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P2P網路
P2P網路即對等網路/對等計算機網路:是一種在對等者(Peer)之間分配任務和工作負載的分布式應用架構,是對等計算模型在應用層形成的一種組網或網路形式。
「Peer」在英語里有「對等者、夥伴、對端」的意義。因此,從字面上,P2P可以理解為對等計算或對等網路。國內一些媒體將P2P翻譯成「點對點」或者「端對端」。
學術界則統一稱為對等網路(Peer-to-peer networking)或對等計算(Peer-to-peer computing),其可以定義為:網路的參與者共享他們所擁有的一部分硬體資源(處理能力、存儲能力、網路連接能力、列印機等),這些共享資源通過網路提供服務和內容,能被其它對等節點(Peer)直接訪問而無需經過中間實體。
在此網路中的參與者既是資源、服務和內容的提供者(Server),又是資源、服務和內容的獲取者(Client)。
(1)p2p計算機網路例子擴展閱讀:
與客戶端/伺服器網路相比,對等網路具有下列優勢:
1、可在網路的中央及邊緣區域共享內容和資源。在客戶端/伺服器網路中,通常只能在網路的中央區域共享內容和資源。
2、由對等方組成的網路易於擴展,而且比單台伺服器更加可靠。單台伺服器會受制於單點故障,或者會在網路使用率偏高時,形為瓶頸。
3、由對等方組成的網路可共享處理器,整合計算資源以執行分布式計算任務,而不只是單純依賴一台計算機,如一台超級計算機。
4、用戶可直接訪問對等計算機上的共享資源。網路中的對等方可直接在本地存儲器上共享文件,而不必在中央伺服器上進行共享。
『貳』 常用的p2p技術及典型產品
P2P即peer-to-peer的縮寫。而peer在英語里是「同等者」 ? 「同事」及「夥伴」的意思。因此,P2P也就可以理解為 同事」 夥伴」的意思。因此,P2P也就可以理解為 「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 夥伴對夥伴」 P2P也可以被看作為一種思想,它具有改變整個網際網路基 P2P也可以被看作為一種思想,它具有改變整個網際網路基 礎的潛能的思想。雖然從純技術角度而言,P2P並未激發 礎的潛能的思想。雖然從純技術角度而言,P2P並未激發 出任何重大的創新,而更多的是改變了人們對網際網路的理 解與認識。正是由於這個原因,IBM早就宣稱P2P不是一 解與認識。正是由於這個原因,IBM早就宣稱P2P不是一 個技術概念,而是一個社會和經濟現象。 P2P技術是目前國際計算機網路技術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 P2P技術是目前國際計算機網路技術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 被《財富》雜志譽為將改變網際網路未來的四大新技術之一, 財富》 甚至被認為是無線寬頻網際網路的未來技術。 2 ? 2010-122010-12-18 圖1-1 C/S模式 圖1-2 P2P模式 2010-122010-12-18 3 圖1-3 第一代P2P網路採用中央控制網路體系結構 早期的Napster就採用這種結構。它採用快速搜索演算法,排隊響應時間短,使用簡 單的協議能夠提供高性能和彈性,缺點是容易中斷服務。 2010-122010-12-18 4 圖1-4 第二代P2P採用分散分布網路體系結構 第二代P2P採用分散分布網路體系結構 不再使用中央伺服器,消除了中央伺服器帶來的問題。沒有中央控制點, 不會因為一點故障導致全部癱瘓,是真正的分布式網路。由於每次搜索 都要在全網進行,造成大量網路流量,致使其搜索速度慢、排隊響應時 間長。用戶PC的性能及其與網路連接的方式決定網路彈性和性能。這種 間長。用戶PC的性能及其與網路連接的方式決定網路彈性和性能。這種 模式具有自組織(ad-hoc)行為,降低了擁有者的成本,提供可擴展性。 模式具有自組織(ad-hoc)行為,降低了擁有者的成本,提供可擴展性。 特別適合在自組織(ad-hoc)網上的應用,如即時通信等。 特別適合在自組織(ad-hoc)網上的應用,如即時通信等。 2010-122010-12-18 5 ? 第三代P2P採用混合網路體系結構,如圖1-5所示。這種模式綜合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優 第三代P2P採用混合網路體系結構,如圖1 ? 點,用分布的超級節點取代中央檢索伺服器。採用分層次的快速搜索改進了搜索性能, 縮短了排隊響應時間,每次排隊產生的流量低於第二代分布網路。超級智能節點的布 設提供高性能和彈性。沒有中央控制點,不會因為一點故障導致全部癱瘓。 內容被分布存儲在分布的存儲器和客戶終端中。通過快速檢索系統可以快速發現內容 分布存儲的位置。目前常用的P2P軟體有BT、edonky和Gnutella等,這些軟體採用「 分布存儲的位置。目前常用的P2P軟體有BT、edonky和Gnutella等,這些軟體採用「快 速追蹤」技術構成P2P網路,有著許多傳統客戶機-伺服器網路所沒有的優點。技術上 速追蹤」技術構成P2P網路,有著許多傳統客戶機-伺服器網路所沒有的優點。技術上 不但可以大大的減少文件搜尋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可以不用昂貴的中央控制硬體設備 (伺服器等)。這種P2P網路使用終端本身電腦的處理能力,網路處理能力隨著終端使 (伺服器等)。這種P2P網路使用終端本身電腦的處理能力,網路處理能力隨著終端使 用者人數增長而增加。 2010-122010-12-18 6 第四代P2P技術 第四代P2P技術 ? 第四代P2P目前正在發展中,主要發展的技術有動態埠 第四代P2P目前正在發展中,主要發展的技術有動態埠 選擇和雙向下載。動態埠選擇:目前P2P使用固定的端 選擇和雙向下載。動態埠選擇:目前P2P使用固定的端 口,但是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引入協議可以動態選擇傳輸端 口,埠的數目一般在1 口,埠的數目一般在1 024~4 000之間。有的協議甚至 000之間。有的協議甚至 讓P2P流可以用原來用於HTTP(SMTP)的埠80(25) P2P流可以用原來用於HTTP(SMTP)的埠80(25) 來傳輸以便隱藏。這將使識別跨運營商網路的P2P流、掌 來傳輸以便隱藏。這將使識別跨運營商網路的P2P流、掌 握其流量變得更困難。雙向下載:eD和BT等公司進一步 握其流量變得更困難。雙向下載:eD和BT等公司進一步 發展引入雙向流下載。可以多路並行下載和上載一個文件 或多路並行下載一個文件的一部分,而目前傳統的體系結 構要求目標在完全下載後才能開始上載。這將大大加快文 件分發速度。 以上演化的四代P2P系統都屬於「無組織的P2P重疊網」 以上演化的四代P2P系統都屬於「無組織的P2P重疊網」, 在網際網路中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寬頻用戶流量中一半以上 是這種P2P流。 是這種P2P流。 7 ? 2010-122010-12-18 P4P技術 P4P技術 ? ,分布式計算產業協會(DCIA)提出了「P4P」網路 ,分布式計算產業協會(DCIA)提出了「P4P」 協議概念,而Verizon最近的試驗也證明,這種 協議概念,而Verizon最近的試驗也證明,這種 P2P網路升級版的確可以大幅提高下載速度,並顯 P2P網路升級版的確可以大幅提高下載速度,並顯 著減少網路擁堵現象。 P4P全稱「 P4P全稱「Proactive network Provider Participation for P2P」,意在加強服務供應商 P2P」,意在加強服務供應商 (ISP)與客戶端程序的通信 (ISP)與客戶端程序的通信,降低骨幹網路傳輸 與客戶端程序的通信, 壓力和運營成本,並提高改良的P2P文件傳輸的 壓力和運營成本,並提高改良的P2P文件傳輸的 性能。 P2P隨機挑選Peer(對等機)不同,P4P協 性能。與P2P隨機挑選Peer(對等機)不同,P4P協 議可以協調網路拓撲數據,能夠有效選擇Peer, 議可以協調網路拓撲數據,能夠有效選擇Peer, 從而提高網路路由效率。 8 ? 2010-122010-12-18 ? Verizon高級工程師、P4P工作組聯合主席Doug Verizon高級工程師、P4P工作組聯合主席Doug Pasko表示,Verizon使用Pando進行的測試表明, Pasko表示,Verizon使用Pando進行的測試表明, P4P可以帶來大約 P4P可以帶來大約200%的下載性能提升,部分 可以帶來大約200%的下載性能提升, 時候甚至高達600% 時候甚至高達600%。Doug Pasko指出,P2P雖 Pasko指出,P2P雖 然面臨很多法律難題,但已經在很多大型商業化 內容發布系統中得以合法化,而P4P能讓P2P得到 內容發布系統中得以合法化,而P4P能讓P2P得到 更大范圍的商業化應用,同時減輕網路負擔.
