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戰的戰略

計算機網路戰的戰略

發布時間:2022-05-16 13:11:58

㈠ 網路對抗的網路對抗部隊發展迅速

年來,一些軍事強國競相把制網路權作為奪取制信息權的重要核心。據外刊報道,為了在信息化戰場上奪取「制網權」優勢,美國在進行網路防禦技術研發的同時,更加註重提高網路進攻能力,並將其作為「網路中心戰」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底,美軍一支全新的部隊——網路媒體戰部隊編組完成並形成戰鬥力,這是美軍繼戰略「黑客」部隊和第67網路戰大隊之後組建的又一支網路戰部隊。據悉,目前美軍有4萬「網軍」正在隨時准備著一場超級網路戰爭。
俄軍在強化網路戰中十分重視「先機制敵」和實施主動性攻擊。據悉,目前俄專家正在加緊研製「遠距離無線注入病毒武器」等,可對戰略指揮控制系統產生直接威脅。
此外,英、法、德、印、日等國也都在積極加強計算機網路戰的研究與發展建設,均提出了各自的發展規劃,此態勢已愈來愈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㈡ IT與國防

http://www.52angell.com/htmldata/115/172/
http://www.lw52.com/lw/list48-1.htm
對信息戰的認識和對策建議_軍事論文

信息是戰鬥力,是戰略資源。信息不僅是傳統戰爭中軍事力量的倍增器,更是一種武器,同時也是信息戰武器的目標。制信息權成為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制高點。武器系統信息化和信息系統武器化是信息時代的必然趨勢。現在,信息戰已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不可迴避的嚴峻的事實。信息戰已引起各國軍界和科技界的廣泛注意和極大重視。

一.信息戰的一些基本概念

1.信息戰的定義

信息戰象電子戰一樣,既是一種作戰環節,又是一種作戰領域。這就是說,未來戰爭是在信息戰威脅的環境下進行的,同時又用信息戰的方式進行作戰。可以概括地認為,信息戰是信息領域內的戰爭,而不是其它領域內的武器作戰的戰爭。不同的信息戰定義也總是圍繞信息、信息系統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網路展開的,只是表述的方式方法不同,反應了不同的觀察問題的角度和不同的電子信息技術專家維護本專業的立場。例如,通信專家認為信息戰是通信戰,計算機專家認為信息戰是計算機戰,而網路專家則認為信息戰是網路戰。然而,在國內則不同,有少數同志將大量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防空、導彈攻防和遠程精確打擊等高技術武器之間的交戰而形成的信息化戰爭也看成是信息戰。因此我們認為,對信息戰下准確的定義既要有中國的特點,但也要與國際定義接軌,二者不可偏廢。為此,建議將信息戰定義為:「通過利用、改變和癱瘓敵方的信息、信息系統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網路,同時保護已方的信息、信息系統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網路不被敵方利用、改變和癱瘓,以獲取信息優勢,而採取的各種作戰行動。」總之,不管如何定義信息戰,我們都必須從其如何提高戰斗效能方面來考慮它。

2.信息戰是新軍事革命可能產生的新作戰領域之一

從國外資料報道看,新軍事革命最終可能形成四個新的作戰領域:一是信息戰。未來的軍事行動將主要是用信息作戰,攻擊信息基礎設施有可能制止或贏得戰爭。二是精確攻擊。未來的軍事行動將採用遠程精確打擊為主的攻擊方式。三是主宰機動。通過多維運用信息和機動能力,在整個戰斗空間的寬度、高度和縱深內,為空中、陸上、海上及空間的部隊提供有條理的軍事行動,贏得戰場主動,控製作戰節奏,奪取決定性的勝利。四是空間戰。控制空間,奪取空間優勢將成為奪取戰爭主動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四種新的作戰領域將分別帶動不同領域的武器裝備的發展,而不是只由信息戰一種作戰領域帶動所有武器裝備的發展。我們強調發展信息戰武器裝備並不排除其它武器裝備的發展。因此,毫無必要大家都用信息戰來帶動各自的武器裝備的發展。

3.信息戰的軍事理論實質

信息戰的軍事理論實質是獲得信息優勢,即把作戰空間變得使敵人感到模糊不清,使自己的部隊感到透明。為己方部隊創造一個全面感知戰場空間的信息優勢環境,而使敵方部隊得不到作戰必須的信息。美軍參聯會對信息優勢的定義為:「在信息領域的支配權達到能在沒有有效抵抗的條件下進行作戰。」為獲得信息優勢必須將指揮、控制、通信和計算機(C4)能力;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能力;信息戰(IW)能力三者結合,只靠信息戰一種手段還不能完全獲得信息優勢。

4.信息戰是信息化戰爭的一種作戰樣式,而不是戰爭類型

戰爭類型是按戰爭的性質或其某一基本特徵所作的基本分類。如按規模分,有世界大戰、全面戰爭和局部戰爭。最近,錢學森同志站在戰爭的基本特徵的高度,對未來戰爭類型的發展作了科學的論斷。他指出:「未來戰爭是在核威懾下的信息化戰爭。」戰爭樣式是按戰爭內容而進行的分類,如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和電子戰等。信息戰和電子戰一樣都是戰爭的內容,屬於戰爭樣式,而不是戰爭類型。信息戰是錢老所說的信息化戰爭中的一種作戰樣式,而不是戰爭類型。信息戰和信息化戰爭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不能混為一談。

5.對信息戰不能理想化

現在,信息戰還不能作為一種獨立的作戰樣式,還必須與其它作戰樣式相結合才能獲得最大的效能和效益。完全運用信息戰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問題是確定對方的信息系統結構困難。盡管一國能夠規劃對另一國銀行系統的信息戰攻擊,交貢匭胗肫淥�髡窖�較嘟岷喜拍芑竦米畲蟮男�芎托б妲能和效益。完全運用信息戰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問題是確定對方的信息系統結構困難。盡管一國能夠規劃對另一國銀行系統的信息戰攻擊,但是,很難確定行動是否有效,什麼級別的擾亂措施能成功。道格.理查森在其文章中指出:「在可預見的將來,計算機戰仍是科學幻想。」因此,對信息時代的戰爭不能過分理想化。不能把它想像成是遙控的、不流血的、干凈的和沒有危險的。信息時代的戰爭仍將充滿不確定性或模糊性,並具有多樣性。信息時代的戰爭仍是人挑起的,只能通過人參與才能結束戰爭,無法通過純粹的技術方案來結束戰爭。死亡和破壞仍將是戰爭所要付出的代價。

6.對信息戰與電子戰基本特徵的認識

信息在戰爭中的產生與使用大體分為四個過程,即信息採集、信息傳輸、信息處理和信息利用。電子戰的基本進攻方式是利用電磁能和定向能幹擾和破壞信息系統的信息採集和傳輸過程,從而使信息系統不能採集和傳輸信息,對已經採集到的信息它是無能為力的。如果上述方式無效,電子戰的最終作戰方式也可以借用其它武器而採取硬摧毀的方式,使信息系統徹底崩潰。信息戰的基本進攻方式不是影響信息的採集和傳輸過程,而是影響信息本身和信息的處理過程,改變敵方已經獲得的信息,而使它按照錯誤的信息行動;或是侵入敵方的信息系統竊取敵方已經形成的信息,為我所用。如果上述方式無效,信息戰的最終作戰方式也可以借用其它武器而採取硬摧毀的方式,使信息系統徹底崩潰。由此可見,電子戰的作戰目標是信息的採集和信息的傳輸過程,而信息戰的作戰目標是信息本身的處理和利用過程。電子戰和信息戰各有特點,不能互相取代,而是互為補充,達到最佳作戰效果。

二.信息戰的分類及對其認識

從總體上看,信息戰應分為兩大類。一是國家級信息戰,也稱為戰略級信息戰;二是戰場信息戰,也稱為指揮控制戰。

1.戰略信息戰及對其不同的看法

戰略信息戰是利用非殺傷性技術而秘密實施的,不需要公開宣戰。它利用了國家力量的所有手段在國家戰略級形成可競爭的優勢,把「戰爭」的范圍擴大到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各個方面。這種信息戰無論在平時、危機時刻還是在戰爭狀態下都可能發生。這種信息戰必須有組織地進行,並且要受最高政治機構的嚴格控制。例如,一個國家可以組織「黑客」通過網際網路和與其直接或間接相連的其他專用網入侵另一個國家的交通、銀行、電力、石油等重要經濟部門或政府辦公系統,造成另一個國家交通癱瘓,金融混亂,電網停電,煉油廠爆炸,政府的計算機系統減速、失去聯系、崩潰。用這種信息攻擊的形式達到一個國家控制另一個國家的目標。

