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包括哪些
我簡單說幾句,計算機技術主要分為硬體,軟體,計算機作為一個完整系統所運用的技術。主要有系統結構技術、系統管理技術、系統維護技術和系統應用技術等。
①系統結構技術
它的作用是使計算機系統獲得良好的解題效率和合理的性能價格比。電子器件的進步,微程序設計和固體工程技術的進步,虛擬存儲器技術以及操作系統和程序語言等方面的發展,均對計算機系統結構技術產生重大影響。它已成為計算機硬體、固件、軟體緊密結合,並涉及電氣工程、微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理論等多學科的技術。現代計算機的系統結構技術主要有兩個方面:一為從程序設計者所見的系統結構,它是系統的概念性結構與功能,關繫到軟體設計的特性;其二為從硬體設計者所見的系統結構,實際上是計算機的組成或實現,主要著眼於性能價格比的合理化。但50年代以來,程序設計者所見的系統結構變化不大,傳統計算機的計算機技術硬體組成與高級語言之間的嚴重脫節,給軟體的可靠性、源程序編譯效率,以及系統的解題效率等方面帶來不利的影響,這是計算機系統結構技術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以提高系統運算速度為主要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並行處理技術,是70年代以來系統組成技術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見並行處理計算機系統)。70年代出現的數據流計算機系統結構思想,把傳統計算機的指令控制流控制方法改變為數據控制流的控制方法。從而有可能自動免除運算相關性的障礙,達到高度平行的目的。由於器件價格大幅度下降,為某種特殊用途專門設計的系統,可以顯著提高性能價格比,如資料庫計算機,圖像處理計算機等。
②系統管理技術
計算機系統管理自動化是由操作系統實現的。操作系統的基本目的在於最有效地利用計算機的軟體、硬體資源,以提高機器的吞吐能力、解題時效,便利操作使用,改善系統的可靠性,降低算題費用等。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是對計算機系統的各種資源以至用戶程序施行有效的管理、調度和指揮,主要為作業管理、文件管理、數據管理、處理器管理、輸入輸出管理、存儲空間管理、人-機通信管理、終端網路管理、系統故障管理、系統再組合以及對其他軟體的管理等。此外還負責對諸用戶的數據和程序實施保護和保密,以及收費計算等。操作系統技術正向提高通用性、可擴展性、可移植性及工作效率、降低輔助時間等方面改進。
③系統維護技術
計算機系統實現自動維護和診斷的技術。實施維護診斷自動化的主要軟體為功能檢查程序和自動診斷程序。功能檢查程序針對計算機系統各種部件各自的全部微觀功能,以嚴格的數據圖形或動作重試進行考查測試並比較其結果的正誤,確定部件工作是否正常。自動診斷根據部件的具體邏輯,以特定的演算法生成大量的測試數據和故障字典,利用診斷機或其他特設硬體作為「硬核」,對故障部件有關的測試路徑進行布數啟動,並回收測試結果。對有故障者查詢故障字典以確定故障部位。自動診斷目前尚只能解決單個壞死故障。由於受到電路本身和測試演算法等的限制,診斷的覆蓋面一般在90%左右,故障定位范圍約在1~3個插件之內(見特徵分析儀)。
④系統應用技術
計算機系統的應用十分廣泛。程序設計自動化和軟體工程技術是與應用有普遍關系的兩個方面。程序設計自動化,即用計算機自動設計程序,是使計算機得以推廣的必要條件。早期的計算機靠人工以機器指令編寫程序,費時費力,容易出錯,閱讀和調試修改均十分困難。50年代初期開始使用的匯編語言,與機器指令一一對應以記憶碼和符號地址替代機器指令的操作碼和地址碼,再通過翻譯器產生機器指令,有效地改善了程序設計的條件,雖然它是低級語言,但因可人工編寫出高質量的程序而仍保有其生命力。50年代中期出現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可根據課題演算法的規律與特點,定義嚴格的語言和描述方法,使設計者可以用語言形式編制出課題的源程序,然後通過編譯程序,自動編出以機器指令形式表達的目的程序,大大提高了程序設計的勞動生產率。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已多達數百種,其中主要者有BASIC、FORTRAN、ALGOL、COBOL、PASCAL等。由於語言繁多又互不相通,程序移植困難,造成很大浪費。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計算機網路可按網路拓撲結構、網路涉轄范圍和互聯距離、網路數據傳輸和網路系統的擁有者、不同的服務對象等不同標准進行種類劃分。一般按網路范圍劃分為:(1)區域網(LAN);(2)城域網(MAN);(3)廣域網(WAN)。區域網的地理范圍一般在10千米以內,屬於一個部門或一組群體組建的小范圍網,例如一個學校、一個單位或一個系統等。