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網路層建立什麼連接

網路層建立什麼連接

發布時間:2022-06-01 09:45:06

❶ 在網路結構模型中什麼層負責建立端到端的可靠連接保證數據的正確傳輸

傳輸層用來提供端到端的服務,意思就是在這個層次,不需要關心報文的中間的轉發,看上去就像兩端直接在通信。
網路層則提供點到點的通信,用來處理網路中的報文路由轉發。

❷ 什麼是網路層

網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介於傳輸層和數據鏈路層之間,它在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上,進一步管理網路中的數據通信,將數據設法從源端經過若干個中間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運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主要內容有:虛電路分組交換和數據報分組交換、路由選擇演算法、阻塞控制方法、X.25協議、綜合業務數據網(ISDN)、非同步傳輸模式(ATM)及網際互連原理與實現。

❸ 網路層的功能都有什麼

網路層主要功能
網路層為建立網路連接和為上層提供服務,應具備以下主要功能.
1. 路由選擇和中繼.
2. 激活,終止網路連接.
3. 在一條數據鏈路上復用多條網路連接,多採取分時復用技術.
4. 差錯檢測
5. 排序,流量控制.
6. 服務選擇.
7. 網路層管理.
8.分段和合段
9.流量控制
10.加速數據傳送
11.復位
網路層在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上,進一步管理網路中的數據通信,將數據設法從源端經過若干個中間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傳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網路層的目的是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具體功能包括路由選擇、擁塞控制和網際互連等。

❹ osi參考模型的第一、二、 三層分別是什麼各自的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的第一、二、 三層及各自的功能:

第一層:物理層,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送比特流。常用設備有(各種物理設備)網卡、集線器、中繼器、數據機、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層,為網路層提供一個數據鏈路的連接,在一條有可能出差錯的物理連接上,進行幾乎無差錯的數據傳輸(差錯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常用設備有網橋、交換機

第三層:網路層,本層通過定址來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為源端的運輸層送來的分組,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傳送給目的端的運輸層。

它包括通過互連網路來路由和中繼數據 ;除了選擇路由之外,網路層還負責建立和維護連接,控制網路上的擁塞以及在必要的時候生成計費信息。

(4)網路層建立什麼連接擴展閱讀: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84年提出了OSI RM(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 參考模型很快成為計算機網路通信的基礎模型。

在設計OSI 參考模型時,遵循了以下原則:各個層之間有清晰的邊界,實現特定的功能;層次的劃分有利於國際標准協議的制定;層的數目應該足夠多,以避免各個層功能重復。

通常OSI參考模型1-3層稱為底層(lower layer),又叫介質層(media layer),底層負責數據在網路中的傳送,網路互連設備往往位於下三層,以硬體和軟體的方式來實現。

OSI參考模型的第五層到第七層稱為高層(upper layer),又叫住幾層(host layer),高層用於保障數據的正確傳輸,以軟體方式來實現。

❺ 網路互連分為哪幾個層次各有什麼不同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開放式系統互聯。
一般都叫OSI參考模型
是ISO(國際標准化組織)組織在1985年研究的網路互聯模型。
最早的時候網路剛剛出現的時候,很多大型的公司都擁有了網路技術,公司內部計算機可以相互連接。可以卻不能與其它公司連接。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計算機之間相互傳輸的信息對方不能理解。所以不能互聯。
ISO為了更好的使網路應用更為普及,就推出了OSI參考模型。其含義就是推薦所有公司使用這個規范來控制網路。這樣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規范,就能互聯了。
其內容如下:
第7層應用層—直接對應用程序提供服務,應用程序可以
變化,但要包括電子消息傳輸
第6層表示層—格式化數據,以便為應用程序提供通用接
口。這可以包括加密服務
第5層會話層—在兩個節點之間建立端連接。此服務包括
建立連接是以全雙工還是以半雙工的方式進行設
置,盡管可以在層4中處理雙工方式
第4層傳輸層—常規數據遞送-面向連接或無連接。包括
全雙工或半雙工、流控制和錯誤恢復服務
第3層網路層—本層通過定址來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
它包括通過互連網路來路由和中繼數據
第2層數據鏈路層—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本層
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
第1層物理層—原始比特流的傳輸,電子信號傳輸和硬體介面
數據發送時,從第七層傳到第一層,接受方則相反。
上三層總稱應用層,用來控制軟體方面。
下四層總稱數據流層,用來管理硬體。
數據在發至數據流層的時候將被拆分。
在傳輸層的數據叫段 網路層叫包 數據鏈路層叫幀 物理層叫比特流 這樣的叫法叫PDU (協議數據單元)
OSI中每一層都有每一層的作用。比如網路層就要管理本機的IP的目的地的IP。數據鏈路層就要管理MAC地址(介質訪問控制)等等,所以在每層拆分數據後要進行封裝,以完成接受方與本機相互聯系通信的作用。
如以此規定。
OSI模型用途相當廣泛。
比如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等很多網路設備的設計都是參照OSI模型設計的。
知道道這么多就可以了。至少CCNA就考這么多。

❻ 計算機網路各層協議中有哪些是在通信前需要建立連接的,那些是不需要的,請具體介紹哈,謝謝!

