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發展史發展三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發展史發展三個階段

發布時間:2022-05-29 12:26:34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哪三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以單個計算機為主的遠程通信系統
這種系統也稱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包括一台中心計算機和多台終端。系統主要功能是完成中心計算機和各個終端之間的通信,而終端之間通過中心計算機進行通訊。
(2)多個主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互連起來的系統
這種系統中的每台計算機都具有自主處理功能,各個計算機之間不存在主從關系。
系統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是主機(Host)和介面信息處理機(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er:IMP)。主機主要用來運行用戶程序,而IMP則主要負責進行主機之間通信請求的處理。
(3)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遵循國際標准化協議、具有統一網路體系的結構。
隨著計算機通信網路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希望在更大的范圍內共享資源。某些計算機系統用戶希望使用其他計算機系統中的資源;或者想與其他系統聯合完成某項任務,這樣就形成了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計算機網路。

⑵ 計算機網路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時代,從1946--1958年左右。這代計算機因採用電子管而體積大,耗電多,運算速度低,存儲容量小,可靠性差;
第二代是晶體管時代,約為1958--1964年。這代計算機比第一代計算機的性能提高了數10倍,軟體配置開始出現,一些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相繼問世,外圍設備也由幾種增加到數十種。除科學計算而外,開始了數據處理和工業控制等應用;
第三代是集成電路(IC)計算機時代。約從1964--1970年。主要由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組成。其電路器件是在一塊幾平方毫米的晶元上集成了幾十個到幾百個電子元件,使計算機的體積和耗電顯著減少,計算速度、存儲容量、可靠性有較大的提高,有了操作系統,機種多樣化、系列化並和通訊技術結合,使計算機應用進入許多科學技術領域;
第四代便是大規模(LSI)電路計算機時代。從70年代到現在。大規模集成電路是在一塊幾平方毫米的半導體晶元上可以集成上千萬到十萬個電子元件,使得計算機體積更小,耗電更少,運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幾百萬次,計算機可靠性也進一步提高。
目前計算機技術已經在巨型化、微型化、網路化和人工智慧化等幾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發展階段:1946-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的時代。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的。佔地170平方 ,150KW。運算速度慢還沒有人快。是計算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稱叫「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
第二個發展階段:1956-1964年晶體管的計算機時代:操作系統。
第三個發展階段:1964-1970年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個發展階段:1970-現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⑶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俞哪幾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20世紀50年代 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構成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

第二階段 20世紀60年代末 多個自主功能的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形成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網路。

第三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 形成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遵循國際標准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

第四階段 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 向互連、高速、智能化方向發展的計算機網路。

第一階段: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形成了初級的計算機網路模型。此階段網路應用主要目的是提供網路通信、保障網路連通。這個階段的網路嚴格說來仍然是多用戶系統的變種。美國在1963年投入使用的飛機定票系統SABBRE-1就是這類系統的代表。

第二階段:在計算機通信網路的基礎上,實現了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完整的計算機網路。此階段網路應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網路通信、保障網路連通,網路數據共享和網路硬體設備共享。這個階段的里程碑是美國國防部的ARPAnet網路。目前,人們通常認為它就是網路的起源,同時也是Internet的起源

第三階段:計算機解決了計算機聯網與互連標准化的問題,提出了符合計算機網路國際標準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 RM)」,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此階

段網路應用已經發展到為企業提供信息共享服務的信息服務時代。具有代表性的系統是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NSFnet。

第四階段:計算機網路向互連、高速、智能化和全球化發展,並且迅速得到普及,實現了全球化的廣泛應用。代表作是Internet。

二、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l 向開放式的網路體系結構發展:使不同軟硬體環境、不同網路協議的網可以互連,真正達到資源共享、數據通信和分布處理的目標。

l 向高性能發展:追求高速、高可靠和高安全性,採用多媒體技術,提供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綜合性服務。

l 向計算機網路智能化發展:提高網路的性能和提供綜合的多功能服務,並更加合理地進行網路各種業務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開放的形式向用戶提供服務

