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的學名

計算機網路的學名

發布時間:2022-05-28 04:05:33

⑴ 電腦為什麼叫COMPUTER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台,聯網計算機台數由原來的2.9萬台上升至5940萬台。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16 億,無線互聯網有6.7 億移動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

⑵ 有關計算機的一些基本概念

電腦的學名為電子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
通常說到「世界公認的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大多數人都認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於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製造的,但它的體積龐大,佔地面積17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0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這個說法被計算機基礎教科書上普遍採用,事實上在1973年根據美國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電子數字計算機,應該是美國愛何華大學的物理系副教授約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於1939年10月製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誤會,是因為「ENIAC」的研究小組中的一個叫莫克利的人於1941年剽竊了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並在1946年時,申請了專利。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73年這個錯誤才被扭轉過來。(具體情況參閱網路----「約翰·阿坦那索夫」詞條,希望大家記住ABC和約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後的教科書能夠修改這個錯誤)。後來為了表彰和紀念約翰·阿坦那索夫在計算機領域內作出的偉大貢獻,1990年美國前總統布希授予約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獎項----「國家科技獎」。
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櫃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現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最初的計算機由約翰·馮·諾依曼發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於現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麼大,後逐步發展而成。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展,製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路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由IBM於1980年推出。IBM推出以英特爾的x86的硬體架構及微軟公司的MS-DOS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並制定以PC/AT為PC的規格。之後由英特爾所推出的微處理器以及微軟所推出的操作系統發展幾乎等同於個人電腦的發展歷史。Wintel架構全面取代了IBM在個人電腦主導的地位。
編輯本段分類
從計算機的類型、運行方式、構成器件、操作原理、應用狀況等劃分,計算機有多種分類。
從數據表示來說,計算機可分為數字計算機、模擬計算機以及混合計算機三類;
數字計算機按構成的器件劃分,曾有機械計算機和機電計算機,現用的電子計算機,正在研究的光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神經計算機等等。
電子計算機就其規模或系統功能而言,可分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計算機和單片機。
編輯本段構成
不論何種計算機,它們都是由硬體和軟體所組成,兩著是不可分割的。人們把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
硬體
計算機系統中所使用的電子線路和物理設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如中央處理器( CPU )、存儲器、外部設備(輸入輸出設備、I/O設備)及匯流排等。
①存儲器。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數據,程序是計算機操作的依據,數據是計算機操作的對象。存儲器是由存儲體、地址解碼器 、讀寫控制電路、地址匯流排和數據匯流排組成。能由中央處理器直接隨機存取指令和數據的存儲器稱為主存儲器,磁碟、磁帶、光碟等大容量存儲器稱為外存儲器(或輔助存儲器) 。由主存儲器、外部存儲器和相應的軟體,組成計算機的存儲系統。
②中央處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按存在存儲器內的程序 ,逐條地執行程序所指定的操作。中央處理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數據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算術邏輯部件、操作控制器、程序計數器(指令地址計數器 )、地址寄存器等。
③外部設備是用戶與機器之間的橋梁。輸入設備的任務是把用戶要求計算機處理的數據、字元、文字、圖形和程序等各種形式的信息轉換為計算機所能接受的編碼形式存入到計算機內。輸出設備的任務是把計算機的處理結果以用戶需要的形式(如屏幕顯示、文字列印、圖形圖表、語言音響等)輸出。輸入輸出介面是外部設備與中央處理器之間的緩沖裝置,負責電氣性能的匹配和信息格式的轉換。
軟體
對能使計算機硬體系統順利和有效工作的程序集合的總稱。程序總是要通過某種物理介質來存儲和表示的 ,它們是磁碟、磁帶、程序紙、穿孔卡等,但軟體並不是指這些物理介質,而是指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程序本身。可靠的計算機硬體如同一個人的強壯體魄,有效的軟體如同一個人的聰穎思維。
計算機的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部分。系統軟體是負責對整個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調度、監視和服務。應用軟體是指各個不同領域的用戶為各自的需要而開發的各種應用程序。計算機軟體系統包括:
①操作系統 :系統軟體的核心,它負責對計算機系統內各種軟、硬資源的管理、控制和監視。
②資料庫管理系統:負責對計算機系統內全部文件、資料和數據的管理和共享。
③編譯系統:負責把用戶用高級語言所編寫的源程序編譯成機器所能理解和執行的機器語言。
④網路系統:負責對計算機系統的網路資源進行組織和管理,使得在多台獨立的計算機間能進行相互的資源共享和通信。
⑤標准程序庫:按標准格式所編寫的一些程序的集合,這些標准程序包括求解初等函數、線性方程組、常微分方程、數值積分等計算程序。
⑥服務性程序:也稱實用程序。為增強計算機系統的服務功能而提供的各種程序 ,包括對用戶程序的裝置、連接、編輯、查錯、糾錯、診斷等功能。為了使計算機能算得快和准、記得多和牢,數十年來,對提高單機中的中央處理器的處理速度和精度,對提高存儲器的存取速度和容量作了許多改進,如:增加運算器的基本字長和提高運算器的精度;增加新的數據類型,或對數據進行自定義,使數據帶有標志符,用以區別指令和數,及說明數據類型;在 CPU 內增設通用寄存器、採用變址寄存器、增加間接定址功能和增設高速緩沖存儲器和採用堆棧技術;採用存儲器交叉存取技術及虛擬存儲器技術;採用指令流水線和運算流水線;採用多個功能部件和增設協處理器等。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⑶ 計算機的起源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

