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機網路體系分為哪四層
1.、應用層
應用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高層,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服務,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2.、傳輸層
傳輸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傳輸層,為應用層實體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證了數據包的順序傳送及數據的完整性。該層定義了兩個主要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TCP協議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通過「三次握手」來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而UDP協議提供的則是不保證可靠的(並不是不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
3.、網際互聯層
網際互聯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網路層,主要解決主機到主機的通信問題。它所包含的協議設計數據包在整個網路上的邏輯傳輸。注重重新賦予主機一個IP地址來完成對主機的定址,它還負責數據包在多種網路中的路由。
該層有三個主要協議:網際協議(IP)、互聯網組管理協議(IGMP)和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
IP協議是網際互聯層最重要的協議,它提供的是一個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報傳遞服務。
4.、網路接入層(即主機-網路層)
網路接入層與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相對應。它負責監視數據在主機和網路之間的交換。事實上,TCP/IP本身並未定義該層的協議,而由參與互連的各網路使用自己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協議,然後與TCP/IP的網路接入層進行連接。地址解析協議(ARP)工作在此層,即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
(1)計算機網路中層的概念擴展閱讀:
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劃分為以下七層:
物理層: 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相當於郵局中的搬運工人。
數據鏈路層: 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
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相當於郵局中的裝拆箱工人。
網路層: 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傳輸層: 提供終端到終端的可靠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跑郵局的送信職員。
會話層: 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收寄信、寫信封與拆信封的秘書。
表示層: 協商數據交換格式 相當公司中簡報老闆、替老闆寫信的助理。
應用層: 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老闆。
㈡ 為什麼計算機網路有七層和四層之說,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七層」是OSI參考模型,即物理層 、 數據鏈路層 、 網路層、傳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應用層 ;
「四層」是 TCP/IP參考模型,即物理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
雖說有四層和七層之說,但是其實一樣的, TCP/IP中的物理鏈路層對應OSI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對應網路層,傳輸層對應傳輸層,應用層對應會話層 、表示層、應用層 。 相同點:
1、兩者都是以協議棧的概念為基礎
2、協議棧中的協議彼此相互獨立
3、下層對上層提供服務
不同點:
1、OSI是先有模型,TCP/IP是先有協議
2、TCP/IP用於Internet網路,OSI只用於參考,
3、層次數量不同
4、封裝不同(逐層封裝(OSI)與 越層封裝(TCP/IP))
㈢ 計算機網路基本概念
1、含義:計算機網路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2、產生和發展:計算機網路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誕生階段,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形成階段,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互聯互通階段,計算機網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守國際標准;高速網路技術階段,發展為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互聯網。
3、分類: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無線網。
4、功能: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利用數據傳輸技術在兩個終端之間傳遞數據信息;資源共享;集中管理;實現分布式處理;負荷均衡。
5、應用:主要體現在商業、家庭。移動用戶方面的應用。商業方面,提供通信媒介,如電子郵件、視頻會議;電子商務活動;通過Internet與客戶做各種交易,如書店、音像。家庭運用包括訪問遠程信息、個人通信、互動式娛樂等。
(3)計算機網路中層的概念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1、速率
計算機網路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根據每幀圖像存儲時所佔的比特數和傳輸比特率,可以計算數字圖像信息傳輸的速度。位元組(Byte)是構成信息的單位,在計算機中作為處理數據的基本單位,1位元組等於8位,即 1 Byte = 8 bits。
2、帶寬
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網路中某一點的最高數據率,常用的單位為bps(又稱為比特率,bit per second,每秒多少比特)。在日常生活中中描述帶寬時常常把bps省略掉,例如:帶寬為4M,完整的稱謂應為4Mbps。
3、吞吐量
對網路、設備、埠、虛電路或其他設施,單位時間內成功地傳送數據的數量。吐量的大小主要由網路設備的內外網口硬體,及程序演算法的效率決定,尤其是程序演算法。
㈣ 管理信息系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強調信息的什麼特徵時效性客觀性
衡量信息社會的主要標准
答:衡量信息社會的主要標准包括
1.
