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孩上網成癮怎麼辦
第一步是選擇合適的地點,讓剛接觸有網癮的孩子認同、不反感。一般來說,上網成癮者主要集中於11歲至25歲這一年齡段。他們共同的特徵是沒有理想,敵視父母,不愛學習。一旦與他們交談時,最好不要直接和孩子談上網、游戲的話題,而是選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逐漸過渡到中心問題。但是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二步,在確定了孩子對自己已經認同後,要把這種認同感轉移到孩子的父母身上。在陶教授接待的這些孩子中,不少都已經和家裡鬧翻,與父母的關系也處於僵持狀態。而陶宏開教授在和孩子細致入微的談話中,常常會以你覺得父母這樣做錯了嗎?他們這樣做是為了愛你還是為了害你?等問題來讓孩子自我反省自己對於家長的態度的對錯。 第三步,將孩子對父母的這種認同感再轉移到對學習重要性的認同上來,從而激發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多讀對自己有意義的書。 最後,孩子們會自我認識到上網成癮的壞處而自覺地將其戒除。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孩子能夠脫離網癮,不僅在於孩子自身的決心,還在於家長的配合。許多家長需要改變教育方法,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過多地去干預孩子,否則會讓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關愛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情關系。
2. 孩子玩電腦游戲上癮怎麼辦
當今網路越來越發達,家家都有電腦,電腦十八雙刃劍,有好也有壞,游戲的大肆宣揚,導致孩子網癮越來越大,從而影響學習。那麼孩子玩電腦上癮到底怎麼辦?
3. 孩子上網成癮怎麼辦
目前國內對治療網路成癮的情況是非常亂的,網路成癮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而已,其背後更涉及到的是心理問題和家庭問題,所以在針對網路成癮治療方面,應從心理治療著手,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成癮患者擺脫成癮現象。做為國內著名成癮治療專家,何日輝主任在國內外第一個提出用「葯物脫癮結合抗心癮葯維持和心理行為干預"(被患者稱為「何式戒癮法」)擺脫網路成癮,在治療中更加註重患者的心理問題和家庭問題的治療,並要求患者在住院期間家屬是必須陪同的,這樣有利於更好地解決病人的實質問題.濟南腦科醫院日輝成癮和心理治療中心
4. 孩子沉迷電腦怎麼辦
1、孩子愛玩兒電腦,宜疏不宜堵
堅決不讓孩子玩電腦,是最壞的辦法。一個願望,越是壓制,就會越強烈。就像孩子愛吃薯條、薯片,你越不讓他吃,他越會覺得那些東西美味無比,適度允許孩子吃一些,他就會發現,原來不過如此。
玩電腦也是一樣,大人越是把電腦當成洪水猛獸,電腦就越對孩子有魔法般的誘惑,孩子會千方百計地找機會——爸爸媽媽不在家時偷偷玩,告訴大人在寫作業,然後關起門來玩,跟爸爸媽媽說老師要求用電腦查資料,實際上卻是在玩游戲或者上網聊天。甚至孩子大一些之後,會自己跑到外面網吧去玩,那樣更危險。
我們對孩子玩電腦的態度是——可以玩,但是要有度。
兩個孩子從小就被允許玩電腦,小時候玩小游戲,現在玩兒minecraft,每次都玩兒得很開心,但該從電腦上下來時,也會毫不猶豫地下來,孩子大人從來不需要為玩電腦爭斗。孩子偶爾要求買一款電腦游戲,我們也會採取像買普通玩具的態度,了解一下是什麼樣的游戲,沒有不適當內容的,我們也會掏錢給買。
2、和孩子制定玩電腦的規則
看到上面,可能一些爸爸媽媽會被嚇到:這么縱容,那還管得住嗎?孩子玩起來還不得沒完沒了?