『叄』 peer to peer (P2P),grid大概是怎麼一回事計算機網路方面的
★p2p★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聯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
��即使從網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當然,後來發展的那些架構在TCP/IP之上的軟體的確採用了客戶機/伺服器的結構: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郵件客戶端和郵件伺服器。但是,對於伺服器來說,它們之間仍然是對等聯網的。以email為例,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巨大的、唯一的郵件伺服器來處理所有的email,而是對等聯網的郵件伺服器相互協作把email傳送到相應的伺服器上去。另外用戶之間email則一直對等的聯絡渠道。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Q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但這些系統並沒有諸如搜索這種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特徵的缺乏可能正為什麼即時訊息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
下面試圖用三句話來揭示P2P的影響:
對等聯網:是只讀的網路的終結(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對等聯網:使你重新參與互聯網(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對等聯網:使網路遠離電視(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個新思想,從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個最初創建互聯網的最基本的思想。我們不妨花時間作一點回顧。
一、橫空出世---P2P 身為何物?
互聯網能夠發展至今,根本原因在於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脈都是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設置的。而現在能夠引起互聯網震動的,無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變革本身。 如今,在基於網路的各種技術充斥於我們周圍之時,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沒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聯網間進行的活動幾乎沒有不沾P2P技術的。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你使用QQ盡情聊天之時,實際上就享受著P2P技術給你帶來的快感與興奮。P2P技術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關於P2P技術的兩種解釋或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一種解釋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語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的意思。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我甚至覺得解釋成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種解釋是,P2P就是一種思想,有著改變整個互聯網基礎的潛能的思想。客觀講,單從技術角度而言,P2P並未激發出任何重大的創新,而更多的是改變了人們對網際網路的理解與認識。正是由於這個原因,IBM早就宣稱P2P不是一個技術概念,而是一個社會和經濟現象。
不管是技術還是思想,P2P是直接將人們聯系了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流。它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間環節。這聽起來彷彿全新的概念,但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每天見面,或者通過電話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這個時候你有沒有從電話的發展的歷史中隱約感覺到,P2P必將在互聯網時代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因為他可以改變現在的Internet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讓我們的語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傳遞到對方身邊。它最符合互聯網路設計者的初衷,給了人們一個完全自主的超級網路資源庫。現在在業界,比較認同的P2P計算應用系統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類:
1.信息、服務的共享與管理
2.協作
3.構建充當基層架構的互聯系統
二、生機勃勃--窺探P2P的發展歷程
如果說涉及此種特點便稱之為信息技術中的P2P的誕生,那麼它的歷史這可就遠了。P2P 本身的基本技術的存在時間和我們曾經熟悉的USENET、FidoNet 這兩種非常成功的分布式對等網路技術幾乎是一同的,甚至更長些。翻翻資料就可以知道,USENET 產生於 1979 年,FidoNet創建1984年,它們都是一個分散、分布的信息交換系統。在最初的 P2P 應用出現時,許多使用該技術的人們甚至不會使用計算機。然而正是這種孕育著思想的網路技術為P2P的出現搭建了溫床。
P2P正式步入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7月,那幾乎就是互聯網在中國起步的階段。在一段介紹此時P2P技術的時間表中這樣寫著:「Hotline Communications is founded, giving consumers software that lets them offer files for download from their own computers.」(1997年7月,Hotline Communications公司成立,並且研製了一種可以使其用戶從別人電腦中直接下載東西的軟體)
或許有人還記得,早在1998年,美國東北波士頓大學的一年級新生、18歲的肖恩?范寧為了能夠解決他的室友的一個問題——如何在網上找到音樂而編寫的一個簡單的程序,這個程序能夠搜索音樂文件並提供檢索,把所有的音樂文件地址存放在一個集中的伺服器中,這樣使用者就能夠方便地過濾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到了1999年,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叫做Napster的程序成為了人們爭相轉告的「殺手程序」——它令無數散布在互聯網上的音樂愛好者美夢成真,無數人在一夜之內開始使用Napster。在最高峰時Napster網路有8000萬的注冊用戶,這是一個讓其他所有網路望塵莫及的數字。這大概可以作為P2P軟體成功進入人們生活的一個標志。
時間表中這樣記錄著這一段歷史:
January 1999:
Shawn Fanning, 18, creates the Napster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while a freshman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999年1月,18歲的美國東北波士頓大學的一年級新生肖恩?范寧開始了Napster程序的服務)
May 1999:
Napster Inc. is founded.