⑷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以單個計算機為主的遠程通信系統
這種系統也稱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包括一台中心計算機和多台終端。系統主要功能是完成中心計算機和各個終端之間的通信,而終端之間通過中心計算機進行通訊。
(2)多個主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互連起來的系統
這種系統中的每台計算機都具有自主處理功能,各個計算機之間不存在主從關系。
系統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嘩肌糕可蕹玖革雪宮磨分是主機(Host)和介面信息處理機(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er:IMP)。主機主要用來運行用戶程序,而IMP則主要負責進行主機之間通信請求的處理。
(3)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遵循國際標准化協議、具有統一網路體系的結構。
隨著計算機通信網路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希望在更大的范圍內共享資源。某些計算機系統用戶希望使用其他計算機系統中的資源;或者想與其他系統聯合完成某項任務,這樣就形成了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計算機網路。

⑸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1、早期年代,過去人們開始將彼此獨立發展的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起來,完成了數據通信與計算機通信網路的研究,為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做好了技術准備,奠定了理論基礎。

2、分組交換,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分組交換是採用存儲轉發技術。把欲發送的報文分成一個個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

3、網際網路時代,Internet的基礎結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進: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建立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

(5)計算機網路發展史發展三個階段擴展閱讀

網際網路時代: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了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所有想連接在它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它規模增長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們認識到僅使用一個單獨的網路無法滿足所有的通信問題。

2:建立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1985年起,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就認識到計算機網路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圍繞六個大型計算機中心建設計算機網路NSFnet,它代替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要部分。

3、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網際網路已經很難對其網路結構給出很精細的描述,但大致可分為五個接入級:網路接入點NAP,多個公司經營的國家主幹網,地區ISP,本地ISP,校園網、企業或家庭PC機上網用戶。

⑹ 計算機的網路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現代計算機就是從古老的計算工具一步步發展過來的,中間經歷過的難易程度已經很少找到相關記載,但是可以想像如今計算機的智能化大概就能猜測出當時的一步步艱辛!

到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電子計算機出現的時候已經到了20世紀中期。

1946年,馮 · 諾依曼提出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

1. 由二進制代替十進制思想

2. 採用存儲程序思想

3. 從邏輯分為CPU(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同年第一台計算機ENIAC (埃尼阿克(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現世並正式投入運行,參與研製工作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機工程學院的莫克萊和埃克特為首的研製小組。

馮諾依曼並沒有參加 ENIAC 的研製,而是在了解到 ENIAC 項目後,在其基礎上帶領 ENIAC 的原班人馬研製了 EDVAC,重新設計了整個架構,從而奠定了當今所有計算機的結構,從而開始採用二進制進行運算。

ENIAC重30噸,使用了約18800個真空電子管,功率達174千瓦,佔地約140平方米,使用十進制運算,每秒能運算5000次加法,但是它不像現在這樣的電腦有輸入控制設備,只能通過人工來扳動龐大面板上的各種開關來進行數據信息輸入,雖然現在看來它真的很落後,但是在當時它代表著人類計算技術的最高成就,它奠定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基礎,開辟了信息時代。

第一台計算機操作圖片:

後來的日子裡面,根據計算機電子器件分為了四個階段

1946~1957年 電子管 外存:磁鼓,磁帶 機器語言、匯編語言
1958~1964年 晶體管 內存:磁芯體 出現程序員
1965~1972年 半導體,小規模集成電路 半導體存儲器
1972年至今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整個計算機起始與發展的歷程,是十分的曲折的,發展到如今還在感嘆它鬼斧天工的藝術性。

⑺ 計算機網路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1、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2、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3、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4、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7)計算機網路發展史發展三個階段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可按網路拓撲結構、網路涉轄范圍和互聯距離、網路數據傳輸和網路系統的擁有者、不同的服務對象等不同標准進行種類劃分。一般按網路范圍劃分為: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

區域網的地理范圍一般在10千米以內,屬於一個部門或一組群體組建的小范圍網,例如一個學校、一個單位或一個系統等。廣域網涉轄范圍大,一般從幾十千米至幾萬千米。

例如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者洲際網路,此時用於通信的傳輸裝置和介質一般由電信部門提供,能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城域網介於LAN和WAN之間,其范圍通常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距離從幾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局部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通常簡稱為"區域網",縮寫為LAN。區域網是結構復雜程度最低的計算機網路。區域網僅是在同一地點上經網路連在一起的一組計算機。區域網通常挨得很近,它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類網路。通常將具有如下特徵的網稱為區域網。