允許孩子玩兒電腦,並不是縱容他玩。孩子玩電腦一定要有度,而保證孩子玩得有度的,就是孩子玩電腦的規則,包括:每周七天中,哪些天可以玩,哪些天不可以玩;可以玩的那些天,每天可以玩兒多長時間;什麼樣的游戲可以玩兒,什麼樣的游戲不能玩等等。
這個規則需要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商定。不能簡單地由爸爸媽媽按照自己的意願,列出個十條八條丟給孩子,那樣孩子仍舊會把他們當成爸爸媽媽的限制,而心生抵觸。
和孩子商定時,要考慮孩子的訴求,也和孩子說明爸爸媽媽的希望,然後互相商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孩子當然希望可以玩的時間越多越好,而爸爸媽媽希望的,則是玩兒電腦時間越短越好。一味照顧孩子的需求,大人不高興,一位強調大人的意願,孩子不滿意。這有點像商業談判,雙方都需要做些妥協、讓步,才能最終達成協議。
爸爸媽媽通過和孩子協商,制定好規則,然後約定大家共同尊重,孩子在約定時間之內玩兒,大人不去打擾他,孩子也需要做到,到了只有約定時間才可以玩,玩到約定的時長就停止。
規則制定好後,大人需要特別注意,不要在約定之外,再臨時增加別的要求,那樣制定規則的過程和制定出來的規則就沒有意義了,孩子大人,仍舊會回到每天就玩電腦討價還價的狀態。
我們和孩子一起制定的規則是這樣的:
他們幼兒園時,周一到周日,一周七天,每天有半個小時的電腦時間;
上學後,小學低年級時,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每天一小時電腦時間;周一到周四,絕對不可以玩電腦。
孩子上到小學高年級後,他們覺得每次一小時時間有點不夠,大家就重新協商,把每次時間延長到兩個小時,仍舊是周五、周六、周日三天可以玩兒,周一到周四絕對不可以玩兒。
我們採用這個辦法之後,孩子大人之間就基本上不會為玩電腦發生爭斗,孩子到時間會上去玩,玩足了時間,會自己下來,而且約定不可以玩電腦的周一到周四,他們從來不要求玩電腦。
我們的經驗是,大人越守信——不在約定之外,提額外要求,孩子越守信——不做額外要求,不隨意延長時間。
另外,這個規則最初開始執行時,大人一定要嚴格,約定不可以玩的日子,一定不可以允許孩子玩,無論孩子怎麼要求,都不要答應。答應一次,規則就形同虛設了。
3、分享他玩電腦的樂趣
我們不會每天批評孩子玩電腦,也不對孩子按照約定玩電腦表現出任何不滿,甚至,我們還分享他們玩電腦的樂趣,比如孩子有時候會給爸爸媽媽講游戲中那些好玩的事,還有自己如何提升玩游戲技巧,我們都興致勃勃地和他們討論。
把按照約定玩電腦當成孩子的一項正常的娛樂活動,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就不會就這個問題頻繁產生矛盾沖突,更不會發生孩子把玩電腦當成反抗大人的手段的狀況。
5. 孩子網路成癮,應該怎麼辦
孩子接觸網路並非壞事,關鍵要看如何引導。正確的引導可以讓孩子科學地利用網路來學習、娛樂,可以讓已經「上網成癮」的孩子變「玩」為「學」。這里所說的「正確接觸網路」並不是說具體該怎樣正確操作電腦上網,而是說對「用網路干什麼」作出正確選擇。
最近很多家長都說小孩子特別愛玩手機,一放學做完作業,啥都不理,拿著家長的手機就不停的玩,讓我們這些家長很是氣惱,其實,家長也是有很大的責任的。
在當今社會,不要說小孩玩手機上癮,普遍的大人也淪為低頭族。要解決這一問題,其實也不是很難。首先必須大人身體力行放下手機,最好找一件能激發共同興趣的愛好的事情,時間久了自然水到渠成。
6. 孩子沉迷網路怎麼辦,如何戒掉網癮
「一個男孩曾經這么說過:如果有問題,我不想問我的媽媽。我會問谷歌。為什麼不這么做呢?一切問題都可以問谷歌。」
互聯網可以給孩子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可以找尋問題的答案。
但父母們的擔憂在於,互聯網的不良影響,比如,色情、網癮……
現代父母應該如何去做?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中給出了以下建議:
首先要進行調查。守護孩子的最佳方式是理解電腦及其運行方式。
和你的孩子好好談談。不要害怕提問。了解他們最喜歡的網站以及為什麼他們會喜歡。和他們一起玩游戲或者訪問這些網站,並由此引出相關聯的對話。
「輔助輪」方法。最開始讓他們只上網5分鍾然後慢慢增加,並且在孩子上網時,要保證家長在一旁監督。當他們贏得你的信任,或者長大了、變得更加成熟了之後,再擴寬這一邊界。
和玩游戲一樣,設定計時器。網路空間和游戲的世界一樣,是一個巨大的時間軸黑洞。
確保他們知道使用網路的底線。這兒有一些例子:
絕對不要在任何人都能看到的網站上交易你的私人圖片(Facebook、Myspace以及其他朋友能夠看到這些照片的網站,以防止有人將此作為談判交易的籌碼)。
絕對不要把你的地址、身份證號碼等私人信息透露給任何人。
絕對不要回應任何帶有威脅或者不當信息的言論。一旦發生,及時告知父母或者可以信賴的成年人。
如果你的孩子在網上交了新的「朋友」,堅持讓他介紹這位朋友給你認識,就像在現實生活中那樣。
做完家庭作業後才可以玩電腦。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成熟程度,設定電腦關機時間。
把電腦放在公共區域。即使你的孩子有筆記本電腦,也不允許他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使用,必須在公共區域內使用(以及告知他們不當使用的後果)。
年齡尚小的孩子,可以讓他和你共用同一個郵件賬戶來幫助他們識別安全與不安全、恰當與不妥的信息。
把你的孩子最喜歡的網站收藏起來,這樣更易於訪問。
監控你的信用卡和電話賬單,防止可疑行為(色情網站通常需要這兩種途徑來交易)。
看看孩子的學校對上網有哪些保護措施,如果沒有,向學校強烈建議。
如果孩子告訴你上網時遇到什麼不舒服的事,請重視起來。
把任何威脅性或者不恰當的行為告知你的網路服務商。
一旦你的孩子開始對網路上癮,警惕這些徵兆:如果你要阻止他們上網,他們會變得易怒或者情緒化;花在網路上的時間增多了;撒謊;(你或者其他人)不能控制其行為。
它能夠告訴你孩子去哪兒了,上網上了多久,甚至和哪些人聊過天。
獲得保護性的軟體。如果你的孩子有能上網的手機,同樣確保要有保護性的軟體。
7.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網路
年初宅家隔離期間,接觸電子產品、網路游戲等時間大大增加,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這個特殊的假期里成為電子產品控。
我們要正視的是,現在的孩子從小生活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早已無孔不入地滲透到了他們的生活中,所以,嚴格禁止、斷網、沒收手機和Ipad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這會激發本來就有點焦慮、煩躁的孩子的激烈反抗,惡化家庭氛圍和親子關系。
