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手機信號不好,是基站的問題嗎
第一 網路的原因;手機使用地的網路運營商基站較少,導致信號弱。第二 手機原因,手機的信號接收器質量不過關,導致接收信號不完全,所以信號弱。更換或維修手機,第三 茫點問題,可能身在比較偏僻的地方,或者有其它信號干擾,信號弱。寬頻服務可自助排障,簡單易操作,另外可辦理工單查詢、ITV修障、寬頻申請及密碼服務,方便快捷,更多功能敬請關注中國電信貴州客服。客服30為你解答。
B. 手機上網的網速跟離基站遠近和手機卡有關系…
和基站遠近有一點關系,如果離得太遠,沒有信號可,肯定就不能上網和打電話了,如果信號良好,無論遠近網速與距離就沒有關系了,這時就要看你所在基站的GPRS時隙配置情況了。網速和手機卡沒有關系,但和手機好壞有很大關系。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滿意。
C. 手機網路信號跟一般的手機信號強弱有關系嗎
手機網路信號強弱是多種因素決定的,手機信號是因素之一。
網路信號的強弱會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1、手機中發射和接收信號的電路決定;
這種情況就類似您所說的問題了。不同手機的發射和接收電路是不同的,所以同一張SIM卡置於不同手機內信號不同。
這還和手機上顯示信號的圖標有關,比如有的手機當接收信號≥-90dBm,屏幕上的小天線就顯示為滿格;而有的手機當接收信號≥-92dBm,屏幕上的小天線才顯示為滿格。
2、手機營運商的設立的基站決定;
不同營運商設立的基站不可能在同一位置上,比如在某一條街正好聯通在旁邊的建築物上設有機站,而移動的基站在二條街外的建築物上,在這個位置聯通的信號肯定要比移動的好。
這只是舉例,實際上兩個運營商的基站不會就覆蓋兩條街的。
(3)基站是否對手機網路影響擴展閱讀:
手機網路信號很差的原因:
1、手機晶元性能
手機有良好的接收信號的素質才能給達到網速好和信號足的效果,信號的接收取決於手機中一組特殊晶元,也就是數據機(Modem)。
手機基帶晶元用於信號的接收和發送時將信號進行編碼和解碼,通俗來講的話,基帶晶元就是個翻譯,我們手機接收發送信息的速度也取決於這個「翻譯」的工作效率如何。所以如果你的手機數據機性能很差的話,自然而然會影響到手機信號。
2、基站擁堵
我們肯定能看到很多地方都設有基站,在不同的地方,每個運營商都建設了自己的基站,我們的手機通過連接上基站來獲取網路信號。不過,基站是有容量限制的,倘若某個地方人口密集,那出現網速感知較差的情況是很正常的。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能找到附近的有效wifi。
3、手機本身的性能變差
可能很多人的手機使用時間長了以後,會感覺到上網速度變慢,這其實是手機本身的綜合性能變差了,以致於使用體驗差了,從而就影響了上網速度。
比如有些手機會存在應用自啟的情況,這樣是很占內存的,也就影響了手機的運行速度。還有一些我們以為已經關閉的應用,其實還是在後台運行著。
D. 移動通信基站到底有什麼危害
基站是手機移動通信網路設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基站發射的信號,那我們就不能進行任何模擬化或者數字化通信。強拆基站明顯會影響正常的通信。
太原移動網路部基站動力維護中心負責人廖宇斐表示,在現有的輻射類型中,對人類傷害較大的被稱為電離輻射,而大家關注的移動通信基站輻射是一種電磁輻射,是一種頻率在0~300GHz的電磁波,它不會引起物質電離,一般也不會破壞分子結構,因此理論上並不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傷害。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檢測中心副總工程師劉曉勇表示:「獨立科學專家組及健康機構的結論是,在國際電磁波安全標准之下,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手機、基站這類非電離的電磁波輻射對人體有害。」
國家規定的基站輻射標准功率密度是小於40微瓦/平方厘米,現在移動通信基站建設時執行的標准都是小於8微瓦/平方厘米,實際使用中,這個數字可能還會更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電磁輻射其實是廣泛存在的,現代家庭中廣泛使用的一些家電產品,如電腦、電視、微波爐、電磁爐、收音機等,都是電磁輻射的源頭,而它們所產生的輻射不一定比移動通信基站小。
