析分組的首部,從分組中提取數據部分,進行差錯檢驗或查找適當的路由等,這就產生了處理時延。
④ 排隊時延。
分組在經過網路傳輸時,要經過許多的路由器。但分組在進入路由器後要先在輸入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在路由器確定了轉發介面後,還要在輸出隊列中排隊等待轉發。這就產生了排隊時延。
這樣,數據在網路中經歷的總時延就是以上四種時延之和:
總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
(5)時延帶寬積
把以上討論的網路性能的兩個度量—傳播時延和帶寬相乘,就得到另一個很有用的度量:傳播時延帶寬積,即時延帶寬積=傳播時延×帶寬。
(6)往返時間(RTT)
在計算機網路中,往返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它表示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方收到來自接收方的確認(接受方收到數據後便立即發送確認)總共經歷的時間。
當使用衛星通信時,往返時間(RTT)相對較長。
(7)利用率
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和網路利用率兩種。信道利用率指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完全空閑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網路利用率是全網路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這些非性能特徵與前面介紹的性能指標有很大的關系。
(1)費用
即網路的價格(包括設計和實現的費用)。網路的性能與其價格密切相關。一般說來,網路的速率越高,其價格也越高。
(2)質量
網路的質量取決於網路中所有構件的質量,以及這些構件是怎樣組成網路的。網路的質量影響到很多方面,如網路的可靠性、網路管理的簡易性,以及網路的一些性能。但網路的性能與網路的質量並不是一回事,例如,有些性能也還可以的網路,運行一段時間後就出現了故障,變得無法再繼續工作,說明其質量不好。高質量的網路往往價格也較高。
(3)標准化
網路的硬體和軟體的設計既可以按照通用的國際標准,也可以遵循特定的專用網路標准。最好採用國際標準的設計,這樣可以得到更好的互操作性,更易於升級換代和維修,也更容易得到技術上的支持。
(4)可靠性
可靠性與網路的質量和性能都有密切關系。速率更高的網路,其可靠性不一定會更差。但速率更高的網路要可靠地運行,則往往更加困難,同時所需的費用也會較高。
(5)可擴展性和可升級性
網路在構造時就應當考慮到今後可能會需要擴展(即規模擴大)和升級(即性能和版本的提高)。網路的性能越高,其擴展費用往往也越高,難度也會相應增加。
(6)易於管理和維護
網路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和維護,就很難達到和保持所設計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