(1999年5月,Napster公司宣告成立)
之所以我們注重開端,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同意義上的起始,也正是從這天起,P2P開始了它曲折但極富生命力的發展。
到了2000年,P2P技術的發展就得使用月甚至日來記載了。直到現在使用P2P技術的軟體比比皆是,人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P2P作為高科技發展載體的快樂。平常我們使用的QQ 、MSN就不提了,其他軟體更是鋪天蓋地,讓人目不暇接。簡單羅列一下,以饗讀者。
軟體名稱 簡介
eMule eMule 是以 eDonkey2000 網路為基礎的新型 P2P 文件分享工具。
OPENEXT 一款P2P軟體。通過它,Internet用戶之間可以直接建立點對點的連接。
迅雷Thunder 「光速般」的智能下載軟體——迅雷(thunder2.2.0)。迅雷它擁有比目前用戶常用的下載軟體快7—10倍的下載速度。
易載ezpeer 易載ezPeer簡體中文版,免費注冊使用!ezPeer 是一個革命性的P2P(點對點)文件共享軟體。
Kuro M3 Kuro-全球第一款全中文界面的火爆MP3超強抓歌軟體!
酷狗(KuGoo) 「KuGoo」是酷狗的簡稱,是基於中文平台專業的P2P音樂及文件傳輸軟體。通過KuGoo,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安全地實現國內最大的音樂搜索查找。
APIA APIA 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 P2P 網路系統,如同目前熟知的 eDonkey、Gnutella 與 Kazaa 等軟體。
iMesh 能夠讓你設定分享文件的類型,音樂、影片或其他文件;也能夠讓你搜尋並且下載你想要的文件。
BearShare BearShare 是一個非常好的文件分享軟體,它讓你、你的朋友、在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分享文件。
三、珠聯璧合---P2P和BT
說到P2P,就不能不提BT,這個被人戲稱為「變態」的詞幾乎在大多數人感覺中與P2P成了對等的一組概念,而它也將P2P技術發展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實際上BitTorrent(中文全稱比特流,簡稱BT)原先是指是一個多點下載的P2P軟體。它不象FTP那樣只有一個發送源,BT有多個發送點,當你在下載時,同時也在上傳,使大家都處在同步傳送的狀態。應該說,BT是當今P2P最為成功的一個應用。
如果解釋一下的話,BT首先在上傳者端把一個文件分成了多個部分,客戶端甲在伺服器隨機下載了第N部分,客戶端乙在伺服器隨機下載了第M部分。這樣甲的BT就會根據情況到乙的電腦上去拿乙已經下載好的第M部分,乙的BT就會根據情況去到甲的電腦上去拿甲已經下載好的第N部分。
有一句話可以作為BT最為形象的解釋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而最初聽到此概念時,有人對我說,別用BT,會壞你的硬碟的!大概指的就是前一句。現在看來,沒有貢獻怎麼會有獲取?這大概最可以概括BT下載傳輸的精髓。工具軟體BTJoy,將這一技術以軟體的形式完美起來,這個誕生僅有一年的軟體已經迅速熱遍了整個網路——對於BT下載的愛好者來說,120G的硬碟都可以被迅速塞滿!我的同學在不長的時間里竟然用他的刻錄機完成了一百來部的電視劇的保存,拿他的話來說,可以開一個小店面了!
四、風生水起---P2P是盜版者最好的溫床?
在我們盡在說P2P的好時,也不得不想到,就如同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任何新事物的發展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來看下面的日程表:
1999 年 5 月,由范寧和帕克共同創辦的文件共享社區網站—Napster正式成立,他們面臨的麻煩就由此而起。
12 月 7 日,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代表環宇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百代唱片、BMG等七大唱片公司以違反版權保護法為由把Napster公司推向法庭。他們稱Napster向網民提供MP3文件共享軟體侵犯了音樂版權,要求法院關閉該公司並賠償損失1億美元。
2000 年 4 月 13 日,重金屬樂隊Metallica起訴 Napster,稱其侵犯了自己的版權,並涉嫌詐騙。
6 月 12 日,美國唱片協會(RIAA)和美國音樂出版協會(NMPA)向加利福尼亞州北地區聯邦地方法院起訴Napster公司,請求法院禁止在社會上流通Napster公司的MP3文件交換軟體「Napster」。
7 月 11 日,參議院就圍繞Napster展開的訴訟召開聽證會,無果而終。一些議員敦促國會立法,以澄清Napster公司是否違反了知識產權法;而支持Napster一方的人卻認為國會不應該現在介入雙方的爭端,以免影響新技術的發展。
7 月 26 日,Patel同意美國RIAA的要求,作出初步判決,命令Napster立即停止服務。
2001 年 2 月 12 日,美國第九巡迴上訴庭作出決定,Napster必須終止其免費互聯網服務,並不再向音樂迷提供共享版權保護音樂的服務。
3 月 6 日,美國地區法官Marilyn Hall Patel做出判決, 責令Napster在五個工作日內刪除所有存在爭議的歌曲。
……
就在今天,就在此時,爭議仍然不絕於耳。國外有關於P2P技術的糾紛一發而不可收拾,這種全新的極富生命力的傳輸方式從一誕生就和音樂,和版權聯系在一起。為什麼會引起音樂製作商們這么大恐慌?顯然是其前所未有的傳輸速度挑起了他們的不安。在他們極力攔截還沒有來得及開始的時候,一首歌曲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遍了整個互聯網,而更加確切的說應該是全球,這顯然是傳統的盜版方式所不能比擬的。
五、風景這邊獨好—P2P在中國
同樣,在傳統的方法不能奏效的情況下,出版商們便只有從源頭上遏制了。不知道國外關於此的爭鬧還會繼續多久,然而在中國卻又是另一種風景。眾所周知,現階段中國的版權保護制度和國外還有實質上的差距,這實際上使P2P技術的運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以規避版權問題的困擾。按照國內我們的理解,P2P軟體提供的只是一個資源共享平台,並不需要對其中傳播的內容負主要責任,只要適當地監督引導當然可以大膽運作。從這方面來說,國內的P2P軟體廠商處境要比國外的同行幸福很多,路已經有前人開好,又不必像國外的先行者如Napster一樣面臨官司的壓力。而我們面對現狀,一個形象的比喻是:你願意揮汗如雨在天橋淘碟,還是願意輕松候意在家享受寬頻視頻下載? 網路傳輸這種傳播方式遲早有一天會取代傳統的以磁帶、光碟為載體的影視音樂發行渠道,從而成為人們獲取影音資源的主要渠道,這似乎已經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看看國外已經進行了多少年的爭端,能不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在中國這樣一個走進任何一家音像店,你都可以用低廉的價格獲取幾乎與正版沒有任何區別的音像製品的情況下,利用新技術的無窮魅力與優勢建立一個全新的發行渠道,打破以往那種發行模式才有可能避免切膚之痛。或許,國內的P2P行業有可能比國外的同行更有優勢率先實現成熟的商業模式。
★grid★
有一篇報告
http://202.203.132.242/~hukunrong/TechniqueStudy/Grid/GridFundamental/《基於高速網路的網格Grid計算技術》.ppt
『肆』 什麼是p2p能舉一個例子么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P2P還是point to point 點對點下載的意思,他是下載術語,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載的同時,自己的電腦還要繼續做主機上傳,這種下載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點是對你的硬碟損傷比較大(在寫的同時還要讀),還有就是對你內存利用率占很高,影響整機速度!