助人為快樂之本,第一時間來幫TA簡介

計算機網路協議是有關計算機網路通信的一整套規則,或者說是為完成計算機網路通信而制訂的規則、約定和標准。網路協議由語法、語義和時序三大要素組成。
語法:通信數據和控制信息的結構與格式;
語義:對具體事件應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應答。
時序: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編輯本段
計算機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
[1]網路協議的定義: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當然,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常用的網路協議
一:NETBEUI
NETBEUI是為IBM開發的非路由協議,用於攜帶NETBIOS通信。NETBEUI缺乏路由和網路層定址功能,既是其最大的優點,也是其最大的缺點。因為它不需要附加的網路地址和網路層頭尾,所以很快並很有效且適用於只有單個網路或整個環境都橋接起來的小工作組環境。
因為不支持路由,所以NETBEUI永遠不會成為企業網路的主要協議。NETBEUI幀中唯一的地址是數據鏈路層媒體訪問控制(MAC)地址,該地址標識了網卡但沒有標識網路。路由器靠網路地址將幀轉發到最終目的地,而NETBEUI幀完全缺乏該信息。
網橋負責按照數據鏈路層地址在網路之間轉發通信,但是有很多缺點。因為所有的廣播通信都必須轉發到每個網路中,所以網橋的擴展性不好。NETBEUI特別包括了廣播通信的記數並依賴它解決命名沖突。一般而言,橋接NETBEUI網路很少超過100台主機。
近年來依賴於第二層交換器的網路變得更為普遍。完全的轉換環境降低了網路的利用率,盡管廣播仍然轉發到網路中的每台主機。事實上,聯合使用100-BASE-T Ethernet,允許轉換NetBIOS網路擴展到350台主機,才能避免廣播通信成為嚴重的問題。
二:IPX/SPX
IPX是NOVELL用於NETWARE客戶端/伺服器的協議群組,避免了NETBEUI的弱點。但是,IPX具有完全的路由能力,可用於大型企業網。它允許有許多路由網路。包括32位網路地址,在單個環境中帶來了新的不同弱點。
IPX的可擴展性受到其高層廣播通信和高開銷的限制。服務廣告協議(ServiceAdvertising Protocol,SAP)將路由網路中的主機數限制為幾千。盡管SAP的局限性已經被智能路由器和伺服器配置所克服,但是,大規模IPX網路的管理員仍是非常困難的工作。
三:TCP/IP
每種網路協議都有自己的優點,但是只有TCP/IP允許與Internet完全的連接。TCP/IP是在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學院和一些商業組織為美國國防部開發的,即便遭到核攻擊而破壞了大部分網路,TCP/IP仍然能夠維持有效的通信。ARPANET就是由基於協議開發的,並發展成為作為科學家和工程師交流媒體的Internet。
TCP/IP同時具備了可擴展性和可靠性的需求。不幸的是犧牲了速度和效率(可是:TCP/IP的開發受到了政府的資助)。
Internet公用化以後,人們開始發現全球網的強大功能。Internet的普遍性是TCP/IP至今仍然使用的原因。常常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用戶就在自己的PC上安裝了TCP/IP棧,從而使該網路協議在全球應用最廣。
TCP/IP的32位定址功能方案不足以支持即將加入Internet的主機和網路數。因而可能代替當前實現的標準是IPv6。
應用層
·DHCP(動態主機分配協議)
· DNS (域名解析)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
· Gopher (英文原義:The Internet Gopher Protocol 中文釋義:(RFC-1436)網際Gopher協議)
·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
· IMAP4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 即 Internet信息訪問協議的第4版本
· IRC (Internet Relay Chat )網路聊天協議
· NNTP (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RFC-977)網路新聞傳輸協議
· XMPP 可擴展消息處理現場協議
·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郵局協議的第3個版本
· SIP 信令控制協議
·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 SSH (Secure Shell)安全外殼協議
· TELNET 遠程登錄協議
· RPC (Remote Procere Call Protocol)(RFC-1831)遠程過程調用協議
·RTCP (RTP Control Protocol)RTP 控制協議
·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實時流傳輸協議
· 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傳輸層協議
·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會話描述協議
·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簡單對象訪問協議
· GTP 通用數據傳輸平台
· STUN(Simple Traversal of UDP over NATs,NAT 的UDP簡單穿越)是一種網路協議
·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網路校時協議
傳輸層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
·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戶數據報協議
· DCCP (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數據報擁塞控制協議
·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傳輸協議
·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或簡寫RTP)實時傳送協議
· RSVP (Resource ReSer Vation Protocol)資源預留協議
· PPTP ( 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點對點隧道協議
網路層
IP (IPv4 · IPv6) · ARP · RARP · ICMP · ICMPv6 · IGMP · RIP · OSPF · BGP · IS-IS · IPsec
數據鏈路層
802.11 · 802.16 · Wi-Fi · WiMAX · ATM · DTM · 令牌環 · 乙太網 · FDDI · 幀中繼 · GPRS · EVDO · HSPA · HDLC · PPP · L2TP · ISDN
物理層
乙太網物理層 · 數據機 · PLC · SONET/SDH · G.709 · 光導纖維 · 同軸電纜 · 雙絞線

