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問題!急!!
1、簡述我國計算機網路發展的三個階段。
答: 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但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6年,同樣是起步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Internet,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Internet絡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Internet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1996年底,中國Internet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Internet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國快速最為快速的階段。國內Internet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據中國Internet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7月17日,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3.38億人,居世界第一。
//////////////////////////////////////////////////////////////////////
2、試將TCP/IP和OSI的體系結構進行比較。討論其異同處。
答:
(1)OSI和TCP/IP的相同點是二者均採用層次結構,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層。
(2)OSI和TCP/IP的不同點:
①OSI分七層,自下而上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而TCP/IP分四層:網路介面層、網間網層(IP)、傳輸層(TCP)和應用層。嚴格講,TCP/IP網間網協議只包括下三層,應用程序不算TCP/IP的一部分。
②OSI層次間存在嚴格的調用關系,兩個(N)層實體的通信必須通過下一層(N-1)層實體,不能越級,而TCP/IP可以越過緊鄰的下一層直接使用更低層次所提供的服務(這種層次關系常被稱為「等級」關系),因而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開銷,提高了協議的效率。
③OSI只考慮用一種標準的公用數據網將各種不同的系統互聯在一起,後來認識到互聯網協議的重要性,才在網路層劃出一個子層來完成互聯作用。而TCP/IP一開始就考慮到多種異構網的互聯問題,並將互聯網協議IP作為TCP/IP的重要組成部分。
④OSI開始偏重於面向連接的服務,後來才開始制定無連接的服務標准,而TCP/IP一開始就有面向連接和無連接服務,無連接服務的數據報對於互聯網中的數據傳送以及分組話音通信都是十分方便的。
⑤OSI與TCP/IP對可靠性的強調也不相同。對OSI的面向連接服務,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和運輸層都要檢測和處理錯誤,尤其在數據鏈路層採用校驗、確認和超時重傳等措施提供可靠性,而且網路和運輸層也有類似技術。而TCP/IP則不然,TCP/IP認為可靠性是端到端的問題,應由運輸層來解決,因此它允許單個的鏈路或機器丟失數據或數據出錯,網路本身不進行錯誤恢復,丟失或出錯數據的恢復在源主機和目的主機之間進行,由運輸層完成。由於可靠性由主機完成,增加了主機的負擔。但是,當應用程序對可靠性要求不高時,甚至連主機也不必進行可靠性處理,在這種情況下,TCP/IP網的效率最高。
⑥在兩個體系結構中智能的位置也不相同。OSI網路層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將尋徑、流控、順序控制、內部確認、可靠性帶有智能性的問題,都納入網路服務,留給末端主機的事就不多了。相反,TCP/IP則要求主機參與幾乎所有網路服務,所以對入網的主機要求很高。
⑦OSI開始未考慮網路管理問題,到後來才考慮這個問題,而TCP/IP有較好的網路管理。
//////////////////////////////////////////////////////////////////////
3、假定有一個長度為500MB的數據塊(1M=220bit;B是位元組,1B=8bit),在帶寬為10Mb/s的信道上(M指106)的發送時延為多少?若將數據使用光纖傳送到1000km遠的計算機需要的總時延為多少?(光在光纖中的傳播速率約為2.0X105km/s)
答:發送時延 = 數據長度/信道帶寬 = (500MB x 8)/ 10Mb/s = 40秒
傳播時延 = 傳輸距離/信號傳播速度 = 1000km/2.0X105km = 5 x 10的-3次方秒
本題中的時延 = 發送時延 + 傳播時延 約等於40秒
此外,實際情況中還存在信號排隊時延未在題中列出!
//////////////////////////////////////////////////////////////////////
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特點和比較
(1)電路交換:由於電路交換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雙方之間建立一條被雙方獨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雙方之間的交換設備和鏈路逐段連接而成),因而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由於通信線路為通信雙方用戶專用,數據直達,所以傳輸數據的時延非常小。
②通信雙方之間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雙方可以隨時通信,實時性強。
③雙方通信時按發送順序傳送數據,不存在失序問題。
④電路交換既適用於傳輸模擬信號,也適用於傳輸數字信號。
⑤電路交換的交換的交換設備(交換機等)及控制均較簡單。
缺點:
①電路交換的平均連接建立時間對計算機通信來說嫌長。
②電路交換連接建立後,物理通路被通信雙方獨占,即使通信線路空閑,也不能供其他用戶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電路交換時,數據直達,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速率的終端很難相互進行通信,也難以在通信過程中進行差錯控制。
(2)報文交換:報文交換是以報文為數據交換的單位,報文攜帶有目標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換結點採用存儲轉發的傳輸方式,因而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報文交換不需要為通信雙方預先建立一條專用的通信線路,不存在連接建立時延,用戶可隨時發送報文。
②由於採用存儲轉發的傳輸方式,使之具有下列優點:a.在報文交換中便於設置代碼檢驗和數據重發設施,加之交換結點還具有路徑選擇,就可以做到某條傳輸路徑發生故障時,重新選擇另一條路徑傳輸數據,提高了傳輸的可靠性;b.在存儲轉發中容易實現代碼轉換和速率匹配,甚至收發雙方可以不同時處於可用狀態。這樣就便於類型、規格和速度不同的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c.提供多目標服務,即一個報文可以同時發送到多個目的地址,這在電路交換中是很難實現的;d.允許建立數據傳輸的優先順序,使優先順序高的報文優先轉換。
③通信雙方不是固定佔有一條通信線路,而是在不同的時間一段一段地部分佔有這條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線路的利用率。
缺點:
①由於數據進入交換結點後要經歷存儲、轉發這一過程,從而引起轉發時延(包括接收報文、檢驗正確性、排隊、發送時間等),而且網路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時延就愈大,因此報文交換的實時性差,不適合傳送實時或互動式業務的數據。
②報文交換只適用於數字信號。
③由於報文長度沒有限制,而每個中間結點都要完整地接收傳來的整個報文,當輸出線路不空閑時,還可能要存儲幾個完整報文等待轉發,要求網路中每個結點有較大的緩沖區。為了降低成本,減少結點的緩沖存儲器的容量,有時要把等待轉發的報文存在磁碟上,進一步增加了傳送時延。
(3)分組交換:分組交換仍採用存儲轉發傳輸方式,但將一個長報文先分割為若干個較短的分組,然後把這些分組(攜帶源、目的地址和編號信息)逐個地發送出去,因此分組交換除了具有報文的優點外,與報文交換相比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加速了數據在網路中的傳輸。因為分組是逐個傳輸,可以使後一個分組的存儲操作與前一個分組的轉發操作並行,這種流水線式傳輸方式減少了報文的傳輸時間。此外,傳輸一個分組所需的緩沖區比傳輸一份報文所需的緩沖區小得多,這樣因緩沖區不足而等待發送的機率及等待的時間也必然少得多。
②簡化了存儲管理。因為分組的長度固定,相應的緩沖區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換結點中存儲器的管理通常被簡化為對緩沖區的管理,相對比較容易。
③減少了出錯機率和重發數據量。因為分組較短,其出錯機率必然減少,每次重發的數據量也就大大減少,這樣不僅提高了可靠性,也減少了傳輸時延。
④由於分組短小,更適用於採用優先順序策略,便於及時傳送一些緊急數據,因此對於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數據通信,分組交換顯然更為合適些。
缺點:
①盡管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少,但仍存在存儲轉發時延,而且其結點交換機必須具有更強的處理能力。
②分組交換與報文交換一樣,每個分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組編號等信息,使傳送的信息量大約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處理的時間,使控制復雜,時延增加。
③當分組交換採用數據報服務時,可能出現失序、丟失或重復分組,分組到達目的結點時,要對分組按編號進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煩。若採用虛電路服務,雖無失序問題,但有呼叫建立、數據傳輸和虛電路釋放三個過程。
總之,若要傳送的數據量很大,且其傳送時間遠大於呼叫時間,則採用電路交換較為合適;當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鏈路組成時,採用分組交換傳送數據較為合適。從提高整個網路的信道利用率上看,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優於電路交換,其中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時延小,尤其適合於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數據通信。
//////////////////////////////////////////////////////////////////////
模擬數據:也稱為模擬量,相對於數字量而言,指的是取值范圍是連續的變數或者數值。
模擬信號:指的是在時間和數值上都是連續變化的信號。
Ⅱ 計算機網路及應用的目錄
1計算機網路概論
