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飛機上的計算機網路

飛機上的計算機網路

發布時間:2022-05-18 08:10:49

A. 乘飛機的時候為什麼要關掉手機和電腦,以及無線網路

為什麼在客艙內不能用手機和其它電子類產品
在飛機上,使用中的這些電子裝置會干擾飛機的通訊、導航、操縱系統,會干擾飛機與地面的無線信號聯系,尤其在飛機起飛下降時干擾更大,即使只造成很小角度的航向偏離,也可能導致機毀人亡的後果,是威脅飛行安全的「殺手」。以行動電話為例:行動電話不僅在撥打或接聽過程中會發射電磁波信號,在侍機狀態下也在不停地和地面基站聯系,雖然每次發射信號的時間很短,但具有很強的連續性。飛機在平穩飛行時,距地面6000米至12000米,此時手機根本接收不到信號,無法使用,在起飛和降落過程中,手機才有可能與地面基站取得聯系,但此時干擾導航系統產生的後果最為嚴重。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88條中,對旅客在機上使用攜帶型電子裝置作出了限制,並在第200條中作出了對違反者予以治安管理處罰,乃至刑事處罰的規定。各航空公司在機上廣播詞中亦加入了要求旅客在飛機上關斷隨身攜帶的攜帶型電子裝置電源的內容,飛機上禁止使用的電子裝置有手機、尋呼機、游戲機遙控器、業余無線電接收機、筆記本電腦、CD唱機等。 當我們盡享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時,別忽略了國家的相關法規,尤其涉及到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時。當您踏上飛機時,不妨問一問自己,有沒有關掉手機、智能游戲機,電腦等。

B. 飛機上可以使用電腦嗎 飛機上能開電腦嗎

當然可以,只是在飛機起飛和將來的十五至二十分鍾內不允許使用網路,不僅僅是電腦,手機也要設置成飛行模式,否則,無線信號會影響到飛機儀表的正常工作。

C. 飛機上的計算機一般是什麼操作系統

機載計算機和我們日常使用的PC不是一個概念,它是一個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智能系統。從計算機架構上來說,同普通的計算機系統並無太大區別。飛機的航電系統包括了很多子系統,例如通訊系統,導航系統,電傳飛控系統,發動機電控系統,飛行任務管理系統等等。

波音-787,AH-64用的操作系統是VxWorks。B-2, F-16,F-22, F-35,空客-380 使用的操作系統是Integrity-178B。類似波音-787,空客-380,空客-350內部設備之間是使用乙太網的一種變體來互聯的,叫AFDX,在應用軟體這一層,同普通的乙太網程序沒有任何區別。

(3)飛機上的計算機網路擴展閱讀

飛機控制功能是依靠電子系統實現的,就是為完成飛行任務所需要的各種機載電子設備。包括計算機,有幾十部之多,這里所指的計算機不是個人電腦那樣完整的計算機,沒有操作系統,而是微處理器、微控制器、單片機那樣具有獨立功能而又與其他計算機互相聯系的部件,應用於飛機控制、導航、通信、娛樂等各個方面。

為了能夠在大溫差、低氣壓、寬頻范圍機械振動、強沖擊過載和狹小使用空間等惡劣環境條件下正常而可靠地工作,對飛機電子系統的設計以及元器件和材料的選用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飛機電子系統的工程難度和成本都比普通電子系統高得多。

D. 計算機網路的含義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4)飛機上的計算機網路擴展閱讀:

雖然網路類型的劃分標准各種各樣,但是從地理范圍劃分是一種大家都認可的通用網路劃分標准。按這種標准可以把各種網路類型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四種。區域網一般來說只能是一個較小區域內,城域網是不同地區的網路互聯,不過在此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這里的網路劃分並沒有嚴格意義上地理范圍的區分,只能是一個定性的概念。