從事信息業工作的人數;
2.
國民經濟總產值中,信息
經濟所佔的比例;
3.
知識成為社會發展的巨大資源。
信息的基本特徵
信息的客觀性;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價值性;信息的時效性,信息的無限性。
信息系統評價的主要方法
。
系統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多因素加權平均法、層次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經濟效果評價法
等。
分布式系統
答:利用計算機網路把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等信息資源聯系在一起,
服務於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實現相互通信和資源共享,
就形成了管理信息系統的分布式結構.
具
有分布結構的系統稱為分布式系統。
何謂決策的結構化問題?
答:能夠用明確的語言(數學的或邏輯學的,形式的或非形式的)給予清晰的描述(定量的
或推理的)清楚的問題。三個階段都能使用確定的演算法或決策規則。
簡述用資料庫系統進行數據管理的特點
①資料庫系統提供了最有效的數據管理方法,其突出特點是:
數據的結構(元數據)和數據的聯系存放在數據字典中,程序通過
DBMS
存取資料庫的數據,
從數據字典中獲取結構與數據的聯系,自動維護數據字典以適應數據的變動,用戶不需要修
改應用程序,實現了數據的獨立性。②不同用戶使用同一個資料庫,各自存取資料庫的不同
子集,實現了數據共享。③雖然一個數據可能出現在不同的邏輯文件中,但實際上物理存儲
可能只有一個,這樣就減少了數據冗餘。④
DBMS
有嚴密的措施和方法保證數據的安全性與完
整性。
比如,
設置多級密碼、
定義關系的完整性規則等。
⑤提供簡單易用的數據查詢語言
SQL
,
允許多種語言操縱資料庫,如
C++
、
Delphi
、
VB
等,使編程難度大大降低,效率提高。
簡述原型法開發管理的過程、特點及其局限性
原型法開發管理信息系統有如下特點:
(1)
由於原型法的循環反復、
螺旋式上升的工作方法,
更多地遵循了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因而更容易被人們掌握和接受。
(2)
原型法強調用戶的參與,
特別是對模型的描述和系統運行功能的檢驗,
都強調了用戶
的主導作用,這樣溝通了人們的思想,縮短了用戶和系統開發者的距離。在系統開發過程中,
需求分析更能反映客觀實在,信息反饋更及時、准確
,
潛在的問題能盡早發現、及時解決,增
加了系統的可靠性和適用性。用戶參與了研製系統的所有階段。在系統開發過程中,通過開
發人員與用戶之間的相互作用,使用戶的要求得到較好的滿足。傳統的生命周期法中用戶與
開發者之間的信息反饋較少,往往導致用戶對研製成的系統抱怨不止。
(3)
原型法提倡使用工具開發
,
即使用與原型法相適應的模型生成和修改、目標的建立和
運行等一系列的系統開發生成環境
,
使得整個系統的開發過程擺脫了老一套的工作方法
,
時
間、效率、質量等方面的效益都大大提高了,系統對內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大大增強了。
(4)
原型法將系統調查、
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合而為一,
使用戶一開始就能看到系統開發
後是一個什麼樣子,並且用戶參與系統全過程的開發,知道哪些是有問題的,哪些是錯誤的,
哪些需要改進等等,消除了用戶的心理負擔,打消了他們對系統何時才能實現以及實現後是
否適用等疑慮,提高了用戶參與開發的積極性。同時用戶使用了系統,對系統的功能容易接
受和理解,有利於系統的移交、運行和維護。
盡管原型法從表面上繞開了系統分析過程中所面臨的矛盾,但它還存在著種種局限和問題。
具體表現在:
(
1
)對於大型系統的開發,原型法常常顯得無能為力。因為大型系統,不經過系統分析
來進行整個系統的設計,想直接用屏幕來一個一個地模擬是困難的。
(
2
)對於有大量運算,邏輯性較強的程序模塊,原型法很難構造出模型來供人評價,因
為這類問題沒有那麼多交互方式,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把問題說清楚。
(
3
)對於原來的管理基礎不夠完善,信息處理混亂的一些企業,容易造成工作過程不清
析,這樣用原型法構造原型有一定困難。並且由於用戶的工作水平和他們長期所處的混亂環
境影響,容易使設計者走上機械地模擬原來的手工系統的軌道。
(
4
)由於原型法不經過系統分析,因此整個系統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各子系統之間的
介面不明確,系統開發的文檔無法統一,容易給以後的維護帶來困難。
簡述管理信息系統對提高企業效率的作用
。
