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計算機網路安全中心
國家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是中央編辦批準的國家事業單位。只能透露這么多了
B. 關於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性有哪些
你好,領學網為你解答: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一:
數據安全性
攔截過濾
信息安全性傳輸
數據完整性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二:
你首先要理解問題的主體,即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其中包括哪些設備和設施?如:主機(PC、伺服器)、網路設備(路由交換)、傳輸方式(有線、無線)等等。了解他們如何實現安全性,在做具體的整合,就比較容易回答你的問題了。 目前國內有公安部推行的計算機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你可以學習一下,能夠幫助你系統的理解網路安全。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三: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希望幫到你
C. 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的計算機網路的特點及組成:
(1)計算機網路是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而成的一個群體,這些系統在地理上是分散的,小到一間辦公室就可容納,如區域網;大到遍布一個國家甚至全球,如網際網路。
(2)進行通信的每台主機都是獨立工作的,他們需要遵循共同的網路協議,才能協同工作。
(3)系統互連需要通過各種有線、無線或衛星等通信線路及相關設備組成的通信設施實現。
(3) 系統通過相互通信,進行信息交換、資源共享、互操作及協作處理 計算機網路是由主機、終端、網路節點、通信鏈路等網路元素組成,
D.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系統
計算機網路系統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計算機網路系統就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聯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通過計算機的互聯,實現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從而實現計算機系統之間的信息、軟體和設備資源的共享以及協同工作等功能,其本質特徵在於提供計算機之間的各類資源的高度共享,實現便捷地交流信息和交換思想。
目錄
特點
功能
構成要素
介面界面
編輯本段特點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網路硬體和網路軟體組成的。在網路系統中,硬體的選擇對網路起著決定的作用,而網路軟體則是挖掘網路潛力的工具。 ①計算機網路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計算機資源主要是指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 ②互連的計算機是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多台獨立的「自治計算機」。連網的計算機既可以為本地用戶提供服務,也可以為遠程用戶提供網路服務。 ③連網計算機之間遵循共同的網路協議。
編輯本段功能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1)資源共享 (2)數據通信 (3)遠程傳輸 (4)集中管理 (5)實現分布式處理 (6)負荷均衡
編輯本段構成要素
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要素 : (1)計算機系統:工作站(終端設備,或稱客戶機,通常是PC機)、網路伺服器(通常是高性能計算機)。 (2)網路通信設備(網路交換設備、互連設備和傳輸設備):包括網卡、網線、集線器(HUB)、交換機、路由器等。 (3)網路外部設備:如高性能列印機、大容量硬碟等 (4)網路軟體:包括網路操作系統,如Unix、NetWare、Windows NT等;客戶連接軟體(包括基於DOS、Windows、Unix操作系統的等);網路管理軟體等。[1][2]
編輯本段介面界面
網路系統必須與現有系統及有關線路傳輸系統有良好的銜接,保證互聯互通。互聯系統有上層的應用系統、低層的DDN/FR/ISDN/FR線路介面、光纖介面、布線系統等。介面界面可分為傳輸層界面、網路層界面和應用層界面。 1、傳輸層:主要是傳輸設備和布線系統的介面,本計算機網路的設備支持標准介面,對於網路設備介面與傳輸層不一致的地方,提供轉接線纜。 區域網的布線系統界面:交換機埠符合標準的乙太網介面;對於公共數據通信網DDN/FR/ISDN/PSTN、線路端末設備出口符合國家電信通信標准。 2、網路層:互聯互通,支持標準的通信協議,實現統一網管 3、應用層:支持TCP/IP協議,提供良好的服務質量管理功能。[2][3]
E. 現代計算機網路的代表系統是什麼
