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機網路系統由計算機系統(Host)、終端設備(Terminal)()和()四大部分構成
計算機系統是由主機,終端設備,通信處理機和本地線路四部分組成的 。
(1)終端:用戶進入網路所用的設備,如電傳打字機、鍵盤顯示器、計算機等。在區域網中,終端一般由微機擔任,叫工作站,用戶通過工作站共享網上資源。
(2)主機:有於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和網路控制的計算機系統,其中包括外部設備、操作系統及其它軟體。在區域網中,主機一般由較高檔的計算機(如486和586機)擔任,叫伺服器,它應具有豐富的資源,如大容量硬碟、足夠的內存和各種軟體等。
(3)通信處理機:在接有終端的通信線路和主機之間設置的通信控制處理機器,分擔數據交換和各種通信的控制和管理。在區域網中,一般不設通訊處理機,直接由主機承擔通信的控制和管理任務。
(4)本地線路:指把終端與節點蔌主機連接起來的線路,其中包括集中器或多路器等。它是一種低速線路,費用和效率均較低。
❷ 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結構
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結構是指網路伺服器與工作站之間協同工作時的相互關系。
區域網絡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四種不同的系統結構:
1、主機系統:也叫主機/終端系統,指以一台伺服器為中心的多用戶系統,用戶通過與主機相邊的字元終端在主機操作系統的管理下共享主機的同存、外存、中央處理器、輸入、輸出設備等資源。
傳統的主機/終端系統均採用字元界面,不便於用戶進行操作。Windows終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終端,而是基於WIDOWS圖形界面,同時具有原來傳統終端的多用戶、多任務處理能力的瘦客戶機/伺服器模式。即WINDOWS終端通過相關的協議使客戶端連接到伺服器,所有軟體的運行、配置、數據存儲及與其他設置之間的通信全部在伺服器上運行。終端機只是把本地鍵盤、滑鼠等輸入信息發送給終端伺服器,並在終端顯示器上顯示處理結果。
2、工作站/文件伺服器系統:其結構通常是在文件伺服器上運行著特定的網路操作系統,工作站輸入有效的用戶名和口令扣,就可以存取文件伺服器上的文件。文件服務不參與工作站應用程序的運算處理。無盤網路就屬於該種系統結構。
3、客戶機/伺服器系統:是在工作站/伺服器結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需要處理的工作是由客戶端和伺服器共同完成的。
4、對等網路系統:與其他計算機結構的區別是沒有專用伺服器。每一個工作站即是客戶機也是伺服器。
❸ 計算機的網路功能體系可劃分為那兩個
從邏輯功能上,把計算機網路分為:用戶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
1。用戶資源子網提供訪問網路和處理數據的能力,由主機系統、終端控制器和終端組成。主機系統負責本地或全網的數據處理,運行各種應用程序或大型資料庫,向網路用戶提供各種軟硬體資源和網路服務。終端控制器把一組終端連入通信子網,並負責對終端的控制及終端信息的接收和發送。終端控制器可以不經主機直接和網路節點相連。還有一些設備也可以不經主機直接和節點相連,如大型列印機和大型存儲設備。
我個人理解就是:為我們提供網路資源的那些大型中小型網站伺服器,和我們個人電腦。屬於計算機層面的。
2。通信子網是計算機網路中負責數據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數據的傳輸、交換及通信控制。它由網路節點、通信鏈路組成。分兩種類型:公用型和專用型。第一種很常見,應用廣泛。如CHINANET就是我們平常上網的鏈路。第二種是為特定用戶構建的,如金融銀行網,證券網。屬於通信專業知識。
簡單說來是這樣的。
謝謝採納。
❹ 計算機網路與主機-終端系統有何不同
1、 "終端"一般情況下指用戶在網路上所操作的個人電腦,是由最初的計算機網路中產生的術語。嚴格來說不包括LAN交換機和路由器等中繼設備。在很多人使用位於中間位置的一台大型計算機的系統中,把各用戶使用的大型計算機的裝置稱為終端。目前通常把個人電腦稱為終端。
2、"主機"(host computer)是指終端所使用的大型計算機,來自英語單詞"host"的原義即"服務提供者"。不過,在互聯網世界裡不管是大型還是小型,把構成網路的全部計算機稱為主機。目前一般把具有IP地址的全部計算機統稱為主機。
3、「節點」一般情況下是指網路上的所有裝置。 不過,實際上各種場合下所指的裝置是不同的。比如,在提供WAN服務的通信運營商之間,把設置於網路中繼位置的交換機稱為節點。而說起TCP/IP節點時,則是指具有IP地址的裝置。
❺ 計算機網路與主機終端聯機系統有何不同