1.1計算機網路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20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這個新型網路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為了打電話,而是用於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
2:能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3:所有的網路節點都同等重要,這就大大提高了網路的生存性。
4:計算機在通信時,必須有迂迴路由。當鏈路或結點被破壞時,迂迴路由能使正在進行的通信自動地找到合適的路由。
5:網路結構要盡可能地簡單,但要非常可靠地傳送數據。
根據這些要求,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而且,用電路交換來傳送計算機數據,其線路的傳輸速率往往很低。因為計算機數據是突發式地出現在傳輸線路上的,比如,當用戶閱讀終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鍵盤輸入和編輯一份文件時或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而結果尚未返回時,寶貴的通信線路資源就被浪費了。
分組交換是採用存儲轉發技術。把欲發送的報文分成一個個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分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組交換的特徵是基於標記的。分組交換網由若干個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交換機的鏈路組成。從概念上講,一個結點交換機就是一個小型的計算機,但主機是為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結點交換機是進行分組交換的。每個結點交換機都有兩組埠,一組是與計算機相連,鏈路的速率較低。一組是與高速鏈路和網路中的其他結點交換機相連。注意,既然結點交換機是計算機,那輸入和輸出埠之間是沒有直接連線的,它的處理過程是:將收到的分組先放入緩存,結點交換機暫存的是短分組,而不是整個長報文,短分組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即內存)中而不是存儲在磁碟中,這就保證了較高的交換速率。再查找轉發表,找出到某個目的地址應從那個埠轉發,然後由交換機構將該分組遞給適當的埠轉發出去。各結點交換機之間也要經常交換路由信息,但這是為了進行路由選擇,當某段鏈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斷時,結點交換機中運行的路由選擇協議能自動找到其他路徑轉發分組。通訊線路資源利用率提高:當分組在某鏈路時,其他段的通信鏈路並不被通信的雙方所佔用,即使是這段鏈路,只有當分組在此鏈路傳送時才被佔用,在各分組傳送之間的空閑時間,該鏈路仍可為其他主機發送分組。可見採用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的實質上是採用了在數據通信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的策略。
1.1.1計算機網路的歷史
1.1.2現代網路結構的特點
1.1.3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1.2計算機網路概念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1.3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
1.4計算機網路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的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的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要學習網路,首先就要了解的主要網路類型,分清哪些是我們初級學者必須掌握的,哪些是的主流網路類型。
1.4.1按拓撲結構分類
1.4.2按網路控制方式分類
1.4.3按網路作用范圍分類
1.4.4其他分類方式
思考題
2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
2.1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2.1.1層次結構
層次結構(hierarchy)
一種計算機操作系統的構成方法。
它是根據信息的類型、級別、優先順序等一組特定的規則排列的一群硬體或軟體項目。
這種結構的最大特點就是將一個大型復雜的系統分解成若干單向依賴的層次,從而確保程序的可靠性和易讀性,也便於人們對系統進行局部修改。
在面向對象編程中,hierarchy映射為父類和子類之間的關系。
UNIX操作系統就是採用層次結構實現結構設計
2.1.2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的定義: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當然,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2.1.3介面與服務的概念
2.1.4ISO/OSI參考模型
2.1.5TCP/IP體系結構
2.1.6TCP/IP與OSI/RM的比較
2.2數據通信基礎
2.2.1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數字信號指幅度的取值是離散的,
數字信號指幅度的取值是離散的,幅值表示被限制在有限個數值之內。二進制碼就是一種數字信號。二進制碼受雜訊的影響小,易於有數字電路進行處理,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數字信號特點抗干擾能力強、無雜訊積累
在模擬通信中,為了提高信噪比,需要在信號傳輸過程中及時對衰減的傳輸信號進行放大,信號在傳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疊加上的雜訊也被同時放大。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雜訊累積越來越多,以致使傳輸質量嚴重惡化。
模擬信號是指信息參數在給定范圍內表現為連續的信號。 或在一段連續的時間間隔內,其代表信息的特徵量可以在任意瞬間呈現為任意數值的信號。
主要是與離散的數字信號相對的連續的信號。模擬信號分布於自然界的各個角落,如每天溫度的變化,而數字信號是人為的抽象出來的在幅度取值上不連續的信號。電學上的模擬信號主要是指幅度和相位都連續的電信號,此信號可以被模擬電路進行各種運算,如放大,相加,相
乘等。
模擬信號是指用連續變化的物理量表示的信息,其信號的幅度,或頻率,或相位隨時間作連續變化,如廣播的聲音信號,或圖像信號等。
2.2.2通信系統模型
2.2.3數據傳輸方式
2.2.4串列通信與並行通信
2.2.5數據通信方式
2.2.6信道及其傳輸特性
2.3傳輸介質
2.3.1雙絞線
2.3.2同軸電纜
2.3.3光纜
2.3.4自由空間
2.4多路復用技術
2.4.1頻分多路復用FDM技術
2.4.2時分多路復用TDM技術
2.4.3光波分多路復用WDM技術
2.5數據交換技術
2.5.1線路交換
2.5.2報文交換
2.5.3分組交換
2.6流量控制
2.6.1流量控制概述
2.6.2滑動窗口協議
2.7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HDLC
2.7.1數據鏈路連接管理方式
2.7.2HDLC配置和數據傳輸工作方式
2.7.3HDLC幀格式
2.8網路層協議
2.8.1路由選擇
2.8.2IP技術
2.9IPv6
2.9.1IPv6的特點
2.9.2IPv6地址空間分配
2.9.3IPv6地址類型
2.9.4特殊IPv6地址
2.9.5IPv6地址表示法
2.9.6我國現有IPv6總數和分配
2.9.7從IPv4到IPv6的演進
2.9.8IPv6現有實驗網路
2.10運輸層協議
2.10.1UDP協議
2.10.2TCP協議
2.11客戶機/伺服器計算模式
2.11.1客戶機/伺服器計算模式的概念
2.11.2客戶機/伺服器應用方式思考題
3典型網路通信技術
3.1區域網
3.1.1區域網的特點
3.1.2區域網的分類
3.1.3區域網的組成
3.1.4區域網介質訪問控制方式
3.2乙太網
3.2.110Base5
3.2.210Base2
3.2.310BaseT
3.2.410BaseF
3.2.5100Mbps乙太網
3.2.61000Mbps乙太網
3.2.7萬兆乙太網
3.3FDDI網路
3.3.1FDDI的拓撲結構
3.3.2FDDI的工作原理
3.3.3FDDI的特點
3.3.4FDDI的應用環境
3.4幀中繼技術
3.4.1幀中繼技術簡介
3.4.2幀中繼的優點
3.4.3幀中繼的應用
3.5ATM技術
3.5.1ATM產生的背景
3.5.2ATM的基本原理
3.6虛擬區域網
3.6.1虛擬網路的基本概念
3.6.2虛擬區域網的實現技術
3.6.3虛擬網路的優點
3.7無線區域網
3.7.1無線區域網標准
3.7.2無線區域網的主要類型
3.7.3無線網路接入設備
3.7.4無線區域網的配置方式
3.7.5個人區域網
3.7.6無線區域網的應用
3.7.7無線區域網的發展趨勢
思考題
4計算機網路設備
4.1伺服器
4.1.1伺服器的性能特點
4.1.2伺服器的主要外觀特點
4.1.3伺服器的分類
4.2數據機
4.2.1數據機概述
4.2.2數據機分類
4.2.3傳輸協議
4.3網卡
4.3.1網卡的作用
4.3.2網卡的分類
4.4集線器
4.4.1集線器概述
4.4.2集線器的缺點
4.4.3集線器的分類
4.5交換機
4.5.1交換機概述
4.5.2交換機的特點
4.5.3交換機與集線器的區別
4.5.4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4.5.5交換機的分類
4.6路由器
4.6.1路由器概述
4.6.2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4.6.3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區別
4.6.4路由器的發展過程及趨勢
4.6.5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4.6.6路由器的分類
4.7防火牆
4.7.1防火牆概念
4.7.2防火牆的基本特徵
4.7.3防火牆的主要功能
4.7.4防火牆的分類
4.8計算機網路組成實例
4.8.1某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網路中心組網實例
4.8.2會議中心的無線組網實例
思考題
5計算機網路互連
5.1網路互連概述
5.1.1網路互連的必要性
5.1.2網路互連的基本原理
5.1.3網路互連的類型
5.1.4網路互連的方式
5.2網路互連設備
5.2.1中繼器
5.2.2網橋
5.2.3網關
5.2.4網路互連設備的比較
思考題
6網路操作系統
6.1操作系統及網路操作系統概述
6.1.1操作系統概述
6.1.2網路操作系統概述
6.2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
6.2.1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的發展與演變
6.2.2WindowsNT操作系統
6.2.3Windows2000操作系統
6.3Unix操作系統
6.3.1Unix操作系統的發展
6.3.2Unix操作系統組成和特點
6.3.3Unix操作系統的網路操作
6.4Linux操作系統
6.4.1Linux操作系統的發展
6.4.2Linux操作系統的特點和組成
6.5NetWare操作系統
6.5.1NetWare操作系統的發展
6.5.2NetWare操作系統的組成
6.5.3NetWare操作系統的特點
6.5.4IntranetWare操作系統
思考題
7互聯網