以電吹風為例,其功率一般在1000瓦以上,由於使用時和人體的距離很近,其實際輻射量可以達到100微瓦/平方厘米,而功率在2000~3000瓦的電磁爐,在使用過程中對0.5米以內的人產生的輻射量可以達到580微瓦/平方厘米,無線路由器在1米的范圍內產生的輻射量也有60微瓦/平方厘米以上。
E. 離基站越近手機網速會越好嗎
首先,移動的3g無線上網在國內覆蓋還很不完全,只覆蓋了全國55個城市,而且移動的無線寬頻速度也不快,峰值能100kb,相當於1m的寬頻,最大的問題是不穩定。
你可以問下10086,你所在的地方是不是覆蓋了3g網路。
理論上,接近基站信號會穩定些,但是不代表網速就很好,因為有很多人在共用這個基站,忙的話網速也就會很差。
F. 新建基站會對原小區手機信號造成影響嗎
這個一般是不會的,因為基站的規劃和建設都是要進行信號覆蓋評估,本身就是要防止同頻干擾的,此外新建基站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分擔用戶流量,是接通率和網路連接更好
G. 通訊基站的危害
科學認識通信基站
近年來,移動通信事業的發展日新月異,用戶規模飛速擴張,目前僅廣東省的手機用戶就已突破6000萬。為了保障移動通信的順暢和實現無縫隙覆蓋,電信運營商有時需要在通話需求量較大的寫字樓、居民區增建移動通信基站。
然而,出於對電磁輻射的誤解和擔憂,不少地區的居民對此表現出抵觸、排斥的情緒,個別地區甚至發生了阻撓基站建設的過激行為。
一方面,很多手機用戶要求信號覆蓋好,通話不掉線;另一方面,誰又都不願意通信基站建在自己的家門口。這成了移動通信服務的兩難選題。而且,對於基站輻射的「恐慌情結」,眼下還大有蔓延之勢。
移動通信基站是否會帶來輻射污染?是否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為幫助廣大讀者更深入地了解移動通信基站輻射問題,我們走訪了有關部門和電磁輻射研究專家,希望通過科學與事實釐清真相,解開人們郁結於心的疑團。
作為高科技的產物之一,移動通信技術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是陌生的。而對於移動通信的認知的匱乏,正是基站輻射恐懼產生的根源。再加上學術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爭議,國內外媒體又有一些聳人聽聞的報道,以致在民眾中引起了一些莫名的恐懼和抵觸心理。
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電磁輻射中,但只有電磁輻射超過一定的頻率和功率造成「電磁污染」,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電磁波,電磁波向空中發射或匯聚的現象,叫電磁輻射。
其實,人類每時每刻都生活在電磁輻射環境中。因為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它表面的熱輻射和雷電都可產生電磁輻射,太陽及其他星球也從外層空間源源不斷地產生電磁輻射。電磁輻射雖然普遍存在,但絕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可怕。當電磁輻射能量(其大小用場強度表示)被控制在一定限度內時,它對人體、有機體及其他生物體是有益的,它可以加速生物體的微循環、防止炎症的發生,還可促進植物的生長和發育。
電磁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害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看電磁輻射頻率的高低,二是看電磁輻射功率的大小。只有當這兩個因素超過一定的允許值而造成輻射污染時,才有可能會對人體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電磁輻射還不能直接等同於電磁污染,更不能直接與人體健康直接掛鉤。
基站的輻射頻率約為900兆赫茲,與電視的輻射頻率基本相當。其發出和接收的功率只有十幾二十毫瓦,不足以構成輻射污染。
那麼,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中哪些地方的電磁輻射比較大呢?這主要有1)電腦0.6-1.5米的距離內;(2)居室中電視機、音響等家電比較集中的地方;(3)工、科、醫電氣設備及VDT周圍;(4)高壓輸變電線路及設備周圍。
