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的基礎。計算機網路技術學習內容有信息採集技術、關系資料庫、數據分析方法、數據系統部署與運維、分布式資料庫、大數據處理技術等。學習完該專業後的職業能力:
1、具備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2、具有信息採集的需求分析與採集方案設計能力;
3、具有信息檢索、甄別、整理、去重、存儲、語義分析能力;
4、具有信息處理 系統搭建、應用部署、運行管理及安全管理 能力;
5、具有數據分析、大數據處理與分析基本能力
6、掌握資料庫基本理論,具備資料庫設計及應用系統開發能力 。
(1)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教學重點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
計算機網路包括計算機和網路兩部分.其中計算機又稱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和軟體所組成,沒有安裝操作系統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常見的形式有台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大型計算機等,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而網路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Ⅱ 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要點。
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各層的結構要點如下:
1、物理層:
物理層的任務就是透明地傳送比特流,確定連接電纜插頭的定義及連接法。
2、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的任務是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地傳送以幀(frame)為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數據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3、網路層:
網路層的任務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路由,使發送站的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並交付給目的站的運輸層。
4運輸層:
運輸層的任務是向上一層的進行通信的兩個進程之間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服務,使它們看不見運輸層以下的數據通信的細節。
5、應用層:
應用層直接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
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
Ⅲ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概念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指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它是各層的協議以及層次之間的埠的集合。在計算機網路中實現通信必須依靠網路通信協議,目前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1997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參考模型,習慣上稱為ISO/OSI參考模型。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標准
由國際化標准組織ISO制定的網路體系結構國際標準是 OSI七層模型,但實際中應用最廣泛的是 TCP/IP體系結構。換句話說,OSI七層模型只是理論上的、官方制定的國際標准,而TCP/IP體系結構才是事實上的國際標准。這看起來是不可理喻的,但這卻是實際存在的,是一些歷史原因造成的,無疑這些原因又是復雜的。
OSI標準的制定者以專家、學者為主,他們缺乏實際經驗和商業驅動力,並且OSI標准自身運行效率也不怎麼好。與此同時,由於Inernet在全世界覆蓋了相當大的范圍,並且佔領市場的標準是TCP/IP體系結構,因此導致OSI標准沒有市場背景,也就只是理論上的成果,並沒有過多地應用於實踐。
Ⅳ 計算機網路應用要學什麼
專業任選課程:軟體工程、多媒體技術、程序設計方法學、電子商務技術、密鑰學、編譯原理、語言程序設計、分布式計算技術、並行式計算技術等。
計算機應用技術比較偏向軟體方向,培養掌握計算機應用專業必要的基礎理論、常用計算機軟體操作和編程語言,培養目標是具有較強實踐技能的高級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專業課主要有:計算機軟硬體技術基礎、Linux操作系統等等,可以看出來,主要是偏向計算機軟體的編程和應用的。
(4)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教學重點擴展閱讀:
1、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就業范圍比較廣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畢業生可以通過參加公司企業舉報的計算機網路技術人才招聘,從事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管理、程序設計、網站建設、網路設備調試、網路構架工程師、網路集成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數據恢復工程師、網路安全分析師等崗位工作。
2、有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本科以上文憑的畢業生的其他工作選擇