廣域網涉轄范圍大,一般從幾十千米至幾萬千米,例如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洲際網路,此時用於通信的傳輸裝置和介質一般由電信部門提供,能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城域網介於LAN和WAN之間,其范圍通常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距離從幾十千米到上百千米。計算機網路由一組結點和鏈絡組成。網路中的結點有兩類:轉接結點和訪問結點。通信處理機、集中器和終端控制器等屬於轉接結點,它們在網路中轉接和交換傳送信息。主計算機和終端等是訪問結點,它們是信息傳送的源結點和目標結點。計算機網路技術實現了資源共享。人們可以在辦公室、家裡或其他任何地方,訪問查詢網上的任何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辦公自動化、工廠自動化、家庭自動化的發展。
⑵ 什麼叫信息安全聯動
聯動是讓網路系統中的元素都具備安全解決的能力,雖然各自分工不同,但元素之間的協同工作,勢必能構成團體的優勢。
⑶ 計算機網路技術包含的兩個主要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和( )
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1、計算機技術的內容非常廣泛,可粗略分為計算機系統技術、計算機器件技術、計算機部件技術和計算機組裝技術等幾個方面。計算機技術包括:運算方法的基本原理與運算器設計、指令系統、中央處理器(CPU)設計、流水線原理及其在CPU設計中的應用、存儲體系、匯流排與輸入輸出。
2、通信技術,又稱通信工程(也作信息工程、電信工程,舊稱遠距離通信工程、弱電工程)是電子工程的重要分支,同時也是其中一個基礎學科。該學科關注的是通信過程中的信息傳輸和信號處理的原理和應用。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電磁波、聲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過電脈沖,從發送端 (信源)傳輸到一個或多個接受端(信宿)。
(3)計算機網路聯動技術擴展閱讀:
分類:
計算機網路包括計算機和網路兩部分。
其中計算機又稱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和軟體所組成,沒有安裝操作系統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常見的形式有台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大型計算機等,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而網路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所以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計算機系統及其外部網路通過通信介質互聯,在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管理軟體及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⑷ 計算機網路前沿技術 計算機網路新技術有哪些
計算機「前沿技術」是指「高技術領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術,是未來高技術更新換代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國家高技術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
主要有以下六點:
(1)GIS與「數字地球」
(2)虛擬現實
(3)智能化與個性化的WEB信息檢索技術
(4)智能信息處理技術
(5)網格技術與雲計算
(6)下一代網
⑸ 計算機網路發展四個階段的主要技術
計算機網路從產生到發展,總體來說可以分成4個階段。 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標志計算機網路的真正產生,ARPANET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1974年,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研究所開發了著名的劍橋環區域網(Cambridge Ring)。這些網路的成功實現,一方面標志著區域網絡的產生,另一方面,它們形成的乙太網及環網對以後區域網絡的發展起到導航的作用。 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1980年2月,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下屬的802區域網絡標准委員會宣告成立,並相繼提出IEEE801.5~802.6等區域網絡標准草案,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已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正式認可。