7.1Internet概述
7.1.1Internet概念
7.1.2Internet組成部分
7.1.3Internet主要功能
7.1.4Internet邏輯結構
7.1.5Internet的特點
7.2Internet發展歷程
7.3我國Internet發展
7.3.1發展歷程
7.3.2目前發展情況
7.4Internet工作模式
7.4.1C/S模式運作過程
7.4.2B/S模式
7.4.3C/S模式與B/S模式的比較
7.5Internet基本文件形式
7.5.1RFC及RFC編輯者
7.5.2RFC處理過程
7.5.3RFC分類
7.6Internet的組織和運營管理
7.6.1Internet管理者
7.6.2我國Internet管理者
7.7Internet提供的服務
7.7.1域名系統
7.7.2文件傳輸協議
7.7.3遠程登錄TELNET
7.7.4電子郵件
7.7.5超文本傳輸協議
7.7.6搜索引擎
7.7.7多媒體網路應用
7.7.8Internet其他服務
7.8Internet接入技術
7.8.1Internet骨幹網
7.8.2Internet接入網
7.8.3電話撥號接人
7.8.4專線接入
7.8.5ISDN接入
7.8.6xDSL接入
7.8.7HFC接入
7.8.8光纖接入
7.8.9無線接入
7.8.10電力線接入
7.9網路連接測試
7.10網路存儲
7.10.1SAS和NAS
7.10.2SAN存儲結構
思考題
8Intranet與Extranet
8.1Intranet概述
8.1.1Intranet的概念及發展
8.1.2Intranet使用的主要技術
8.1.3Intranet的特點
8.1.4Intranet功能與服務
8.2Intranet體系結構與組成
8.2.1Int.ranet體系結構
8.2.2Intranet網路組成
8.3Intranet中基於Web的資料庫應用
8.3.1Web資料庫應用的三層體系結構
8.3.2資料庫與Web的交互
8.4Extranet
8.4.1Extranet概述
8.4.2Internet與Intranet及Extranet的比較
思考題
9計算機網路安全與管理
9.1網路安全概述
9.1.1網路安全
9.1.2網路安全策略
9.1.3網路安全措施
9.2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問題
9.2.1計算機網路遭受的威脅
9.2.2漏洞
9.3防火牆的基本技術
9.3.1包過濾(packetfiltering)技術
9.3.2代理服務(proxy)技術
9.3.3監測技術
9.3.4防火牆的配置和體系結構
9.4數據加密與隱藏技術
9.4.1加密/解密演算法和密鑰
9.4.2密碼體制
9.4.3數字簽名
9.4.4密鑰分配
9.4.5數據隱藏技術
9.5數字證書、數字認證與公鑰基礎設施
9.5.1數字證書
9.5.2數字認證
9.5.3公鑰基礎設施
9.6反病毒技術
9.6.1病毒概述
9.6.2常用反病毒技術
9.6.3網路病毒及其防治
9.7檢測技術
9.7.1檢測技術概述
9.7.2入侵檢測技術
9.7.3漏洞掃描技術
9.7.4入侵檢測和漏洞掃描系統模型
9.7.5檢測產品的部署
9.7.6入侵檢測系統的新發展
9.8無線區域網安全技術
9.8.1無線區域網的安全問題
9.8.2無線區域網安全技術
9.9其他安全技術
9.9.1IC卡技術
9.9.2面像識別技術
9.9.3網路欺騙技術
9.10網路管理
9.10.1網路管理概述
9.10.2網路管理的定義和目標
9.10.3網路管理的基本功能
9.10.4網路管理模型
9.10.5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
9.10.6公共管理信息服務/公共管理信息協議(CMIS/(2MIP)
9.10.7公共管理信息服務與協議(CMOT)
9.10.8區域網個人管理協議(LMMP)
9.10.9電信管理網路(TMN)
9.11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法律與道德規范
思考題
10網路系統集成、規劃與設計
10.1網路系統集成
10.2網路系統集成的目標方法和內容
10.2.1目標
10.2.2方法
10.2.3內容
10.3網路規劃與設計
10.3.1網路系統規劃及設計的一般步驟與原則
10.3.2需求分析及系統目標
10.3.3網路規劃方案
10.3.4網路系統性能的保證與評價
10.4網路系統設計範例介紹
思考題
參考文獻
Ⅲ 誰有《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與Internet特色》中文版的電子版啊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與Internet特色 中文版 第三版》點評
解放軍理工大學 陳鳴(博導)
當我在1986年第一次研讀Andrew S. Tanenbaum教授著的《計算機網路》時,計算機網路在我國尚未出現.1988年,我國引進國外設備構建了第一個全國性的X.25數據網路,使我第一次對網路和協議有了直觀深入的認識.由於應用不多,雖然該網的國家主幹速率僅有4.8kb/s,但網路仍然很空閑;在隨後的幾年中,個人計算機的性價比大幅度提高,採用NetWare網路操作系統的10Mb/s乙太網迅速升溫並普及,證券,金融等部門和國家大型企業率先推行計算機化,從而引發了學習,建設計算機網路的熱潮,高校普遍感到有開設《計算機網路》課程的必要性了,盡管那時網際網路好像離我國還非常遙遠.現在,網際網路已經進入千家萬戶,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程逐步走向研究生的課堂,走向計算機和通信大學生的課堂,直至走向許多專業大學生的課堂.國內外網路教材的數量不斷增加,但質量良莠不齊;講解著名的ISO OSI的七層體系結構逐步被講解網際網路體系結構所替代;網路新技術不斷出現,知識點不斷增多,網路書不斷加厚,隨之而來出現了教學重點被沖淡的問題……無論如何,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和通信兩個領域的交叉學科,內容極為復雜,涉及以錯綜復雜的方式彼此交織的許多概念,協議和技術,計算機網路原理是一門公認的較難教授和學好的課程.因此,很多教授和學者都致力於改進計算機網路的教材和教學法.
20年多來,我一直在計算機網路領域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幾乎每年都擔任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任務,包括了從短訓班學員,本科生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各個教學層次.為此,我非常關心國內外計算機網路教材的最新發展,每當看到有價值的網路書,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買下閱讀,每每都會有很大收獲和體會.如果你一定要我用一句話來評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網路教科書的話,我會說(這可能會導致片面):知識全面,學術嚴謹是Andrew S. Tanenbaum教授的的風格(代表作《計算機網路》,第四版原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引進);Douglas E. Comer教授對TCP/IP聯網基本思想和實現技術有深刻的詮釋;Larry L. Peterson教授 (代表作《計算機網路:系統方法 第三版》中文版,影印版皆由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出版)則強調網路整體的系統性和普遍原則,有大家風范;謝希仁教授撰寫的網路教科書注重網路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並與中文讀者有天然溝通;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e教授撰寫的網路教科書(代表作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與Internet特色第三版即本書)最大亮點的則在於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和獨具匠心的教學法,是高質量的入門級經典之作.正如許多專家所指出的那樣,該書不僅用作大學本科生和短訓班的教材極為適合,而且對網路專業人員也是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網路領域的革命性變化必然要導致網路教科書的變化:首先,網際網路已經接掌了計算機網路,因此,今天有關計算機網路的問題都必然與網際網路聯系起來.第二,網路中的"高增長領域"目前是網路服務和應用程序,因此必須強調網路應用程序開發.Kurose和Ross博士長期參與並見證了這種變化,在教學實踐中以獨創的自頂向下教學法解決現有網路教科書中存在的問題.自從該書的第1版於2001年問世以來,已經被數以百計的大學和學院採用,被譯為10多種語言提供給世界上數以萬計的學生和專業人士使用.在國內,已有許多著名高校選其為計算機,通信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例如,解放軍理工大學計算機與網路工程專業本科生自2002年起陸續使用該書第一版,第二版教材,2005年使用該書第三版前5章內容作為本科"計算機網路原理"課程的教材,而後4章內容及前5章要點則作為碩士研究生"計算機網路"課程的基本教材,配合相關實驗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e教授的《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與Internet特色》一書的顯著特點是:
1. 獨創的"自頂向下"教學法.由於計算機網路的復雜性,長期以來按分層體系結構自下而上講授網路課程內容似乎已成一種定式.該書特別強調應用層,及早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及早強調DIY(Do-It-Youself) 開發網路應用程序.
2. 以網際網路為研究對象.由於網際網路的成功,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計算機網路的代名詞.該書以網際網路體系結構的5層模型來組織材料,為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提供原動力.
3. 著眼原理.計算機網路領域的許多基礎性的重要問題已經研究得較為清楚,重點研究這些原則,將使學生獲得長"保質期"的知識,在飛速發展的網路研究開發中保持判斷力和啟發創造力.
4. 注重教學法.為幫助學生們理解關鍵的技術概念和激發學習積極性,本書包括了許多類比,幽默和實際的例子,引人入勝的歷史事件和實踐原則,對網路領域聲名卓著的創新家們的專訪,以及網站上翔實的教學資料和實驗內容等.
5. 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從2001年第一版到2003年的第二版,至2004年的第三版,本書及時引入重要的最新知識和放棄了許多過時的內容.本書第三版反映了網路領域的最新進展,如增加了包括無線網路和移動網路一章,擴充了對等網路,BGP,MPLS,網路安全,廣播選路和網際網路編址及轉發方面的新材料,並修訂了習題.
6. 強調實驗教學.新版教材增加了一套實用的Ethereal實驗,講解學生們如何親眼觀察網路協議的運行過程和產生的結果的方法;對多個難以理解的網路問題給出了原理性示教;給出編制網路應用程序的具體建議和部分源程序,鼓勵大家用多實踐的觀點來解決網路教學要求理論聯系實踐的問題.
在本書的教學中,由於學時有限和專業詞彙的艱澀,學生們普遍感到使用原版教材經過老師講解,雖然能夠理解課程內容但卻難以在短期內記住其中的內容,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不佳.該書的中譯本能夠為緩解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地學習計算機網路知識(而不是英文本身)的矛盾能起到重要作用.