當前,對這種攻擊是否能夠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存在爭議。以蘭德公司和未來學家托夫勒為代表,積極支持、主張戰略信息戰這種觀點,還多次給國防部官員進行模擬演習。托夫勒在其著作中甚至列舉了一位前高級情報官員說過的一句話;「給我10億美元和20個人,我可以使美國癱瘓,讓聯邦儲備系統和所有的自動提款機停止運轉,使全國的所有計算機不同步。」聯邦調查局計算機犯罪緝查小組負責人吉姆·塞特爾曾經說過:「給我10個精選出來的「黑客」,90天內我就能讓這個國家繳械投降。」

與此相反,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例如,艾倫·坎彭就指出:「倉促採用一種人們不甚了解的、未經檢驗的新戰法是有風險的,信息戰所依據的想定可能靠不住。如果這一想定出了問題,美國就會把一場有益的軍事革命變為對國家安全的賭博。」模擬演習並不能代表實際作戰。美國一位學者道格·理查森也在「信息戰的黑色藝術」一文中指出:大多數軍用計算機系統比相應的民用系統安全,「黑客」造成的影響可能是有限的。大多數「黑客」對付特定類型的計算機系統是有效的,因為它是針對特定系統安全機構中的已知弱點進行的。一次很成功的「黑客」攻擊可能有很大的短期效應,也許會使電話和銀行服務停業數天,甚至使工業控制系統、電力網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陷於混亂,但它不會成為最終戰爭勝利者。「黑客」攻擊不會對政治領導人造成多大的影響。再如,最近台刊也曾刊登過一篇不同觀點的文章,文中指出:固然,信息化社會的來臨提供了不少以小搏大、以寡勝眾的機會。但是任何人都不應該期望一個平時技術基礎、高科技工業並不怎麼為人所稱道的小國,可以僅僅利用一群電腦「黑客」就使一個科技、工業大國陷入癱瘓。文章列舉了以下理由:世上電腦系統千千萬萬,多數大型系統的管理工程師即使有充足的信息和工具在手,也無法在一年半載的時間內徹底了解他人所掌管的系統,也不是每一位信息工程師都能將電腦軟、硬體的功能徹底了解;除非網路入侵者熟悉整個作業程序及關卡,否則即使侵入某個組織的網路系統,除了破壞一番之外也無力以假指令欺騙對方按照己方戲路翩翩起舞;信息軟、硬體發展速度是任何人都難以准確估的,軟、硬體改版、升級的程度和方向更是無可預計,因此計劃以信息戰全面奇襲敵國的團體必然會面對眾多無法掌握的變因,等等。另如,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現代計算機網路的分散化,加上拷貝資料庫的做法,使得一次打擊便破壞一國經濟能力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現在還不能對戰略信息戰的效能立即作出肯定或是否定的結論,還有待實踐的檢驗。

2.戰爭中的信息戰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指揮控制戰就是在戰場上進行的信息戰,即在情報的支援下綜合實施作戰保密、作戰欺騙、心理戰、電子戰和物理摧毀。它是通過在戰爭的戰略、戰役和戰術級保護己方指揮控制系統不受敵方攻擊的情況下,攻擊敵方的指揮決策能力,癱瘓敵軍的指揮系統,建立信息優勢的作戰行動。指揮控制戰已有明確的定義,而且認識一致。這一概念體現了利用信息技術控制戰場意識,奪取戰場上的制信息權的目的,從而使很小的戰斗部隊也能更集中、精確、快速地發揮決定性戰鬥力。但是,也應指出,指揮控制戰的目標是信息系統,而不是信息的內容。它以切斷敵方信息系統中的數據流為目的,使敵方不能有效地利用這些數據。而信息戰的目標是信息系統的內容,即利用技術改變消息,目的是利用技術改變真相,影響領導者的行為,並欺騙敵方民眾,使他們失去對領導者的信任和支持。

三.信息戰的作戰能力和技術

1.實施信息戰所需的作戰能力

從作戰角度看,實施信息戰需要有兩種作戰能力。一是防禦信息戰能力,另一種是進攻信息戰能力。在美國國防部出版的《聯合作戰科學技術計劃》中給出了信息戰環境概念圖,並對上述兩種作戰能力作了詳細的論述。防禦信息戰能力包括保護、探測攻擊與恢復三種分能力。攻擊信息戰包括阻止/破壞/削弱/利用、欺騙以及摧毀三種分能力。從技術角度看,上述能力靠信息技術轉化的功能來實現。《聯合作戰科學技術計劃》提出了9種己方防禦功能和7種進攻功能,共計如下16種信息戰功能。

(1)信息抗毀功能,用其實現信息安全、信息系統完整性。

(2)訪問控制/安全服務功能,用其實現經授權的人員才能訪問信息系統,以確保信息安全與完整。這一功能包括可靠的電子釋放、多級信息安全政策。

(3)服務的實用性功能,用其支持分布計算的通信,以確保信息系統在需要時可用。

(4)網路管理和控制功能,用其確保實現可重新組合的、健全的協議和控制演算法、自我修復以及管理在不同種類平台與網路上的分布計算系統。

(5)毀傷評估功能,用其確定攻擊的效果。

(6)響應功能(隔離、糾正、採取行動),用其描述威脅、入侵者、網路與系統受到的干擾,使決策者具備隔離、控制、糾正和秘密監控等能力。糾正能力還包括恢復、資源的重新分配與重建。

(7)易毀性評估與規劃功能,用其實現對己方信息系統與基於信息的過程的評價,以及對敵方信息系統與基於信息的過程的評價。對己方系統的評估有利於風險管理和易毀性分析。對敵方系統的評估可為攻擊規劃與作戰實施提供基礎。

(8)預先指示功能,用其為系統和子系統提供即將發生的攻擊預兆和指示。

(9)入侵探測/威脅告警功能,用其探測內部和外部人員已策劃的入侵和已成功的入侵。

(10)破壞敵方信息和信息系統的功能,用其破壞敵方的信息系統,不被察覺地改變信息或污染信息。可以在信息進入信息系統之前對信息採取行動,也可在信息進入信息系統之後對其採取行動。

(11)瓦解敵方保護的功能,用其瓦解敵方對其信息、軟體和信息系統採取的保護設計和保護硬體。

(12)闖入敵方信息系統的功能,用其提供強行闖入敵方信息系統、網路和檔案庫並注入符合己方要求的信息的能力。該功能還包括能夠隱瞞闖入行動,或隱蟎闖入行動的目的。

(13)對敵方信息系統實體破壞的功能,用其阻止敵方訪問和使用其信息系統。其手段包括傳統的硬殺傷和引起服務中斷的小的破壞行動。

(14)切斷敵方信息傳輸的功能,用其切斷信息流入某一指定的信息系統,或切斷在信息系統中流動的任何途徑。這種功能不僅限於使用傳統的電子方式。

(15)將假情報和操作人員插入敵方信息系統的功能,用其在敵方的某個信息系統中注入錯誤的情況,或在敵方信息系統中安插己方操作人員。

(16)偽裝攻擊源的功能,用其阻止敵方了解信息進攻源,並阻止了解信息攻擊源本身的行動。偽裝攻擊源可以限制敵方的反應能力,進而推遲糾正或報復行動。

掌握了上述16種功能,將不僅能夠提供信息戰防禦能力,而且將大大增強信息戰功擊能力。

2.信息戰的技術

我們研究了美國國防部最近公布的非保密的信息戰研究計劃,並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使我們對信息戰技術的了解加深了,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信息戰技術並不象我們最初想像的那樣將使武器裝備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例如,對於把「黑客」與50年代的轟炸機和60年代的導彈等同起來的觀點,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特別是戴威·福利曼就曾明確表示,信息戰的攻擊根本無法與核攻擊相提並論。有人認為,信息戰使用的多數技術都不同新的技術,但把這些技術結合在一起就能實現效能上的突破。信息戰技術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黑客」形成的和為對付其威脅而發展形成的技術。二是以改進的常規電子戰技術為基礎而形成的技術。最近,美國國防部提出需要研究發展的信息戰新技術有:安全防火牆和保護手段(B3級)、計算資源的動態再分配、自動入侵探測和響應能力、基於現有商業設備的多級安全族、可靠操作系統、惡意代碼探測工具、安全分析工具、系統安全工藝、抗毀的適應性強的自動的依照具體情況的信息分發基礎設施、安全的全球定位系統、故障避免和恢復機制、高功率微波攻擊技術、對數字信息傳輸系統的電子攻擊、信息戰規劃與決策輔助工具等。上述技術中高功率微波攻擊技術、對數字信息傳輸系統的電子攻擊等屬於以常規電子戰技術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技術。其它技術,如安全防火牆和保護手段(B3級)、計算資源的動態再分配、自動入侵探測和響應能力、惡意代碼探測工具等又都屬於為對付黑客威脅而發展形成的技術。但是,信息戰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其理論、政策和分類都會迅速發展,而我們又無法看到美國保密的信息戰技術發展計劃,因此,現在還不能斷言信息戰技術完全沒有什麼新技術。