E.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簡單地說,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電纜、電話線或無線通訊將兩台以上的計算機互連起來的集合。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歷了面向終端的單級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對計算機網路和開放式標准化計算機網路三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計算機網路分類
1.按網路的地理位置分類
計算機網路按其地理位置和分布范圍分類可以分成區域網、廣域網和城域網三類。
(1)區域網 LAN(Local Area Network)
區域網是指一個局部區域內的、近距離的計算機互聯組成的網,通常採用有線方式連接,分布范圍一般在幾米到幾公里之間(小於10公里)。例如一座大樓內或相鄰的幾座樓之間互聯的網。一個單位內部的聯網多為區域網。
(2)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
廣域網是指遠距離的計算機互聯組成的網,分布范圍可達幾千公里乃至上萬公里,甚至跨越國界、洲界,遍及全球范圍。網際網路就是一種典型的廣域網。
(3)城域網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網的規模主要局限在一個城市范圍內,是一種介於廣域網和區域網之間的網路,分布范圍一般在十幾公里到上百公里之間。
2.按傳輸介質分類
計算機網路按其傳輸介質分類可以分成有線網和無線網兩大類。
(1)有線網
有線網又有兩種之分,一是採用同軸電纜和雙絞線連接的網路;二是採用光導纖維作傳輸介質的網路。後者又稱為光纖網。
採用同軸電纜和雙絞線連接的網路比較經濟,安裝方便,但傳輸距離相對較短,傳輸率和搞干擾能力一般;光纖網則傳輸距離長,傳輸率高(可達數千兆 bps),且抗干擾能力強,安全性好,但價格較高,且需高水平的安裝技術,目前尚未普及。
(2)無線網
採用空氣作傳輸介質、用電磁波作傳輸載體的網路。聯網方式靈活方便,但聯網費用較高,目前正在發展,前景看好。
3.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類
網路的拓撲結構是指網路中通信線路和站點(計算機或設備)的幾何排列形式。計算機網路按其拓撲結構分類可以分為星型網、環形網和匯流排型網三類。
(1) 星型網
網上的站點通過點到點的鏈路與中心站點相連。特點是增加新站點容易,數據的安全性和優先順序易於控制,網路監控易實現,但若中心站點出故障會引起整個網路癱瘓。
(2) 環形網
網上的站點通過通信介質連成一個封閉的環形。特點是易於安裝和監控,但容量有限,增加新站點困難。
(3)匯流排型網
網上所有的站點共享一條數據通道。特點是鋪設電纜最短,成本低,安裝簡單方便;但監控較困難,安全性低,若介質發生故障會導致網路癱瘓,增加新站點也不如星型網容易。

早期的計算機系統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設備安裝在單獨的大房間中,後來出現了批處理和分時系統,分時系統所連接的多個終端必須緊接著主計算機。50年代中後期,許多系統都將地理上分散的多個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到一台中心計算機上,這樣就出觀了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
終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CRT控制器和鍵盤,無GPU內存。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近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己具備了通信的雛形。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
兩個主機間通信時對傳送信息內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種情況下的應答信號都必須遵守一個共同的約定,稱為協議。
在ARPA網中,將協議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層次,如何分層,以及各層中具體採用的協議的總和,稱為網路體系結構,體系結構是個抽象的概念,其具體實現是通過特定的硬體和軟體來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網路得到迅猛的發展。
第二代網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
IS0在1984年頒布了0SI/RM,該模型分為七個層次,也稱為0SI七層模型,公認為新一代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基礎。為普及區域網奠定了基礎。
70年代後,由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區域網由於投資少,方便靈活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迅猛的發展,與廣域網相比有共性,如分層的體系結構,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區域網為節省費用而不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而是由單個的廣播信道來連結網上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從80年代末開始,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計算機網路:將多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由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系統。
從定義中看出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問題:
(1)至少兩台計算機互聯。
(2)通信設備與線路介質。
(3)網路軟體,通信協議和NOS