社會信息化浪潮與知識經濟浪潮推動我們進入了21世紀新的歷史進程,對於21世紀人類社會將具有什麼樣的經濟和時代特徵?人們已經進行了各種分析,提出了種種看法,如信息社會、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時代、全球信息社會、全球一體化經濟、比特時代、數字經濟、數字時代、網路時代、網路經濟等等。雖然眾說紛紜,但信息化、數字化、全球化、網路化應是21新世紀人類社會的重要特徵,似已成為人們共識。其中,以計算機網路迅猛發展而形成的網路化則是推動信息化、數字化和全球化的基礎和核心,因為計算機網路系統正是一種全球開放的,數字化的綜合信息系統,基於計算機網路的各種網路應用系統通過在網路中對數字信息的綜合採集、存儲、傳輸、處理和利用而在全球范圍把人類社會更緊密地聯系起來,並以不可抗拒之勢影響和沖擊著人類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計算機網路將註定成為21世紀全球信息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也將以其融合一切現代先進信息技術的特殊優勢而在21世紀形成一場嶄新的信息技術革命,並進一步推動社會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而計算機網路系統和相關技術也必將在21世紀社會信息化和知識經濟浪潮中更快更大的發展。
根據以上對現代計算機網路在全球社會信息化進程中特殊重要作用的認識,對於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研究和發展趨勢的分析,也應提高到系統的高度來認識,用系統觀點來分析。人們常用C&C來描述計算機網路,從系統觀點看,這已很不夠了(C+C>2C),雖然計算機和通信系統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但計算機網路並不是計算機和通信系統的簡單結合,也不是計算機或通信系統的簡單擴展或延伸,而是融合了信息採集、存儲、傳輸、處理和利用等一切先進信息技術的,具有新質和新功能的新系統。人們也常用OSI分層通信體系模型及相應的通信協議來描述計算機網路,從系統觀點看,這同樣也已很不夠了,網路分層通信體系對於計算機網路系統來說,確實非常重要,但它基本上只是用以解決網路系統中計算機之間如何通信問題,遠不能代表計算機網路系統更廣泛和豐富的內涵,它也只能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一個基本要素,這如同指令系統對於計算機系統一樣。因此,對於現代計算機網路的研究和分析,應該特別強調計算機網路是系統(The Network is the System)的觀點,並用系統科學和信息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指導,才有可能使我們能夠站在一個較高的高度來重新認識計算機網路系統結構、性能及網路工程技術和網路實際應用中的許多重要問題,也更便於把握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發展趨向。這對研究網路新技術、開發網路新應用和設計製造網路新產品都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我們試用系統觀點對21世紀現代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基本發展方向作一些分析:
開放和大容量的發展方向
系統開放性是任何系統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能夠持續發展的重要系統特性,因此也應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基於統一網路通信協議標準的互聯網結構,正是計算機網路系統開放性的體現。統一網路分層體系結構標準是互聯異種機的基本條件,Internet所以能風靡全球,正是它所依據的TCP/IP協議棧已逐步成為事實上的計算機網路通信體系結構的國際標准。各種不同類型的巨、大、中、小、微型機及其它網路設備,只要所裝網路軟體遵循TCP/IP協議棧的標准,都可聯入Internet中協同工作。早期那種各大公司專用網路體系結構群雄競爭的局面正逐步被TCP/CP一統天下的形勢取代,這是計算機網路系統開放性大趨勢所決定的。互聯網結構是指在網路通信體系第三層路由交換功能統一管理下,實現不同通信子網互聯的結構,它體現了網路分層體系中支持多種通信協議的低層開放性,因為這種互聯網結構可以把高速局域通信網、廣域公眾通信網、光纖通信、衛星通信及無線移動通信等各種不同通信技術和通信系統有機地聯入到計算機網路這個大系統中,構成覆蓋全球、支持數億人靈活、方便上網的大通信平台。近幾年來,各種互聯設備和互聯技術的蓬勃發展,也體現了網路這種低層開放性的發展趨勢。統一協議標准和互聯網結構形成了以Internet為代表的全球開放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標准化始終是發展計算機網路開放性的一項基本措施,除了網路通信協議的標准,還有許多其它有關標准,如應用系統編程介面標准、資料庫介面標准、計算機OS介面標准及應用系統與用戶使用的介面標准等,也都與計算機網路系統更方便地融入新的信息技術,更大范圍的開放性有關。計算機網路的這種全球開放性不僅使它要面向數十億的全球用戶,而且也將迅速增加更大量的資源,這必將引起網路系統容量需求的極大增長而推動計算機網路系統向廣域的大容量方向發展,這里大容量包括網路中大容量的高速信息傳輸能力、高速信息處理能力、大容量信息存儲訪問能力,以及大容量信息採集控制的吞吐能力等,對網路系統的大容量需求又將推動網路通信體系結構、通信系統、計算機和互聯技術也向高速、寬頻、大容量方向發展。網路寬頻、高速和大容量方向是與網路開放性方向密切聯系的,21世紀的現代計算機網路將是不斷融入各種新信息技術、具有極大豐富資源和進一步面向全球開放的廣域、寬頻、高速網路。