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約為487000美元。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匯編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

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3)計算機網路的學名擴展閱讀

未來計算機性能應向著微型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發展。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為了適應尖端科學技術的需要,發展高速度、大存儲容量和功能強大的超級計算機。隨著人們對計算機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特別是在軍事和科研教育方面對計算機的存儲空間和運行速度等要求會越來越高。此外計算機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2、微型化

隨著微型處理器(CPU)的出現,計算機中開始使用微型處理器,使計算機體積縮小了,成本降低了。

3、網路化

互聯網將世界各地的計算機連接在一起,從此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計算機網路化徹底改變了人類世界,人們通過互聯網進行溝通、交流(OICQ、微博等),教育資源共享、信息查閱共享(網路、谷歌)等。

4、人工智慧化

計算機人工智慧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現代計算機具有強大的功能和運行速度,但與人腦相比,其智能化和邏輯能力仍有待提高。

5、多媒體化

傳統的計算機處理的信息主要是字元和數字。事實上,人們更習慣的是圖片、文字、聲音、像等多種形式的多媒體信息。多媒體技術可以集圖形、圖像、音頻、視頻、文字為一體,使信息處理的對象和內容更加接近真實世界。

⑷ 了解科技知識

網路
網路一詞有多種意義,可解作:
流量網路(flow network)也簡稱為網路(network)。一般用來對管道系統、交通系統、通訊系統來建模 ,有時特指計算機網路 (Computer Network) 或特指其中的互聯網 (Internet) 由有關聯的個體組成的系統,如:人際網路、交通網路、政治網路 。

[英文]:network

[解釋]:由節點和連線構成的圖。表示研究諸對象及其相互聯系。有時用帶箭頭的連線表示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存在某種順序關系 。在節點或連線旁標出的數值 ,稱為點權或線權,有時不標任何數。用數學語言說,網路是一種圖,一般認為它專指加權圖。網路除了數學定義外,還有具體的物理含義,即網路是從某種相同類型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習慣上就稱其為什麼類型網路,如開關網路、運輸網路、通信網路、計劃網路等。總之,網路是從同類問題中抽象出來的用數學中的圖論來表達並研究的一種模型。