答:企業利用管理信息系統提高企業效率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減低采購成本,如差旅費用,勞動力成本、印刷與郵寄成本等。
2
減少庫存,使庫存結構優化。網路采購與銷售建立起一種按需定產的模式。
3
降低銷售成本和市場開發成本。因為銷售通過網上來完成。
4
利用信息技術重組生產業務流程,減少了中間環節,節約了勞動力,提高了產品質量,降
低了生產成本,從而獲得了競爭力。
5
利用網路等信息技術,使信息的溝通更加快速、效果更好,中層的許多工作可由網路代替。
總之,應用信息技術,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大大提高。
從上述幾個方面展開,最好結合實際來論述。
結合實際談談你對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必要性和復雜性的認識。
必要性:
•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時代,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在信息化過程
中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System
,
IT/IS)
優化管
理決策,提高企業生產和經營的效率和效益,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最終達到推動經濟增長
的目的。
•在信息化社會中,
變化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
世界范圍內的三個劇烈變化改變了企業的
經營環境。
1.
全球經濟一體化
2.
工業經濟向基於知識和信息的經濟轉變
3.
企業組織
和管理的變革
。
企業希望通過信息系統所提供的信息加工、通訊功能和管理功能進行快捷的信息交換和
輔助決策。•克服地理位置分散、信息共享和協調困難的局面,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貿易,在世
界市場中進行采購,向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各種服務。總之,企業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與挑
戰,需要信息系統的支持。
復雜性:
信息系統由應用信息系統、人員、戰略、組織、管理、數據資源、信息系統基礎設
施七個部分組成,
信息系統的建設是需要經歷系統規劃
--
系統分析
---
系統設計
----
系統實施
----
系統運行與維護的過程,其中涉及人、事、管理組織等因素。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含義與按規模大小的分類、基於網路技術建設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
答:凡是由多個獨立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線路和設備連接起來,在網路軟體的管理下實現
資源共享的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計算機通常按照規模大小和距離可以分為區域網(
LAN
)
、
城域網(
MAN
)和廣域網(
WAN
)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有三個方面:
①資源共享功能。凡是在網路上的用戶都能夠部分或全部享受網路的資源。共享的資源
包括共享軟體、共享硬體和共享數據。
②信息交換功能。用以實現網路中各個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遞,用戶可以在網上傳遞電
子郵件、發布消息、光顧網上商店、召開網上會議等。
③分布處理功能。一項復雜的任務可以劃分成許多部分,由網路中的各個計算機分別承
擔,達到均衡使用資源,實現分布處理的目的。
簡述系統切換的方式,它們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有三種:直接切換、並行切換和分階段轉換。直接切換的優點是轉換簡單、費用少,但風險
大。並行切換即新舊系統同時運行,對照兩者的輸出,利用原系統來檢測信息系統。這種方
式風險小,但費用較高。分階段切換是分期分批進行切換。此方式能防止直接切換產生的危
險性,也能減少並行切換的費用。
簡述信息主管
CIO
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答:信息主管
CIO
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有以下八項要求:
(
1
)管理經驗。實踐證明,一個成功的
CIO
,至少需要
5
至
8
年的管理經驗積累。
(