F. 在飛機上使用電腦是用什麼連的網飛機上有wifi嗎 還是有網線啊

在飛機上,使用電腦是沒有網路的。現在民航的飛機上不提供WIFI給乘客使用。。。。

在高空,也是沒有3G的。。

G. 航空航天與現代計算機網路技術2000字

.航空航天技術的簡介: 該技術是為航空航天活動的順利進行而創立的一系列高級復雜的施工作業程序。它涉及人力資源配置設備儀器搭配與安裝使用等艱深的學術作業。是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發展的高度追求。航空航天技術使人類文明進入三維時代。航空是大氣層內的飛行活動,航天是穿越大氣層的飛行活動。其中,航空技術的基礎理論是空氣動力學。該技術是綜合高技術,在理論和設計的基礎上,材料技術是關鍵,電子技術是靈魂。航空指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內的航行活動。飛艇是利用空氣的浮力在大氣層內飛行,飛機則是利用與空氣相互作用產生的空氣動力在大氣層內飛行。飛機上的發動機依靠飛機攜帶的燃料(汽油)和大氣中的氧氣工作。航天技術則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宇宙空間的技術。它是一門高度綜合性的科學技術,涉及各類航天飛行器的設計、製造、發射和應用。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的最前沿。。航天活動的目的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與天體,為人類服務。航天的基本條件是航天器必須達到足夠的速度,擺脫地球或太陽的引力。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是航天所需的特徵速度。按航天器探索、開發和利用的對象劃分,航天包括環繞地球的運行、飛往月球的航行、飛往行星及其衛星的航行、星際航行(行星際航行、恆星際航行)。按航天器與探索、開發和利用對象的關系或位置劃分,航天飛行方式包括飛越(從天體近旁飛過)、繞飛(環繞天體飛行)、著陸(降落在天體上面)、返回(脫離天體、重返地球)。 2.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該技術的發展大體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火箭技術:近代火箭的出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法西斯德國。早在1932年德國就發射A2火箭,飛行高度達3公里。1942年10月發射成功V-2火箭(A4型),飛行高度85公里,飛行距離190公里。V-2火箭的發射成功,把航天先驅者的理論變成現實,是現代火箭技術發展史的重要一頁。接著美國為發射多種航天器的需要,先後研製成功"先鋒"號、"丘諾"號、"偵察兵"號、"大力神"號和"土星"號等運載火箭。1990年4月7日,中國CZ-3 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衛星。長征火箭成功地進入了國際商業發射衛星的行列,至今已將27顆外國衛星發射上天。 不得不 說火箭技術推動了人類航天發展的歷史。 二衛星時代: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用"衛星"號運載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 。人造地球衛星出現之後,60年代前蘇聯和美國發射了大量的科學實驗衛星、技術實驗衛星和各類應用衛星。70年代軍、民用衛星全面進入應用階段,並向偵察、通信、導航、預警、氣象、測地、海洋和地球資源等專門化方向發展。衛星時代的到來是航空航天技術發展的又一重要見證。 三空間探測:空間探測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太陽系的起源、演變和現狀,通過對太陽系內的各主要行星及其衛星的比較研究進一步認識地球環境的形成和演變。了解太陽系的變化歷史,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變。空間探測器實現了對月球和行星的逼近觀測和直接取樣探測,開創了人類探索太陽系內天體的新階段。月球是人類第一個探索的目標,接著是行星和行星際探測,人類在探索過程中獲得了大量太空星球的信息資料,進一步了解了宇宙,航空航天方便不停的在超越。 四載人航天:載人航天在航天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盡管航天器攜帶裝置精確、靈敏度高、能自動觀察、操作、儲存、處理數據,但它們不能代替人的思維。初期載人航天器一方面研究航天技術,另一方面進行生物學和醫學試驗,研究航天員在長期失重條件下的反應,航天員在密閉艙中的工作能力,航天器對接時和走出航天器時的人的生理反應。 3、世界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現狀及中國技術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世界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現狀:21世紀以來, 航天科技工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運載器及其技術繼續向滿足大噸位、高可靠性、高環保性及強適應性的方向發展, 同時向低成本、快速響應方向發展; 衛星向高可靠、長壽命、高空間與時間解析度、大容量、高速率方向發展; 人類逐步突破地球軌道載人航天技術, 正在向載人深空探測發展。新型技術主要是以下三種: 1. 