一體化和方便使用的發展方向
一體化是一個系統優化的概念,其基本含義是:從系統整體性出發對系統重新設計、構建,以達到進一步增強系統功能、提高系統性能、降低系統成本和方便系統使用的目的。一體化結構 就是一種系統優化的結構。計算機網路發展初期確是由計算機之間通過通信系統簡單互聯而實現的,這種初期的網路功能比較簡單(主要是遠程計算機資源共享),聯網後的計算機和通信系統基本上仍保持著聯網前的基本結構。隨著計算機網路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和對網路系統功能、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網路中的許多成分必將根據系統整體優化的要求重新分工、重新組合,甚至可能產生新的成分。例如客戶 / 伺服器結構就是一種網路系統內部的計算機分工協同關系:客戶機面向客戶被設計的更簡單和方便使用,如各種專用瀏覽器、瘦客戶機、網路計算機、無盤工作站等;伺服器面向網路共享的服務,被設計得更專門化、更高效,如各種web伺服器、計算伺服器、文件伺服器、磁碟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視像伺服器、郵箱伺服器、訪問伺服器、列印伺服器等。C/S分工協同實際上已成為計算機網路系統的一種基本結構和工作模式。另外,網路中通信功能從計算機結點中分離出來形成各種專用的網路互聯通信設備,如各種路由器、橋接器、交換機、集線器等,也是網路系統一體化分工協同的體現。國際互聯網中骨幹網與接入網的分工,ISP、ASP、IPP、ICP及IDC等各種網路服務提供商的出現,也是互聯網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系統分工與協同。系統一體化的另一條路徑是基於虛擬技術,通過硬體的重新組織和軟體的重新包裝來構造各種網路虛擬系統以優化系統性能。網路上各種透明結點的分布應用服務,如分布文件系統、分布資料庫系統、分布超文本查詢系統等,用戶看到的是一個虛擬文件系統、虛擬資料庫系統和虛擬信息查詢系統,他們可以方便地使用這些虛擬系統而不必關心網路內部結構和操作細節。進而,網路的各種具體應用系統,如辦公自動化系統、銀行自動匯兌系統、自動售票系統、指揮自動控制系統、生產過程自動化系統等等,實際上都是更高層次的網路虛擬系統,它適應更廣泛的用戶,更方便地使用網路,用戶從網路得到的服務更體現了網路內部各種信息技術的綜合結果。虛擬技術實際上也是一種系統的黑盒子方法。21世紀的現代計算機網路將是網路內部進一步優化分工,而網路外部用戶可以更方便、更透明使用的網路。
多媒體網路的發展方向
被稱為多媒體的文字、話音、圖像等,實際上並不是物質媒體,而仍是一些信息表現形式。所謂多媒體技術實質上也應是這些多種形式的信息如何進行綜合採集、傳輸、處理、存儲和控制利用的技術,也是一種綜合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對人自然信息功能進行增強和擴展的技術,人對客觀世界的最初認識正是通過眼觀(形狀、顏色等形象信息)、耳聽(聲音信息)、手觸(物理屬性信息)、鼻嗅、舌嘗(化學屬性信息)而綜合形成對某種事物的感性認識的。可見,人對客觀世界最基本的認識過程,正是一種多媒體信息的採集過程。因為客觀事物的屬性是以各種信息形式綜合表現出來的,人只有通過綜合採集這些不同形式的信息,才能形成對客觀事物比較完整和全面的認識。由此可見,人在大腦中存儲的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實際上也是一種綜合的多媒體信息。進而,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處理,也是一種多媒體信息的處理。因此,知識也是一種綜合型的多媒體信息。現在,高度綜合現代一切先進信息技術的計算機網路應用已越來越廣泛的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從計算機網路系統得到各種服務,自然希望也能像他們直接觀察客觀世界以及直接進行人與人之間交往那樣,具有文字、圖形、圖像、和聲音等多種信息形式的綜合感受。正是人類自然信息器官對多媒體信息的這種自然需求,推動了各種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特別是計算機網路這一綜合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恰似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呈現的一種返璞歸真現象。因此,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網路的結合與融合既是多媒體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手寫輸入、語音聲控輸入、數字攝像輸入、大容量光碟、IC卡、掃描儀等各種多媒體採集技術,壓縮介壓、信道分配、流量控制、時空同步、QoS控制等多媒體信息傳輸技術,語音存儲、視像存儲、面向對象資料庫、超媒體查詢等多媒體存儲技術,MMX晶元、Mpact媒體處理器等多媒體處理技術,以及高精度彩顯、彩打、虛擬現實VR、機器人等多媒體利用控制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多媒體計算機網路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電信網、電視網與計算機網的三網合一,也是在更高層次上體現了系統一體化和多媒體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三網合一雖然還存在技術和體制等方面的不少問題,但大趨勢已逐漸明朗,光纖到家、家用信息電器、家庭布線網路、VOD視頻點播、IP電話、網路會議、多媒體網路教學、智能大廈等與此有關的技術和產品正在迅猛發展,21世紀的現代計算機網路必定是進一步融合電信、電視等更廣泛功能,並且摻入千千萬萬家庭的多媒體計算機網路。