在該書第三版的翻譯中,譯者改正了書中存在的多處錯誤與排版錯誤並得到了原書作者的認可;譯者和編輯們經常就某些網路術語的中文標准譯法或更准確的譯法展開討論,力圖使該教科書的網路專業詞彙更加規范.機械工業出版社還就與該書配套的實驗問題與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該書的教學資料,實驗設計等方面有一系列考慮,這將有助於我國高校教師教好這門課程,也有助於學子們學好這門重要的課,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計算機網路其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特色以及評論:
「本書是書中珍品——Kurose和Ross採用一種新穎的自頂向下方法,使得復雜的網路問題變得井井有條!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專業人士該書的價值將是無法估量的。
——leonardKleinrock,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我認為Kurose和Ross與學生們溝通得很好,同時將重點放在基本概念和原則上,而基本概念和原則從長遠來看才是真正要緊的。」
——ShivkumarKalyanaraman,Rensselaer理工學院
「對於希望理解網際網路實際運行原理的網路專業人士而言,這本書是一個無價的資源。作者採用自頂向下的方法解釋了當今通信服務的底層技術,既引人入勝,又易於理解。這是一本必備書
Ⅳ 如何加強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
現在,使用ADSL的用戶越來越多,由於ADSL用戶在線時間長、速度快,因此成為黑客們的攻擊目標。現在網上出現了各種越來越詳細的「IP地址庫」,要知道一些ADSL用戶的IP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要怎麼保衛自己的網路安全呢?不妨看看以下方法。
一、取消文件夾隱藏共享
如果你使用了Windows 2000/XP系統,右鍵單擊C盤或者其他盤,選擇共享,你會驚奇地發現它已經被設置為「共享該文件夾」,而在「網上鄰居」中卻看不到這些內容,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默認狀態下,Windows 2000/XP會開啟所有分區的隱藏共享,從「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窗口下選擇「系統工具/共享文件夾/共享」,就可以看到硬碟上的每個分區名後面都加了一個「$」。但是只要鍵入「計算機名或者IPC$」,系統就會詢問用戶名和密碼,遺憾的是,大多數個人用戶系統Administrator的密碼都為空,入侵者可以輕易看到C盤的內容,這就給網路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怎麼來消除默認共享呢?方法很簡單,打開注冊表編輯器,進入「HKEY_LOCAL_」,新建一個名為「AutoShareWKs」的雙位元組值,並將其值設為「0」,然後重新啟動電腦,這樣共享就取消了。
二、拒絕惡意代碼
惡意網頁成了寬頻的最大威脅之一。以前使用Modem,因為打開網頁的速度慢,在完全打開前關閉惡意網頁還有避免中招的可能性。現在寬頻的速度這么快,所以很容易就被惡意網頁攻擊。
一般惡意網頁都是因為加入了用編寫的惡意代碼才有破壞力的。這些惡意代碼就相當於一些小程序,只要打開該網頁就會被運行。所以要避免惡意網頁的攻擊只要禁止這些惡意代碼的運行就可以了。
運行IE瀏覽器,點擊「工具/Internet選項/安全/自定義級別」,將安全級別定義為「安全級-高」,對「ActiveX控制項和插件」中第2、3項設置為「禁用」,其它項設置為「提示」,之後點擊「確定」。這樣設置後,當你使用IE瀏覽網頁時,就能有效避免惡意網頁中惡意代碼的攻擊。
三、封死黑客的「後門」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既然黑客能進入,那說明系統一定存在為他們打開的「後門」,只要堵死這個後門,讓黑客無處下手,便無後顧之憂!
1.刪掉不必要的協議
對於伺服器和主機來說,一般只安裝TCP/IP協議就夠了。滑鼠右擊「網路鄰居」,選擇「屬性」,再滑鼠右擊「本地連接」,選擇「屬性」,卸載不必要的協議。其中NETBIOS是很多安全缺陷的根源,對於不需要提供文件和列印共享的主機,還可以將綁定在TCP/IP協議的NETBIOS關閉,避免針對NETBIOS的攻擊。選擇「TCP/IP協議/屬性/高級」,進入「高級TCP/IP設置」對話框,選擇「WINS」標簽,勾選「禁用TCP/IP上的NETBIOS」一項,關閉NETBIOS。
2.關閉「文件和列印共享」
文件和列印共享應該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功能,但在不需要它的時候,也是黑客入侵的很好的安全漏洞。所以在沒有必要「文件和列印共享」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它關閉。用滑鼠右擊「網路鄰居」,選擇「屬性」,然後單擊「文件和列印共享」按鈕,將彈出的「文件和列印共享」對話框中的兩個復選框中的鉤去掉即可。
雖然「文件和列印共享」關閉了,但是還不能確保安全,還要修改注冊表,禁止它人更改「文件和列印共享」。打開注冊表編輯器,選擇「HKEY_CURRENT_」主鍵,在該主鍵下新建DWORD類型的鍵值,鍵值名為「NoFileSharingControl」,鍵值設為「1」表示禁止這項功能,從而達到禁止更改「文件和列印共享」的目的;鍵值為「0」表示允許這項功能。這樣在「網路鄰居」的「屬性」對話框中「文件和列印共享」就不復存在了。
3.把Guest賬號禁用
有很多入侵都是通過這個賬號進一步獲得管理員密碼或者許可權的。如果不想把自己的計算機給別人當玩具,那還是禁止的好。打開控制面板,雙擊「用戶和密碼」,單擊「高級」選項卡,再單擊「高級」按鈕,彈出本地用戶和組窗口。在Guest賬號上面點擊右鍵,選擇屬性,在「常規」頁中選中「賬戶已停用」。另外,將Administrator賬號改名可以防止黑客知道自己的管理員賬號,這會在很大程度上保證計算機安全。
4.禁止建立空連接
在默認的情況下,任何用戶都可以通過空連接連上伺服器,枚舉賬號並猜測密碼。因此,我們必須禁止建立空連接。方法有以下兩種:
方法一是修改注冊表:打開注冊表「HKEY_LOCAL_」,將DWORD值「RestrictAnonymous」的鍵值改為「1」即可。
最後建議大家給自己的系統打上補丁,微軟那些沒完沒了的補丁還是很有用的!
四、隱藏IP地址
黑客經常利用一些網路探測技術來查看我們的主機信息,主要目的就是得到網路中主機的IP地址。IP地址在網路安全上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如果攻擊者知道了你的IP地址,等於為他的攻擊准備好了目標,他可以向這個IP發動各種進攻,如DoS(拒絕服務)攻擊、Floop溢出攻擊等。隱藏IP地址的主要方法是使用代理伺服器。
與直接連接到Internet相比,使用代理伺服器能保護上網用戶的IP地址,從而保障上網安全。代理伺服器的原理是在客戶機(用戶上網的計算機)和遠程伺服器(如用戶想訪問遠端WWW伺服器)之間架設一個「中轉站」,當客戶機向遠程伺服器提出服務要求後,代理伺服器首先截取用戶的請求,然後代理伺服器將服務請求轉交遠程伺服器,從而實現客戶機和遠程伺服器之間的聯系。很顯然,使用代理伺服器後,其它用戶只能探測到代理伺服器的IP地址而不是用戶的IP地址,這就實現了隱藏用戶IP地址的目的,保障了用戶上網安全。提供代理伺服器的網站有很多,你也可以自己用代理獵手等工具來查找。
五、關閉不必要的埠
黑客在入侵時常常會掃描你的計算機埠,如果安裝了埠監視程序(比如Netwatch),該監視程序則會有警告提示。如果遇到這種入侵,可用工具軟體關閉用不到的埠,比如,用「Norton Internet Security」關閉用來提供網頁服務的80和443埠,其他一些不常用的埠也可關閉。
六、更換管理員帳戶
Administrator帳戶擁有最高的系統許可權,一旦該帳戶被人利用,後果不堪設想。黑客入侵的常用手段之一就是試圖獲得Administrator帳戶的密碼,所以我們要重新配置Administrator帳號。
首先是為Administrator帳戶設置一個強大復雜的密碼,然後我們重命名Administrator帳戶,再創建一個沒有管理員許可權的Administrator帳戶欺騙入侵者。這樣一來,入侵者就很難搞清哪個帳戶真正擁有管理員許可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危險性。
七、杜絕Guest帳戶的入侵
Guest帳戶即所謂的來賓帳戶,它可以訪問計算機,但受到限制。不幸的是,Guest也為黑客入侵打開了方便之門!網上有很多文章中都介紹過如何利用Guest用戶得到管理員許可權的方法,所以要杜絕基於Guest帳戶的系統入侵。
禁用或徹底刪除Guest帳戶是最好的辦法,但在某些必須使用到Guest帳戶的情況下,就需要通過其它途徑來做好防禦工作了。首先要給Guest設一個強壯的密碼,然後詳細設置Guest帳戶對物理路徑的訪問許可權。舉例來說,如果你要防止Guest用戶可以訪問tool文件夾,可以右擊該文件夾,在彈出菜單中選擇「安全」標簽,從中可看到可以訪問此文件夾的所有用戶。刪除管理員之外的所有用戶即可。或者在許可權中為相應的用戶設定許可權,比方說只能「列出文件夾目錄」和「讀取」等,這樣就安全多了。
八、安裝必要的安全軟體
我們還應在電腦中安裝並使用必要的防黑軟體,殺毒軟體和防火牆都是必備的。在上網時打開它們,這樣即便有黑客進攻我們的安全也是有保證的。
九、防範木馬程序
木馬程序會竊取所植入電腦中的有用信息,因此我們也要防止被黑客植入木馬程序,常用的辦法有:
● 在下載文件時先放到自己新建的文件夾里,再用殺毒軟體來檢測,起到提前預防的作用。
● 在「開始」→「程序」→「啟動」或「開始」→「程序」→「Startup」選項里看是否有不明的運行項目,如果有,刪除即可。
● 將注冊表裡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的所有以「Run」為前綴的可疑程序全部刪除即可。
十、不要回陌生人的郵件
有些黑客可能會冒充某些正規網站的名義,然後編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寄一封信給你要求你輸入上網的用戶名稱與密碼,如果按下「確定」,你的帳號和密碼就進了黑客的郵箱。所以不要隨便回陌生人的郵件,即使他說得再動聽再誘人也不上當。
做好IE的安全設置
ActiveX控制項和 Applets有較強的功能,但也存在被人利用的隱患,網頁中的惡意代碼往往就是利用這些控制項編寫的小程序,只要打開網頁就會被運行。所以要避免惡意網頁的攻擊只有禁止這些惡意代碼的運行。IE對此提供了多種選擇,具體設置步驟是:「工具」→「Internet選項」→「安全」→「自定義級別」,建議您將ActiveX控制項與相關選項禁用。謹慎些總沒有錯!