參考資料:bk..com/view/3280.htm
『伍』 P2P是什麼哦很愛看到這個字,
P2P是 peer to peer (個人對個人的服務)的簡稱,一般指的是一種商業模式,比如,個人把錢存入銀行或者從銀行中貸款,事實上,銀行只充當擔保者,提供個人對個人的存取或借貸的服務,銀行就是P2P中的典型例子。
P2P也指對等計算(Peer to Peer,簡稱p2p)可以簡單的定義成通過直接交換來共享計算機資源和服務,而對等計算模型應用層形成的網路通常稱為對等網路。在P2P網路環境中,成千上萬台彼此連接的計算機都處於對等的地位,整個網路一般來說不依賴專用的集中伺服器。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既能充當網路服務的請求者,又對其它計算機的請求作出響應,提供資源和服務。通常這些資源和服務包括:信息的共享和交換、計算資源(如CPU的共享)、存儲共享(如緩存和磁碟空間的使用)等。
『陸』 什麼叫P2P網路技術
p2p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聯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 即使從網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當然,後來發展的那些架構在TCP/IP之上的軟體的確採用了客戶機/伺服器的結構: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郵件客戶端和郵件伺服器。但是,對於伺服器來說,它們之間仍然是對等聯網的。以email為例,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巨大的、唯一的郵件伺服器來處理所有的email,而是對等聯網的郵件伺服器相互協作把email傳送到相應的伺服器上去。另外用戶之間email則一直對等的聯絡渠道。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Q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但這些系統並沒有諸如搜索這種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特徵的缺乏可能正為什麼即時訊息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 下面試圖用三句話來揭示P2P的影響: 對等聯網:是只讀的網路的終結(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對等聯網:使你重新參與互聯網(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對等聯網:使網路遠離電視(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個新思想,從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個最初創建互聯網的最基本的思想。我們不妨花時間作一點回顧。 一、橫空出世---P2P 身為何物? 互聯網能夠發展至今,根本原因在於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脈都是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設置的。而現在能夠引起互聯網震動的,無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變革本身。 如今,在基於網路的各種技術充斥於我們周圍之時,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沒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聯網間進行的活動幾乎沒有不沾P2P技術的。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你使用QQ盡情聊天之時,實際上就享受著P2P技術給你帶來的快感與興奮。P2P技術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關於P2P技術的兩種解釋或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一種解釋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語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的意思。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我甚至覺得解釋成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種解釋是,P2P就是一種思想,有著改變整個互聯網基礎的潛能的思想。客觀講,單從技術角度而言,P2P並未激發出任何重大的創新,而更多的是改變了人們對網際網路的理解與認識。正是由於這個原因,IBM早就宣稱P2P不是一個技術概念,而是一個社會和經濟現象。
『柒』 什麼是p2p技術,版權誰所有
摘要 P2P(Peer to Peer)網路結構區別於Client/Server結構或Browser/Server結構最顯著的特點是整個網路不存在中心節點(或中心伺服器),其中的每一個節點(peer)大都同時具有信息消費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訊等三方面的功能。隨著各類數字終端、伺服器資源、網路帶寬等資源持續保持類摩爾定律式的增長,通過更直接的共享方式來提高溝通效率、減少資源浪費並保障信息服務安全將為信息社會帶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P2P正是這種新共享方式的主要候選者之一。目前看來,P2P技術為服務共享、分布式計算和信息交流提供了更靈活高效的模式,也為信息安全帶來了新挑戰和新的安全保障手段。本文將對此作簡要介紹。
P2P簡介
P2P(Peer-to-Peer,即對等網路)是近年來廣受IT業界關注的一個概念。由於廣大的網路終端節點(普通用戶擁有的節點,即通常意義上的終端設備)的計算和存儲能力以及連接帶寬隨著摩爾定理不斷地增長,使用P2P技術將大大提高這些節點的利用率,從而進一步提升網路、設備和信息服務的效能。
P2P之所以吸引人主要在於其在以下兩個方面的突出表現:
• 低成本、高可用的超大規模計算和存儲資源共享;
• 強大的網路聯通性,更直接、更靈活的信息溝通。
目前P2P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式計算、服務共享等方面已經充分顯示出了其強大的技術優勢。
1.1 什麼是P2P