❼ TCP/IP有哪幾層,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TCP/IP是有共網路介面層,網路層,運輸層和應用層共四層協議系統。

第一層是應用層,功能是服務於應用進程的,就是向用戶提供數據加上編碼和對話對的控制。

第二層是運輸層,功能是能夠解決諸如端到端可靠性和保證數據按照正確的順序到達。包括所給數據應該送給哪個應用程序。

第三層是網路層,功能是進行網路連接的建立,和終止及IP地址的尋找最佳途徑等功能。

第四層是網路介面層,功能是傳輸數據的物理媒介,是數據包從一個設備的網路層傳輸到另外一個設備的網路層的方法。還有控制組成網路的硬體設備。

(7)網路層建立什麼連接擴展閱讀:

TCP/IP協議不僅僅指的是TCP和IP兩個協議,而是指一個由FTP、SMTP、TCP、UDP、IP等協議構成的協議簇, 只是因為在TCP/IP協議中TCP協議和IP協議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稱為TCP/IP協議。

TCP/IP協議產生過程為:

(1)1973年,卡恩與瑟夫開發出了TCP/IP協議中最核心的兩個協議:TCP協議和IP協議。

(2)1974年12月,卡恩與瑟夫正式發表了TCP/IP協議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同時,為了驗證TCP/IP協議的可用性,使一個數據包由一端發出,在經過近10萬km的旅程後到達服務端。

在這次傳輸中,數據包沒有丟失一個位元組,這成分說明了TCP/IP協議的成功。

(3)1983年元旦,TCP/IP協議正式替代NCP,從此以後TCP/IP成為大部分網際網路共同遵守的一種網路規則。

(4)1984年,TCP/IP協議得到美國國防部的肯定,成為多數計算機共同遵守的一個標准。

(5)2005年9月9日卡恩和瑟夫由於他們對於美國文化做出的卓越貢獻被授予總統自由勛章。

TCP/IP協議能夠迅速發展起來並成為事實上的標准,是它恰好適應了世界范圍內數據通信的需要。它有以下特點:

(1)協議標準是完全開放的,可以供用戶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

(2)獨立於網路硬體系統,可以運行在廣域網,更適合於互聯網。

(3)網路地址統一分配,網路中每一設備和終端都具有一個唯一地址。

(4)高層協議標准化,可以提供多種多樣可靠網路服務。

參考資料:網路——TCP/IP協議

❽ 計算機網路中,網路層的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中,網路層的功能是包括定址和路由選擇、連接的建立、保持和終止等。它提供的服務使傳輸層不需要了解網路中的數據傳輸和交換技術。如果您想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網路層,那就是"路徑選擇、路由及邏輯定址"。網路層的目的是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

網路層中涉及眾多的協議,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協議,也是TCP/IP的核心協議——IP協議。IP協議非常簡單,僅僅提供不可靠、無連接的傳送服務。IP協議的主要功能有:無連接數據報傳輸、數據報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與IP協議配套使用實現其功能的還有地址解析協議ARP、逆地址解析協議RARP、網際網路報文協議ICMP、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IGMP。

(8)網路層建立什麼連接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通信協議劃分為七層,自下而上依次為:物理層(Physics Layer)、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網路層(Network Layer)、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會話層(Session Layer)、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層完成數據傳送服務,上面三層面向用戶。

除了標準的OSI七層模型以外,常見的網路層次劃分還有TCP/IP四層協議以及TCP/IP五層協議。

大多數的計算機網路都採用層次式結構,即將一個計算機網路分為若干層次,處在高層次的系統僅是利用較低層次的系統提供的介面和功能,不需了解低層實現該功能所採用的演算法和協議;較低層次也僅是使用從高層系統傳送來的參數,這就是層次間的無關性。因為有了這種無關性,層次間的每個模塊可以用一個新的模塊取代,只要新的模塊與舊的模塊具有相同的功能和介面,即使它們使用的演算法和協議都不一樣。