2
)技術才能。通曉信息技術是
CIO
安身立命的根本。
(
3
)經營頭腦。
CIO
的工作必須以提高組織的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
(
4
)
信息素養。
CIO
應有高度的判別能力和挖掘信息價值的藝術,
才能使自己的決策能力
達
到戰略決策的水平。
(
5
)應變能力。
CIO
要能抓住一瞬即逝的機遇,對各種變化作出迅捷及時的反應。
「高層主
管」還應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敢於迎接各種困難和挑戰的勇氣。
(
6
)表達能力。
CIO
必須具備良好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
(
7
)協調能力。
CIO
要善於協調組織內部各層次、各部門的關系以及與其協作夥伴的關系,
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廣泛的親和能力,善於對話和溝通。
(
8
)領導能力。
CIO
既能指揮信息部門的工作,也能對組織的信息政策和策略起領導作用。
學生信息倫理道德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具體內容如下:
(
1
)提高「信息道德認知」
。努力學習鄧小平理論等政治思想,提高自己
判斷善惡、是非、美醜的能力,抵制網上垃圾信息、黃色、色情、反動政治信息和封建迷信
信息的污染和危害。
(
2
)升華信息道德情感。培養自己的事業心、責任感、合作精神,樹立為集體、為國家為人
類社會造福而不懈奮斗的崇高道德理想。
(
3
)鍛煉信息道德意志。倡導道德自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培養自己在
履行信息道德義務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決心和毅力以及不怕困難和挫折的勇氣,鍛煉其獨立
性、果斷性,培養持久性與自製力。
(
4
)強化信息道德行為。不非法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做到網上文明聊天,負責任地使用信
息和發布信息。強化遵紀守法觀念和行為習慣。
簡述系統維護包括的主要工作與系統維護的類型?
答:主要工作有:應用軟體的維護;數據文件的維護;代碼的維護;硬體設備維護。
維護的類型有:更正性維護;適應性維護;完善性維護;預防性維護。
分別歸納解釋信息系統的三個維度維度
組織維:信息系統是組織整體的一部分。組織的關鍵要素是人員、結構、企業過程、政
策和文化。組織是由不同的層次和專業任務組成。主要的職能由銷售和市場、製造和生產、
財務和會計以及人力資源等組成,不同的職能有專門的系統對應與支持。
管理維:管理的很大一部分責任是由新技術和信息驅動的工作。信息技術在再指揮和組
織再設計上起到強有力的作用。管理的角色和決策在組織的不同層次上是不同的。各層管理
均被期望對各種問題能提出創造性的、新穎的解決方法。
技術維:技術闡明了整個組織可以共享的資源,並組成公司的
IT
基礎設施。
IT
基礎設
施提供了基礎或者平台,在其上面,公司可建造它們特殊的信息系統。
簡述信息系統如何支持組織經理的活動
?
(
1
)
有幾個模型表現出經歷在組織中實際如何工作,
這也就指出了信息系統如何用於管理支
持。
(
2
)
決策也可能在個人或群組級。
決策的個人模型假定人類可以基於他們的目的和目標的優
先次序進行合理的方案選擇。決策的組織模型揭示實際的決策是像在競技場上一樣做出的,
在那裡,心裡的、政治的、官僚的力量相互爭斗。
(
3
)信息技術為經理們提供了新的工具,幫他們以新的角色從事傳統的工作,使他們能比以
前更快更精確地監視、計劃和預測,並能更快速地響應環境的變化。信息技術已在支持信息
分配角色、組織層次聯絡者角色和資源分配者角色等方面對經理們非常有用。然而,信息系
統對某些管理角色卻難以支持,因為主要是一些非常結構化的決策。
信息系統如何支持企業戰略,以獲得競爭優勢
?
(
1
)企業可用戰略信息系統領先於競爭者。這些系統改變組織的目標、企業過程、產品、服
務或環境關系,引導他們進入新的行為模式。
(
2
)信息系統可以在企業級、集團級和行業級支持組織戰略。
在企業級,信息系統可幫助企業成為低成本生產者、實現差異化產品和服務或服務新市場。
信息系統也可以用快速顧客響應與供應鏈管理系統鎖定顧客和供應商。價值鏈分析在企業級
是有用的,用來強調企業的某些特殊活動,信息系統在該領域最能給以戰略影響。
在集團級,信息系統可用於聯結分立的企業單位一起運行,從而使他們功能如一或跨單位共
享知識。
在行業級,系統可提高競爭優勢,和本行業的其他企業容易合作,創造共享信息、交換業務
或協調活動的共同體或社區。競爭力模型、信息夥伴、企業生態系統和網路經濟,對識別在
行業級的系統的戰略機會是非常有用的概念。
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
?