另外,在IE的安全性設定中我們只能設定Internet、本地Intranet、受信任的站點、受限制的站點。不過,微軟在這里隱藏了「我的電腦」的安全性設定,通過修改注冊表把該選項打開,可以使我們在對待ActiveX控制項和 Applets時有更多的選擇,並對本地電腦安全產生更大的影響。
下面是具體的方法:打開「開始」菜單中的「運行」,在彈出的「運行」對話框中輸入Regedit.exe,打開注冊表編輯器,點擊前面的「+」號順次展開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InternetSettings\Zones\0,在右邊窗口中找到DWORD值「Flags」,默認鍵值為十六進制的21(十進制33),雙擊「Flags」,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將它的鍵值改為「1」即可,關閉注冊表編輯器。無需重新啟動電腦,重新打開IE,再次點擊「工具→Internet選項→安全」標簽,你就會看到多了一個「我的電腦」圖標,在這里你可以設定它的安全等級。將它的安全等級設定高些,這樣的防範更嚴密
Ⅳ 計算機網路工作原理是什麼
說來話長了,,
資料庫原理與SQL SERVER,,Oracle資料庫管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路規劃、設計方向:Linux系統及網路管理、網路伺服器配置與管理、路由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構建企業網路、網路綜合布線技術、網路測試與故障診斷、網路入侵的檢測與防範
你把上面的都搞明白了,你就知道原理了,,
Ⅵ 計算機網路與Internet的內容提要
本書全面深入地講解了計算機網路與網際網路的各個方面,包括數據傳輸、包傳送、網路互連和網路應用4大部分。數據傳輸部分解釋了最底層承載信息的電子信號如何穿越電纜,並介紹了數據怎樣用電子信號進行編碼;第2部分解釋了計算機網路為何使用數據包、數據如何聚合成發送的包,以及數據包如何被傳送到它的目的地址;第3部分主要介紹網路互連,討論了將異構網路組合成一個大規模的、無縫的通信系統的動機和實現方法;最後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應用系統如何使用底層網路進行通信。本書的附錄和光碟還提供了網路術語的解釋以及大量的網路編程和實驗的例子、圖表、動畫等,這對於深入理解網路互連技術及組織網路素材都大有裨益。
本書可作為本科生和低年級的研究生教材或教學參考書。對於從事網路研究、網路工程、技術服務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來說,本書也是一本很好的基礎性參考讀物。
前 言
本書如此受歡迎令我欣喜異常。除了幾百所美國學校用它作為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材以外,許多專業人士還寫信說它正用於工業界,而且還有來自海外譯本的熱情洋溢的評論。在市場上充斥著網路書籍的今天,本書的成功特別令人感到滿意。它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在於它覆蓋面廣、條理清晰、對概念的闡述透徹並關注於Internet,而且隨書附帶的光碟以及下面的網站也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http://www.netbook.cs.pure.e
新版對原書做了徹底的修訂和更新,增加了3章(第3章,第14章和第25章)和許多新的小節,並增加了80多個術語。光碟和Web站點的內容也重新做了整理和擴展。
新增的3章內容是應教師和讀者的需求而增加的。第3章是專門為那些想初步了解網路應用和編程知識的讀者設計的。該章在介紹網路底層技術和協議設施之前,揭示了怎樣構造通過Internet操作的應用。並且,第3章還給出了一個簡化的API (包括可用的代碼),舉例說明Internet應用如何使用這個API進行通信。即便讀者對編程不感興趣,也會贊賞許多例子程序所達到的效果。
第14章是應那些要求更詳細地了解面向連接網路的讀者而編寫的。該章以ATM為例,介紹了面向連接的網路範例。除了解釋諸如標簽交換等概念和細節之外,還提供了對這一技術的評估,並討論了為什麼ATM沒有達到它雄心勃勃的設計目標。
第25章是應那些要求增加Internet路由和Internet路由協議內容的讀者而編寫的。該章討論了靜態和動態路由,覆蓋了自治系統的概念和具體的路由協議,如RIP,OSPF和BGP等。最後,該章還討論了組播路由傳播。
本書從最廣泛的意義上回答了「計算機網路和國際互聯網是怎樣操作的?」這一基本問題。它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涵蓋了從網路中最底層的數據傳輸和電纜到最高層的應用軟體的學習旅程。在每個層次中,本書都展示了下一個層次怎樣使用和擴展底層所提供的設施和服務。因此,本書在描述了一個數據機怎樣使用載波編碼以後,就開始介紹Internet這樣的分組交換系統如何使用數據機發送幀;在描述了乙太網這樣的幀傳輸技術以後,就開始介紹像TCP這樣的協議怎樣利用這些傳輸設施實現對數據的可靠傳輸。最後,本書介紹了Internet應用,解釋萬維網(World Wide Web)在這樣一個基礎設施之上是怎樣操作的。
本書是為那些沒有或只有一點網路背景的讀者准備的。書中沒有使用復雜的數學描述,也不需要讀者有操作系統的知識。相反,本書清楚地定義了概念,使用實例和插圖說明技術是怎樣操作的,闡明了分析結果但並沒有給出數學證明。
在引言(第1~3章)之後,本書的正文含有4部分:第1部分(第4~6章)簡要說明了底層的硬體是怎樣工作的。這一部分解釋了載波信號的概念,討論了載波的調制,說明了數據機怎樣把發送的數據編碼成載波信號。這一部分還討論了非同步、面向字元的數據傳輸,並定義了以後章節中出現的術語,諸如帶寬、波特等。
第2部分(第7~16章)關注於分組交換。這一部分介紹了使用分組的動機,然後描述了用於網路分類的特徵,如區域網、廣域網、本地環、公共網路和私有網路、面向連接的網路或無連接網路,還有基本的網路拓撲結構和電纜模式。這一部分還介紹了如下一跳、路由、交換、協議分層等在每一章都要使用的術語。最後舉例說明幾種常見的網路,包括乙太網、FDDI、令牌環、ATM和ADSL。
第3部分(第17~25章)著重介紹Internet協議。討論網路互連的動機之後,這一部分描述了互連網的體系結構以及路由器、互連網編址、地址綁定、TCP/IP協議等。詳細回顧了IP,TCP,ICMP和ARP協議,讓學生理解概念是怎樣聯繫到實際的。在第24章介紹了TCP,其內容覆蓋了傳輸協議的可靠性這一重要的、深層次主題。附錄5通過建設一個家庭網路、使用一個IP地址把多台計算機連接到Internet上,展示了怎樣把理論付諸實踐。
最後一部分(第26~38章)研究了網路應用。像本書其他部分一樣,這一部分的覆蓋面也是相當寬廣的——既包括通用的原理,也包括具體的應用。這一部分首先描述了網路應用用以通信的客戶-伺服器模型,然後描述了套接字(socket)API,並給出了使用套接字進行通信的客戶與伺服器示例代碼。這一部分還描述了域名系統中的名字解析和應用,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Web瀏覽等,還通過使用CGI,Java,JavaScript的例子,介紹了動態文檔和主動文檔。在介紹每一種技術的過程中,均描述了軟體結構並解釋了客戶和伺服器之間怎樣交互以便提供服務。第35章還討論了中間件(middleware),其中包括過程式的和面向對象的中間件技術。這一部分後面的章節討論了網路安全,並介紹了如何使用應用軟體進行網路管理。最後,第38章還探討了有趣的初始化問題,介紹了應用層軟體怎樣實現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用協議軟體獲取正在使用的協議軟體在初始化時必需的信息。
本書最適合於作為一學期的網路高級引論課程使用。由於涉及目標的廣泛性,所以本書覆蓋了網路從電纜到應用的所有主題。比如,在普渡(Pure)大學,學生有每周一次的實驗室作業以強化概念的理解,並提供動手的經驗。到完成該課程時,每個學生都可以:知道IP路由器怎樣使用路由表轉發IP數據報;描述一個數據報怎樣穿越Internet;解釋集線器和2層交換機之間的不同;了解TCP如何識別一個連接;知道為什麼當前的Web伺服器能夠在80埠上同時處理多個連接;描述網橋和IP路由器之間概念上的不同;計算一個比特穿越100BaseT網路的時間長度;解釋為什麼TCP歸於端到端一類;區分乙太網使用的CSMA/CD介質訪問機制和令牌傳遞模式;了解DSL如何使用多路復用技術高速傳輸數據。
一門課程的目標是廣泛的,而不是深奧的——它覆蓋所有的主題,讀者可以不必專注於少數幾種技術或概念。因此,一門成功課程的關鍵在於保持一個敏捷的步伐,在一個學期里覆蓋基礎的主題。本書第1部分中基礎的內容可以壓縮在一周之內完成,網路和網路互連部分可以分配五周時間,留下幾個星期給應用和網路管理與安全等主題。
教師應該向學生強調概念和原理的重要性:具體的技術可能幾年後過時了,但是原理是不變的。另外,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徹底學習網路的動力。
盡管沒有一個單獨的主題是具有挑戰性的,但學生仍可以發現許多內容不很容易接受。特別是,當學生們面對過多新的術語時。縮寫的網路術語和行話可能會非常令人困惑: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才能習慣這些術語。為幫助學生掌握術語,附錄1包含了一個術語和縮寫詞彙表。為更加清晰起見,詞彙表中的詞彙定義是單獨描述的,而不是在文中逐字逐句說明的。
由於編程和實驗對幫助學生學習網路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實驗室練習是任何一門網路課程的重要部分。附錄6描述了Pure大學本科生網路實驗室的體系結構,展示了怎樣用一些廉價的硬體設備構造一個有用的實驗環境。我們的實驗課程強調網路的兩個重要方面:套接字編程和數據包分析。我們讓學生構造客戶軟體訪問網路並提取數據(如編寫程序列印當前的溫度)。第3章介紹了簡單的API,使用我們的API,學生可以在了解協議、地址、套接字之前編寫可運行的代碼。當然,學生在學期後面會學習如何使用套接字API。最後,學生需要編寫一個並發的Web伺服器(CGI支持是可選的)。除了應用編程之外,學生們還需要使用實驗室設施從一個真實的網路中捕獲數據包,然後編寫程序解碼數據包頭。
讓學生訪問網路提高了他們的熱情,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們做實驗——我們的經驗表明,訪問過實際網路的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主題。因此,如果沒有專用的包分析儀,可以在一個標准PC上安裝相應的軟體來配置一個廉價的分析儀。對那些無法訪問網路設施的學生來說,光碟中包含了包跟蹤的例子,學生們可以編寫程序來讀取蹤跡並處理包,就像從網路中捕獲它們一樣。
本書所帶的光碟和Web站點都包含許多材料,有助於教學和讀者對本書內容的理解。對於教師,光碟包含了課程的內容,文中的圖表可以做演示,生動的圖表有助於闡明概念。光碟還包括書中沒有的內容,包括網路電纜和設備的照片以及用於學生工程作業中的數據文件。
為幫助教授和學生們定位信息,光碟還包括一個關鍵字搜索機制。給定一個術語,該搜索機制從聯機詞彙表中定位術語的定義以及與該術語相關的其他術語。最後,光碟包含了指向Web 站點的鏈接,該站點在不斷地更新。本書專門建立了兩個電子郵件列表:一般的信息可以從[email protected]獲得,關於本書教學內容的討論參見[email protected]。欲加入列表,向相應列表名字發一封電子郵件信息,郵件體由subscribe組成。為避免郵件伺服器通過Internet發送一個消息的多個拷貝,教師需要為他們站點的所有學生建立一個單獨的本地別名(alias)。
感謝所有對本書的新版做出貢獻的人:Dennis Brylow和John Lin校對了本書的所有章節,Jennifer Seitzer,Abllah Abonamah和George Varghese審讀了早期的版本,並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Mike Evangelista 寫了第3章中的客戶和伺服器應用代碼和API,並把這個API移植到Linux,Solaris和Windows 平台。Ralph Droms准備了光碟,並且管理Web的內容。Jim Griffioen審讀了新增加的3章,提供了全球的前景和技術細節。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和夥伴,Chris,本書的許多進步來源於她細心的編輯和有益的提議。