大多數人最初是從Napster的品牌中知道P2P網路的。在這種應用中,P2P網路概念用於共享文件。但是,P2P不僅僅是用於文件共享,它還包括建立基於P2P形式的通訊網路、P2P計算或其它資源的共享等很多方面。P2P最根本的思想,同時也是它與C/S最顯著的區別在於網路中的節點(peer)既可以獲取其它節點的資源或服務同時又是資源或服務的提供者,即兼具Client和Server的雙重身份。一般P2P網路中每一個節點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對等的,包括通訊、服務和資源消費。
P2P是這樣一種分布式網路,其中的參與者共享他們所擁有的一部分硬體資源(處理能力、存儲能力、網路連接能力、列印機……),這些共享資源需要由網路提供服務和內容,能被其他peer直接訪問而無需經過中間實體。在此網路中的參與者既是資源(服務和內容)提供者,又是資源(服務和內容)獲取者。
可以將P2P分為純(Pure)P2P和混合(Hybrid)P2P兩種模式。純P2P網路中不存在中心實體或伺服器,從網路中移去任何一個單獨的、任意的終端實體,都不會給網路中的服務帶來大的損失。而混合P2P網路中則需要有中心實體來提供部分必要的網路服務,如保存元信息、提供索引或路由、提供安全檢驗等。
1.2 P2P發展歷史
從網路P屠純矗琍2P並不是新概念,它可以說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幾年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然而,由於受早期計算機性能、資源等因素的限制,隨著互聯網規模的迅速擴大,大多數連接到互聯網上的普通用戶並沒有能力提供網路服務,從而逐步形成了以少數伺服器為中心的客戶機/伺服器(Client/Server)架構。WWW的風靡,正是這一應用潮流的體現。在客戶機/伺服器架構下,對客戶機的資源要求非常少,因而可以使用戶以非常低廉的成本方便地連接互聯網,推動了互聯網的快速普及。
但是,隨著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聯系日益緊密和深入,人們需要更直接、更廣泛的信息交流。普通用戶希望能夠更全面地參與到互聯網的信息交互中,而計算機和網路性能的提升也使其具有了現實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P2P再一次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將P2P帶入了網路世界的一個著名例子是Napster。該公司成立於1999年,它提供服務允許音樂迷們交流MP3文件。它與提供免費音樂下載MP3.com的不同就是在Napster伺服器沒有一首歌曲,Napster提供了一個新的軟體供音樂迷在自己的硬碟上共享歌曲文件,搜索其他用戶共享的歌曲文件,並到其他也使用Napster服務的用戶硬碟上去下載歌曲。Napster在短時間里吸引了5000萬用戶。最終,它被五大唱片商以侵犯版權推上被告席而成為世界的焦點。Napster的成功促使人們認識到把P2P拓展到整個互聯網范圍的可能性。
另一個採用P2P方式實現計算資源共享的例子是SETI@home。這是一個尋找外星球文明的大型科研工程。為了快速處理大規模天文數據,該工程將互聯網上300萬台以上的計算機通過P2P方式組織起來,充分共享這些節點的空閑計算資源(CPU),從而達到了甘甌Flops的計算能力。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通信系統如ICQ、Yahoo Messenger、MSN Messenger以及OICQ等是都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但這些系統缺少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一些功能,如搜索。這可能正是為什麼即時通訊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
1.3 P2P網路的特點
與其它網路模型相比,P2P具有以下特點:
1.3.1 分散化(Decentralization)
網路中的資源和服務分散在所有節點上,信息的傳輸和服務的實現都直接在節點之間進行,可以無需中間環節和伺服器的介入,避免了可能的瓶頸。
即使是在混合P2P中,雖然在查找資源、定位服務或安全檢驗等環節需要集中式伺服器的參與,但主要的信息交換最終仍然在節點中間直接完成。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對集中式伺服器的資源和性能要求。
分散化是P2P的基本特點,由此帶來了其在可擴展性、健壯性等方面的優勢。
1.3.2 可擴展性
在傳統的C/S架構中,系統能夠容納的用戶數量和提供服務的能力主要受伺服器的資源限制。為支持互聯網上的大量用戶,需要在伺服器端使用大量高性能的計算機,鋪設大帶寬的網路。為此機群、cluster等技術紛紛上陣。在此結構下,集中式伺服器之間的同步、協同等處理產生了大量的開銷,限制了系統規模的擴展。
而在P2P網路中,隨著用戶的加入,不僅服務的需求增加了,系統整體的資源和服務能力也在同步地擴充,始終能較容易地滿足用戶的需要。即使在諸如Napster等混合型架構中,由於大部分處理直接在節點之間進行,大大減少了對伺服器的依賴,因而能夠方便地擴展到數百萬個以上的用戶。而對於純P2P來說,整個體系是全分布的,不存在瓶頸。理論上其可擴展性幾乎可以認為是無限的。
P2P可擴展性好這一優點已經在一些得到應用的實例中得以證明,如Napster,Gnutella,Freenet等。
1.3.3 健壯性
在互聯網上隨時可能出現異常情況,網路中斷、網路擁塞、節點失效等各種異常事件都會給系統的穩定性和服務持續性帶來影響。在傳統的集中式服務模式中,集中式伺服器成為整個系統的要害所在,一旦發生異常就會影響到所有用戶的使用。
而P2P架構則天生具有耐攻擊、高容錯的優點。由於服務是分散在各個節點之間進行的,部分節點或網路遭到破壞對其它部分的影響很小。而且P2P模型一般在部分節點失效時能夠自動調整整體拓撲,保持其它節點的連通性。事實上,P2P網路通常都是以自組織的方式建立起來的,並允許節點自由地加入和離開。一些P2P模型還能夠根據網路帶寬、節點數、負載等變化不斷地做自適應式的調整。
1.3.4 隱私性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存儲能力飛速增長,收集隱私信息正在變得越來越容易。隱私的保護作為網路安全性的一個方面越來越被大家所關注。目前的Internet通用協議不支持隱藏通信端地址的功能。攻擊者可以監控用戶的流量特徵,獲得IP地址。甚至可以使用一些跟蹤軟體直接從IP地址追蹤到個人用戶。
在P2P網路中,由於信息的傳輸分散在各節點之間進行而無需經過某個集中環節,用戶的隱私信息被竊聽和泄漏的可能性大大縮小。此外,目前解決Internet隱私問題主要採用中繼轉發的技術方法,從而將通信的參與者隱藏在眾多的網路實體之中。在傳統的一些匿名通信系統中,實現這一機制依賴於某些中繼伺服器節點。而在P2P中,所有參與者都可以提供中繼轉發的功能,因而大大提高了匿名通訊的靈活性和可靠性,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隱私保護。
1.3.5 高性能