運載器及技術:新一代大中型一次性使用運載火箭技術已基本成熟, 其設計思想遵循通用化、系列化、模塊化,並採用大直徑、少級數結構和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美國與俄羅斯的現役小型運載火箭如飛馬座、金牛座、起跑號、第聶伯等大多從戰略導彈衍生而來, 可進行一定的機動發射, 但快速響應能力不足。完全重復使用運載器技術尚未實現突破, 只有美國在 役的太空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部分重復使用的運載器。現役主流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已超過20噸,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 運載能力達到10噸, 可實現一箭雙星、一箭多星等多種發射。小型火箭近地軌 道運載能力為500千克。太空梭可運送30噸貨物到近地軌道, 可發射衛星或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人或物。現役火箭的發射成功率較高, 宇宙神5、阿里安5和H-2A等的發射成功率達到了92%左右。 2. 衛星系統及技術:近幾年來, 美國、俄羅斯以及歐洲國家等世界主要 航天國家均在積極開展應用衛星的更新換代。其中雷達與光學高性能衛星 遙感技術擴散迅速, 尤以歐洲、以色列發展迅速; 歐洲與美國陸續將一代軍用通信衛星投入現役; 美、俄的導航衛星正在升級改進, 歐洲的伽利略系統成功進行在軌驗證。 3. 空間對抗系統及技術:目前, 只有美國與俄羅斯形成了以地基為主、天基為輔的空間態勢感知系統, 當前天基系統還主要依賴在軌的導彈預警衛星。空間防護技術則停留在對高空核爆、射頻、激光和動能武器的攻擊探測和抗核加固等一些有限的本體防護裝置上。反衛星武器技術美國發展得最多、最全面, 但當前進入實戰部署的一般為軟殺傷裝備。美國相關設備低軌探測精度可達10厘米, 定位精度可達1千米; 初步形成了有限的攻擊告警能力並應用了多種有針對性的防護措施;反衛星裝備具備實戰能力的較少, 大多處於技術儲備階段。總體來講, 包括美俄在內的國家空 間對抗能力都十分有限。 4. 深空探測系統及技術:當前深空探測開展最多的是月球探測, 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中國、印度均成功發射過月球探測器, 只有美國與歐 洲成功進行了火星探測, 其中美國已經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 尚未全面實現對水星、木星、土星和冥王星等行星以及小天體的探測。各國根據各自不同的技術能力水平, 在探測方式的選擇上呈現多樣性。 二中國技術發展的瓶頸問題:近年來我國的「高新工程」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在先進作戰飛機、航空發動機和大型飛機研製及其基礎科學研究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急需國家加大投入,解決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以應對國際局勢變化和國際新軍事變革。。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國外一直對我嚴格封鎖高性能發動機的核心技術。我國航空發動機落後已成為嚴重製約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瓶頸。中國民用裝配的飛機幾乎都是進口,主要由空客和波音壟斷了干線客貨運市場,支線航空主要是加拿大航空和巴西航空的客機所覆蓋。還有就是航空航天技術發展所需要的大量資金任然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 二.現代計算機網路核心技術:21世紀已進入計算機網路時代。計算機網路的極大普及,使它成為了計算機行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計算機網路技術是當前發展速度最快、生命力最強、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新技術新工藝涌現最多和最猛烈的前沿技術。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 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 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而 計 算 機 網 絡 技 術 則 是通 信 技 術 與計 算 機 技術 相 結 合 的產 物 ,它 在迅 速 地 發 展著 ,對世界、社會和人 類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目前,計算機網路學術界和技術界對許多計算機網路的前沿技術進行著認真刻苦的 研究工作。其中比較熱門的 研究技術涵蓋了雲計算、 軟交換以及 IMS 等。  雲計算: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 (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 ;雲計算也是虛擬化(Virtualization)、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 礎設 施 即 服 務)、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體 即 服 務)等概念混合演進並躍升的結果 。