你是指網路設備,比如二層交換機,,還是指伺服器,網路設備的操作系統是專用的,比如huawei的跟ruijie的就不一樣,,可以通過超級終端鏈接,,伺服器用的自然是server版本
❻ 計算機網路的路由器交換機等屬於哪一部分,主機和軟體系統屬於哪一部分
交換機屬於信息傳輸中間站,主機和軟體屬於信息輸入輸出端
❼ 計算機網路系統包括那些硬體
計算機網路的硬體系統通常由五部分組成:文件伺服器、工作站(包括終端)、傳輸介質、網路連接硬體和外部設備。
文件伺服器一般要求是配備了高性能CPU系統的微機,它充當網路的核心。除了管理整個網路上的事務外,它還必須提供各種資源和服務。
工作站可以說是一種智能型終端,它從文件伺服器取出程序和數據後,能在本站進行處理,一般有有盤和無盤之分。
傳輸介質是通信網路中發送方和接受方之間的物理通路,在區域網中就是用來連接伺服器和工作站的電纜線。目前常用的網路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多用於區域網)、同軸電纜和光纜等。
常用的網路連接硬體有網路介面卡(NIC)、集線器(HUB)、中繼器(Repeater)以及數據機(Modem)等。
而列印機、掃描儀、繪圖儀以及其它任何可為工作站共享的設備都能被稱為外部設備。
❽ 計算機的網路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現代計算機就是從古老的計算工具一步步發展過來的,中間經歷過的難易程度已經很少找到相關記載,但是可以想像如今計算機的智能化大概就能猜測出當時的一步步艱辛!
到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電子計算機出現的時候已經到了20世紀中期。
1946年,馮 · 諾依曼提出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
1. 由二進制代替十進制思想
2. 採用存儲程序思想
3. 從邏輯分為CPU(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同年第一台計算機ENIAC (埃尼阿克(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現世並正式投入運行,參與研製工作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機工程學院的莫克萊和埃克特為首的研製小組。
馮諾依曼並沒有參加 ENIAC 的研製,而是在了解到 ENIAC 項目後,在其基礎上帶領 ENIAC 的原班人馬研製了 EDVAC,重新設計了整個架構,從而奠定了當今所有計算機的結構,從而開始採用二進制進行運算。
ENIAC重30噸,使用了約18800個真空電子管,功率達174千瓦,佔地約140平方米,使用十進制運算,每秒能運算5000次加法,但是它不像現在這樣的電腦有輸入控制設備,只能通過人工來扳動龐大面板上的各種開關來進行數據信息輸入,雖然現在看來它真的很落後,但是在當時它代表著人類計算技術的最高成就,它奠定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基礎,開辟了信息時代。
第一台計算機操作圖片:
後來的日子裡面,根據計算機電子器件分為了四個階段
1946~1957年 電子管 外存:磁鼓,磁帶 機器語言、匯編語言
1958~1964年 晶體管 內存:磁芯體 出現程序員
1965~1972年 半導體,小規模集成電路 半導體存儲器
1972年至今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整個計算機起始與發展的歷程,是十分的曲折的,發展到如今還在感嘆它鬼斧天工的藝術性。
❾ 多終端時分系統屬於計算機網路嗎
不屬於
終端時分系統 在多用戶系統中,終端不具備單獨的數據處理能力。在時分系統中,終端靠CPU把系統的一部分主存分給終端用戶,並且通過使用CPU為每個用戶劃分的時間片來執行用戶的應用程序。
分時操作系統 (time-sharing system),「分時」的含義:分時是指多個用戶分享使用同一台計算機。多個程序分時共享硬體和軟體資源。分時操作系統是指在一台主機上連接多個帶有顯示器和鍵盤的終端,同時允許多個用戶通過主機的終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計算機,共享主機中的資源。分時操作系統是一個多用戶互動式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主要分為三類:單道分時操作系統,多道分時操作系統,具有前台和後台的分時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將CPU的時間劃分成若干個片段,稱為時間片。操作系統以時間片為單位,輪流為每個終端用戶服務。
❿ 為什麼一台主機帶多個終端不能稱為計算機網路
因為這樣一來,各個終端只能共享主機的資源,沒有獨立相互共享的能力,因此從嚴格意義來說它並不是計算機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