性能優勢是P2P被廣泛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硬體技術的發展,個人計算機的計算和存儲能力以及網路帶寬等性能依照摩爾定理高速增長。而在目前的互聯網上,這些普通用戶擁有的節點只是以客戶機的方式連接到網路中,僅僅作為信息和服務的消費者,游離於互聯網的邊緣。對於這些邊際節點的能力來說,存在極大的浪費。
採用P2P架構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聯網中散布的大量普通節點,將計算任務或存儲資料分布到所有節點上。利用其中閑置的計算能力或存儲空間,達到高性能計算和海量存儲的目的。這與當前高性能計算機中普遍採用的分布式計算的思想是一致的。但通過利用網路中的大量空閑資源,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的計算和存儲能力。
2.P2P技術研究現狀
2.1 P2P分類
P2P是一個相對底層的技術,一些共性的問題如節點表示、資源路由、可擴展性、安全性等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但是,由於應用需求不同,相關的研究側重點還是有所不同的。從應用角度來看,目前P2P技術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領域:
• 提供文件和其它內容共享的P2P網路,例如Napster、Gnutella、CAN、eDonkey、BitTorrent等;
• 挖掘P2P對等計算能力和存儲共享能力,例如SETI@home、Avaki、Popular Power等;
• 基於P2P方式的協同處理與服務共享平台,例如JXTA、Magi、Groove、.NET My Service等;
• 即時通訊交流,包括ICQ、OICQ、Yahoo Messenger等;
• 安全的P2P通訊與信息共享,例如CliqueNet、Crowds、Onion Routing等。
上述的分類並不是絕對的。一些系統兼顧了多類功能。
惠普實驗室的一篇技術報告[1]中提到的針對P2P研究體系的分類方法也有較好的參考價值。具體如下:
圖1. P2P分類參考體系
2.2 P2P網路的共性問題
2.2.1 資源的定位
P2P網路中進行資源定位是首先要解決問題。一般採用三種方式:
• 集中方式索引:每一個節點將自身能夠提供共享的內容注冊到一個或幾個集中式的目錄伺服器中。查找資源時首先通過伺服器定位,然後兩個節點之間再直接通訊。例如早期的Napster;這類網路實現簡單,但往往需要大的目錄伺服器的支持,並且系統的健壯性不好。
• 廣播方式:沒有任何索引信息,內容提交與內容查找都通過相鄰接節點直接廣播傳遞。例如Gnutella。一般情況下,採取這種方式的P2P網路對參與節點的帶寬要求比較高;
• 動態哈希表的方式: 動態哈希表(Distributed Hash Table, DHT)是大多數P2P網路所採取的資源定位方式。首先將網路中的每一個節點分配虛擬地址(VID),同時用一個關鍵字(KEY)來表示其可提供的共享內容。取一個哈希函數,這個函數可以將KEY轉換成一個哈希值H(KEY)。網路中節點相鄰的定義是哈希值相鄰。發布信息的時候就把(KEY, VID)二元組發布到具有和H(KEY)相近地址的節點上去,其中VID指出了文檔的存儲位置。資源定位的時候,就可以快速根據H(KEY)到相近的節點上獲取二元組(KEY, VID),從而獲得文檔的存儲位置。不同的DHT演算法決定了P2P網路的邏輯拓撲,比如CAN就是一個N維向量空間,而CHORD是一個環形拓撲,TAPESTRY則是一個網狀的拓撲。
上述的資源定位方式可以依據不同的P2P應用環境中進行選擇,但是人們普遍看好DHT方法。基於DHT的P2P網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實現內容的定位。一個矛盾的問題是:如果一個節點提供共享的內容表示越復雜,則哈希函數越不好選擇,相應的,網路的拓撲結構就越復雜。而如果內容表示簡單,則又達不到真正實現依據內容定位的能力。目前大多數DHT方式的P2P網路對節點所提供共享內容的表示都很簡單,一般僅僅為文件名。
2.2.2 P2P網路與小世界現象
統計發現,動態更新的P2P網路拓撲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某種規律。如果把握好這種規律,則對P2P網路的健壯性、快速查詢及可擴展性都將有非常大的幫助。這種規律近年來在生物學、社會學、生態學等領域也同時存在。很多科學家將這種規律稱之為「小世界現象」(SMALL WORLD)[21]。
基於已有的經驗和理論成果,可把復雜的網路分成兩類,其依據是網路的連通性分布P(k)。P(k)是指網路中一個節點與其他k個節點連通的概率。第一類稱為指數網路(exponential networks),是指P(k)成指數分布,例如Watts和Strogatz建議的small world模型。這類網路節點的連接度比較均勻,即基本上每個節點的聯結數都近似相等。在這種網路內,網路的分離度(degree of separation)都很小,即任意兩個節點之間建立連接的長度都很小;第二類稱為可擴展網路(scale-free networks),是指P(k)呈冪數分布(power law)。很多網路,如World-Wide Web,Internet,Gnutella等都屬於這一類。這類網路中大多數節點的連接度都不高,少數節點的連接度很高。可以將這些少數節點看成中心節點。這類網路連通性和可擴展性很好,而且非常健壯和可靠,即使有部分節點失效,也不會對整個網路造成過大的影響。但是,它的抗攻擊性並不好。攻擊者只需對連接度很高的少數節點攻擊,就能造成網路的癱瘓。不過,這種攻擊的代價很大。小世界現象的另外一個規律是,網路結構與系統性質來自於自組織、成長與競爭。
分離度與冪數分布對P2P網路拓撲結構的構建與發現、動態更新、資源定位(Content Routing)等都有很好的利用價值。
2.2.3 P2P的安全問題
P2P網路系統的開發,除了涉及傳統的安全性的領域:身份識別認證、授權、數據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否認性,還有一系列特殊問題亟待解決:
• 在P2P共享網路中普遍存在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n 在一個無中心的環境中如何選擇可靠的資源,即如何建立節點之間的信譽問題;
• P2P帶來的新型網路病毒傳播模式防阻斷問題;
• 基於P2P的隱蔽通訊與隱私保護問題;
• P2P網路服務健壯性與抗毀能力等等。
相關問題的具體論述在後面給出。
2.3 P2P文件共享、存儲及檢索
內容共享和文件交換是到目前為止最引人注目的P2P應用。高效的大規模內容共享直接推動了P2P技術研究的熱潮。基於P2P的內容共享包括P2P文件共享與檢索、高速下載、P2P存儲等。
2.3.1 P2P文件共享
這一類應用中,每個對等的節點都提供文件內容的共享,同時也可以在整個點對點網路中檢索獲得其他的節點上存儲的資源。這類系統可以分為三類:
• 非結構化P2P系統:這類系統的特點是文件的發布和網路拓撲鬆散相關。該類方法包括Napster,KaZaA,Morpheus,Gnutella。Napster是包含有中心索引伺服器的最早的P2P文件共享系統,存在擴展性和單點失敗問題。 Gnutella、Morpheus是純P2P文件共享系統,後者如今並入前者中;KaZaA是包含有超級節點的混合型P2P文件共享系統。KaZaA、Morpheus、Gnutella等系統採用廣播或者受限廣播來進行資源定位,具有較好的自組織性和擴展性,適用於互聯網個人信息共享。缺點是稀疏資源的召回率低。