3.信息戰的裝備

要想確切列舉出與信息戰有關的所有武器裝備就如同要羅列出一架飛機的所有部件一樣困難。然而,如果從支援保障、攻擊和防禦三種功能的角度來看,推動並將繼續推動信息戰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有以下三類。一是支援保障裝備。它由現有的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和為信息戰的特殊要求而進一步改進完善的系統組成。它包括各種偵察和監視裝備、數據分析裝備等。第二類裝備是進攻性的裝備。這類裝備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破壞政府、軍隊和重要經濟部門的賴以發揮作用的信息基礎設施的武器。這類武器的目標是對手的國防信息基礎設施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包括國防信息系統、電信系統、電力分配系統、石油天然氣儲運系統、金融系統、交通系統、供水系統以及緊急服務系統等。攻擊的目標不僅是信息系統本身,而更注重信息的內容。即利用新的技術改變信息的內容,而不改變信息的載體。第二種是引起人員強烈心理反應而對其行為加以控制的手段。這類手段的目標是操作人員。有些病毒,如「666病毒」就能起到這種作用。第三種是無線電鎮壓手段。通過發射或反射電磁波、聲波、紅外信號等,使敵方電子設備、聲納和紅外設備失靈。主要技術有高功率微波攻擊武器等。第三類是防禦性裝備,這是加強己方信息系統安全對抗敵方攻擊所需的技術和裝備。

四.發展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增強信息戰能力

經過最近的研究和消化美國國防部的有關資料,我們認為發展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完全屬於增強信息戰能力的范疇。正如美國國防部出版的《聯合作戰科學軍事計劃》所指出的那樣:進攻信息戰與防禦信息戰的交叉之處是高效的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它對進攻信息戰與防禦信息戰都很重要,是信息戰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和組成部分。

目前,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發展面臨兩個重要的議題:一是三軍系統如何統一,走集成化的發展道路;二是面對信息戰的威脅,如何解決信息安全的問題。為此,形成了如下的新的發展趨勢:功能綜合化;三軍系統集成化;偵察、通信和導航等業務部分實現衛星化;分層式與非分層式信息處理體制相結合;加強信息和信息系統的安全,對安全體系結構提出嚴格要求。

面對日益嚴峻的信息戰威脅,美軍和其他國家對信息與信息系統的安全越來越重視,把安全看成是信息系統的生命,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要求,加強了研究。國外已提出的信息系統安全的基本點如下:

(1)信息系統必須有能力支持在任意復雜程度或類型的多種安全政策下的信息處理,包括對敏感的非機密信息和多種機密信息的處理;

(2)必須充分保護國防部的信息系統,以便有能力在與開放系統體系結構相一致的多個網路上的多個主機間進行分布式信息處理和分布式信息管理;

(3)信息系統必須有能力支持具有不同安全屬性的用戶,利用不同的安全保護級別的資源進行信息處理。

(4)必須擁有對國防部信息系統的充分保護,以便有能力利用公共營運的通信系統來實現連通性。

五.對策建議

1.應特別注意研究信息戰帶來的機遇

我國已開展了多層次的信息戰研究,發表了許多有新意、有見地的報告,但是目前在機遇方面的研究相對於挑戰方面的研究顯得不足,甚至不如國外研究的深入。因此,應加強信息戰帶來的機遇研究,獲得越來越多的新的能力,變被動落後為主動。

2.對信息時代的戰爭和信息戰要全面、准確的宣傳

信息時代的戰爭不是遙控的、不流血的、干凈的和沒有危險的,不是坐在辦公室操縱計算機鍵盤就能完全取得勝利的。信息時代的戰爭還需要人的勇敢、犧牲。信息戰還不能單獨使用,必須與其他手段相結合才能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進行信息戰需要一個武器裝備體系,不是僅有進攻手段就萬事具備,相反,尤其需要一個完備的信息偵察獲取支援保證體系。當前在這些方面的宣傳不夠全面准確,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

3.信息戰的概念與理論研究應和試驗演習相結合,不能只停留在概念理論研究上面

國外,尤其是美國不僅注意信息戰概念與理論的研究和模擬,而且已將信息戰理論付諸實踐,各級領導部門都成立了信息戰機構。已成立的這些信息戰機構多次進行試驗演習,用演習結果指導概念和理論的研究,驗證概念和理論的正確性。否則,遇到有爭議的問題很難說服對方,取得統一的意見。唯有試驗和演習才能提供檢驗概念與理論的機會,對未來的預測研究更是如此。因此,我們現在應該大力提倡並安排模擬、試驗和演習,決不能只停留在概念研究上。

4.應制定我國信息戰技術和裝備發展的總體規劃

在前一段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為應當適時制定我國信息戰技術和裝備發展的總體規劃,爭取在信息戰技術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㈢ 怎樣寫關於美軍信息化戰爭的論文

就從美軍近幾年來發動的幾場戰爭來寫。

例文:

美軍近次戰爭信息化特點

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和多國部隊所建立的戰區通信網路是有史以來最大、最多、最全、最先進的,它運用衛星通信技術和數字化通信網路技術,把數十年來各國研製、生產和裝備的各種戰略、戰區及戰術通信網路和設備全面融合,綜合為一體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統,以98%以上的高戰備率確保白宮、五角大樓、後勤支援基地與中央總部、多國部隊和基層作戰部隊之間的聯系,確保洲際之間、戰區與本土之間、多國及友鄰部隊之間、各軍兵種之間、飛機、艦艇和坦克等作戰平台之間,以及上下、左右、縱橫、交叉的不間斷的持續通信和信息交換。海灣戰爭總指揮施瓦茨科普夫上將當時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開設戰區指揮部,各下屬司令部也是在沙特開設。施瓦茨科普夫與各級指揮官討論重大問題或研究作戰方案基本是採用電視會議或視頻面對面商談的方式進行,各級指揮機構信息溝通也是採取電話、電報、軟盤傳遞等方式進行。

科索沃戰爭是第一次大規模實戰運用全球一體化C4ISR指揮控制系統。在科索沃戰爭中,由於牽涉到北約十幾個國家聯合作戰,所以還是沿用了傳統的戰略、戰役和戰術三級指揮體制。

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刻意試驗網路中心戰和扁平式指揮的能力,所以沒有按照戰略、戰役和戰術層次設立指揮體系,也沒有在阿富汗戰區設立前沿指揮部,只是在美國本土設立了一個戰略總指揮部,下面直接就是戰術指揮層次,所以這場戰爭的指揮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性戰斗的指揮嘗試。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首次試驗網路中心戰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從阿拉伯海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機,有80%以上事先並不知道要去戰區的什麼地方、攻擊什麼樣的目標,只是在起飛以後的飛行途中才接到指揮系統發來的最新任務指令,這時飛行員便可在指揮系統的引導下,選擇最佳路徑和方式對目標進行攻擊。從阿富汗戰爭開始,網路中心戰就已經正式進入作戰程序,在這種作戰程序中,指揮機構的指揮員和參謀人員最主要的不再是聽取下屬發來的請示,也不再是擬制電報或下達話音指令,而是在C4ISR系統的輔助指揮控下,側重於做好這樣三項工作:一是通過C4ISR系統掌握敵我雙方的情報,驅散戰爭迷霧,定下作戰決心;二是進行作戰規劃計劃,提前下達作戰任務指令,確定聯合作戰中各部隊的具體認為是、出動批次、作戰任務、作戰目的、作戰要求,具體各部隊如何實施沒有必要進行統一部署,只是提出准確的打擊時間、地點、目的和要求即可,按照委託式指揮原則由部隊自行協同;三是進行毀損評估,對上一次任務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評估,以便確定下一批次的打擊任務。