高效、安全的網路管理方向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系統,而且很多情況下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它的應用日益廣泛、規模日益擴展而結構日益復雜。如同一個國家需要強有力的管理一樣,計算機網路這樣的大系統,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體制和管理系統的支撐和配合,就很難使它維持正常的運行,因而也就很難保證它的功能和性能的實現。計算機網路管理的基本任務包括網路系統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幾個主要方面。顯然,這些網路管理任務,都涉及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整體性、協同性、可靠性、可控性、可用性及可維性等重要系統特徵。所以,網路管理問題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一個重要的全局性問題。任何一個網路系統的設計、規劃和工程實施,都必需對網路管理問題作一體化的統盤考慮。系統設計者經常需要在系統安全、可靠性指標和其他質量指標的矛盾中權衡、折衷。採用什麼樣的網管方法和系統方案,不僅影響網路系統的功能和性能,而且也直接影響網路系統的結構。雖然,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應用服務功能與網路管理功能有所區別,有所分工,但又是緊密聯系的。在網路內部結構中,實現這兩部分功能的軟、硬體實體也是緊密結合甚至融合在一起的。所以,網路管理系統已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網路管理應著眼於網路系統整體功能和性能的管理,趨於採用適應大系統特點的集中與分布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在當前網路全球化的大發展的形勢下,各種危害網路安全的因素,如病毒、黑客、垃圾郵件,計算機犯罪等也很猖獗,並且也具有全球傳播的特點,它們不僅影響網路系統的正常工作和網路應用系統的安全使用,甚至可能威脅網路系統的生存。因此,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各種先進的訪問控制、防火牆、反病毒、數據加密和信息認證等網路系統信息安全技術已成為計算機網路系統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21世紀的現代計算機網路應該是更加高效管理和更加安全可靠的網路。
為應用服務的發展方向
設計和建造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應用。從系統觀點看,網路應用最終體現了網路系統的目的性和系統功能。應用需求始終是推動技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技術發展又提供更多、更好的應用服務,這是技術發展與應用需求的基本辯證關系。作為高度綜合各種先進信息技術的計算機網路,正是在人類社會信息化應用需求的推動下迅速發展起來的;而計算機網路也正是通過各種具體網路應用系統來體現對社會信息化支持的。國家信息化、領域信息化、區域信息化和企業信息化最後都要落實到建立各行各業、各具體單位的各種具體網路應用系統,如各種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決策支持系統、事務處理系統、信息檢索系統、遠程教育系統、指揮控制系統、異地協同合作系統以及綜合的集成製造系統、電子商務系統、交通自動訂票系統等,各行各業的不同用戶也越來越需要依賴具體應用軟體來使用網路。因此,基於基本網路系統平台之上的各種網路應用系統已成為計算機網路系統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具體網路信息系統的系統集成實際上就是用系統工程方法來具體規劃、設計和構造一個具體的網路應用系統。目前,網路應用系統體系結構的研究、網路應用軟體開發工具的研究、分類應用系統規范和標准化的研究,以及綜合應用系統集成方法的研究等都非常活躍,取得了很大進展,也體現了計算機網路系統為應用服務的發展方向。21世紀的現代計算機網路呈現給廣大用戶面前的將是適應更廣泛應用需求的、更方便使用的、但卻更看不到網路的各種各樣網路應用系統。
智能網路的發展方向