主要有七個部分:
計算機硬體平台②操作系統平台③企業軟體應用④網路
/
通信⑤咨詢與系統集成⑥數據管理
和存儲⑦網際網路平台
軟體平台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有四個發展趨勢:
Linux
和開放源代碼軟體②
Java
③企業集成軟體④軟體外包
建立和管理信息技術基礎設施面臨的挑戰?
(
1
)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投資決策;
(
2
)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個組件之間的平衡;
(
3
)如何處理
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變化:可擴展性和技術變革;
(
4
)對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如何進行管理和
治理。
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競爭力模型。
(
1
)對企業服務的市場需求;
(
2
)企業的商業戰略;
(
3
)企業的
IT
戰略、基礎設施及成本;
(
4
)信息技術評估;
(
5
)競爭對手的
IT
服務;
(
6
)競爭對手的
IT
基礎設施投資
技術資產的整體擁有成本。
購買計算機硬體的費用②購買軟體或軟體許可證的費用③安裝計算機和軟體的費用④培訓系
統管理員和用戶的費用⑤技術支持費用⑥軟、硬體升級、維護費用⑦相關基礎設施費用⑧宕
機費用⑨空間和能源費用
簡述企業系統的商業價值
?
(
1
)
幫助構成一個較統一的組織。
公司可以利用企業系統去創造過去不可能實現的組織結構,
或者去創造更訓練有素的組織文化
(
2
)
較有效的運營和顧客驅動的企業過程。
企業系統可以幫助創造一個顧客驅動組織的基礎
(
3
)改善公司決策的全局信息。除了監視運行活動,如跟蹤訂單狀態和庫存水平,企業系統
還可以改善組織內的報告和決策。
簡述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商業價值。
(
1
)改善顧客服務和響應;
(
2
)降低成本,降低與供應鏈中產品移動有關的部分或全部成本。
(
3
)使公司收入得到越快,現金利用方面充足
簡述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
主要為以下三方面提供軟體和在線工具:
(
1
)銷售人員自動化;
(
2
)顧客服務;
(
3
)市場
簡述知識的維度與特性。
知識的重要維度:知識是一種公司資產;只是有不同的形式;只是有自己的定位;只是是與
情境相關的。
知識的特性:知識的共享性;知識的隱含性;知識的增值性;知識的資源性
決策支持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有哪些不同?
(
1
)
MIS
主要強調結構化問題,
DSS
支持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問題的分析;
(
2
)
MIS
向經理提供基於正軌流的數據的報告,進行企業的一般控制,而
DSS
則強調變化、
靈活和快速響應。
(
3
)
DSS
較少地強調把用戶連向結構化的信息流,而相應較多地強調模型、假設、針對性查
詢和圖形顯示。
簡述
GDSS
的軟體工具。
電子問卷;電子頭腦風暴工具;選舉或設置優先權的工具;利益相關者識別和分析工具;政
策生成工具;群組字典
簡述系統開發的幾個步驟?
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編程;測試;切換;運行和維護
簡述信息系統原型法
?