電腦
用電子等部件模擬的具有運算能力的物體,學名計算機。最初由約翰•馮•諾依曼發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於現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麼大,後逐步發展而成。 是一種能夠按照指令對各種數據和信息進行自動加工和處理的電子設備。一般來說電腦由二部分組成,即硬體和軟體。硬體包括:顯示器、滑鼠、鍵盤、機箱、電源、主板,CPU、音效卡、顯卡、光碟機(軟碟機已淘汰)、內存、硬碟,有些還包含網卡、音箱、耳機、列印機、掃描儀、攝像頭、手寫板等外部設備。軟體又分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電腦學名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1945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用於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製造的,但它的體積龐大,佔地面積50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0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櫃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現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展,製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路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由IBM於1981年推出。

⑸ 計算機網路的構成要素

通訊主體、通訊協議、網路設備
計算機網路按不同的標准來分有多個分類。例如按范圍和距離來分,可以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區域網速度快,正確性高,主要用與資源共享,廣域網主要用於遠程通信,網際網路屬於廣域網范疇);按布線拓撲結構可以分為匯流排型,星型,環型,樹型(星型組網簡單,單位里較多採用星型);按工作原理來分,可以分為乙太網(Ethernet)、令牌網(Token Ring)、FDDI網、非同步傳輸模式網(ATM)等幾類,而乙太網應用極其廣泛,很多區域網都是乙太網,非同步傳輸模式網(ATM)前景看好。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科學家計算機聯網實驗成功,實際上宣告了人類網路時代的到來。而目前的網際網路,最早由美國國防部出資建設的ARPANet發展起來,當時只有4台計算機。中國在1994年加入了網際網路。不管是哪種計算機網路,它都要由三個要素組成。
1.通信主體
通信主體是指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兩台或兩台以上的計算機才能構成網路。
2.通信設備
包括網線(例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衛星信道)、網卡、網橋、網關、路由器等設備。
3、通信協議
兩台計算機要相互通信,就象兩個人要相互交流,必須有共同的語言。目前世界上有很多通信協議,應用最廣的就TCP/IP協議。它也是網際網路採用的協議,其實就是沿用了ARPANET的協議。我們在查看本地連接和更改IP地址時就可以看到該協議。
協議是計算機里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它涉及很多技術。各國各地區都可能不同。為了促進合作交流經濟發展,各國需要採用統一的標准和協議。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國際電信聯盟、IEEE(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等機構都是負責這制定標准方面的工作。這些標准一般是推薦性標准,許多國家考慮到這些標準是發達國家技術經驗的結晶以及自身利益,往往都在本國執行這些協議。例如。在計算機里都是用二進製表示數據,美國國家信息交換碼標准(ASCII碼)規定了常用的128個字元的二進制代碼,它規定象「A"等字元用"1000001"來表示,其實已經成為一個默認的國際標准。
只有在戰爭和特殊情況下這些標准協議才會改變。
網路除了以上三個要素外還需要一些軟體,例如網路操作系統等,這對網路的影響也很大。

⑹ 計算機網路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1、 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總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2、 聯機系統:是由一台中央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地理位置分散的終端而構成的計算機系統。

3、 PDN:是公用數據網。網中傳輸的是數字化的數據,屬於通信子網的一種。

4、 OSI: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為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制訂的七層網路模型。
5、 數據通信:是一種通過計算機或其他數據裝置與通信線路,完成數據編碼信號的傳輸、轉接、存儲和處理的通信技術。

6、 數據傳輸率:每秒能傳輸的二進制信息位數,單位為B/S.
7、 信道容量:是信息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是信息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

8、 自同步法:是指接收方能從數據信號波形中提取同步信號的方法。

9、 PCM:稱脈碼調制,是將模擬數據換成數字信號編碼的最常用方法。
10、 FDM:又稱時分多路復用技術,是在信道帶寬超過原始信號所需帶寬情況下,將物理停產的總帶寬分成若干個與傳輸單個信號帶寬相同的子停產,每個子信息傳輸一路信號。