人工智慧技術在傳統計算機基礎上進一步模擬人腦的思維活動能力,它包括對信息進行分析、歸納、推理、學習等更高級的信息處理能力,所以人工智慧技術也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信息技術。智能計算機使計算機具有更接近人類思維能力的高級智能,是計算機技術的必然發展。但在現代社會信息化進程中,由於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與計算機技術已越來越多地被融入計算機網路這個大系統中,與其他信息技術一起在全球社會信息網路這個大分布環境中發揮作用。因此,人工智慧技術、智能計算機與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結合與融合,形成具有更多思維能力的智能計算機網路,不僅是人工智慧技術和智能計算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計算機網路綜合信息技術的必然發展趨勢。當前,基於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分布式智能決策系統、分布專家系統、分布知識庫系統、分布智能代理技術、分布智能控制系統及智能網路管理技術等的發展,也都明顯的體現了這種智能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向。21世紀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系統將是人工智慧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更進一步結合和融合的網路,它將使社會信息網路不僅更有序化,而且也將更智能化。
作者:長沙國防科技大學 計算機學院 倪鵬雲
F. 計算機網路通信系統是( )
計算機網路通信系統是:數據通信系統
數據通信系統是計算機與通信的結合。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建立了半自動地面防空(SAGE)系統,將遠程雷達和其他設備與計算機連接起來,創建了早期的數據通信系統。隨後,數據通信系統取得飛速發展,經歷了集中式系統、分布式系統和計算機網的演變過程。
集中式數據通信系統是由一台中央計算機和多台遠程數據終端設備組成,由中央計算機集中進行處理,系統管理和控制簡單,但經濟性和可靠性差。
隨著中央計算機的分散設置,以及前置處理機、集中器和智能終端的出現,產生了以分散通信處理功能和數據處理功能為特徵的分布式數據通信系統。60年代末期出現了多個獨立的計算機系統互連,以達到資源共享為目的的計算機網。
(6)國家計算機網路系統擴展閱讀
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要素 :
(1)計算機系統:工作站(終端設備,或稱客戶機,通常是PC機)、網路伺服器(通常都是高性能計算機)。
(2)網路通信設備(網路交換設備、互連設備和傳輸設備):包括網卡、網線、集線器(HUB)、交換機、路由器等。
(3)網路外部設備:如高性能列印機、大容量硬碟等
(4)網路軟體:包括網路操作系統,如Unix、NetWare、Windows NT等;客戶連接軟體(包括基於DOS、Windows、Unix操作系統的等);網路管理軟體等。
G. 計算機網路系統名詞解釋
計算機網路系統
計算機網路系統就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聯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通過計算機的互聯,實現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從而實現計算機系統之間的信息、軟體和設備資源的共享以及協同工作等功能,其本質特徵在於提供計算機之間的各類資源的高度共享,實現便捷地交流信息和交換思想。
中文名稱
計算機網路系統
效果
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
途徑
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
功能
資源共享,數據通信等
點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網路硬體和網路軟體組成的。在網路系統中,硬體的選擇對網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網路軟體則是挖掘網路潛力的工具。
①計算機網路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計算機資源主要是指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
②互連的計算機是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多台獨立的"自治計算機"。連網的計算機既可以為本地用戶提供服務,也可以為遠程用戶提供網路服務。
③連網計算機之間遵循共同的網路協議。
功能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1)資源共享:
資源共享是基於網路的資源分享,是眾多的網路愛好者不求利益,把自己收集的一些數據資源通過平台共享給大家,但是隨著網路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資源共享在社會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1、數據和應用程序的共享。
1.1 列印共享區域網內建立一台列印伺服器,可以為區域網所有用戶提供列印服務。
1.2 郵件功能郵件伺服器可以為企業內部所有員工提供基於用戶名的郵件轉發、分發、抄送等服務,並且可以在伺服器上完成方便的管理、備份、刪除、收回、恢復等工作。
1.3網路聊天最常見的便是Whiteboard, Netmeeting, WebEx等應用程序,可以實時、快速的實現位於不同物理位置的用戶之間的語音、視頻交流。
1.4 實時消息例如:Yahoo IM、MSN等應用程序,可以實現區域網、互聯網范圍內的消息轉發。
1.5 資料庫資料庫伺服器是企業區域網內部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實現數據共享、減少冗餘度、集中存儲和管理、可維護性和安全性等功能。