那怎樣才能不讓孩子沉迷網路?一味堵是不行的,變堵為疏、加強引導才是上策。以下6招,家長們不妨試試。
讓孩子多了解
電子產品的工具性作用
疫情期間,孩子需要使用手機上網課,而一部分孩子在非學習狀態下,也想去手機上看看、玩玩。完全不讓孩子接觸手機也不太可能,不妨讓孩子多了解電子產品的工具性作用。
例如,可以引導孩子使用手機地圖查詢出行方式,引導孩子通過手機軟體查詢附近的景點和美食,讓孩子把電子產品里的信息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1-3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為什麼幼兒階段不能接觸手機呢?首先,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其次,有專家表示,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的可能性也越大。
那麼,如果家有1-3歲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機中不要下載游戲,以防孩子因游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凈,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游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游戲,極易上癮。
如果家有3-6歲的孩子,正確的做法是這樣:
1.父母家人手機盡量刪除游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2.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讀物。
3.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很多開始進入了叛逆期。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為責罰手段。
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游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游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3.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游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我看著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後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
12-18歲:適當干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
1.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
2.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如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3.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8. 孩子玩手機上癮,家長該怎麼辦
隨著智能化數字時代的到來,孩子經常會需要使用手機上網課或者其他學習任務,而很多家長為了方便就直接給孩子買了手機,但誰知道本來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的手機卻變成了游戲機。
當然,家長還可以使用防沉迷工具,比如麥苗守護,通過科學智能的方法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對預防孩子手機上癮和戒掉孩子的手機癮都有明顯效果。
9. 我家孩子14歲了,成天手機不離手,這不給他沒收了,就不去上學了。孩子網癮太大,怎麼辦
玩上癮了,針對這種情況,家長不要過於粗暴地糾正,否則14歲剛進入青春期孩子更容易逆反。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是先要把自己在家打牌、玩電腦與手機游戲等不好的習慣改掉,給孩子作一個好的示範;二是要多陪伴孩子,即使是孩子在做作業時,自己可取一本書靜靜地看(即使是裝樣子);三是要抽時間帶孩子出去散步,節假日與孩子郊遊爬山等運動,分散其注意力;四是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多鼓勵;五是陪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分階段激勵。
對於網癮過大的孩子,在干預無好的效果的情況下,可從其他層面採取措施。如,看到孩子在玩游戲,只要招呼了仍不聽,吃飯時就不要管他,也不要留飯,冰箱中也不要存留食物,水果全清空,就看他玩,讓他玩過天昏地暗,等他想吃東西時說沒有,且家中也沒有,不準他出去買,更不要一時心疼去為他作飯之類的,仍讓他去玩,直到玩得他想吐,在適當時機加上正面引導,多幾次或許會有效果。
10. 孩子網路成癮該怎麼辦呢
現在互聯網很普及,互聯網是一種新型的媒體,它與電視等其他媒體相比具有自己的很多特點。雖然互聯網可以促進學習,可以讓生活豐富多彩,可以促進相互交流,可以激發我們的創造性,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互聯網的負面影響。
很多同學明明知道過多地使用互聯網有害,但是他們還是不能控制自己上網的沖動。所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有利於合理使用互聯網。比如,在你的電腦旁邊貼一個小紙條:不要長時間上網!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及時提醒自己。
四、尋找可以代替上網的活動
當你有時間的時候,不能過多地在網上亂逛,你要用有益、有趣的活動佔領業余時間。例如:讀書剪報、餐飲郊遊、體育鍛煉、唱歌跳舞、集郵、送花等等,這些都有助於開發我們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