❾ 什麼是網路層

網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 它建立在數據鏈路層所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之上,將數據從源端經過若干中間 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運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 網路層是處理端到端數據傳輸 的最低層,體現了網路應用環境中資源子網訪問通信子網的方式。 概括起來分為以下四種方式:
路由選擇 將分組從源端機器經選定的路由送到目的端機器。
擁塞控制 當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高於一定的水平,使得該部分網路來不及處理這些分組時,就會使這部分以至整個網路的性能下降。
流量控制 用來保證發送端不會以高於接收者能承受的速率傳輸數據,一般涉及到接收者向發送者發送反饋。
差錯控制 要求每幀傳送後接收方向發送方提供是否已正確接收的反饋信息,從而發送方可以據此決定是否要重發。

❿ 按照osi網路技術標准,一個計算機網路被分成多少層次,負責通信的是哪幾層,負責

第7層應用層:OSI中的最高層。為特定類型的網路應用提供了訪問OSI環境的手段。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應用層不僅要提供應用進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換和遠程操作,而且還要作為應用進程的用戶代理,來完成一些為進行信息交換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傳送訪問和管理FTAM、虛擬終端VT、事務處理TP、遠程資料庫訪問RDA、製造報文規范MMS、目錄服務DS等協議;應用層能與應用程序界面溝通,以達到展示給用戶的目的。 在此常見的協議有: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
第6層表示層:主要用於處理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為上層用戶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問題。它包括數據格式交換、數據加密與解密、數據壓縮與終端類型的轉換。
第5層會話層:在兩個節點之間建立端連接。為端系統的應用程序之間提供了對話控制機制。此服務包括建立連接是以全雙工還是以半雙工的方式進行設置,盡管可以在層4中處理雙工方式 ;會話層管理登入和注銷過程。它具體管理兩個用戶和進程之間的對話。如果在某一時刻只允許一個用戶執行一項特定的操作,會話層協議就會管理這些操作,如阻止兩個用戶同時更新資料庫中的同一組數據。
第4層傳輸層:—常規數據遞送-面向連接或無連接。為會話層用戶提供一個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優化的數據傳輸服務機制。包括全雙工或半雙工、流控制和錯誤恢復服務;傳輸層把消息分成若干個分組,並在接收端對它們進行重組。不同的分組可以通過不同的連接傳送到主機。這樣既能獲得較高的帶寬,又不影響會話層。在建立連接時傳輸層可以請求服務質量,該服務質量指定可接受的誤碼率、延遲量、安全性等參數,還可以實現基於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功能。
第3層網路層:本層通過定址來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為源端的運輸層送來的分組,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傳送給目的端的運輸層。它包括通過互連網路來路由和中繼數據 ;除了選擇路由之外,網路層還負責建立和維護連接,控制網路上的擁塞以及在必要的時候生成計費信息。常用設備有交換機;
第2層數據鏈路層: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層,為網路層提供一個數據鏈路的連接,在一條有可能出差錯的物理連接上,進行幾乎無差錯的數據傳輸(差錯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常用設備有網卡、網橋、交換機;
第1層物理層:處於OSI參考模型的最底層。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送比特流。常用設備有(各種物理設備)集線器、中繼器、數據機、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
數據發送時,從第七層傳到第一層,接收數據則相反。
上三層總稱應用層,用來控制軟體方面。下四層總稱數據流層,用來管理硬體。除了物理層之外其他層都是用軟體實現的。
數據在發至數據流層的時候將被拆分。
在傳輸層的數據叫段,網路層叫包,數據鏈路層叫幀,物理層叫比特流,這樣的叫法叫PDU

閱讀全文

與網路層建立什麼連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允許wifi共享網路 瀏覽:245
網路中繼連接主路由器連接不上 瀏覽:125
電腦管家安裝時提示沒有網路 瀏覽:748
學計算機網路技術用筆記本嗎 瀏覽:635
小天才電話手錶怎麼共享網路 瀏覽:253
wifi路由器怎樣不要網路電視 瀏覽:642
不記得網路連接密碼 瀏覽:919
電腦買來怎麼有網路 瀏覽:32
筆記本wifi顯示無線網路不可用 瀏覽:621
網路平台賬號形式有哪些 瀏覽:151
株洲網路營銷公司 瀏覽:390
寬頻網路怎麼設定 瀏覽:878
河北華為無線網路 瀏覽:322
榮耀手機網路限速通知 瀏覽:105
ip無線網路更新不了ios 瀏覽:891
筆記本如何添加無線網路 瀏覽:631
電信卡怎麼設置網路類型 瀏覽:859
超市傳稱的網路能接wifi嗎 瀏覽:442
網路預約門診軟體 瀏覽:103
網路流量好的手機 瀏覽:82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