11、 同步傳輸:是以一批字元為傳輸單位,僅在開始和結尾加同步標志,字元間和比特間均要求同步。

12、 差錯控制:是指在數據通信過程中能發現或糾正差錯,把差錯限制在盡可能小的允許范圍內的技術和方法。
13、 信號:是數據的電子或電磁編碼。

14、 MODEM:又稱數據機。其作用是完成數字數據和模擬信號之間的轉換,使傳輸模擬信號的媒體能傳輸數字數據。發送端MODEM將數字數據調制轉換為模擬信號,接收端MODEM再把模擬信號解調還原為原來的數字數據。
15、 信號傳輸速率:也稱碼元率、調制速率或波特率,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個數,單位記做BAND。
16、 基帶傳輸:是在線路中直接傳送數字信號的電脈沖,是一種最簡單的傳輸方式,適用於近距離通信的區域網。
17、 串列通信:數據是逐位地在一條通信線上傳輸的,較之並行通信速度慢,傳輸距離遠。

18、 信宿:通信過程中接收和處理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19、 信源:通信過程中產生和發送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20、 全雙工:允許數據同時在兩個方向上傳輸,要有兩條數據通道,發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獨立的接收和發送能力。

⑺ 計算機網路的硬體主要包括什麼

一是網路伺服器;
二是網路工作站;
三是網路適配器,又稱為網路介面卡或網卡;
四是連接線,學名「傳輸介質」或「傳輸媒體」,主要是電纜或雙絞線,還有不常用的光纖。
如果要擴展區域網的規模,就需要增加通信連接設備,如數據機、集線器、網橋和路由器等。我們把這些硬體連接起來,再安裝上專門用來支持網路運行的軟體,包括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那麼一個能夠滿足工作或生活需求的計算機網路也就建成了。

⑻ 什麼是BBN計算機

電腦學名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1945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JAC」,用於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製造的,但它的體積龐大,佔地面積50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0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 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櫃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現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展,製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路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由IBM於1981年推出。

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在ARPA(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機分校)、 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學院)、 Harvard(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學)、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Carnegie- Mellon(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NASA/Ames(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蘭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之後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無法在此一一列出。

1968年,當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他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互聯網最初設計是為了能提供一個通訊網路,即使一些地點被核武器摧毀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會指引通信信息經由中間路由器在網路中傳播。

最初的網路是給計算機專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用的。當時一點也不友好。那個時候還沒有家庭和辦公計算機,並且任何一個用它的人,無論是計算機專家、工程師還是科學家都不得不學習非常復雜的系統。乙太網-----大多數區域網的協議,出現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學學生BobMetcalfe(鮑勃.麥特卡夫)在「信息包廣播網」上的論文的副產品。這篇論文最初因為分析的不夠而被學校駁回。後來他又加進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於TCP/IP體系結構的發展,互聯網在七十年代迅速發展起來,這個體系結構最初是有BobKahn(鮑勃.卡恩)在BBN提出來的,然後由史坦福大學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溫特.瑟夫)和整個七十年代的其他人進一步發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國國防部)採用了這個結構,到1983年,整個世界普遍採用了這個體系結構。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部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樣地,BITNET(一種連接世界教育單位的計算機網路)連接到世界教育組織的IBM的大型機上,同時,1981年開始提供郵件服務。Listserv 軟體和後來的其他軟體被開發出來用於服務這個網路。網關被開發出來用於BITNET和互聯網的連接,同時提供電子郵件傳遞和郵件討論列表。這些 listserv和其他的郵件討論列表形成了互聯網發展中的又一個重要部分。