伊拉克戰爭中,由於地面部隊的大規模介入,所以美軍又恢復實施三級指揮體制。戰略指揮部仍然設在美國本土,技術上主要依託全球指揮控制系統(GCCS);戰區指揮部中央總部司令部設在卡達,中央總部陸軍司令部設在科威特,中央總部空軍司令部設在沙特,中央總部海軍司令部設在巴林;戰術級指揮機構分別在各司令部下設立戰術作戰指揮中心。戰爭中,美軍使用了全球一體化指揮控制系統。

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在本土有21處、本土之外基地上有33600名人員對航天偵察監視系統進行支持。美國部署的軍用衛星系統覆蓋了對伊作戰所需的各個信息領域,動用的衛星包括偵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定位衛星、資源衛星和氣象衛星等。在偵察衛星方面,主要包括3顆鎖眼光學成像衛星,3顆長曲棍球雷達成像偵察衛星,3顆入侵者電子偵察衛星和12顆二代白雲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在導航定位衛星方面,共投入了GPS—2和GPS—2R共24顆衛星,定位精度從16米提高到10米。還動用了由14顆國防衛星通信系統衛星、4顆軍事星和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組成保障伊拉克戰區戰略及戰術通信的天基信息傳輸系統。此外,租用了一些商用衛星,主要是地球資源衛星和氣象衛星等。

例文2:

從伊拉克戰爭看美國的信息網路戰

摘要:在新軍事變革的引領下,戰爭有機械化戰爭階段發展到了信息網路戰的新階段。從伊拉克戰爭中,可以看到信息網路戰這種作戰模式的巨大威力。同時也顯示出制約信息網路戰的「軟肋」,這將為我國的軍事變革、軍隊建設以及信息網路化建設提供借鑒和經驗教訓。

關鍵詞:信息網路戰

戰爭,使信息網路成為軍事打擊和心理戰的重要載體,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作戰工具。信息戰已衍生為一種重要的作戰方式和戰鬥力。傳統戰爭是兵馬未動輿論先行,現代戰爭的信息網路行為已貫穿戰爭的全過程。從伊拉克戰爭中可以看出,信息網路已成為一把高懸在戰場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一、信息網路戰的特點及巨大威力

信息網路戰在在科索沃戰爭中就開始顯示出來,只不過在伊拉克戰爭中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信息網路戰是利用強大的計算機通信網路,將各種分散在空間、陸地和海上的探測系統、指揮系統集成一個統一、高效的信息網路體系,使陸、海、空軍各級作戰人員能夠利用該網路共享戰場態勢、交流作戰信息、協同指揮與實施作戰行動,其目的是通過攻擊敵計算機網路竊取情報,破壞、癱瘓敵信息系統,並採取各種措施保護己方網路安全,奪取和保護「制網路權」。

信息網路戰的主要特點:一是作戰力量廣泛。由於信息技術有很強的軍民通用性和計算機網路的互聯性,使得凡是具有一定計算機網路知識、掌握著一定網路攻擊手段的人都可以介入網路戰;二是作戰對象平等。計算機網路戰中,只要擁有高水平的計算機網路人才,網路戰就可以得到有效實施,而與國力大小、兵力多少無關;三是作戰空間廣闊。計算機網路戰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網路能夠到達的地方,網路戰都可以實施;四是作戰時間連續。計算機網路戰不受外界自然條件的干擾,不受天候因素制約,可在任何時段進行。 五是破壞信息系統和影響人的心理,破壞信息系統的效果是敵方無法利用信息系統的設施獲得所需要的正確信息,既可以從物理上摧毀地方的硬體設施,也可以是破壞系統軟體,使系統崩潰或提供不正確的信息。通過提供對敵方不利的信息可以對人的心理造成影響進而控制人的行為,影響士氣,削弱敵方的戰鬥力。

信息網路戰主要有三種形式:心理戰、電子戰和計算機戰。心理戰是指通過各種手段施加對敵方不利的信息,影響人的心理從而削弱戰鬥力。電子戰是現代戰爭的主要作戰內容之一,將其歸為信息戰武器主要是因為信息系統的基礎是各種電子設備,無論是探測器(雷達,光電設備,監聽設備),還是信息處理平台、通訊設施(無線通訊,有線通訊),核心都是電子設備。通過電子干擾可以削弱雷達等探測器的能力,使得敵方無法及時收集信息;無法及時傳遞信息或者傳遞錯誤的信息。計算機是信息系統的基礎和平台,在信息系統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計算機戰是指利用計算機開展的以信息系統為主要目標的作戰形式。其形式主要有: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網路特性、電磁特性對敵實施網路竊密和電磁竊密;通過計算機病毒攻擊、計算機晶元攻擊、網路「黑客」 攻擊、電磁干擾等手段實施網路進攻;採取加強「防火牆」技術、斷開核心系統與外界的鏈接等措施進行網路防護;進行系統備份,為網路恢復做好充分准備等。

伊拉克戰爭是21世紀初爆發的一場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場聲勢浩大的信息網路戰,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作戰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伊拉克軍隊的反應能力。作戰的速度之快和程度之猛烈,使伊拉克軍隊多次陷於美軍的集中打擊之中。美軍採取的打擊方式是,集中摧毀伊軍的一個戰斗單元,然後迅速移動到下一個目標。伊軍的指揮通信系統,也在美軍對巴格達發動進攻前被美軍徹底摧毀。由實行網路中心戰而獲得的信息優勢,是美軍實現快速作戰的關鍵。美軍能知道伊軍的位置,而伊軍不知道美英聯軍的位置,也不知道聯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因此,可以說美國以網路中心戰贏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

1.及時獲得可靠的目標信息

這次戰爭中,先進的衛星系統、偵察飛機、地面站和地面偵察人員等,組成了一個天、地(海)、空一體化的情報、偵察和監視(ISR)系統。它為部隊提供作戰空間的情況,包括各部隊的部署、兵力兵器、作戰意圖等方面的情況和提供毀傷效果評估。它也為戰斧巡航導彈和由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制導的聯合直接攻擊炸彈等的精確打擊提供目標信息,為反愛國者導彈提供預警和目標信息。在海灣戰爭時,美軍一般需要兩天的時間才能完成對目標的偵察評估和打擊准備,而現在最快只需幾分鍾。

太空是未來戰爭的制高點。在ISR領域,由於衛星偵察和監視的覆蓋范圍大,並能實現全球覆蓋、運行時間長和在平時可以進入敵方領土等優點,已成為實施網路中心戰的前提。其中,6顆軍用成像偵察衛星通過伊拉克上空,包括3顆KH-12衛星和3顆「長曲棍球」雷達衛星。每顆衛星一天兩次通過伊方上空。KH-12衛星精度達到0.1米。「長曲棍球」雷達衛星最高精度達到0.3米。美軍充分利用了有人和無人偵察機、戰機以及個人跟蹤系統所提供的實時情報和圖像。這些信息定向直接傳送到指揮部或者指揮官的戰區指揮控制車。實時的情報和圖像有助於區分敵我,減少感測器到射擊器的時間。美國國防部所擁有的所有情報、監視以及偵察資源,在戰爭中都高速運行,為聯軍地面指揮部的陸軍指揮官以及世界范圍內的其他指揮官,提供了一幅通用的作戰圖。美軍已經在通信與數據網路中集成了ISR平台,並為它們的運行提供帶寬。

2.提高了信息傳輸的速度、質量和安全性

保障軍用信息傳輸系統的暢通,提高信息傳輸的速率和可靠性,加強信息管理能力,是實施網路中心戰的重要保障。衛星通信以其廣域覆蓋和全球覆蓋,獨特的廣播、多播能力,快速靈活組網,支持不對稱帶寬要求和可以按需分配帶寬等優勢,為戰場信息網路的建設提供了條件。

美國國防部投資16億美元構建了國防文電系統,對其全球范圍內的通信進行安全加密,確保向國防部用戶、各業務局以及合同商傳送秘密以及最高機密的信息安全。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這個系統較之使用自動數字網或其他類似的軍用文電系統,其傳輸速度更快、保密性更強且更易於使用。國防文電系統的信息,是通過用於分發語音、視頻以及數據信息的國防信息系統網(DISN)進行傳輸的。由於嚴格的保密原因,國防文電系統的信息與Outlook的信息有些微小差別。但是用戶可以在計算機上編寫國防文電系統信息,然後使用帶有加密令牌的Fortezza卡,對信息進行標記並加密。