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過網路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序, 再交由多部伺服器 所組成的龐大系統經搜尋、計算分析之後將處理結果回傳給用戶。透過 這項技術 ,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之內 ,達成處理數以千萬計甚 至億的信息,達到和「超級計算機 同樣強大效能的網路服務。 所以從 最根本的意義來說,雲計算就是利用互聯網上的軟體和數據的能力。 最 簡單的雲計算在網路服務中已經隨處可見,如搜索引擎、洛信箱等。未來如手機、gps等行動設置都可以透過雲計算技術發展出更多的應用服務。進一步的雲計算不僅只有資料搜尋、分析的功能,未來如分析DNA的結構、基因圖譜定序、解析癌細胞等都可透過這項技術輕易達成。雲計算具備以下四個顯著特徵:1. 雲計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用戶不用擔心存儲丟失、病毒入侵等麻煩。2. 雲計算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最低,使用起來最方便。3.雲計算可以輕松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 4.雲計算為我們使用網路提供了近乎無限多的可能。  軟交換:這一術語是從英文單詞 Softswitch 翻譯過來的。軟交換是一 種正在發展的概念和技術,核心是一個標准化協議和應用編程介面的開發體系結構,以便提供更廣泛的應用和業務平台。軟交換的核心思想是通過硬體軟體化的思想來實現原來交換業務的 控制連接和處理,可以同時在同一個網路上同時提供語音、數據以及多媒體業務。 軟交換的體系結構分為業務/應用層、網路控制層、核心交換層和邊緣接入層。邊 緣接入層,負責將各種網路和終端設備介入軟交換體系機構;核心交換層,對各種不同 的業務和媒體流提供公共的傳送平台,多採用基於分組的傳送方式,目前比較公認的核心傳送網IP網或ATM骨幹網;其主要實體為軟交換設備,實現網路控制層,完成呼叫控制、路由、認證、資源管理等功能;業務應用層,在呼叫控制的基礎上向最終用戶提供各種增值業務。 在軟交換系統中,IP 承載使網路調整更為靈活,同時也使媒體能力增強,進而帶來一些新的業務,增強運營商網路的網路價值。另一方面,軟交換分離的架構使得網路部署更靈活,可以有效降低運營商網路的建網成本和運營維護成本。由此可見,IP承載的變化是對傳統網路的一個革命性的改變。軟交換是網路發展的一個重要技術未來。 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體系統 ,是一種全新的多媒體 業務形式,它能夠滿足現在的終端客戶更新穎、更多樣化的多媒體業務需求。IMS是對IP多媒體業務進行控制的多媒體網路核心層邏輯功能實體的總稱。。3GPPR5主要定義IMS的核心結構,網元功能、 介面和流程等內容;IMS 體系結構從上向下分為四層:應用層、控制層、承載層和接入層。應用層主要 實現傳統的電話業務、智能網的接入以及提供基於SIP的非傳統電信業務等;控制層主 要完成基本會話的控制、 SIP 會話路由控制等功能; 承載層採用具有 QoS 保證的 IP 網進 行承載;接入層主要完成各類 SIP 會話的發起、終結,完成與傳統 PSTN/PLMN 間的互聯 互通。 目 前,IM S被認為是下一代網路的核心技術,也是解決移動與固網融合,引入語音、 數據 、視頻 三重融合等差異化業務的重要方式。 三.計算機網路技術在航空航天技術領域的應用: 1.計算機網路高技術在國外導彈、火箭測控領域的應用:航天測試工程是集研究、開發、設計、測試為一體的工程技術,工程的難度在於要處理復雜的數據和信息以及通訊擴展行為,而當今測試工程師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引入網路來支持工程管理軟體控制測試設備、收集遠程設備採集的數據。美國聯邦政府和航天工程組織正努力應用計算機網路來達到提高效益和競爭力的目的。約翰遜航天中心配有一個新型的任務控制中 fl,(MCC),該中心負責飛行測試計算任務的主控計算機把遙測數據和計算結果傳給宇航員,它的執行過程尤如把相關數據從主機壓到適當的飛行控制終端一樣。在分布式MCC設計方案中,遙測和計算中心的概念已經消失,飛行控制台包含了UNIX工作站,它能夠訪同網路上的遙測數據流,而共享數據方式替代主機依賴方式,MCC工作站上運行的軟體將從信息共享協議上佔有遙測數據,(信息共享協議)ISP採用客戶/服務方式,分布式客戶可 從對等式ISP伺服器集上得到ISP的支持,伺服器對網上的數據有效性負責。客戶的應用過程通過ISP客戶應用程序接12(API)啟動同伺服器的對話(可能來自不同機器)獲取數據,這些客戶機認可來自ISP伺服器的數據,這些數據 非同步方式經過轉換後傳給客戶機,ISP API提供獨立的數據源因而ISP客戶應用程序可 被測試數據驅動,並可以重現數據來對飛行訓練和遙測提供服務。美國政府目前正加緊實施的「聯邦高性能計算和通訊項目(HPfiCP)」,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建立遍布全美國的通訊網路, 目的是給科研提供通訊基礎,大量航天工程所需的測試模擬和計算數據可以通過此網路傳輸給分析程序進行分析。HPCfiP實施的重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高性能遠程網路的優勢來為廣域網遠程用戶提供服務。例如:某一航天型號前方測試站需要將型號模擬和測試數據文件向遠距數千公里之外的計算中心進行傳輸和保存,並要求將這些要傳送的典型數據作分析比較。這些工作用HPCCP來實現實際上是通過前後台操作來完成的。傳送和分析、比較工作通過後台完成,前端的用戶不必等待漫長的分析過程,而只需時常回來檢測一下結果送到沒有就行了。