1、網路所覆蓋的地理范圍比較小。通常不超過幾十公里,甚至只在一幢建築或一個房間內。

2、信息的傳輸速率比較高,其范圍自1Mbps 到10Mbps ,已達到100Mbps 。而廣域網運行時的傳輸率一般為2400bps 、9600bps 或者38.4kbps 、56.64kbps 。專用線路也只能達到1.544Mbps 。

3、網路的經營權和管理權屬於某個單位。

⑻ 計算機網路的三個發展階段是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以單個計算機為主的遠程通信系統 這種系統也稱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包括一台中心計算機和多台終端。系統主要功能是完成中心計算機和各個終端之間的通信,而終端之間通過中心計算機進行通訊。 (2)多個主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互連起來的系統 這種系統中的每台計算機都具有自主處理功能,各個計算機之間不存在主從關系。 系統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是主機(Host)和介面信息處理機(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er:IMP)。主機主要用來運行用戶程序,而IMP則主要負責進行主機之間通信請求的處理。 (3)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遵循國際標准化協議、具有統一網路體系的結構。 隨著計算機通信網路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希望在更大的范圍內共享資源。某些計算機系統用戶希望使用其他計算機系統中的資源;或者想與其他系統聯合完成某項任務,這樣就形成了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計算機網路。

⑼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演變可概括為哪三個階段

一、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終端系統
計算機網路主要是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從20世紀50年代起步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因為計算機主機相當昂貴,而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相對便宜,為了共享計算機主機資源和進行信息的綜合處理,形成了第一代的以單主機為中心的聯機終端系統.
在第一代計算機網路中,因為所有的終端共享主機資源,因此終端到主機都單獨佔一條線路,所以使得線路利用率低,而且因為主機既要負責通信又要負責數據處理,因此主機的效率低,而且這種網路組織形式是集中控制形式,所以可靠性較低,如果主機出問題,所有終端都被迫停止工作.面對這樣的情況,當時人們提出這樣的改進方法,就是在遠程終端聚集的地方設置一個終端集中器,把所有的終端聚集到終端集中器,而且終端到集中器之間是低速線路,而終端到主機是高速線路,這樣使得主機只要負責數據處理而不要負責通信工作,大大提高了主機的利用率.

二、以通信子網為中心的主機互聯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計算機網路不再局限於單計算機網路,許多單計算機網路相互連接形成了有多個單主機系統相連接的計算機網路,
這樣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網路體系有兩個特點:
①多個終端聯機系統互聯,形成了多主機互聯網路
②網路結構體系由主機到終端變為主機到主機
後來這樣的計算機網路體系在慢慢演變,向兩種形式演變,第一種就是把主機的通信任務從主機中分離出來,由專門的CCP(通信控制處理機)來完成,CCP組成了一個單獨的網路體系,我們稱它為通信子網,而在通信子網連基礎上接起來的計算機主機和終端則形成了資源子網,導致兩層結構體現出現.第二種就是通信子網逐規模漸擴大成為社會公用的計算機網路,原來的CCP成為了公共數據通用網.

三、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路的逐漸普及,各種計算機網路怎麼連接起來就顯得相當的復雜,因此需要把計算機網路形成一個統一的標准,使之更好的連接,因為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就顯得相當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了體系結構標准化的計算機網路.
為什麼要使計算機結構標准化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因為為了使不同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更加緊密.第二個就是因為體系結構標准化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計算機網路的資源共享,所以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發展史發展三個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做哪個網路能掙錢 瀏覽:233
網路開關燈不亮檢測不到wifi 瀏覽:414
網路數據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482
蘋果的網路通話 瀏覽:171
大學生網路安全簡報內容 瀏覽:860
紅旗linux網路ip設置 瀏覽:200
32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 瀏覽:768
換聯通網路後小米路由器怎麼換網 瀏覽:178
黃石移動網路維修 瀏覽:219
oppo如何通話保持網路 瀏覽:488
華為路由器電腦查不到網路信號 瀏覽:284
網路歌曲作品是如何盈利的 瀏覽:461
請網路歌手唱歌要付多少錢 瀏覽:105
手機酷狗網路怎麼收藏 瀏覽:478
在線網路製作軟體 瀏覽:256
連著wifi打電話有網路嗎 瀏覽:563
無線網網路不穩定怎麼切換成數據 瀏覽:914
南傳網路機頂盒輸出解析度設置 瀏覽:88
華為怎麼開網路測速 瀏覽:705
為什麼沒有網路也可以打開微信 瀏覽:58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