2、網路存儲常見的便是文件共享服務,採用FTP和TFTP服務,使用戶能夠在工作組計算機上方便而且安全的訪問共享伺服器上的資源,而且ftp資源大多是免費的。
3、資源備份隨著網路攻擊和病毒的發展,資源備份也成為了資源共享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代企業大都採取實時高效的資源備份方式,以便在網路崩潰的時候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公司信息,以及在災難恢復的時候起到最大的作用。
4、人脈關系:包括客戶資源、能力資源等一些可以相互應用的到的。
5、設備。
(2)數據通信:
數據通信是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通信方式。要在兩地間傳輸信息必須有傳輸信道,根據傳輸媒體的不同,有有線數據通信與無線數據通信之分。但它們都是通過傳輸信道將數據終端與計算機聯結起來,而使不同地點的數據終端實現軟、硬體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按信息類型分
電話通信系統
數據通信系統
有線電視系統
按調制方式分
基帶傳輸
調制傳輸
按傳輸信號特徵分
模擬通信系統
數字通信系統
(3)遠程傳輸
(4)集中管理:
集中管理"不等於"集權管理"。集中管理根本上是信息的集中,處理權仍在不同的利益團體。其效果和用一個遙控器管理家中所有電器一樣簡單,可大大簡化管理員的管理工作。
集中管理是基於實現集團管理方面的需要,統一報告制度、統一管理制度的一種信息採集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集中管理的基礎是信息集中,實現集團信息的集中監控,達到企業集團成員之間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要實現集中管理必須認真分析企業集團當前存在的問題,明確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然後制定符合本企業集團需要的目標。
集中管理是是基於網路環境下實現集團財務統一核算制度、統一報告制度和統一管理制度的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指集團公司所屬各單位的財務情況全部納入到母公司的核算和管理之中,所屬單位只有進行日常決策的權利和執行集團公司的各項政策的義務,其實施的對象是集團公司的所屬單位,包括會計集中核算、財務集中控制和財務集中決策。
(5)實現分布式處理:
分布式處理系統與並行處理系統都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兩類。並行處理系統是利用多個功能部件或多個處理機同時工作來提高系統性能或可靠性的計算機系統,這種系統至少包含指令級或指令級以上的並行。並行處理系統的研究與發展涉及計算理論,演算法,體系結構,軟硬體多個方面,但它與分布式處理系統有密切的關系,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兩者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廣義上說分布式處理也可以認為是一種並行處理形式。而分布式處理系統將不同地點的或具有不同功能的或擁有不同數據的多台計算機用通信網路連接起來,在控制系統的統一管理控制下,協調地完成信息處理任務的計算機系統。一般認為,集中在同一個機櫃內或同一個地點的緊密耦合多處理機系統或大規模並行處理系統是並行處理系統,而用區域網或廣域網連接的計算機系統是分布式處理系統。鬆散耦合並行計算機中的並行操作系統有時也稱為分布式處理系統。
(6)負荷均衡
構成要素
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要素 :
(1)計算機系統:工作站(終端設備,或稱客戶機,通常是PC機)、網路伺服器(通常都是高性能計算機)。
(2)網路通信設備(網路交換設備、互連設備和傳輸設備):包括網卡、網線、集線器(HUB)、交換機、路由器等。
(3)網路外部設備:如高性能列印機、大容量硬碟等
(4)網路軟體:包括網路操作系統,如Unix、NetWare、Windows NT等;客戶連接軟體(包括基於DOS、Windows、Unix操作系統的等);網路管理軟體等。
介面界面
網路系統必須與現有系統及有關線路傳輸系統有良好的銜接,保證互聯互通。互聯系統有上層的應用系統、低層的DDN/FR/ISDN/FR線路介面、光纖介面、布線系統等。介面界面可分為傳輸層界面、網路層界面和應用層界面。
1、傳輸層:主要是傳輸設備和布線系統的介面,本計算機網路的設備支持標准介面,對於網路設備介面與傳輸層不一致的地方,提供轉接線纜。
區域網的布線系統界面,交換機埠符合標準的乙太網介面;對於公共數據通信網DDN/FR/ISDN/PSTN、線路端末設備出口符合國家電信通信標准。
2、網路層:互聯互通,支持標準的通信協議,實現統一網管
3、應用層:支持TCP/IP協議,提供良好的服務質量管理功能。
H. 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方案時應遵循哪些原則
析、評估和檢測(包括模擬攻擊),是設計網路安全系統的必要前提條件。
2.網路安全系統的整體性原則