• 結構化P2P系統:這類系統的特點是文件的發布和網路拓撲緊密相關。文件按照P2P拓撲中的邏輯地址精確的分布在網路中。這類系統包括CAN、TAPESTRY、CHORD、PASTRY,以及基於這些系統的一些其它文件共享和檢索方面的研究實驗系統。在這類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虛擬的邏輯地址,並根據地址使所有節點構成一個相對穩定而緊致的拓撲結構。在此拓撲上構造一個存儲文件的分布式哈希表DHT,文件根據自身的索引存儲到哈希表中。每次檢索也是根據文件的索引在DHT中搜索相應的文件。生成文件的索引的方法有三種:根據文件的信息生成的哈希值(HASH),如CFS,OCEANSTORE,PAST,Mnemosyne等;根據文件包含的關鍵字生成關鍵字索引;還有根據文件的內容向量索引,如PSearch。
• 鬆散結構化P2P系統:此類系統介乎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之間。系統中的每個節點都有分配有虛擬的邏輯地址,但整個系統仍然是鬆散的網路結構。文件的分布根據文件的索引分配到相近地址的節點上。隨著系統的使用,文件被多個檢索路徑上的節點加以緩存。類似的系統包括Freenet,Freehaven等。相關系統非常強調共享服務的健壯性(安全性)。
2.3.2 P2P分布式存儲
P2P分布式存儲系統具有類似於上一類系統的功能和構造,但側重於分布式系統中文件系統管理。此類系統主要包括兩個類型:
• 非結構化P2P系統:例如Farsite就屬於此類系統。Farsite通過使用密鑰加密文件的內容,並把密文的備份發布到可信任的節點上。每個節點根據獲得的文件內容,組織成編目的文件系統。
• 結構化P2P系統。此類分布式文件系統基於DHT的思想,將文件發布到DHT上,並組織成樹狀的文件系統。每個目錄都組織成一個描述塊的形式,每個描述塊都對應一個塊的Hash值,每個塊中包含有所有子目錄描述塊的hash值,葉子節點是文件的描述塊,所有這些描述塊分布在DHT中以供檢索。此類系統包括基於CHORD的CFS、基於Tapestry的Oceanstore等。
2.3.3 P2P搜索技術
P2P文件共享首先要解決文件定位的問題。但是基於P2P的文件搜索技術可以獨立出來,成為傳統的搜索引擎等系統強大的搜索工具。P2P搜索技術使用戶能夠深度搜索文檔。而且這種搜索無需通過Web伺服器,也可以不受信息文檔格式和宿主設備的限制,可達到傳統目錄式搜索引擎(只能搜索到20%-30%的網路資源)無可比擬的深度(理論上將包括網路上的所有開放的信息資源)。以P2P技術發展的另一先鋒Gnutella進行的搜索為例:一台PC上的Gnutella軟體可將用戶的搜索請求同時發給網路上另外10台PC。如果搜索請求未得到滿足,這10台PC中的每一台都會把該搜索請求轉發給另外10台PC。理論上,搜索范圍將在幾秒鍾內以幾何級數增長,幾分鍾內就可搜遍幾百萬台PC上的信息資源。當然實際環境中還需要考慮網路帶寬以及路由優化方面的問題。P2P為互聯網的信息搜索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決之道。
2.3.4 資源共享的新境界
採用P2P方式實現信息的共享和高速下載蘊含著巨大的商機。Napster由於一開始的知識產權問題而暫時陷入低谷之後,Gnutella緊隨其後推出了更具有P2P架構的文件服務模式。為了激發更多的人來提供內容,隨後的eDonkey和eMule定義了更方便的交互協議。為了充分利用分布在全球的網路帶寬,實現大數據量的信息能夠快速大面積下載,由美國舊金山的軟體工程師布萊姆•科亨(Bram Cohen)開發的BT(BitTorrent,比特渦流)系統2003年一經推出就產生了很大影響。有人預言BT將領導P2P資源共享的新潮流。
P2P文件共享技術自身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的應用機會將越來越大。包括基於各種目的的網路內容分發、在線流媒體服務、游戲或其它軟體分發等等都開始引入這種新的技術。同時,新應用的引入也將進一步推進P2P文件共享技術的創新步伐。
2.4 對等計算
對等計算是分布式計算的思想在廣域網上的延伸,目的是將網路上的CPU資源共享,把網路中眾多的普通計算機中暫時不用的計算能力累計起來,用以執行以往需要超級計算機來完成的任務。
在對等計算中,大型的計算任務被分解成很多個小的分片,分別分配給網路中的節點獨立執行。實際上可以將P2P看作一個松耦合的分布式計算系統,可以有集中控制節點,也可以是純P2P架構。受互聯網的限制,其子任務之間的同步和數據交換比較少,基本是相互獨立的。因而對於那些可以分解的計算密集性任務來說,對等計算是再適合不過的了。在2002年9月破解了RSA公司懸賞的RC5-64密碼的組織,正是利用對等計算技術集合了互聯網上的331252台計算機才完成了這一巨大的計算量。對等計算的威力由此可見一斑。
許多需要大量數據處理的行業都可以從對等計算中獲利,如天氣預報、動畫製作、基因組的研究等。有了對等計算之後,很多時候就不再需要配備專門的超級計算機了,可以大大降低計算成本。Intel也採用對等計算技術、利用其辦公室內的數百台PC機來完成CPU設計的工作,節省了大量的費用。同時對等計算的發展是以PC機資源的有效利用為出發點,自然也受到Intel的極力推崇。SETI@Home利用對等計算技術完成天文方面的運算,也是一個成功的範例。
2.5 協同工作與在線交流
協同工作依託在網路之上。但以傳統的WEB方式實現,往往給伺服器帶來極大的負擔,並造成了昂貴的成本支出。而採用P2P技術,可以在互聯網上任意兩個用戶之間建立實時的聯系和信息傳輸,避免了中央伺服器產生的網路和處理延遲及性能瓶頸,因而能夠更方便、高效地實現用戶之間的協同。
最近幾年方興未艾的即時通(Instant Messaging,簡稱IM)正是實現了用戶之間的直接交流,受到了互聯網用戶的極大歡迎,可以說已經是無處不在。目前很多公司正努力將這種方式應用到企業級的協同工作平台中來,已經推出了一些產品。由於其具有成本低廉、平均事務處理能力較高、可動態擴展等優良品性,並能夠有效地提高信息交流和溝通效率,未來P2P技術在企業級協同工作領域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
另外一個很有前景的應用就是基於P2P方式的網路游戲。目前已經有一些公司開始關注這方面的研發工作。
3 與P2P相關的幾個信息安全問題
3.1 P2P信息共享與知識產權保護