Ⅶ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一般按網路范圍劃分為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
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包括計算機和網路兩部分.其中計算機又稱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和軟體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常見的形式有台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大型計算機等,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而網路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所以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自治計算機系統及其外部網路,通過通信介質互聯,在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管理軟體及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可按網路拓撲結構、網路涉轄范圍和互聯距離、網路數據傳輸和網路系統的擁有者、不同的服務對象等不同標准進行種類劃分。一般按網路范圍劃分為:
(1)區域網(LAN);
(2)城域網(MAN);
(3)廣域網(WAN)。區域網的地理范圍一般在10千米以內,屬於一個部門或一組群體組建的小范圍網,例如一個學校、一個單位或一個系統等。廣域網涉轄范圍大,一般從幾十千米至幾萬千米,例如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者洲際網路,此時用於通信的傳輸裝置和介質一般由電信部門提供,能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城域網介於LAN和WAN之間,其范圍通常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距離從幾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按網路的交換方式分類:(1)電路交換(2)報文交換(3)分組交換。電路交換方式類似於傳統的電話交換方式,用戶在開始通信前,必須申請建立一條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並且在雙方通信期間始終佔用該通道。報文交換方式的數據單元是要發送的一個完整報文,其長度並無限制。報文交換採用存儲--轉發原理,這點有點像古代的郵政通信,郵件由途中的驛站逐個存儲轉發一樣。報文中含有目的地址,每個中間節點要為途經的報文選擇適當的路徑,使其能最終到達目的端。
分組交換方式也稱包交換方式,1969年首次在ARPANET上使用,現在人們都公認ARPANET是分組交換網之父,並將分組交換網的出現作為計算機網路新時代的開始。採用分組交換方式通信前,發送端現將數據劃分為一個個等長的單位(即分組)這些分組逐個由各中間節點採用存儲--轉發方式進行傳輸,最終達到目的端。由於分組長度有限制,可以在中間節點機的內存中進行存儲處理,其轉發速度大大提高。除以上幾種分類外,還可以按所採用的拓撲結構將計算機網路分為星型網、匯流排網、環形網、樹形網和網形網;按其所採用的傳輸介質分為雙絞線網、同軸電纜網、光纖網、無線網;按信道的帶寬分為窄帶網和寬頻網;按不同的途徑分為科研網、教育網、商業網、企業網、校園網等。
計算機網路由一組結點和鏈絡組成。網路中的結點有兩類:轉接結點和訪問結點。通信處理機、集中器和終端控制器等屬於轉接結點,它們在網路中轉接和交換傳送信息。主計算機和終端等是訪問結點,它們是信息傳送的源結點和目標結點。
計算機網路技術實現了資源共享。人們可以在辦公室、家裡或其他任何地方,訪問查詢網上的任何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辦公自動化、工廠自動化、家庭自動化的發展,計算機網路是服務現代科技的開端。
21世紀已進入計算機網路時代。計算機網路極大普及,計算機應用已進入更高層次,計算機網路成了計算機行業的一部分。新一代的計算機已將網路介面集成到主板上,網路功能已嵌入到操作系統之中,智能大樓的興建已經和計算機網路布線同時、同地、同方案施工。隨著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緊密結合和同步發展,我國計算機網路技術飛躍發展。
Ⅷ 計算機網路學習相關課程
1. 計算機數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課程的主要內容:線性代數、概率基礎、數理統計基礎等。
2. 計算機電路基礎 (1)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電路基本概念(電路與電路模 型、電路基本物理量、電路基本元件、基爾霍夫定律、簡單的電阻電路),半導體基本器件 ;開關理論基礎,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與時序邏輯電路,可編程邏輯器件(隨機讀寫存貯 器、只讀存貯器、可編程邏輯陣列、通用邏輯陣列、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在系統(ISP)編 程技術),數字系統的組成。
本課程後續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2)等。
3. 計算機電路基礎(2)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1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模擬電路基本 概念,運算放大器的原理及應用,功率放大及穩壓電路;測試技術概述,機電系統運動參 數 (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矩、應變及應力等)的測試,過程系統參數(壓力、溫 度、 流量等),測試數據處理。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1)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微機介面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等。
4. C++語言程序設計
本課程5學分,90學時,開設一學期。
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主要內容:算術、邏輯、 比較、位、條件、逗號、賦值、輸入、輸出等運算符和表達式,分支和循環控制結構,模塊 化程序設計(函數定義、函數調用、函數重載、庫函數、變數作用域和存貯類),數據類 型 (整型、實型、字元型、枚舉、數組、結構、指針、類等),動態存儲空間的分配與釋 放, C++操作環境、編譯預處理、文件鏈接和工程文件的使用,類與對象的概念,操作符重 載與 函數模板,C++標准輸入輸出流、文件流和串流,等等。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在集中實踐環節中)、計算機組成原理 與匯編語言等。
5. 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系統概述,計算機中數 據的表示,運算方法和運算器,指令系統,控制器,存貯器組織,輸入輸出系統;匯編語 言 ,匯編語言基本程序設計,程序設計舉例(輸入輸出程序設計、中斷程序設計、系統調 用及 程序設計)。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1)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等。
6. 數據結構
本課程5學分,90學時,其中實驗佔27學時,大作業佔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主要內容:線性表、棧、隊列的定 義、順序存貯和鏈接存貯結構,進行插入和刪除等運算的演算法;樹、二叉樹、二叉排序樹 、 哈夫曼樹的定義、性質、存貯結構及建立過程,二叉樹的先序、中序和後序遍歷演算法, 二叉 排序樹的查找、插入和生成演算法,圖的定義,圖的鄰接矩陣、鄰接表和邊集數組存貯 結構, 圖的深度優先和廣度優先遍歷演算法,求圖的最小生成樹和最短路徑演算法,拓撲排序 演算法,數 據查找和排序的各種演算法,文件的概念和組織方法等。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等。
7. 微機介面技術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其中實驗27學時,大作業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微機介面技術 概述,模擬量輸出輸入通道(A/D、D/A變換及其介面電路),數字量輸出輸入通道,常用 可編程並、串列介面電路,工業控制計算機匯流排技術,人機界面介面技術。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計算機電路基礎(2)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計算機控制技術、單片機技術等。
8.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
本課程6學分,108學時,開設一學期。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是計算機應用專業信息管理方向的一門必修課,其它方向的選修課。 該課程的主要內容:資料庫系統的概念、組成和主要功能,資料庫保護和數據模型,關系 模 型和各種關系運算,利用SQL進行資料庫的定義、查詢、更新、插入和刪除數據,關系規 范 化和函數依賴,第一、二、三範式和BCNF範式,資料庫的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 和物 理結構設計,FoxPro資料庫的建立、顯示、修改、查詢、統計、復制、索引、排序、 更新、 關聯等,Foxpro應用程序設計和用戶界面設計。
先修課程: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在集中實踐環節中)、離散數學等。
9. 操作系統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操作系統對計算機系統資源實施管理,是所 有其他軟體與計算機硬體的唯一介面。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了解它是如何組織和運作的,從 而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課程主要內容:操作系統引論;進程管理;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文件系統;設備 管理;中斷和信號機構;死鎖;微內核體系結構;網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展望與中文操 作系統。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離散數學基礎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網路操作系統等。
10. 計算機控制技術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15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自動控制的基 本概念,計算機控制系統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基本特性,計算機控制 系統的控制演算法,控制用計算機系統的配製,實時控制軟體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抗干 擾技術,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及應用,分散型控制系統及其應用,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 與調試舉例。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單片機技術等。