當美英聯軍在伊拉克戰場與伊軍交戰時,網路空間的戰斗也在緊張地進行。自對伊戰爭爆發以來,聯軍的網路系統遭受了輕微的網路攻擊,而且嘗試發起攻擊的行為異常頻繁。因此,認為不安全的設備將被迅速隔離,脫離網路並進行病毒掃描,以防止更大問題的發生。在實際戰場上,如果部隊身處危險境地,程序將被保護,甚至破壞那些面臨危險的設備和系統,以避免敏感的數據流落到敵人的手中。例如,鏈接到國防部保密IP路由器的計算機帶有可移動硬碟,一些加密設備也有類似的保護措施。在美軍駐卡達的聯合空中作戰中心,在開始指揮所有聯合空中任務之前,其信息系統需要進行鑒定與授權。信息安全公司負責承擔了這項緊急任務。

3.依靠有效的數據鏈實施精確打擊

網路中心戰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通過信息網路系統,在武器平台之間實現橫向組網,做到信息資源共享,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武器平台的作戰效能,以實施精確打擊。傳統的以坦克、戰車、火炮和導彈為代表的陸基作戰平台,以艦艇、潛艇為代表的海上作戰平台,以飛機、直升機為代表的空中作戰平台等,都必須在火力優勢的基礎上兼有現代信息優勢,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技術信息化武器裝備。因此,一種鏈接各作戰平台、優化信息資源、有效調配和使用作戰能量、用於鏈接整合軍隊各戰斗單元的數據鏈,正日益受到重視。數據鏈將成為未來軍隊作戰力量的「粘合劑」和「倍增器」。此次對伊戰爭中,美軍基本上使用的是舊式飛機和坦克,但這些舊武器通過網路進行鏈接,從而把飛機的座艙、指揮所和坦克駕駛員聯在一起,使其看到他們視野外很遠的地方,從而大大提高了戰鬥力。3月底伊拉克一度被沙塵暴,攪得昏天黑地,但是美軍仍能清楚地看到戰場上的情況,甚至在高空飛行的B-52轟炸機的飛行員,也能透過滾滾黃沙,俯瞰地面的動靜。B-52轟炸機能通過使用其他偵察機傳送過來的雷達圖像,對伊拉克軍隊進行精確轟炸。

這次戰爭中美軍廣泛使用的「21世紀旅和旅以下部隊戰斗指揮系統」,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通信系統。它綜合了衛星、無人機和特種部隊的信息源。它已成為美軍數千裝甲車、坦克和直升機上的標准裝備。這個系統實現了坦克之間、直升機之間的共享數據。坦克可以發送文本信息,在激烈的戰斗中文本信息的可靠性高於語音通信,直升機也可以通過文本信息呼叫炮兵火力支援。每台車輛都有計算機地址用於識別,車輛的位置信息通過全球定位系統隨時修正更新。加密的數據通過無線電在部隊車輛之間傳送。跳頻技術使敵方無法對信號進行導向目標追蹤。坦克的所有功能都通過一台相當於奔騰Ⅲ的計算機控制。如果主系統出現故障,將由備份系統繼續操作。如果整個計算機系統全部失效,最後可用手動控制。一旦坦克乘員被俘,他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刪除敏感的數據。

全球導航定位衛星更是精確打擊的關鍵。在戰爭中,依靠美軍的GPS系統,為美軍的精確打擊武器提供了有效保障。美軍這次所使用的精確打擊武器為海灣戰爭的10倍左右。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他們投擲精確制導炸彈1.5萬枚,其打擊精度明顯高於海灣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美軍能使用大量精確武器,對伊拉克領導目標和共和國衛隊,實施時間敏感型的攻擊。

4.實現了部隊快速機動

在機械化戰爭時代,由於部隊的通信、機動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無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實施攻擊。地理位置上的限制,還使部隊很難在保持高度協調一致和得到充分後勤保障的情況下,實施快速、遠距離機動。但是,在實施網路中心戰後,部隊將不再受地理條件的制約而實現快速機動。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第3機械化步兵師創造了日行170公里的開進速度,這等於海灣戰爭時部隊開進速度的3倍。令人關注的是,這種機動方式直奔要害領域,甚至可以不顧暴露後勤保障的危險。由於部隊能夠進行快速機動,就可大大減少參戰人員的數量。這次伊拉克戰爭,在伊拉克戰場的美軍總人數約12.5萬人,遠遠少於海灣戰爭時的50萬人。

二、從伊拉克戰爭看信息網路戰的不足

由於伊軍在這次戰爭中幾乎沒有任何信息戰和網路戰的任何能力,讓美軍在網路空間如入無人之境。實際上,美軍的信息網路仍然是較脆弱的,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信息網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實際上也沒有受到真正的考驗。盡管如此,美軍在作戰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也揭示了美軍的網路中心戰尚須進一步改進的方向。

第一,假信息掣肘美軍戰鬥力在信息戰中,戰鬥力的形成和發揮依賴於對信息的正確採集、處理和使用。在現代戰爭中信息量的空前增大和信息傳播環節的增加難免造成虛假信息的泛濫和有用信息的失真現象。這就使信息在採集和處理過程中真假難辨,進而影響戰鬥力的發揮。在海灣戰爭中,伊軍放置的假坦克、假陣地使美軍偵察系統摸不清虛實,採集回來的信息也良莠不齊,從而導致美軍判斷失誤,對假目標狂轟濫炸。同樣的,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的偵察衛星不能完全識別南聯盟巧妙的偽裝,對移動的車輛和其他目標難以跟蹤,也不能穿過雲層和森林發現目標。因此,當北約得意洋洋地宣布「重創」南聯盟軍隊幾天之後,南聯盟人民軍軍容整齊地開出隱蔽地域。當時他們只損失了十幾輛坦克。
第二、信息化武器發揮作用受戰場環境限制

信息戰對作戰環境要求很高。氣象和地理條件都會影響到信息進攻。比如叢林、沙漠、山地等地形和惡劣的天氣就會對信息武器系統產生影響。美五角大樓承認在對南聯盟的空襲中,復雜的氣候和地理環境迫使北約取消了20%以上的空襲行動。在「伊拉克自由」行動中,沙塵暴曾使美軍信息化武器失靈,大大延緩了作戰行動。

第三,信息網路系統發達卻易受攻擊

首先,美國不能獨占信息戰的技術。它要佔領和控制世界信息市場就必須輸出先進軟體、硬體和加密技術,並創造信息環境。然而由於信息技術的擴散性和共享性,使得美國在建立起一個信息系統平台用於信息戰時,也為其他國家和個人利用這個平台攻擊美國提供了機會。並且襲擊這種信息系統的大部分技術,如計算機、數據機很便宜。因此,任何頭腦靈活的人都可以把自己武裝成信息戰士,輕而易舉地使美國軍用和民用電腦網路陷於癱瘓,甚至可以破壞美軍高層決策機構所依賴的指揮控制系統。

其次,龐大的信息系統使美軍在信息進攻面前招架無力。在國內,美軍和政府行使職能越來越依賴於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大量的後勤社會化保障不得不藉助民用通信網。美國防部有200萬台計算機、1萬個區域網絡、100多個長途網路。這些網路設備用於協調和執行國防部各方面的任務,包括從武器設計到戰場管理。雖然美軍進行實際作戰的計算機一般是安全可靠的,但是管理軍餉、人事、運輸、零部件的計算機防護能力低,而且與公共通信設施聯網,極易泄密和遭到破壞。在國際上,美國是當前信息技術最發達的國家。統計資料表明,網際網路上80%的信息來自美國,而世界范圍內80%的數據處理是在美國進行的。美國高度發達的經濟依賴完善健全的全球信息網路。隨著信息網路的不斷擴大深入,美國經濟對全球的依賴性就愈強,美國的文化和經濟與世界各國的聯系就會越發緊密。這樣美國不僅將能向世界各地隨心所欲地伸出觸角,同時通過「計算機介面」也將自己更全面地暴露於世界,更易於成為眾矢之的。據美國防部的報告指出,政府和軍隊的信息系統曾遭受過3.8萬次攻擊,成功率高達88%,可是檢測到的只有4%。這4%中95%無法採取任何應急措施。可見龐雜的信息系統可使美軍在信息進攻面前毫無招架之功。