移動通信基站雖然也是通過電磁波傳遞信息的,但是與電腦、家電和專業電氣設備等相比,基站並不屬於較強輻射源之一。特別是基於數字技術運用,現代移動通信輻射強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控制。
目前,我國的移動通信基站標准主要參照國家環保局和衛生部頒發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與《環境電磁波衛生標准》。具體而言,國家標准要求電場強度小於12伏/米或者說功率密度每平方厘米小於40微瓦。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這一標准要嚴格得多。
而移動通信基站的輻射頻率約為900兆赫茲,與電視的輻射頻率基本相當。移動通信現在採取的是微蜂窩技術,無論是發出還是接收的功率都非常低,只有十幾毫瓦、二十幾毫瓦的能量級,完全不足以造成輻射污染。
同時,一般GSM基站天線高度均在35至55米,發射功率為20瓦的大功率基站,其天線前10米的功率密度是0.6微瓦每平方厘米。因此,GSM基站如果天線高度處於安全值以上、距離居民樓有一定的距離,電磁波在空中會進一步衰減,人們接受到的電磁輻射就更小了。
基站建得越多,輻射就越大——這樣的觀點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恰恰相反,基站的密度越大,功率越小,電磁輻射可能越低。
GSM移動通信採用的是微蜂窩技術,手機和基站通過電磁波雙向聯系,每個基站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圍。為了保障良好的通話質量,就需要在多個地點建立多個移動基站,加大信息的覆蓋率。不少市民擔心,建在居民區的基站越多,輻射就越大。
事實恰恰相反。基站的密度越大,基站發出的電磁輻射就越少。同時,與基站越近,手機發出的電磁輻射功率也越低。為了保證移動通信的順暢和靈敏,移動通信的基站就必須按地理位置和受益面積來布點。
還有一個疑問是,兩個基站重疊區的電磁輻射是否是雙倍的呢?專家對此持否定態度,在基站輻射范圍邊緣的輻射值很低,即使人們處在兩個基站輻射范圍的重疊地帶,也不會承受很大的輻射。
各方說法
南京郵電學院院長王良元教授:
基站輻射不必緊張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基站輻射會對成年人產生危害。事實上,任何輻射對人體都不是好事,但輻射有大有小,我們平時生活的環境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輻射的環境,基站輻射只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塊,因此,人們大可不必過分緊張。
廣東移動:
基站建設嚴格執行國家標准
廣東移動在基站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基站輻射標准,嚴格控制其輻射值。此外,已開通和待建基站都將委託相關單位進行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每期基站擴容工程也將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掌握該項指標的認定參數,以保證基站不會因輻射而造成輻射污染,不會給百姓帶來危害。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
誤解危及國家通信保障
有些地方的群眾不太理解,擔心電磁輻射危害身體健康,有的則以封建迷信、風水為名阻撓基站建設,現在的確有一些已建成的基站被迫拆除,造成國家財產損失,必要的通信設施不能保障。
這已經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矛盾,希望企業和有關政府部門加強宣傳,破除迷信,保護合法通信設施。
基站監測結果符合國標
現假設基站天線處於發射最大功率狀態,同時假設正對天線、無阻擋,在室內、外符合GB9175-88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場強一級強度的最小距離(即安全防護距離),則得出的安全距離數值如表格所示。