11. 單片機技術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單片機概述, 單片機晶元結構,單片機指令系統,單片機程序設計,單片機系統擴展,單片機開發系統 及應用,單片機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數據採集系統,智能數字電壓表,機械手控制系統 等) 。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等。
12. 計算機網路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概述(計算機網路 基本概念、計算機網路硬體、計算機網路軟體、互連網路標准體系、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 模型、計算機網路的新進展及發展趨勢);計算機網路的層次模型,計算機網路中的通信 子網 (概述、數字通信基礎知識、局域計算機網路、城域計算機網路、廣域計算機網路、 網際互 連技術);計算機網路中的高層服務(概述、區域網絡服務/廣域網路服務、電子郵 政服務 、WWW多媒體信息發布服務、文件傳輸與終端模擬服務、其他網路高層應用);計算 機網路應用開發與相關技術,使用計算機網路的道德和法律法規。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組網與網路管理技術、Internet與Intranet應用、網路操作系統、計 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網路信息製作與發布等。
13. 多媒體技術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24學時,開設一學期。
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的一門必修課。通過本 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掌握多媒體軟硬體的配置及使用,為今後更 好地應用多媒體技術打下基礎。
課程主要內容: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概論;視頻與音頻信息獲取與存儲技術;多媒體計算 機硬體結構;壓縮技術;超文本和超媒體;多媒體素材的採集和處理;動畫製作工具和創 作技術;編輯多媒體軟體。
本課程先修課程:Windows使用、計算機組成原理。
14. 軟體工程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軟體工程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和計算機信息管理方向的必修 課。本課程闡述了軟體開發、維護和管理等方面的軟體工程學的概念、原理以及典型的技術 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軟體工程的科學思想,能自覺按照軟體工程的方法學 進行軟體的開發和維護工作,並掌握與此相應的方便的工具,形成良好的軟體開發習慣。
課程主要內容:軟體工程概述;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 測試;維護;原型法。
本課程先修課程:一門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操作系統,數據結構等。
15.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其中實驗32學時,開設一學期。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的一門必修課。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VB這一集應用程序開發、設計、編輯、編譯和調試為一體 的集成化開發環境,掌握VB的基本語言和語法,培養學生使用VB進行程序設計的技能。
課程主要內容:VB集成化開發環境;VB 窗體;VB控制項;VB模塊;VB類;VB輸出;VB創 建並使用菜單和工具;VB使用數組、變數和常量;VB存儲和獲取數據;VB創建和使用幫助文 件;VB使用對話框;VB使用滑鼠;VB使用Dll和API;VB使用ActiveX;VB面向對象的編程方 法。
本課程先修課程:程序設計基礎、Windows操作系統、多媒體技術基礎。
16. 軟體工具與環境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其中實驗34學時,開設一學期。
軟體工具與環境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的一門必修課。在軟體 開發活動中,採用合適的軟體開發工具、平台和環境,可以大大提高軟體生產率,也是保 證軟體產品的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應用軟體開發人員掌握有關概念,熟悉常用軟體開發 工具、平台和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課程主要內容:軟體開發環境概論;人機界面;程序設計環境;系統集成環境;維護環 境;速成原型環境;程序自動生成環境。
本課程先修課程:軟體工程等。
17. 信息管理系統
本課程4學分,72學時,大作業佔18學時,開設一學期。
信息管理系統是計算機應用專業信息管理方向的一門必修課,它綜合利用了先前學過的 知識,解決信息管理系統的實際問題。主要內容有:信息管理系統的概念與結構,信息管理 系統的開發過程,信息管理系統的管理與維護,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環境與工具,信息管理 系統的開發實例等。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計算機網路、數據結構、資料庫基礎與 應用、管理學基礎等。
18. 組網與網路管理技術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組網用的物理 信道,組網實踐,計算機網路互連(交換網路的概念、區域網絡互連、區域網與廣域網的 互連),計算機網路管理(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全面網路管理 ,計算機網路的測試與維護)。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等。
19. 網路操作系統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網路操作系統 概論(網路操作系統概念、功能描述),網路操作系統比較(UNIX、Windows NT和Netware 網路操作系統性能價格比較),網路操作系統的發展預測,UNIX操作系統及使用,Windows NT操作系統及使用,Netware網路操作及使用。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等。
20. Internet與Intranet應用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 Internet和 Intranet應用及互連網路應用概貌,域名服務(DNS),電子郵政服務(E-mail),文件 傳輸服務(FTP),遠程登錄服務(Telnet),Web服務,代理(Proxy)服務,其他互連網 絡服務,新的應用,ISP的實施例子。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等。
21. 網路信息製作與發布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網路信息的收 集與組織,網路信息製作工具介紹( Word、Front Page),網路信息的製作(預備知識: 色彩、構圖與網頁設計;利用Word製作簡單網頁,利用Front Page製作網頁;視覺與創意 ),網路信息的發布,網路信息的維護。
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等。
22. 英語Ⅰ(1) (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為公共英語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掌握1600左右的常用詞彙(包括入 學時要求掌握的600詞)和若干相關的常用片語及基礎語法知識;能夠聽懂發音清楚、語速較 慢的教學用語和日常生活用語,並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談;能夠讀懂所學詞彙和語法 范圍內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條等;能夠寫出簡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條轉達具體信息。
統設服務課程:
1. 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
本實踐環節4學分,實驗36學時(2學分),開設一學期。
主要內容:計算機系統組成與基本工作原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與維護(鍵盤和滑鼠使用, 中英文輸入,外設與主機的連接、配置與使用,計算機常規維護),操作系統使用(Window s95以上),字處理軟體使用(Word 97以上),計算機網路基本知識,Internet實用(瀏覽 器IE5.0、電子郵件Email使用)。
2. OFFICE辦公軟體
本實踐環節4學分,實驗45學時(2.5學分),開設一學期。
主要內容:字處理軟體Word (97以上)深入使用,電子表格處理軟體Excel (97以上)使 用,電子演示軟體Power Point (97以上)使用,OFFICE辦公軟體綜合使用訓練。
Ⅸ 計算機網路技術,需要學會哪些技術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教學計劃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從事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學生能系統掌握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技術所必需的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網路應用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學生具有規劃,設計和應用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能力;能自主組建企事業網路系統,具有區域網,Intranet網路的規劃設計,管理維護及組網的實現能力,網路應用編程能力,多媒體電子商務應用處理能力;能進行網路化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和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知識要求
熟悉計算機硬體與軟體的相關知識,特別對計算機網路有比較深刻的了解.熟練掌握計算機網路實用技術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能將計算機網路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能進行全方位的網站設計開發和進行電子商務活動.掌握本方向所必需的數據通信和計算機網路,組網和網路管理,網路操作系統,Internet和Intranet應用以及網路應用等程序設計語言;能獨立開發動態網站,具有一定的網路安全知識.