在信息戰中,美軍要是想維持其信息技術優勢,就必須加大信息工程建設、改造、維護和更新的投入。但是這筆費用非常大,美國現在還不能輕松承受。比如,作為集高、精、尖技術於一體的信息化武器平台往往價格不菲。「愛國者」導彈每枚110萬美元,「戰斧」式巡航導彈每枚135萬美元,E-8電子偵察機每架4.25億美元。目前,信息技術的研製費和采購費在飛機、艦船、坦克、大炮等武器裝備中佔22%~30%,在導彈中佔45%,而在一體化信息系統C4ISR中,所佔比例更高。此外,信息化武器裝備的軟體系統具有看不見、摸不著和專業性強的特點,其研製和采購費用高昂,更難估算。同時由於信息安全的投資回報收益在短期內並不顯著,甚至可能會血本無歸,即便是財力雄厚的公司也不願傾力相助,政府也難免資金短缺。所以,在信息戰中,美軍防禦乏力。要改善這種狀況,恐怕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信息網路技術或知識優勢可能贏得戰爭,,但是這種優勢是十分脆弱的,這種優勢可能因為一根保險絲而全面改變,也可能因為一句謊言,也可能因為你保護自己的優勢不被敵人偷去的能力有限等原因而失去。優勢的這種脆弱性在於認識掌握信息的主體,人的任何一點疏忽都會造成錯誤。歷史證明,不管是在冷兵器時代還是網路時代,人仍然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網路中心戰雖為決策優勢提供了條件,但從信息優勢轉變為決策優勢還要取決於指揮員乃至整個軍隊的素質。而在軍隊各種素質中最重要的是創造性。

三、幾點啟示:信息化社會里,一切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活動都將圍繞網路這個中心來進行。在未來戰爭中,控制了網路空間,就意味著奪取了在陸、海、空、天多維空間里行動的自由權。為了應對網路戰的威脅,奪取制網路權,世界各國都在加緊備戰網路戰。而目前我國的信息安全形勢極為嚴峻,實施和抵禦信息網路戰的能力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尚存在較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現為:一、硬體方面受制於人。我國目前尚不能自給生產CPU晶元,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其他部件的關鍵技術,也都掌握在外國生產商手裡。二、軟體方面漏洞較多。由於我國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較晚,國內使用的大部分軟體存在有安全隱患。另外信息安全技術也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因此,大力加強軍隊的信息網路化建設,提升整個社會的信息網路化水平,增強全民族的國防意識,是適應未來信息戰要求的一項極為迫切的工作

(一)是落後就要挨打,尤其是在武器裝備上,不能有太大的時代差,否則在戰場上就無法獲取哪怕是戰術上的優勢,這就很難打贏戰爭,因此應進一步推進軍事信息網路化建設。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以寬頻、大容量、數字化的網路傳輸能力為基礎和前提,所以,加快軍隊的信息網路化建設,特別是末端建設和移動網路的建設勢在必;進一步提高一體化建設水平。未來作戰是聯合作戰,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真正一體化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只有加快建設和發展適合自己國情的綜合集成系統,才能真正實現情報偵察、預警探測、信息對抗,特別是武器平台控制的現代化目標。此外,還必須推進民族信息產業的發展,一個國家的信息戰能力是建立在本國信息產業的發展水平上的。因此,我們要在這方面下大力氣去抓,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同時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體制方面的優勢,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在國家的統籌規劃下展開聯合攻關,以形成我們的優勢領域,鑄就自己的「撒手鐧」。
(二)是必須創新作戰理論,裝備技術落後可怕,但思想觀念滯後更危險。作戰理論的創新一方面要求和現有武器裝備相匹配,一方面又要與作戰對象相協調,伊軍的作戰理論非常落後,在這兩個方面都不適應,因此應進一步加強綜合軍事理論研究。面對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影響,應不斷跟蹤探討適合各自國情的信息化建設特點與對策,加大軍事理論創新的力度,從而促進多出成果,加速發展。
(三)是要注意建設周邊以及國際安全戰略環境,伊拉克的失敗與薩達姆在國內推行獨裁統治,在國際上缺少朋友很有關系。
(四)培養網路訓練人才。在未來的信息戰中,人的因素仍然是首要的、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主要的因素,高素質的人才能駕馭高科技的裝備。要適應網路戰需求培訓三類人才:一是專門從事網路對抗研究的電腦專家隊伍;二是懂得網路對抗技術及其戰術的指揮員隊伍;三是具有一定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的網路技能操作人員,逐步造就一支專門從事網路對抗的計算機專家隊伍。
(五)建立網路安全防護屏障。必須制定一系列的網路安全法規體系,將計算機及其網路技術的開發、應用、管理、安全問題法律化,以法律手段保障計算機網路安全;應該開發相應的防護技術。技術是實現網路安全精銳武器,必須發展網路防護技術。應著重開發密碼鑒別技術、計算機網路信息泄漏防護技術、計算機網路安全等薄弱環節檢測技術等,首先確保網路系統的安全。在此基礎上加強對軍事情報的研究和改進,軍事情報是邁向執行信息戰略規劃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1、[美]阿爾文.托夫勒,《未來的戰爭》,新華出版社,1996年版
2、[俄]B.A.利西奇金 JI.A.謝列平著,《第三次世界大戰——信息心理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9月版。
3、張紹忠著《怎樣打贏信息化戰爭》,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6月版。

㈣ 為什麼說計算機網路戰或將成為在未來信息作戰中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呢

因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用,那麼所有的 設備控制和信息傳遞都是受計算機所控制。所以在未來的信息戰爭中,計算機的網路戰將成為重要的一種形式,誰佔有了這個高地,誰就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

㈤ 第一個提出網路戰概念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其用於實戰的國家是

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網路戰概念的國家,不僅率先成立網路作戰部隊,組建網路司令部,擴展網路武器庫,編撰網路戰手冊,全面打造網路空間戰略威懾能力,而且也是第一個將網路戰應用於實戰的國家。

美國不僅利用其獨有的網路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採取網路竊密、網路監聽、網路攻擊等手段,監聽監控各國公民及國家領導人的電子郵件、社交網路和手機定位信息,而且採取強劃勢力范圍和敵對國的辦法,長期監控收集有關國家的軍事、經濟、科技等情報信息。

(5)計算機網路戰的戰略擴展閱讀

現在的國際互聯網,實際上是美國互聯網。由於美國獨霸網路核心資源的控制權和分配權,壟斷著全球信息技術產品硬體和軟體核心部分的研發和生產,特別是其在許多關鍵設備和基礎設施中留有後手等,都造成了國際社會對建設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心存忌憚。

這就需要各國著眼擺脫現有網際網路技術體系的束縛,採用新的技術體制和架構,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一網、互聯互通」的新平台。比如,可以採用全新的網路互聯協議模型、全新的命名與定址、全新的路由和交換等要素構成的新型網路體系結構,為構建安全可信的網路空間提供基礎平台支撐。

㈥ 簡述網路安全策略的基本技術

1. 安全需求分析 "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明了自己的安全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構建適合於自己的安全體系結構,從而有效地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

2. 安全風險管理 安全風險管理是對安全需求分析結果中存在的安全威脅和業務安全需求進行風險評估,以組織和部門可以接受的投資,實現最大限度的安全。風險評估為制定組織和部門的安全策略和構架安全體系結構提供直接的依據。

3. 制定安全策略 根據組織和部門的安全需求和風險評估的結論,制定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策略。

4. 定期安全審核 安全審核的首要任務是審核組織的安全策略是否被有效地和正確地執行。其次,由於網路安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的配置可能經常變化,因此組織和部門對安全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組織的安全策略需要進行相應地調整。為了在發生變化時,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能夠及時反映這種變化,必須進行定期安全審核。 5. 外部支持 計算機網路安全同必要的外部支持是分不開的。通過專業的安全服務機構的支持,將使網路安全體系更加完善,並可以得到更新的安全資訊,為計算機網路安全提供安全預警。

6. 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重要環節,也是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的基礎性組成部分。通過恰當的管理活動,規范組織的各項業務活動,使網路有序地進行,是獲取安全的重要條件。

㈦ 計算機網路戰的手段有哪幾種

計算機網路戰的手段有2種:

1、間諜活動及國家安全漏洞

網路間諜活動是通過對互聯網、軟體或計算機進行非法攻擊活動,從個人、競爭對手、團體、政府以及敵人處獲取機密信息,從而得到軍事、政治或經濟優勢的行為。

2、蓄意破壞

計算機和衛星協助的軍事活動都有設備被中斷的風險。指令和通信內容可以被攔截或更換。電力、水、燃料、通訊和交通基礎設施都可能會受到干擾。

安全漏洞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偷竊信用卡號碼,黑客攻擊的潛在的目標也包括電網、鐵路和股市。

(7)計算機網路戰的戰略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戰的相關事件:

1、1983年,凱文·米特尼克因被發現使用一台大學里的電腦擅自進入今日互聯網的前身ARPA網,並通過該網進入了美國五角大樓的的電腦,而被判在加州的青年管教所管教了6個月。