作為區域網絡的國際標准,它標志著區域網協議及其標准化的確定,為區域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目前,計算機網路已經真正進入社會各行各業,為社會各行各業所採用。另外,虛擬網路FDDI及ATM技術的應用,使網路技術蓬勃發展並迅速走向市場,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⑹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和什麼技術相結合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⑺ 計算機網路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技術
3. 網路技術
3.1 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拓撲結構
·OSI/RM
·應用層協議(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傳輸層協議(TCP、UDP)
·網路層協議IP(IP地址、子網掩碼)
·數據鏈路層協議(ARP、RARP、PPP、SLIP)
·物理地址
3.2 編碼和傳輸
3.2.1調制和編碼
·AM、FM、PM、QAM
·PCM、抽樣
3.2.2 傳輸技術
·通信方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串列/並行、2線/4線)
·差錯控制(CRC、海明碼、奇偶校驗、比特出錯率)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標志同步、??同步)
·多路復用(FDM、TDM、WDM)
·壓縮和解壓縮方法(JEPG、MPEG、MH、MR、MMR、遊程長度)
3.2.3 傳輸控制
·競爭系統
·輪詢/選擇系統
·基本規程、多鏈路規程、傳輸控制字元、線路控制
·HDLC
3.2.4 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儲存轉發、分組交換、ATM交換、??中繼)
3.2.5 公用網路和租用線路
3.3 網路
3.3.1 網路分類
·按地域范圍分類(LAN、MAN、WAN)
·按服務分類(網際網路、企業內部網)
·按傳輸媒體分類(電話、數據、視像)
·按電信網分類(駐地、接入、骨幹)
3.3.2 LAN
·LAN拓撲(匯流排型、星型、令牌匯流排)
·訪問控制系統(CSMA/CD、令牌環、令牌匯流排)
·LAN間的連接、LAN-WAN連接、對等連接、點對點連接
·高速LAN技術(千兆乙太網)
·無線LAN
3.3.3 MAN常用結構
3.3.4 WAN與遠程傳輸服務
·租用線路服務、線路交換服務、分組交換服務
·ISDN、VPN、幀中繼、ATM、IP連接服務
·衛星通信服務、移動通信服務、國際通信服務
3.3.5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概念(網際互連設備、TCP/IP、IP路由、DNS、代理伺服器)
·電子郵件(協議、郵件列表)
·Web(HTTP、瀏覽器、URL、HTML、XML)
·文件傳輸(FTP)
·搜索引擎(全文搜索、目錄搜索、智能搜索)
·QoS、CGI、VoIP
3.3.6 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3.3.7 網路性質
·有關線路性能的計算(傳輸速度、線路利用率、線路容量、通信量、流量設計)
·性能評估
·排隊論的應用
3.4 網路通信設備
3.4.1 傳輸介質和通信電纜
·有線/無線介質(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電波、光、紅外線)
·分配線架(IDF)、主配線架(MDF)
3.4.2 各類通信設備
·線路終端設備、多路設備、交換設備、轉接設備
·線路連接設備(數據機、DSU、NCU、TA、CCU、PBX)
3.5 網路連接設備
·網際連接設備(網卡、網橋、生成樹網橋、源路由網橋、路由器、中繼器、集線器、交換機)
3.6 網路軟體系統
3.6.1 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分類和特點
·網路設備驅動程序(ODI、NDIS)
·網路通信的系統功能調用(套接字API)
·RPC
·TP Monitor
·分布式文件系統
·網路設備共享
3.6.2 網路管
·網路管理的功能域(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計費管理)
·網路管理協議(CMIS/CMIP、SNMP、RMON、MIB-II)
·網路管理工具(ping、traceroute、NetXray、Analyzer、Sniffer)
·網路管理平台(OpenView、NetView、SunNet、Manager)
·分布式網路管理
3.6.3 網路應用與服務
·WWW
·FTP文件傳輸
·電子郵件
·Telnet
·信息檢索
·視頻點播
·網路會議
·遠程教育
·電子商務
·電子政務
·CSCW和群