有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本科以上文憑的畢業生可以選擇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參加事業單位編制考試;如果有教師資格證,可以通過中小學教師競聘,到學校做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參加國家司法考試;還可以自主創業。
Ⅳ 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包括什麼
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是由硬體網路、通信軟體以及操作系統構成的。
對於一個系統而言,首先要以硬體電路等物理設備為載體,然後才能運 行載體上的功能程序。通過使用路由器、集線器、交換機、網線等網路設備,用戶可以搭建自己所需要的通信網路,對於小范圍的無線區域網而言,人們可以使用這 些設備搭建用戶需要的通信網路,最簡單的防護方式是對無線路由器設置相應的指令來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這種防護措施可以作為一種通信協議保護。
計算機網路安全廣泛採用WPA2加密協議實現協議加密,用戶只有通過使用密匙才能對路由器進行訪問,通常可以講驅動程序看作為操作系統的一部分,經過注冊表注冊後,相應的網路 通信驅動介面才能被通信應用程序所調用。網路安全通常是指網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要受到保護,不能被更改、泄露和破壞,能夠使整個網路得到可持續的穩定運 行,信息能夠完整的傳送,並得到很好的保密。因此計算機網路安全設計到網路硬體、通信協議、加密技術等領域。
計算機安全的啟示:
1、按先進國家的經驗,考慮不安全因素,網路介面設備選用本國的,不使用外國貨。
2、網路安全設施使用國產品。
3、自行開發。
網路的拓撲結構:重要的是確定信息安全邊界
1、一般結構:外部區、公共服務區、內部區。
2、考慮國家利益的結構:外部區、公共服務區、內部區及稽查系統和代理伺服器定位。
3、重點考慮撥號上網的安全問題:遠程訪問伺服器,放置在什麼位置上,能滿足安全的需求。
Ⅵ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包括哪些內容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可以從網路體系結構、網路組織、網路配置三個方面來描述,網路組織是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和網路的實現兩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配置是從網路應用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的布局,硬體、軟體和通信線路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結構。
它是一個分層次的模塊式結構。
從宏觀角度著重剖析了它們之間的聯系,數據通信原理,各層的數據傳輸單元,各層數據封裝原理,以及共同的各層主要功能,各層主要功能實現原理、主要通信協議,以及相關的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相互通信的兩個計算機系統必須高度協調工作才行,而這種「協調」是相當復雜的。
「分層」可將龐大而復雜的問題,轉化為若干較小的局部問題,而這些較小的局部問題就比較易於研究和處理。
(6)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教學重點擴展閱讀:
網路體系結構的設計考慮:
層次之間的先後次序、任務是按照什麼先後順序來完成、層次之間的通信介面、任務的每個步驟之間如何協調
網路體系結構分層的好處:
促進標准化、各層相互獨立,技術升級和擴展靈活性好、便於方案設計和維護
Ⅶ 6什麼是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為什麼要採用分層次的結構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指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它是各層的協議以及層次之間的埠的集合。
目前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1997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參考模型,習慣上稱為ISO/OSI參考模型。
在OSI七層參考模型的體系結構中,由低層至高層分別稱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原因:為把在一個網路結構下開發的系統與在另一個網路結構下開發的系統互聯起來,以實現更高一級的應用,使異種機之間的通信成為可能,便於網路結構標准化;
並且由於全球經濟的發展使得處在不同網路體系結構的用戶迫切要求能夠互相交換信息;
為此,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成立了專門的機構研究該問題,並於1977年提出了一個試圖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即著名的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7)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教學重點擴展閱讀:
OSI模型體系結構:
物理層(Physical,PH)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上層提供一個物理的連接,以及該物理連接表現出來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實現透明的比特流傳輸。
數據鏈路層(Data-link,D)實現的主要功能有:幀的同步、差錯控制、流量控制、定址、幀內定界、透明比特組合傳輸等。
網路層(Network,N)網路層的主要任務是為要傳輸的分組選擇一條合適的路徑,使發送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給定的目的地址找到目的主機,交付給目的主機的傳輸層。
傳輸層(Transport,T)傳輸層向上一層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務,使會話層不知道傳輸層以下的數據通信的細節