能力素質
能進行計算機操作維護,網路技術,網頁設計,網站維護,網路程序設計,網路工程等工作,能夠進行計算機區域網的設計,安裝,調試;計算機網路通信產品的系統集成;廣域網的管理,維護;網路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及應用,網站設計與開發等.可在軟體園,光通信園,高新技術園區,各大電腦公司,網路公司,網站,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企事業單位和信息部門中從事網路管理,網站維護,網頁設計與創意和電子商務等工作.能從事計算機網路通信軟硬體產品的銷售,技術支持及售後服務等崗位,有著非常廣闊的就業前景.
職業資格證書
江蘇省計算機維修(中級)技能證書
江蘇省網頁設計(中級)技能證書
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證書或CET-4等級證書
4.素質和能力結構
主要課程簡介
(一)按崗位職業能力構建的課程鏈路圖
(二)主要課程內容簡介
(1)課程編號:05133
(2)課程名稱:計算機組成原理及匯編
(3)課程性質:職業技術課, 64 學時,4學分
(4)先修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
(5)課程內容:計算機系統概述,計算機中數 據的表示,運算方法和運算器,指令系統,控制器,存貯器組織,輸入輸出系統;匯編語 言 ,匯編語言基本程序設計,程序設計舉例(輸入輸出程序設計,中斷程序設計,系統調 用及 程序設計).
(1)課程編號:05131
(2)課程名稱:資料庫原理與Access應用
(3)課程性質:職業基礎課 54學時,3.5學分
(4)先修課程:無
(5)課程內容:資料庫系統的概念,組成和主要功能,資料庫保護和數據模型,關系 模 型和各種關系運算,利用SQL進行資料庫的定義,查詢,更新,插入和刪除數據,關系規 范 化和函數依賴,第一,二,三範式和BCNF範式,資料庫的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和物理結構設計,資料庫的建立,顯示,修改,查詢,統計,復制,索引,排序, 更新, 關聯等,資料庫應用程序設計和用戶界面設計.
(1)課程編號:05065
(2)課程名稱:操作系統應用
(3)課程性質:職業基礎課54學時,3.5學分
(4)先修課程:計算機基礎
(5)課程內容: 操作系統對計算機系統資源實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軟體與計算機硬體的唯一介面.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從而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1)課程編號:05114
(2)課程名稱:計算機網路安全
(3)課程性質:專業選修課 48學時,3學分
(4)先修課程: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數據結構
(5)課程內容:從安全模型,安全服務,安全分析,安全技術以及安全策略入手,全面介紹保障網路環境安全的各要素.通過對加密和認證,虛擬專用網的技術,防火牆,入侵檢測,防病毒等安全方面的技術的介紹,使學員掌握各種安全漏洞,不同類型的黑客活動,黑客的攻擊范圍和防止與控制黑客侵入的方法,熟悉加密和身份驗證方法及過程,防火牆的體系結構和與Internet服務的結合,安全審核的不同階段,審計及日誌分析的方法和基於主機及網路的入侵檢測的方法及軟體的使用,保護網路系統免於受到攻擊,提高安全性能的機制,構建計算機網路及信息安全的安全策略,掌握建立有效的安全機制.
(1)課程編號:05124
(2)課程名稱: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3)課程性質:職業基礎課 64 學時,4學分
(4)先修課程:計算機基礎
(5)課程內容: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VB這一集應用程序開發,設計,編輯,編譯和調試為一體 的集成化開發環境,掌握VB的基本語言和語法,培養學生使用VB進行程序設計的技能.
(1)課程編號:05113
(2)課程名稱:網路操作系統
(3)課程性質:專業選修課 48學時,3學分
(4)先修課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
(5)課程內容: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網路操作系統 概論(網路操作系統概念,功能描述),網路操作系統比較(UNIX,Windows 2000 Server和Netware 網路操作系統性能價格比較),網路操作系統的發展預測,UNIX操作系統及使用,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統及使用,Netware網路操作及使用.
(1)課程編號:05111
(2)課程名稱:計算機專業英語
(3)課程性質:專業選修課 36學時,2學分
(4)先修課程:組成原理,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
(5)課程內容:本課程涉及到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的許多方面的英語術語與詞彙.比如對電子郵件,電子商務,網路技術,計算機模擬,通信衛星,虛擬現實,人工智慧,光纖通信,視像會議,資料庫,軟體工具等均從專業角度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在《大學英語》基礎上,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了解計算機專業英語的語言特點,擴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使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計算機專業英語術語與詞彙,提高閱讀能力和速度,從而達到藉助有關工具書,能夠比較順暢地閱讀本專業英語文獻資料及瀏覽網上資源的目的.
(1)課程編號:05117
(2)課程名稱:JAVA程序設計
(3)課程性質:專業選修課 54 學時,3.5學分
(4)先修課程:網頁製作
(5)課程內容:Java語言的語法;面向對象的JAVA語言;JAVA的布局設計;JAVA介面,異常處理;JAVA的輸入與輸出;JAVA小程序;多媒體程序設計技術;多線程程序設計;JAVA網路編程;Java與HTML,資料庫的介面等.使用學生全面了解JAVA語言的功能,掌握JAVA語言和程序設計技術,並能獨立開發網路應用軟體.
(1)課程編號:05109
(2)課程名稱:網路資料庫(二)
(3)課程性質:職業技術課 60 學時,4學分
(4)先修課程:資料庫原理,計算機網路,網路操作系統
(5)課程內容: 本課程從資料庫系統理論與具體的實踐緊密結合入手,系統介紹了資料庫基礎理論,事務處理,資料庫安全等方面的知識,並通過對SQL Server 2000系統管理,結構化查詢語言SQL,資料庫管理系統SQL SERVER的詳細介紹.使學生熟練掌握資料庫的開發,SQL語句的使用,SQL server2000系統管理技能.
(1)課程編號:05118
(2)課程名稱:高級網路程序設計
(3)課程性質:專業選修課 54學時,3.5學分
(4)先修課程:網路資料庫
(5)課程內容: 本課程強調理論與實例結合,以實際案例的應用與實施為切入點,詳細介紹了網路設計的基本概念和應用,依次講解分析實際需求,滿足功能需求,網路的設計方法,分類原則和實現原理.並通過介紹典型網路案例的項目實施過程,使學員掌握網路設計的基本概念,主要內容和設計過程,各種網路的設計原理和方法,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加深理解項目實現的重要性和實施方法.
主要實踐教學與技能訓練要求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VB課程設計
計算機網路集成技術
網路資料庫程序設計
局域絡技術與組網工程
網頁設計與網站建設
畢業設計
學制
全日制三年
課程結構
必修課: 1252 學時, 76.5 學分
選修課: 428 學時,25學分(含專業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
理論教學總課時: 1680 學時(含實驗課時)
實踐教學 30.5 周, 28.5學分
總學分(畢業最低學分) 130 學分
總學分結構:必修課 76.5 學分,選修課 25學分,實踐性環節 28.5 學分
教學安排表
附表一:專業必修課教學安排表
附表二:專業選修課教學安排表
附表三:實踐教學安排表
附表四:職業資格培訓與考核安排表
附表五:學期學周安排表
附表六:學期學分安排表
附表七:學時學分分配表
第 頁 共 4 頁
政治理論素質
身 體 素 質
信息交流素質
工程技術素質
1. 計算機網路的組建與
維護能力
2. 參與網路應用開發(基於網路的程序設計和資料庫開發能力)
3. 網頁的設計製作能力
公共素質
職業核心能力
關鍵崗位能力
計算機網路組建
計算機網路管理與維護
網路應用開發
網路安全
網頁設計能力
基本職業素質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圖像處理技術
網路資料庫
VB程序設計
資料庫技術
網頁製作
(三劍客)
高級網路程序設計語言
網路程序設計與開發
資料庫原理與應用(Access
網頁製作
(三劍客)
動態網頁設計(ASP,JSP)
網站設計,維護與管理
計算機網路
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實用技術
計算機網路組建,維護與管理
Ⅹ 如何學習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是2009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庫羅斯。本書是當前世界上最為流行的計算機網路教科書之一,採用了作者獨創的自頂向下的方法來講授計算機網路的原理及其協議,即從應用層協議開始沿協議棧向下講解,強調應用層範例和應用編程介面,使讀者盡快進入每天使用的應用程序環境之中進行學習和「創造」。本書的講解以網際網路為例,學以致用;注重教學法,深入淺出地重點講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
第4版全面關注了網路安全問題;更新並擴展了無線網路的覆蓋范圍,增加了有關802.11(WiFi)、802.16(WiMAX)和蜂窩網路的新內容;增強了P2P應用程序的內容,包括文件共享協議、BitTorrent等文件分發協議以及Skype的IP話音等新型多媒體應用;更新了區域網和多媒體網路的章節,以反映這些領域中理論與實踐的變化;第1章中增加了有關端到端吞吐量分析的新材料;全面修訂並增加了新的課後5-7題,以及附加了循序漸進的Ethereal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