4.網路安全
4.1 安全計算
4.1.1 保密性和完整性
·私鑰和公鑰加密標准(DES、IDES、RSA)
·認證(數字簽名、身份認證)
·完整性(SHA、MDS)
·訪問控制(存取許可權、口令)
4.1.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護
·防火牆
·入侵檢測
·VPN、VLAN
·安全協議(IPSec、SSL、ETS、PGP、S-HTTP、TLS)
·硬體安全性
·計算機病毒保護
4.1.3 可用性
·文件的備份和恢復
4.1.4 安全保護
·個人信息控制
·匿名
·不可跟蹤性
4.1.5 LAN安全
·網路設備可靠性
·應付自然災害
·環境安全性
·UPS
4.2 風險管理
4.2.1 風險分析和評估
4.2.2 應付風險對策
·風險預防(風險轉移、風險基金、計算機保險)
·意外事故預案(意外事故類別、應付意外事故的行動預案)
4.2.3 內部控制
·安全規章制度
·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
5.標准化知識
5.1 標準的制定和獲取
5.1.1 標準的制定和獲取過程
5.1.2 環境和安全性評估標准化
5.2 信息系統基礎設施標准化
5.2.1 標准
·國際標准(ISO、IEC)與美國標准(ANSI)
·國家標准(GB)
·行業標准與企業標准
5.2.2 開放系統(X/Open,OSF,POSIX)
5.2.3 數據交換標准(EDIFACT、SETP、XML)
5.2.4 安全性標准
·信息系統安全措施
·計算機防病毒標准
·計算機防非法訪問標准
·CC標准
·BS7799標准
5.3 標准化組織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EC、IETF、IEEE、IAB、W3C)
·美國標准化組織
·歐洲標准化組織
·中國國家標准化委員會
6.信息化基礎知識
·信息化意識
·全球信息化趨勢、國家信息化戰略、企業信息化戰略和策略
·企業信息化資源管理基礎知識
·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個人信息保護規則
7.計算機專業英語
·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基本詞彙
·能正確閱讀和理解計算機領域的英文資料
考試科目2: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
1.網路系統分析與設計
1.1 網路系統的需求分析
1.1.1 應用需求分析
·應用需求的調研(應用系統性能、信息產業和接收點、數據量和頻度、數據類型和數據流向)
·網路應用的分析
1.1.2 現有網路系統分
·現有網路系統結構調研(伺服器的數量和位置、客戶機的數量和位置、同時訪問的數量、每天的用戶數。每次使用的時間、每次數據傳輸的數據量、網路擁塞的時間段、採用的協議、通信模式)
·現有網路體系結構分析
1.1.3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待實現的功能)
·通信需求(期望的通信模式)
·性能需求(期望的性能)
·可靠性需求(希望的可靠性)
·安全需求(安全性標准)
·維護和運行需求(運行和維護費用)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1.2 網路系統的設計
1.2.1 技術和產品的調研和評估
·收集信息
·採用的技術和產品的比較研究
·採用的技術和設備的比較要點
1.2.2 網路系統的設計
·確定協議
·確定拓撲結構
·確定連接(鏈路的通信性能)
·確定結點(結點的處理能力)
·確定網路的性能(性能模擬)
·確定可靠性措施
·確定安全性措施(安全措施的調研,實現安全措施的技術和設備的評估)
·網路設備的選擇,制定選擇標准(成本、性能、容量、處理量、延遲),性能指標的一致性,高級測試的必要性,互連性的確認。
1.2.3 新網路業務運營計劃
1.2.4 設計評審
1.3 網路系統的構建和測試
1.3.1 安裝工作
·事先准備
·過程監督
1.3.2 測試和評估
·連接測試
·安全性測試
·性能測試
1.3.3 轉換到新網路的工作計劃
2 網路系統的運行、維護管理、評價
2.1網路系統的運行和維護
2.1.1 用戶措施
·用戶管理、用戶培訓、用戶協商
2.1.2 制定維護和升級的策略和計劃
·確定策略
·設備的編制
·審查的時間
·升級的時間
2.1.3 維護和升級的實施
·外部合同要點
·內部執行要點
2.1.4 備份與數據恢復
·數據的存儲於處置
·備份
·數據恢復
2.1.5 網路系統的配置管理
·設備管理
·軟體管理
·網路配置圖
2.2 網路系統的管理
2.2.1 網路系統的監視
·網路管理協議(SNMP、MIB-2、RMON)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性能(LAN控制器)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故障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安全(入侵檢測系統)
·性能監視的檢查點
·安全監視的家查點
2.2.2 故障恢復分析