會話層(Session,S)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以及維護應用之間的通信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表示層(Presentation,P)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應用層(Application,A)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
Ⅷ 試述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的要點,包括各層的主要功能
1.應用層
應用層的任務是通過應用進程間的交互來完成特定網路應用。應用層協議定義的是應用進程間通信和交互的規則。
不同的網路應用需要不同的協議,如萬維網應用的HTTP協議,支持電子郵件的SMTP協議,支持文件傳送的FTP協議等
2.運輸層
運輸層的任務是負責為兩個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數據傳輸服務。應用進程利用該服務傳送應用層 報文。
所謂通用,是指並不針對某個特定網路的應用。而是多種應用可以使用同一個運輸層服務。
運輸層主要使用以下兩種協議:
傳輸控制協議TCP (提供面向連接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數據傳輸的單位是報文段)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提供無連接的,盡最大努力交付,其數據傳輸的單位是用戶數據報)
3.網路層
網路層為分組交換網上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網路層將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封裝成分組和包進行傳送。
4.數據鏈路層
兩台主機間的數據傳輸,總是一段一段在數據鏈路上傳送的,這就需要使用專門的鏈路層協議。在兩個相鄰節點間的鏈路上傳送幀,每一幀包括數據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錯控制等)
三個基本問題:封裝成幀,透明傳輸,差錯檢測
5.物理層
在物理層上所傳數據單位是比特。
(8)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教學重點擴展閱讀:網路體系結構是指通信系統的整體設計,它為網路硬體、軟體、協議、存取控制和拓撲提供標准。它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9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連(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參考模型。
Ⅸ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和體系結構
一、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組成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它由許多計算機軟體、硬體和通信設備組合而成。下面對一個計算機網路所需的主要部分,即伺服器、工作站、外圍設備、網路軟體作簡要介紹。
1.伺服器(Server)
在計算機網路中,伺服器是整個網路系統的核心,一般是指分散在不同地點擔負一定數據處理任務和提供資源的計算機,它為網路用戶提供服務並管理整個網路,它影響著網路的整體性能。一般在大型網路中採用大型機、中型機和小型機作為網路伺服器,可保證網路的可靠性。對於網點不多,網路通信量不大,數據安全性要求不太高的網路,可以選用高檔微機作網路伺服器。根據伺服器在網路中擔負的網路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文件伺服器、通信伺服器和列印伺服器等。在小型區域網中,最常用的是文件伺服器。一般來說網路越大、用戶越多、伺服器負荷越大,對伺服器性能要求越高。
2.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有時也稱為「節點」或「客戶機(Client)」,是指通過網路適配器和線纜連接到網路上的計算機,是網路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個人計算機。它和伺服器不同,伺服器是為整個網路提供服務並管理整個網路,而工作站只是一個接入網路的設備,它保持原有計算機的功能,作為獨立的計算機為用戶服務,同時又可按一定的許可權訪問伺服器,享用網路資源。
工作站通常都是普通的個人計算機,有時為了節約經費,不配軟、硬碟,稱為「無盤工作站」。
3.網路外圍設備
是指連接伺服器和工作站的一些連線或連接設備,如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等傳輸介質,網卡(NIC)、中繼器(Repeater)、集線器(Hub)、交換機(Switch)、網橋(Bridge)等,又如用於廣域網的設備:數據機(Modem)、路由器(Router)、網關(Gateway)等,介面設備:T型頭、BNC連接器、終端匹配器、RJ45頭、ST頭、SC頭、FC頭等。
4.網路軟體
前面介紹的都是網路硬體設備。要想網路能很好地運行,還必須有網路軟體。
通常網路軟體包括網路操作系統(NOS)、網路協議軟體和網路通信軟體等。其中,網路操作系統是為了使計算機具備正常運行和連接上網的能力,常見的網路操作系統有UNIX、Linux、Novell Netware、Windows NT、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XP等;網路協議軟體是為了各台計算能使用統一的協議,可以看成是計算機之間相互會話使用的語言;而運用協議進行實際的通信則是由通信軟體完成的。
網路軟體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到網路的性能,因為網路中的資源共享、相互通信、訪問控制和文件管理等都是通過網路軟體實現的。
二、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所謂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是指網路中各結點(包括連接到網路中的設備、計算機)的地理分布和互連關系的幾何構形,即網路中結點的互連模式。