2、1988年,凱文·米特尼克被執法當局逮捕,原因是:DEC指控他從公司網路上盜取了價值100萬美元的軟體,並造成了400萬美元損失。

3、1995年,來自俄羅斯的黑客弗拉季米爾·列寧在互聯網上上演了精彩的偷天換日,他是歷史上第一個通過入侵銀行電腦系統來獲利的黑客,1995年,他侵入美國花旗銀行並盜走一千萬,他於1995年在英國被國際刑警逮捕,之後,他把帳戶里的錢轉移至美國、芬蘭、荷蘭、德國、愛爾蘭等地。

4、2000年,年僅15歲,綽號黑手黨男孩的黑客在2000年2月6日到2月14日情人節期間成功侵入包括雅虎、eBay和Amazon在內的大型網站伺服器,他成功阻止伺服器向用戶提供服務,他於2000年被捕。

㈧ 一體話聯合作戰

解讀一體化作戰

一體化作戰的基本要素

一體化指揮系統。一體化指揮系統是一體化作戰的「大腦」和「神經」。沒有高度權威的一體化指揮系統,就會出現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局面,諸軍兵種的作戰行動就會如「一盤散沙」,一體化作戰就根本無法付諸實施。當然,權威不等於集權,強調指揮主體的權威性並不排斥分散指揮方式的運用。權威的確立,一靠法規約束,二靠指揮員的決斷力。此外,指揮控制的實時性也越來越重要。發達國家軍隊十分重視發展先進的C4ISR指揮控制系統,實現情報偵察、預警探測和指揮控制的實時化。美軍正致力於建設「全球信息柵格」(GIG),計劃將2 00萬個用戶連接成網,實現從感測器到射手、從總統府到散兵坑的「無縫信息鏈接」,並強調運用「網路中心戰」,使以武器平台為中心的一體化作戰發展為以信息網路為中心的一體化作戰。為了突出指揮體制的科學性,各國軍隊都在依託先進的信息技術,把橫窄縱長的垂直樹狀指揮體制改變為橫寬縱短的扁平網狀指揮體制,以便減少指揮層次,縮簡訊息流程,提高反應速度,增強生存能力。

一體化作戰力量。一體化作戰力量是一體化作戰的「拳」和「腳」,其內涵包括:首先,武器裝備系統的一體化。各類武器裝備系統經過信息化改造,相互之間能夠直接進行信息傳輸,實現信息共享,從而提高了整個武器裝備系統的反應速度和作戰效能。美軍和伊軍之間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的坦克大戰,美軍取得了187∶0的驕人戰績,主要得益於美軍坦克實現了數字化,展示了武器裝備系統一體化的巨大成效。其次,作戰單元的一體化。一體化作戰體系中的作戰單元,在信息結構上高度融合,通過信息網路緊密相連,能夠實現互聯、互通、互操作;在物理結構上卻表現出鬆散的特徵,某個點位遭受破壞不會癱瘓整體;在組織結構上有較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可以隨機調整力量組合形式。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把參戰的空軍、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臨時組合起來,統一劃歸空中作戰司令部指揮,依賴的就是信息處理的高度一體化和物理結構上的「可拼裝化」、 「可剪裁化」。再次,作戰要素的一體化。只有情報偵察、指揮控制、信息對抗、火力打擊、綜合保障等作戰要素實現了一體化,「發現即摧毀」才能從可能變成現實,軟殺傷與硬摧毀才能由分離轉為聚能,精確保障才能由理論走向實踐。可以認為,一體化的信息網路是紐帶,一體化的武器裝備系統是平台,一體化的作戰單元是基礎,一體化的作戰要素是一體化作戰能力最終形成的關鍵所在。

一體化作戰空間。隨著現代戰爭立體化程度的增強,軍隊的作戰空間不斷延伸和擴大,目前已經呈現出「七維一體」和「三位一體」的鮮明特徵。所謂「七維一體」是指:陸基遠程精確制導武器,擴大了陸地作戰空間;海上作戰平台的遠程機動能力和艦對地、艦對空遠程打擊能力,使海上作戰空間大大延伸;空中作戰平台跨洲際遠程奔襲作戰能力,使戰爭呈現出「高立體」特徵;航天技術使太空成為戰略「制高點」,外層空間的爭奪由民用開發轉向軍事競爭;電子技術開辟了廣闊而又無形的電磁戰場,電子對抗能力的強弱成為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指標;信息網路成為充分發揮作戰效能的重要支撐,網路戰場成為重要戰場,「網路戰士」成為新生作戰力量;認知領域在傳統的謀略對抗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高技術內涵,技術與謀略並舉成為認知領域斗爭的必然趨勢。所謂「三位一體」 是指:以機械化為基礎的物質流,決定著軍隊的快速機動和投送能力;以化學能為核心的能量流,決定著軍隊的火力殺傷能力;以數字傳輸為特徵的信息流,決定著軍隊的信息資源利用能力。在物質流和能量流的開發已趨近極限的情況下,依靠信息流控制物質流和能量流,信息流成為凌駕於物質流和能量流之上、主導著物質流和能量流運行的重要資源和載體。如何有效保護和利用己方的信息流,破壞和切斷敵方的信息流,成為敵對雙方爭奪的焦點。

一體化作戰行動。作戰行動的一體化,是一體化作戰的核心。從多個層次、多個側面看,一體化作戰行動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戰略、戰役、戰術多層次作戰行動融為一體。隨著信息作戰的手段越來越先進,效果越來越明顯,通過戰役甚至戰術行動直接達成戰略目的,已經越來越多地被運用於戰爭實踐。戰略、戰役、戰術多層次作戰行動融為一體,使作戰進程明顯加快,首戰即決戰,「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在一體化作戰中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二是非接觸、非線式多方式作戰行動融為一體。通過使用中遠程精確制導武器,超越對方的防禦地帶和自然地理屏障,直接對縱深的偵察預警系統、指揮控制系統、防空系統、能源設施等重要目標實施精確打擊。阿富汗戰爭中,美軍主要採取非接觸的精確打擊的方式,與當年前蘇軍入侵阿富汗深陷游擊戰泥潭不能自拔的局面形成了鮮明對比。一體化作戰的另一種重要方式,就是非線式作戰。作戰一開始就具有全縱深作戰的特點,前方與後方的界限趨於模糊,打破傳統的一線平推、層層剝皮的戰法,使得戰場呈現出犬牙交錯的態勢。電子戰和計算機網路戰為主要形式的信息作戰,具有多種功能的特種作戰,都使戰場的非線式特點更加突出。

一體化作戰的主要特點

作戰籌劃具有「預實踐」特徵。機械化時代的作戰籌劃,主要依靠指揮員的判斷和推理,同時進行一些輔助的數學計算。一體化作戰的籌劃,由於廣泛採用計算機和實兵模擬手段,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有機結合起來,因此大大提高了預見性和科學性,使得作戰籌劃具備了明顯的「預實踐」特徵。也就是說,一體化作戰可以在作戰模擬實驗室里或演習場上預演。世界各發達國家軍隊都十分重視此項研究和實踐。目前,美軍建有16個軍種作戰實驗室和2個聯合作戰實驗中心,建立了網路化模擬系統,能夠對各軍種和聯合作戰行動進行綜合實驗和評估。在進行計算機模擬的同時,美軍還注重採取實兵模擬的方法進行認真推演,以便使評估結果更加貼近實戰。伊拉克戰爭前,美軍專門在以色列選擇了一塊與伊拉克相似的沙漠地形,以伊軍為假想敵進行了代號為「內窺-03」的計算機模擬和實兵演習,演習的結果與後來的實際戰爭進程驚人地相似,僅僅相差了一天。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現代戰爭的作戰節奏越來越快,持續時間越來越短,戰場上留給指揮員的反應時間越來越少,因此更需要加強預先籌劃。一體化作戰中指揮員的臨機處置是否科學得當,更多地依賴於預先籌劃是否嚴謹周密。與其說一體化作戰「勝在戰場」,不如說一體化作戰「勝在戰前」。