原型法是指在獲取一組基本的需求定義後,利用高級軟體工具可視化的開發環境,快速地建
立一個目標系統的最初版本,並把它交給用戶試用、補充和修改,再進行新的版本開發。反
復進行這個過程,直到得出系統的「精確解」
,即用戶滿意為止。
簡述財務模型的局限。
1
、財務模型在成本和利益的估計中沒有強調風險與不確定性;
2
、成本和收益不發生在相同的時間段。
簡述從戰略層面考慮的選擇與評價信息系統投資的方法。
1
、投資組合分析:可以幫助公司對信息技術投資的全面了解——所有信息系統項目和財產,
包括基礎設施、外包和許可證等。這個信息系統投資組合可用做對公司一定的收益和風險進
行描述,類似於財務組合。
2
、
計分模型:
一個快的令人信服的系統選擇決策的方法是計分模型法
(scoring
models)
。
計
分模型的重要輸出不是得分,而是用於評定系統的標準的協定。通過模型的多次循環,改而
合理地變化,計分模變判據和權重,來看輸出對判據是否靈敏型最常用於確認、合理化和支
持決策,而不是用於系統選擇的最終仲裁。
3
、實際期權定價模型:實際期權定價模型
(Real Option Pricing Model
,
ROPM)
借鑒了金融
業的期權價值的概念。
期權本質上是一種權利,而不是義務,這個權利將在以後某日實現。
信息系統項目類似於股票期權,技術上的一個初始消耗創造—種權利,但不是義務,它能獲
得與未來技術開發和部署相聯系的利益。
4
、知識增值法:任何應用信息技術改變企業過程的計劃均要求知識的輸入。用於產生新過程
改進的輸出的知識的價值可以用做價值附加的測量。知識輸入可以根據掌握新過程的學習時
間來測量,且知識的回報可以估計。
信息系統為管理者帶來的
5
個挑戰
①信息系統的投資挑戰
②企業戰略的挑戰(組織實際上需要進行再設計。發展新的企業模式,廢除過時的規則,刪
除無效和過時的企業過程與組織結構。
)
③全球化的挑戰(需要信息系統來支持不同國家的產品生產和銷售。
)
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挑戰(為數字化企業創建信息基礎設施是一項困難的任務。
)
⑤道德與安全的責任和控制的挑戰
組織的共同特徵
辦事常規和企業過程、組織政治、組織文化
電子商務的分類
B2C
企業對消費者電子商務;
B2B
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
C2C
消費者對消費者電子商務
軟體外包的三個來源
商業軟體供應商提供的商用軟體包;應用服務提供商提供的軟體服務;將定製的應用開發外
包給其他公司
傳統文件環境帶來的問題
數據冗餘和不一致性;數據—程序依賴;缺乏靈活性;低安全性;低共享性
顧客關系管理系統(
CRM
)的主要功能
銷售力量自動化;顧客服務;市場
知識管理價值鏈
知識尋求;知識儲存;知識分發;知識應用;組織和管理資本;協作、實踐社區和辦公室環
境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㈤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1.計算機網路是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相連接起來,在網路軟體(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協議)的支持下實現彼此之間的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的系統。
2.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
3. 1)資源的共享;2)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3)集中管理和分布處理;4)快速的遠程通信功能;5)綜合信息服務。
4.TCP/IP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傳輸控制/網際協議,又叫網路通訊協議,這個協議是Internet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TCP/IP是網路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協議。雖然從名字上看TCP/IP包括兩個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網際協議(IP),但TCP/IP實際上是一組協議,它包括上百個各種功能的協議,如:遠程登錄、文件傳輸和電子郵件等,而TCP協議和IP協議是保證數據完整傳輸的兩個基本的重要協議。通常說TCP/IP是Internet協議族,而不單單是TCP和IP。
㈥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和基本功能是什麼
概念:計算機網路就是將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連接起來,在網路軟體支持下,實現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的系統。
基本功能:1、.數據通信 ;2、資源共享;3.分布式處理; 4.提供系統的可靠性。
㈦ 計算機網路上邏輯上劃分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功能是什麼
七層: 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1、物理層功能 : O S I 模型的最低層或第一層,該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如電纜連線連接器。物理層的協議產生並檢測電壓以便發送和接收攜帶數據的信號;
2、數據鏈路層: O S I 模型的第二層,它控制網路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遞;
3、網路層: O S I 模型的第三層,其主要功能是將網路地址翻譯成對應的物理地址,並決定如何將數據從發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4、傳輸層: 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層。傳輸協議同時進行流量控制或是基於接收方可接收數據的快慢程度規定適當的發送速率;
5、會話層: 負責在網路中的兩節點之間建立和維持通信。 會話層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鏈接,保持會話過程通信鏈接的暢通,同步兩個節點之間的對 話,決定通信是否被中斷以及通信中斷時決定從何處重新發送;