網路的拓撲結構影響著整個網路的設計、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費用等指標,常見的網路拓撲結構有匯流排型、星型、環型等,通過使用路由器和交換機等互連設備,可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更大網路。
1.匯流排型
在匯流排型結構中,將所有的入網計算機接入到一條通信傳輸線上,為防止信號反射,一般在匯流排兩端連有終端匹配器如圖6-1(a)。匯流排型結構的優點是信道利用率高,可擴充性好,結構簡單,價格便宜。當數據在匯流排上傳遞時,會不斷地「廣播」,第一節點均可收到此信息,各節點會對比數據送達的地址與自己的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則接收該數據,否則不必理會該數據。缺點是同一時刻只能有兩個網路結點在相互通信,網路延伸距離有限,網路容納的節點數有限。在匯流排上只要有一個結點連接出現問題,會影響整個網路運行,且不易找到故障點。
圖6-1 網路拓撲結構
2.星型
在星型結構中,以中央結點為中心,其他結點都與中央結點相連。每台計算機通過單獨的通信線路連接到中央結點,由該中央結點向目的結點傳送信息,如圖6-1(b),因此,中央結點必須有較強的功能和較高的可靠性。
在已實現的網路拓撲結構中,這是最流行的一種。跟匯流排型拓撲結構相比,它的主要的優勢是一旦某一個電纜線段被損壞了,只有連接到那個電纜段的主機才會受到影響,結構簡單,建網容易,便於管理。缺點是該拓撲是以點對點方式布線的,故所需線材較多,成本相對較高,此外中央結點易成為系統的「瓶頸」,且一旦發生故障,將導致全網癱瘓。
3.環型
在環型結構中,如圖6-1(c)所示,各網路結點連成封閉環路,數據只能是單向傳遞,每個收到數據包的結點都向它的下一結點轉發該數據包,環游一圈後由發送結點回收。當數據包經過目標結點時,目標結點根據數據包中的目標地址判斷出是自己接收,並把該數據包拷貝到自己的接收緩沖中。
環型拓撲結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網路管理比較簡單,實時性強。缺點是:成本較高,可靠性差,網路擴充復雜,網路中若有任一結點發生故障都會使整個網路癱瘓。
三、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要弄清網路的體系結構,需先弄清網路協議是什麼。
網路協議是兩台網路上的計算機進行通信時使用的語言,是通信的規則和約定。為了在網路上傳輸數據,網路協議定義了數據應該如何被打成包、並且定義了在接收數據時接收計算機如何解包。在同一網路中的兩台計算機為了相互通信,必須運行同一協議,就如同兩個人交談時,必須採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和語速。
由於網路結點之間的連接可能是很復雜的,因此,為了減少協議設計的復雜性,在制定協議時,一般把復雜成分分解成一些簡單成分,再將它們復合起來,而大多數網路都按層來組織,並且規定:(1)一般是將用戶應用程序作為最高層,把物理通信線路作為最低層,將其間再分為若干層,規定每層處理的任務,也規定每層的介面標准;(2)每一層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而與再上一層不發生關系;(3)每一層可以調用下一層的服務傳輸信息,而與再下一層不發生關系。(4)相鄰兩層有明顯的介面。
除最低層可水平通信外,其他層只能垂直通信。
層和協議的集合被稱為網路的體系結構。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我們從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來理解網路的層次關系。假如一個只懂得法語的法國文學家和一個只懂得中文的中國文學家要進行學術交流,那麼他們可將論文翻譯成英語或某一種中間語言,然後交給各自的秘書選一種通信方式發給對方,如圖6-2所示。
圖6-2 中法文學家學術交流方式
下面介紹兩個重要的網路體系結構: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
1.OSI參考模型
由於世界各大型計算機廠商推出各自的網路體系結構,不同計算機廠商的設備相互通信困難。為建立更大范圍內的計算機網路,必然要解決異構網路的互連,因而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77年提出「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即著名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將計算機網路規定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等七層,受到計算機界和通信界的極大關注。
2.TCP/IP參考模型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協議是Internet使用的通信協議,由ARPANET研究中心開發。TCP/IP是一組協議集(Internet protocol suite),而TCP、IP是該協議中最重要最普遍使用的兩個協議,所以用TCP/IP來泛指該組協議。
TCP/IP協議的體系結構被分為四層:
(1)網路介面層 是該模型的最低層,其作用是負責接收IP數據報,並通過網路發送出去,或者從網路上接收網路幀,分離IP數據報。
(2)網路層 IP協議被定義駐留在這一層中,它負責將信息從一台主機傳到指定接收的另一台主機。主要功能是:定址、打包和路由選擇。
(3)傳輸層 提供了兩個協議用於數據傳輸,即傳輸控制協議TCP和通用數據協議UDP,負責提供准確可靠和高效的數據傳送服務。
(4)應用層 位於TCP/IP最高層,為用戶提供一組常用的應用程序協議。例如:簡單郵件傳輸協議SMTP、文件傳協議FTP、遠程登錄協議Telnet、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該協議是後來擴充的)等。隨著Internet的發展,又開發了許多實用的應用層協議。
圖6-3是TCP/IP模型和OSI模型的簡單比較:
圖6-3 TCP/IP模型和OSI模型的對比
Ⅹ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怎麼理解,怎麼學好
第一個問題簡單啊 功能特性就只有一個啊 有限制的資源共享就是計算機網路功能特性,學習其實抓住兩個方面就好了 一個是共享 如何共享 ,第二就是限制 也就是網路控制和安全
參考OIS模型其實很容易理解的 這個在MCSE教材裡面有細致形象的介紹哦~ 七層模型其實和我們現實生活一些事情很像的 就像是去郵局寄信是一個道理的 看著圖想一下你從寄信到朋友收到信的這個過程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