當e-mail(電子郵件)、FTP(文件下載)和telnet(遠程登錄)的命令都規定為標准化時,學習和使用網路對於非工程技術人員變的非常容易。雖然無論如何也沒有今天這么容易,但對於在大學和特殊領域里確實極大地推廣了互聯網的應用。其它的部門,包括計算機、物理和工程技術部門,也發現了利用互聯網好處的方法,即與世界各地的大學通訊和共享文件和資源。圖書館,也向前走了一步,使他們的檢索目錄面向全世界。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 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中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約在同一時期,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 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 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of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 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 被開發出來。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 (Jonay』).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連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圖形瀏覽器Mosaic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這個協議的發展,這個瀏覽器是由MarcAndressen和他的小組在NCSA(國際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開發出來的。今天,Andressen是Netscape公司的首腦人物,Netscape公司開發出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圖形瀏覽器和伺服器,這一成就是微軟公司始終難以超越的。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Dephi是最早的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在線網路服務的國際商業公司。1992年7月開始電子郵件服務,1992年11月開展了全方位的網路服務。在1995 年5月,當NFS(國際科學基金會)失去了互聯網中樞的地位,所有關於商業站點的局限性的謠傳都不復存在了,並且所有的信息傳播都依賴商業網路。AOL (美國在線)、Prodigy()和CompuServe(美國在線服務機構)也開始了網上服務。在這段時間里由於商業應用的廣泛傳播和教育機構自力更生,這使得NFS成本投資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今天,NSF已經放棄了資助網路中樞和高等教育組織,一方面開始建立K-12和當地公共圖書館建設,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網路大量高速的連接。

微軟全面進入瀏覽器、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市場的轉變已經完成,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商業公司。1998年6月微軟的瀏覽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電腦顯示出BillGates(比爾.蓋次)在迅速成長的互聯網上投資的決心。

⑼ 關於電腦的專業有哪些

關於電腦的專業有: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與修養,遵守法律法規,具有社會和環境意識,掌握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以及與計算系統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具備包括計算思維在內的科學思維能力和設計計算解決方案、實現基於計算原理的系統的能力,能清晰表達,在團隊中有效發揮作用,綜合素質良好,能通過繼續教育或其他的終身學習途徑拓展自己的能力。

了解和緊跟學科專業發展,在計算系統研究、開發、部署與應用等相關領域具有就業競爭力的高素質專門技術人才。

2、網路工程專業:主要講授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計算機軟硬體系統及應用知識、網路工程的專業知識及應用知識。網路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具有本專業領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實踐技能,並具有良好的外語應用能力的高級研究應用型專門人才。

3、數字媒體技術:本專業培養掌握數字媒體技術相關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具有較高藝術欣賞水準與創意思維、較強工科創新設計與實踐開發能力。

具備良好合作精神和創新創業素質,能勝任影視與動畫設計製作、虛擬現實與游戲開發、人機交互系統研發、網路新媒體設計開發等工作的交叉性復合型人才。

4、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是教育部的特設專業,結合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是將軟體設計與硬體設計一體化,並結合電力電子學的一門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電子、自動控制、電力工程以及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理論及技術,能從事現代電子系統的開發設計、工藝控制、智能設備的軟硬體開發以及電力電子系統設計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5、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是計算機技術與管理技術的交叉學科,各個學校的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專業都有所不同,偏重計算機技術,涉及管理范疇,確切的是利用計算機完成各類信息管理。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計算機信息管理的專業知識,具備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網路應用、電子商務實施等能力,從事企事業單位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網站設計與維護、電子商務實施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⑽ 數據通信網與計算機網路的關系

通信網指的是傳送網,就是在光纖等介質上傳送不同的信號。他只涉及到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的學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2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 瀏覽:767
換聯通網路後小米路由器怎麼換網 瀏覽:177
黃石移動網路維修 瀏覽:218
oppo如何通話保持網路 瀏覽:487
華為路由器電腦查不到網路信號 瀏覽:283
網路歌曲作品是如何盈利的 瀏覽:460
請網路歌手唱歌要付多少錢 瀏覽:104
手機酷狗網路怎麼收藏 瀏覽:477
在線網路製作軟體 瀏覽:254
連著wifi打電話有網路嗎 瀏覽:561
無線網網路不穩定怎麼切換成數據 瀏覽:912
南傳網路機頂盒輸出解析度設置 瀏覽:87
華為怎麼開網路測速 瀏覽:705
為什麼沒有網路也可以打開微信 瀏覽:586
移動網路登不了wow官網嗎 瀏覽:544
華為手機網路虛標 瀏覽:241
網路電視帶wifi么 瀏覽:500
學校網路認證路由器重新設置 瀏覽:588
允許wifi共享網路 瀏覽:248
網路中繼連接主路由器連接不上 瀏覽:12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