強調安全防護、監測和應急恢復。要求在網路發生被攻擊、破壞事件的情況下,必須盡可能快地恢復網路信息中心的服務,減少損失。所以網路安全系統應該包括3種機制:安全防護機制、安全監測機制、安全恢復機制。安全防護機制是根據具體系統存在的各種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脅採取的相應防護措施,避免非法攻擊的進行;安全監測機制是監測系統的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和制止對系統進行的各種攻擊;安全恢復機制是在安全防護機制失效的情況下,進行應急處理和盡量、及時地恢復信息,減少攻擊的破壞程度。
3.網路安全系統的有效性與實用性原則
網路安全應以不能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合法用戶的操作活動為前提。網路中的信息 安全和信息利用是一對矛盾
西京亮 11:13:46
:一方面,為健全和彌補系統缺陷的漏洞,會採取多種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勢必給系統的運行和用戶的使用造成負擔和麻煩,「越安全就意味著使用越不方便」。尤其在網路環境下,實時性要求很高的業務不能容忍安全連接和安全處理造成的時延和數據擴張。如何在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把安全處理的運算量減小或分攤,減少用戶的記憶、存儲工作和安全伺服器的存儲量、計算量,這應該是一個需要解決的矛盾。
4.網路安全系統的「等級性」原則
良好的網路安全系統必然是分為不同級別的,包括對信息保密程度分級(絕密、機密、秘密、普密);對用戶操作許可權分級(面向個人及面向群組),對網路安全程度分級(安全子網和安全區域),對系統實現結構的分級(應用層、網路層、鏈路層等),從而針對不同級別的安全對象,提供全面的、可選的安全演算法和
西京亮 11:13:46
安全體制,以滿足網路中不同層次的各種實際需求。
5.設計為本原則
強調安全與保密系統的設計應與網路設計相結合。即在網路進行總體設計時考慮安全系統的設計,二者合二為一。由於安全與保密問題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因此必須搞好設計,才能保證安全性。
6.自主和可控性原則
網路安全與保密問題關系著一個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所以網路安全產品不能依賴國外進口產品。
7.安全有價原則
網路系統的設計是受經費限制的。因此在考慮安全問題解決方案時必須考慮性能價格的平衡,而且不同的網路系統所要求的安全側重點各不相同。例如國家政府首腦機關、國防部門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側重於存取控制強度。金融部門側重於身份認證、審計、網路容錯等功能。交通、民航側重於網路容錯等
I. 計算機網路系統由什麼組成
早期的計算機網路是由計算機——通信路線——終端組成系統。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9)國家計算機網路系統擴展閱讀:
三個階段的演進:
1、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了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所有想連接在它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它規模增長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們認識到僅使用一個單獨的網路無法滿足所有的通信問題。
於是ARPA開始研究很多網路互聯的技術,這就導致後來的互聯網的出現。1983年TCP/IP協議稱為ARPAnet的標准協議。同年,ARPAnet分解成兩個網路,一個進行試驗研究用的科研網ARPAnet,另一個是軍用的計算機網路MILnet。1990,ARPAnet因試驗任務完成正式宣布關閉。
2、建立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1985年起,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就認識到計算機網路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圍繞六個大型計算機中心建設計算機網路NSFnet,它是個三級網路,分主幹網、地區網、校園網。它代替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要部分。
1991年,NSF和美國政府認識到網際網路不會限於大學和研究機構,於是支持地方網路接入,許多公司的紛紛加入,使網路的信息量急劇增加,美國政府就決定將網際網路的主幹網轉交給私人公司經營,並開始對接入網際網路的單位收費。
3、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1993年開始,美國政府資助的NSFnet就逐漸被若干個商用的網際網路主幹網替代。
這種主幹網也叫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考慮到網際網路商用化後可能出現很多的ISP,為了使不同ISP經營的網路能夠互通,在1994創建了4個網路接入點NAP分別由4個電信公司經營,本世紀初,美國的NAP達到了十幾個。
NAP是最高級的接入點,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換設備,使它們相互通信。網際網路已經很難對其網路結構給出很精細的描述,但大致可分為五個接入級:網路接入點NAP,多個公司經營的國家主幹網,地區ISP,本地ISP,校園網、企業或家庭PC機上網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