作戰指導具有非對稱特徵。非對稱作戰,既是強者打擊弱者的重要方法,也是弱者對抗強者的有效手段。一體化作戰指導的非對稱特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進攻與防禦的非對稱。現代戰爭正處於「矛」勝於「盾」的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實施一體化作戰,更加強調先機制敵,實施攻勢作戰,以進攻達成防禦目的。從作戰效費比上看,防禦的投入要比進攻高出許多,如建立巡航導彈防禦系統的費用是發展巡航導彈的8—14倍。所以,有重點地發展進攻性強、效費比高的「撒手鐧」武器裝備,已成趨勢。二是癱瘓與殲滅的非對稱。一體化作戰已不再沿用傳統的殲滅戰思想,而是強調直擊要害的結構癱瘓戰。但以弱抗強時,則不能照搬照套結構癱瘓戰的模式,更需要強調癱瘓戰與殲滅戰、正規戰與游擊戰的一體化,特別是在軍力相差懸殊,較弱的一方還不具備一體化作戰能力時,零敲碎打的小規模殲滅戰也不容忽視。三是信息與火力的非對稱。相對於信息優勢,火力優勢已經退居次席。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傳統的火力戰已經「改頭換面」,發展成為信息化火力戰。單純依靠增加火力,已經不能彌補信息能力的不足;單純依靠增加數量,已經不能彌補質量上的差距。一體化作戰的指導,應當把如何充分發揮信息戰和信息化火力戰的整體效能擺在首要位置。

作戰協同具有「自適應」特徵。「自適應」指的是「根據環境的變化自我作出反應,以適應新的環境的一種特徵」。一體化作戰體系中的各作戰單元,由於通過信息網路緊密相連,能夠進行「自適應」協同作戰,即在發現並確定攻擊目標之後,各作戰單元能夠著眼實現「最佳效益」,自主地決定用什麼力量、以什麼方式去遂行攻擊任務,從而確保整體作戰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避免出現作戰單元之間相互拼消耗、拼戰損的局面。作戰協同的「自適應」特徵使協同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由計劃協同為主轉向臨機協同為主,即在遠程攻擊目標的區分上按計劃協同,進攻發起後則主要依託先進的信息傳輸技術實施臨機協同,以便增大作戰彈性,提高反應速度,更有效地應對戰場上各種突發情況;由上級指令協同為主轉向平級自主協同為主,即各平行的作戰單元擁有協同的申請權和決定權,能夠根據戰場總體態勢自主決定派遣力量協同其他單元作戰,而不必一味請示,上級指揮員主要是掌握了解協同情況,遇有矛盾實時糾偏糾錯,而不是下達具體的協同指令;由兵種臨機協同為主轉向軍兵種臨機協同緊密結合,即軍種之間的協同不必再按照空域、時間等進行較長時間的預先計劃,遇有召喚時,可以實時出動、實時打擊,這將成為一體化作戰協同的重要表徵。

作戰保障具有精確化特徵。依託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可以建立起完善的後勤、裝備保障網路系統,使「適時、適地、適量、適配」地實施精確保障成為可能。伊拉克戰爭前,美軍根據對戰爭進程的預測,只儲備了不到兩周的後勤物資,其他都是通過最新裝備的「聯合全資產可視系統」完成後勤補給的。精確保障具有以下特點:保障能力可視化。保障需求情況、保障資源使用及儲備情況、現有保障能力與保障需求之間的「缺口」等保障狀態,由保障網路系統全程自動跟蹤、全程實時評估、全程動態顯示,使保障指揮員對保障狀態始終了如指掌;保障指揮自動化。分析需求、做出決策、分配資源、實施控制等保障指揮要素,由保障網路系統中的決策控制分系統自動完成,既節約了人力,又確保了質量和提高了效率;保障手段一體化。在保障網路系統的統一調控下,實施三軍一體化保障,使保障渠道的選擇、保障力量的使用、保障資源的分配達到最優,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障效益,有效避免保障力量及資源的閑置和浪費;保障途徑簡捷化。把工廠納入保障網路系統,在保障實施過程中,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建立「 從工廠到戰場」的保障模式,以增強保障的靈敏性和精確性。

㈨ 軍事概念問題!!!

一、計算機網路戰的概念及特點

(一)計算機網路戰的基本概念

計算機網路戰,是以計算機網路為主要攻擊目標,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基礎,在整個網路空間進行的各類計算機網路攻防作戰的總稱。其目的是削弱、破壞敵方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計算機信息系統效能的正常發揮。

(二)計算機網路戰的主要特點

1、指揮許可權高,政治敏感性強

戰略網路戰,將圍繞國家戰略級的軍事指揮控制網路、通信網路、情報網路和各類民用網路系統展開抗爭,直接影響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各個領域。其作戰行動敏感性特別強,決不可各行其是,隨心所欲地實施攻擊;其指揮決策權必須高度集中,由最高統帥部組織實施,使網路戰行動圍繞統一的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2、攻擊范圍廣,破壞能力強

網路戰可以導致通信阻塞、交通混亂、經濟崩潰,使作戰指揮不暢、武器失靈等。美國防務秘書威廉姆曾說:「不可懷疑,我們已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各種計算機,甚至建立了完備的信息系統,同時也使我們於對網路恐怖主義者的攻擊防不勝防,他們似乎無孔不入,包括我們的軍事設施,能源、銀行系統,金融市場,空間站通信系統等」。美國負責五角大樓信息安全的政府官員阿特·莫尼也說:「美國現在對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對這些系統的攻擊將對美國的安全構成真正的威脅。」從某種意義上說,網路戰的效果一點也不比核生化武器差。美軍方人士認為,「黑客」分子的攻擊性行動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極為嚴重的威脅。他們甚至還認為「電子計算機中一盎司硅產生的效應比一噸鈾還大」。

3、沒有時空限制,隱蔽性強

當今社會計算機網路,特別是Internet已經遍布世界各地,計算機網路已大大縮短了人們的時間、空間距離,將整個世界聯接成為一個「地球村」,人們可以隨時通過網路到達世界各地,因此以網路為依託的計算機網路戰也就打破了以往戰爭時空距離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向對方發起攻擊。目前,對計算機網路可能的攻擊手段,不僅有傳統的兵力、火力打擊等「硬」的一手,還有諸多「軟」的手段,而且許多手段非常隱蔽,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被攻擊者可能無法判定攻擊者是誰,它來自何方,難以確定攻擊者的真實企圖和實力,甚至可能在受到攻擊後還毫無察覺。美國防部計算機網路安全小組在1995舉行的各種信息戰演習中,故意對它的3000台計算機系統進行了信息「入侵」 ,以了解它們受到的安全保護程度。結果只有5%的被「入侵」目標探測到了這種「入侵」,其餘的則毫無「察覺」。

4、對人員素質要求高,技術性強

計算機網路戰是高技術戰爭,計算機網路戰戰士要求有很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可以說計算機網路戰戰士的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網路戰的勝負。當今世界,博士和科學家也沖到戰爭的最前線,發動「電腦戰」。在計算機網路戰中,網路戰士將使用各種先進的網路戰武器向敵方進行攻擊。防禦性武器如能探明「黑客」闖入的濾波器,可以根據特殊編制的軟體鑒別和標明「黑客」,並對「黑客」進行追蹤,並由防禦轉入進攻。此外,計算機網路戰涉及到的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路安全技術、網路互聯技術、資料庫管理技術、系統集成技術、調制解調技術、加(解)密技術、人工智慧技術、以及信息獲取、傳遞、處理技術等都是當今的高、精、尖技術。

復制後字才能看清
http://www.blog.e.cn/user3/devilcode/archives/2006/1539861.shtml

㈩ 簡述計算機網路戰是如何來消弱敵方的戰爭潛力的

首先得攻入對方網路,其次控制對方網路,最後銷毀對方網路資源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戰的戰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石油網路密碼 瀏覽:782
淮南移動網路服務售後服務 瀏覽:617
開雙卡和移動網路設置 瀏覽:66
華為p7支持什麼網路 瀏覽:958
蘋果X5G網路在哪裡打開 瀏覽:472
為什麼信號好網路還是那麼差 瀏覽:782
手機卡要登錄網路是什麼問題 瀏覽:110
移動網路怎麼樣連接電視 瀏覽:721
中國電信蜂窩網路上網賬號密碼 瀏覽:966
深圳用哪個網路比較好 瀏覽:494
電腦如何調整網路共享 瀏覽:871
移動網路傳送距離 瀏覽:112
手機信號燈亮就是網路不好 瀏覽:620
電腦術語成為網路用語 瀏覽:820
計算機網路mp3文件 瀏覽:681
蘋果手機wifi沒網路 瀏覽:718
rg網路限定最好的機體是哪個 瀏覽:441
直播精靈綁定機頂盒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861
路由器上燈亮但是沒有網路 瀏覽:986
蘋果Xr連wifi沒網路 瀏覽:23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