這里計算的安全距離是在理想狀態下得到的,而實際的情況是居民或民居及其他建築一般都不會正對天線,更不會近距離接近天線。同時,建築物、植被的阻擋,以及大氣層中的水氣、凝結物和懸浮物對電磁波的吸收和散射,也會引起傳播的衰耗。而且,一般情況下,天線處於最大發射功率狀態的情況極少見,即使出現了,維持時間也不會很長。因此,實際的安全距離應比上述理論推算的要小。
根據廣東省環境輻射研究監測中心在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對省內部分移動通信基站(珠海桂花苑、佛山酒廠、廣州體育中心等地的移動通信基站)的監測結果,可以得出三方面的結論:一是任一基站測試點,綜合電場強度在移動通信900兆赫茲通頻帶內均低於12伏/米的公眾照射導出限值;二是基站周圍的電磁輻射在0.2-3.7伏/米的范圍內,符合GB9175-88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場強一級強度安全標准要求;三是群眾反映較強烈的「熱點區域」電磁輻射問題,場強測試值均符合工程技術要求與電磁輻射設計安全值。
相關鏈接
電磁輻射致癌無確鑿證據
早在19世紀,法國科學家就開始關注無線電波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問題。不過,直到目前,中外研究結果都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通常的電磁輻射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荷蘭保健委員會在2004年發布了《電磁場:2003年更新報告》。報告中提到:由於手機產生的電磁場強度在輻射限制之下,這些磁場輻射不會直接造成健康問題。此外,該委員會還表示,沒有必要出於健康方面的考慮而限制兒童使用手機。
英國國家輻射防護委員會的非電離輻射獨立顧問團(AGNIR)於2004年1月發布了綜合報告《射頻電磁場對健康的影響》,作出以下結論:獨立顧問團評審了射頻傳輸的健康影響證據,特別是自2000年關於手機與健康的《斯圖爾特報告》發布後的證據,生物和流行病學實驗證據表明准則規定級別以下的射頻輻射,特別是手機的使用,不會導致癌症或其他任何對健康不利的影響。
瑞典輻射防護協會就其獨立專家組(IEG)於2003年12月關於電磁場的研究發布了第一個年度報告,結論是:SSI獨立專家組的第一個年度報告就射頻電磁場可能產生的生物影響進行了研究,主要側重於流行病、實驗性癌症研究、血腦屏障損壞和熱休克蛋白等。在任何領域都未出現可通過一種或其它方式得出確切結論的突破性結果。
事實上,近年來在這些領域已經公布了許多新的研究,總的科學評估自《斯圖爾特報告》發布之後還沒有出現實質改變。正如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所說,截至目前,世界上尚未發現一例因電磁輻射對人體產生危害的確定案例。可見,談基站而色變完全沒有必要。
H. 影響手機信號的因素是什麼
專家介紹,影響手機信號的第一因素是各大運營商設立的信號基站,基站遠近、人流密度都會影響到信號強弱。而另一大影響因素就是手機天線。
由此可見,任何所謂增強手機信號的竅門或產品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手機在設計和進網檢測時已經對通訊性能做了全面的考慮和評估。所謂的手機信號「增強貼」,既無電力驅動,也沒有和手機內置天線連接,想隔空增加信號當然是不可能的。
(8)基站是否對手機網路影響擴展閱讀:
測試:「增強貼」對手機信號無改善作用
為了測試手機信號「增強貼」的效果,記者從三家網店,購買了價格分別為20元、30元和68元的三款手機信號增強貼,同時還准備了兩部正規渠道購買的手機,將它們一起拿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進行對比試驗。
實驗室中,專家分別對不同價位的手機信號「增強貼」,進行了共四次比對試驗。專家調出總輻射功率的測試數據,顯示四組數據基本一致。也就是說,手機信號貼對手機信號無任何改善作用。
I. 手機信號本來很好,突然變得不穩定,好像我們周圍的鄰居也是這樣,是不是基站出了問題
一般來說手機信號受到印象大多數是雷雨天氣這樣子空中帶有正負極的雷雲會影響地面信號再來如果是地區性的影響可能是你們那裡有一些信號不穩定或者離信號發射站比較遠或者是一些死角 還有處於地下室或者電梯里信號會差 這樣子才會受到影響基站一般很少會出問題 謝謝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