·故障分析要點(LAN監控程序)
·排除故障要點
·故障報告撰寫要點
2.2.3 系統性能分析
·系統性能要點
2.2.4危害安全的對策
·危害安全情況分析(調查損失情況,收集安全信息,查找原因)
·入侵檢測要點
·對付計算機病毒的要點(查殺病毒措施)
2.3 網路系統的評價
2.3.1 系統評價
·系統能力的限制
·潛在的問題分析
·系統評價要點
2.3.2 改進系統的建議
·系統生命周期
·系統經濟效益
·系統的可擴充性
·建議改進系統的要點
3.網路系統實現技術
3.1 網路協議
·商用網路協議(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商務協議(XML、CORBA、COM/DCOM、EJB)
·Web服務(WSDL、SOAP、UDDI)
3.2 可靠性設計
·硬體高可靠性技術
·軟體高可靠性技術
·系統維護高可靠性技術
·容錯技術
·通信質量
3.3 網路設施
3.3.1 xDSL數據機
3.3.2 ISDN路由器
·介面
·功能(非通信控制功能、NAT功能)
3.3.3 FRAD(幀裝配/拆除)、CLAD(信元裝配/拆裝)
·介面
·功能
3.3.4 遠程訪問伺服器
·功能和機制
3.3.5 辦公室個人手持系統(PHS)
·數字無繩電話的功能特性
3.3.6 中繼式HUB
·倍速集線器(功能和機制)
3.3.7 L2、L3、L4及多層交換機功能和機制
3.3.8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3.9 虛擬網(功能與機制)
3.3.10 與其他協議的共存(多協議路由器、IP隧道)
3.4 網路應用服務
3.41 地址服務
·機制、DHCP、IPv6(機制和傳輸技術)
3.4.2 DNS(功能、機制)
·域名、FQDN
3.4.3 電子郵件(功能、機制)
·SMPT、POP、MIME、IMAP4、LDAP
·郵件列表
·Web Mail
3.4.4 電子新聞(功能和機制、NNTP)
3.4.5 Web服務(功能和機制、HTTP)
3.4.6 負載分布(Web交換)
3.4.7 電子身份驗證(功能、機制、認證授權、電子證書)
3.4.8 服務機制
·服務供應商、供應商漫遊服務、撥號IP連接、CATV連接、IPD電話、網際網路廣播、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移動通信、EZweb、主機服務提供者、EDI(規則、表單、Web EDI)、B2B、B2C、ASP
、數據中心
4.網路新技術
4.1 光纖網
·ATM-PDS、STM-PDS
·無源光網PON(APON、EPON)
4.2 無線網
·行動電話系統(WLL、WCDMA、CMDA2000、TD-SCDMA)
·高速固定無線接入(FWA)
·802.11a、802.11b、802.11g
·微波接入(MMDS LMDS)
·衛星接入
·藍牙接入
4.3 主幹網
·IPoverSONET/SDH
·IPoverOptical
·IPoverDWDM
4.4 通信服務
·全天候IP連接服務(租用線路IP)
·本地IP網(NAPT)
·IPv6
4.5 網路管理
·基於TMN的網路管理
·基於CORBA的網路管理
4.6 網格計算
⑻ 計算機網路是由什麼技術和什麼技術
1、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
2、計算機網路包括計算機和網路兩部分。
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而網路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所以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自治計算機系統及其外部網路通過通信介質互聯,在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管理軟體及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⑼ 什麼防火牆聯動技術
防火牆聯動技術一般是指某個計算機網路設備可以用來監測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狀態,發現網路受惡意攻擊或未經授權的訪問時,實時把信息傳送給防火牆設備,防火牆設備根據預先配置好的安全策略進行信息阻斷或放行。一般的入侵檢測設備不能做信息阻斷或放行的策略實施,但能做策略實施的防火牆設備又不能做專業檢測,所以,入侵檢測設備需要與防火牆相互配合才能把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防範做得更好。IPS設備可同時具備安全檢測和安全策略實施的功能。希望可以幫到您。
⑽ 計算機網路主要技術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目前來說比較重要的一項技術,隨著科學的發展經濟的提升計算機網路技術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普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