在P2P共享網路中普遍存在著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盡管目前Gnutella、Kazaa等P2P共享軟體宣傳其骨幹伺服器上並沒有存儲任何涉及產權保護的內容的備份,而僅僅是保存了各個內容在互聯網上的存儲索引。但無疑的是,P2P共享軟體的繁榮加速了盜版媒體的分發,提高了知識產權保護的難點。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IAA(Recording In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與這些共享軟體公司展開了漫長的官司拉鋸戰,著名的Napster便是這場戰爭的第一個犧牲者。另一個涉及面很關的戰場則是RIAA和使用P2P來交換正版音樂的平民。從2004年1月至今RIAA已提交了1000份有關方面的訴訟。盡管如此,至今每個月仍然有超過150,000,000的歌曲在網路上被自由下載。後Napster時代的P2P共享軟體較Napster更具有分散性,也更難加以控制。即使P2P共享軟體的運營公司被判違法而關閉,整個網路仍然會存活,至少會正常工作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Napster以後的P2P共享軟體也在迫切尋找一個和媒體發布廠商的共生互利之道。如何更加合法合理的應用這些共享軟體,是一個新時代的課題。畢竟P2P除了共享盜版軟體,還可以共享相當多的有益的信息。
網路社會與自然社會一樣,其自身具有一種自發地在無序和有序之間尋找平衡的趨勢。P2P技術為網路信息共享帶來了革命性的改進,而這種改進如果想要持續長期地為廣大用戶帶來好處,必須以不損害內容提供商的基本利益為前提。這就要求在不影響現有P2P共享軟體性能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實現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目前,已經有些P2P廠商和其它公司一起在研究這樣的問題。這也許將是下一代P2P共享軟體面臨的挑戰性技術問題之一。
3.2 對等誠信
為使得P2P技術在更多的商業環境里發揮作用,必須考慮到網路節點之間的信任問題。集中式的節點信任管理既復雜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在P2P網路中應該考慮對等誠信模型。實際上,對等誠信由於具有靈活性、針對性並且不需要復雜的集中管理,可能是未來各種網路加強信任管理的必然選擇,而不僅僅局限於對等網路。
對等誠信的一個關鍵是量化節點的信譽度。或者說需要建立一個基於P2P的信譽度模型。信譽度模型通過預測網路的狀態來提高分布式系統的可靠性。一個比較成功的信譽度應用例子是在線拍賣系統eBay。在eBay的信譽度模型中,買賣雙方在每次交易以後可以相互提升信譽度;一名用戶的總的信譽度為過去6個月中這些信譽度的總和。eBay依靠一個中心來管理和存儲信譽度。同樣,在一個分布式系統中,對等點也可以在每次交易以後相互提升信譽度,就象在eBay中一樣。例如,對等點i每次從j下載文件時,它的信譽度就提升(+1)或降低(-1)。如果被下載的文件是不可信的,或是被篡改過的,或者下載被中斷等,則對等點i會把本次交易的信譽度記為負值(-1)。就象在eBay中一樣,我們可以把局部信譽度 定義為對等點i從對等點j下載文件的所有交易的信譽度之和。
每個對等點i可以存貯它自身與對等點j的滿意的交易數 ,以及不滿意的交易數 ,則 可定義為:
= -
文獻[2][3]對P2P系統的信譽度討論所採用的方法類似於局部信譽度方法。文獻[4]對信譽度信息進行了更為綜合的考慮,然而並沒有給出任何具體的演算法以計算每個對等點的信譽度值。文獻[5]討論了在P2P匿名系統中如何採用信譽度模型以選擇可靠的資源,並對匿名環境中如何應用信譽度模型給出了一些建議。對分布式環境中信譽度機制的挑戰是如何在無中央管理的情況下對局部信譽度 進行聚合。在聚合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兩個問題,一是如果對對等節點的信譽度聚合僅限於某個局部范圍內,就不能得到節點的更為全面的信譽度值;二是如果在全局范圍內聚合,由於要查詢每個對等點的局部信譽度會導致網路擁塞。
3.3 P2P帶來的新型網路病毒傳播問題
隨著計算機網路應用的深入發展,計算機病毒對信息安全的威脅日益增加。特別是在P2P環境下,方便的共享和快速的選路機制,為某些網路病毒提供了更好的入侵機會。
由於P2
『捌』 P2P是什麼意思在計算機中有什麼應用
1、對等計
算(Peer to
Peer,簡稱p2p)可以簡單的定義成通過直接交換來共享計算機資源和服務,而對等計算模型應用層形成的網路通常稱為對等網路。在P2P網路環境中,成
千上萬台彼此連接的計算機都處於對等的地位,整個網路一般來說不依賴專用的集中伺服器。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既能充當網路服務的請求者,又對其它計算機的
請求作出響應,提供資源和服務。通常這些資源和服務包括:信息的共享和交換、計算資源(如CPU的共享)、存儲共享(如緩存和磁碟空間的使用)等。
2、網路特點
(1)網路中計算機的數量比較少,一般對等網路的計算機數目在10台以內,所以對等網路比較簡單。
(2)對等網路分布范圍比較小,通常在一間辦公室或一個家庭內。
(3)網路安全管理分散,因此數據保密性差。
(4)通過最直接交換來共享資源和服務、採用非集中式,各結點地位平等,兼作伺服器和客戶機。由於對等網路不需要專門的伺服器來做網路支持,也不需要其他的組件來提高網路的性能,因而組網成本較低、適用於人員少,故常用於網路較少的中小型企業或家庭中。
『玖』 通俗的解釋一下什麼是p2p軟體,(百度太長了看不懂),舉個例子講講有什麼用
1.p2p軟體是指運用了P2P原理的軟體
2.P2P為對等技術,點對點等有幾種說法,不必關心
3.舉個例子:平時我們下載東西,一般都認為是從伺服器上下載,但是運用了P2P以後我們在下載的同時我們也會上傳,即別人也會從我們的計算機上下載東西,網路上的任何一台電腦都有可能在扮演伺服器的角色,這也就是下載的人越多,速度會越快的道理。
希望你能理解,謝謝!
『拾』 舉例說明什麼是P2P技術
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或peer-to-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夥伴對夥伴)。又稱點對點網路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屬於互聯網金融(ITFIN)產品的一種。屬於民間小額借貸,藉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路信貸平台及相關理財行為、金融服務。
2016年8月,銀監會向各家銀行下發了《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不僅對開展存管業務的銀行提出了一定的資質要求,對於接入的平台也提出了在工商登記注冊地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完成備案登記、按照通信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申請獲得相應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等五項要求。最受業內關注的一條是,存管銀行不應外包或由合作機構承擔,不得委託網貸機構和第三方機構代開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結算資金賬戶。2016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