H.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的精確定義並未統一。最簡單的定義是:一些互相連接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

你可以這樣理解,相互連接在一起的,能相互通信的計算機,並且每台計算機有獨立處理數據的能力(而不是啞終端)。

按覆蓋面積現在可分為4類:廣域網,城域網,接入網,區域網。

I. 飛機上不是沒有網路嗎為什麼電視電影還有帶筆記本電腦打開用的

飛機上可以使用電腦,但是無線網功能必須關閉。
還有就是起飛後的20分鍾和降落前的20分鍾是不能使用的。
筆記本在使用的過程中同樣會發射出不同頻率的電波和信號,這就有可能幹擾到飛機上駕駛員與地面指揮的通信聯系,甚至會給飛機的自動駕駛儀發出錯誤的干擾指令而影響飛行安全。

J. 計算機網路由哪幾部分組成各起什麼作用

計算機網路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10)飛機上的計算機網路擴展閱讀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訂票系統,終端是一台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這樣的通信系統已具備網路的雛形。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

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資源子網。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閱讀全文

與飛機上的計算機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術語成為網路用語 瀏覽:818
計算機網路mp3文件 瀏覽:679
蘋果手機wifi沒網路 瀏覽:716
rg網路限定最好的機體是哪個 瀏覽:439
直播精靈綁定機頂盒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859
路由器上燈亮但是沒有網路 瀏覽:984
蘋果Xr連wifi沒網路 瀏覽:230
網路上開發商是哪個 瀏覽:358
fy網路用語什麼意思 瀏覽:249
哪個app可以找網路維修 瀏覽:252
聯通網路機頂盒改路由器 瀏覽:577
網路銷售如何讓客戶放下戒備 瀏覽:590
路由器dlink無法連接網路 瀏覽:726
網路鄰居不顯示共享好的電腦 瀏覽:151
神廟逃亡為什麼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127
vivo網路招聘中心在哪裡 瀏覽:357
實施網路營銷需要哪些技術 瀏覽:878
網路安全調研目的 瀏覽:630
方形wifi網路連接 瀏覽:515
區域網沒網路如何列印東西 瀏覽:70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