6、表示層: 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翻譯官,在表示層,數據將按照網路能理解的方案進行格式化;這種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網路的類型不同而不同;
7、應用層: 負責對軟體提供介面以使程序能使用網路服務。術語「應用層」並不是指運行在網路上的某個特別應用程序 ,應用層提供的服務包括文件傳輸、文件管理以及電子郵件的信息處理。
㈧ 網路層的概念
網路:英文一般翻譯為:internet 或network。簡單的來說,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凡將地理位置不同,並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而連接起來,且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網路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及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資源共享的系統,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網路一詞有多種意義,可解作:
1、流量網路(flow network)也簡稱為網路(network)。一般用來對管道系統、交通系統、通訊系統來建模。有時特指計算機網路 (Computer Network),或特指其中的互聯網 (Internet)由有關聯的個體組成的系統,如:人際網路、交通網路、政治網路。
2、由節點和連線構成的圖。表示研究諸對象及其相互聯系。有時用帶箭頭的連線表示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存在某種順序關系。在節點或連線旁標出的數值,稱為點權或線權,有時不標任何數。用數學語言說,網路是一種圖,一般認為它專指加權圖。網路除了數學定義外,還有具體的物理含義,即網路是從某種相同類型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習慣上就稱其為什麼類型網路,如開關網路、運輸網路、通信網路、計劃網路等。總之,網路是從同類問題中抽象出來的用數學中的圖論來表達並研究的一種模型。
計算機網路是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多台自治計算機系統互相連接起來,按照共同的網路協議,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系統。
實現網路的四個要素:
1、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2、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
3、網路軟體軟體支持
4、實現數據通信與資源共享
㈨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
(9)計算機網路中層的概念擴展閱讀:
由於計算機網路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為了簡化其設計,通常採用結構化的設計方法。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指整個網路系統邏輯結構和功能分配。計算機網路系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將一個復雜系統分解成若干個容易處理的系統,然後分而治之,這種結構化設計方法是工程設計中最常見的手段。分層就是系統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層次結構的好處在於是每一層實現一種相對獨立功能。分層結構還有一與交流、理解和標准化。計算機網路的層次結構一般以垂直分層模型還表示。
㈩ 計算機網路有那幾個層次~
1、應用層
與其它計算機進行通訊的一個應用,它是對應應用程序的通信服務的。例如,一個沒有通信功能的字處理程序就不能執行通信的代碼,從事字處理工作的程序員也不關心OSI的第7層。但是,如果添加了一個傳輸文件的選項,那麼字處理器的程序就需要實現OSI的第7層。示例:TELNET,HTTP,FTP,NFS,SMTP等。
2、表示層
這一層的主要功能是定義數據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許你選擇以二進制或ASCII格式傳輸。如果選擇二進制,那麼發送方和接收方不改變文件的內容。如果選擇ASCII格式,發送方將把文本從發送方的字元集轉換成標準的ASCII後發送數據。在接收方將標準的ASCII轉換成接收方計算機的字元集。示例:加密,ASCII等。
3、會話層
它定義了如何開始、控制和結束一個會話,包括對多個雙向消息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連續消息的一部分時可以通知應用,從而使表示層看到的數據是連續的,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表示層收到了所有的數據,則用數據代表表示層。示例:RPC,SQL等。
4、傳輸層
這層的功能包括是否選擇差錯恢復協議還是無差錯恢復協議,及在同一主機上對不同應用的數據流的輸入進行復用,還包括對收到的順序不對的數據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5、網路層
這層對端到端的包傳輸進行定義,它定義了能夠標識所有結點的邏輯地址,還定義了路由實現的方式和學習的方式。為了適應最大傳輸單元長度小於包長度的傳輸介質,網路層還定義了如何將一個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
6、數據鏈路層
它定義了在單個鏈路上如何傳輸數據。這些協議與被討論的各種介質有關。示例:ATM,FDDI等。
7、物理層
OSI的物理層規范是有關傳輸介質的特性,這些規范通常也參考了其他組織制定的標准。連接頭、幀、幀的使用、電流、編碼及光調制等都屬於各種物理層規范中的內容。物理層常用多個規范完成對所有細節的定義。示例:Rj45,80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