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線通信接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研究領域
作為科技部於2007年批准籌建的首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該實驗室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依託,結合華為公司現有研發體系,以突破創新技術的產業化瓶頸為目標,開展移動通信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研究。實驗室研究主要圍繞無線傳送技術領域、中射頻、測試、無線通信軟體、產品工程、專用晶元等六大技術方向,緊緊圍繞國際技術發展前沿趨勢,深入研究通訊產業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和關鍵技術,推動無線通訊接入技術和通信產業的深入發展,滿足國家產業對無線通訊接入技術的發展需求。
無線傳送技術領域
無線傳送技術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各種移動通信系統的接入關鍵技術研究,包括GSM(GPRS、EDGE、GERAN)、WCDMA(R99、HSDPA、HSUPA、HSPA+、LTE等)、CDMA(1X、DO等)和WiMAX(802.16d、802.16e、 802.16m )等系統的RTT和RRM關鍵技術。
RTT(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方面,包括各種調制解調、信道編解碼、鏈路自適應技術、干擾抑制和消除、OFDM以及多天線發送接收等空口物理層技術。
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方面,包括一些傳統的RRM技術(如功率控制、切換、調度、擁塞控制、准入等),以及RRM的未來技術,比如公共無線資源管理,自適應RRM,以及利用跨層設計來提升網路整體性能和用戶QoS感受等。
同時,進行無線通信RTT演算法的鏈路模擬驗證和RMM演算法的系統模擬驗證,以及相關產品的實驗室和外場性能測試驗證,包括演算法原型機驗證、演算法優化驗證、版本性能評估等。
目前華為公司的無線通信系統產品的接入技術演算法由通信接入技術實驗室提供,包括GSM晶元演算法、WCDMA R99晶元演算法、HSDPA晶元演算法、HSUPA晶元演算法、WiMAX和LTE基帶演算法、G/C/W/WiMAX的RRM演算法等,完成專利300餘篇。目前該實驗室的演算法的性能和競爭力都達到業界一流水平,並隨著華為無線產品在國際上幾十個國家成功規模商用。進入的運營商不但包括新興市場移動運營商,而且還成功進入了西班牙、香港、荷蘭、葡萄牙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客戶包括全球領先的移動運營商(如Vodafone、Orange、KPN)以及區域領先的移動運營商(如阿聯酋的Etisalat、馬來電信、香港Sunday等)。
中射頻領域
華為的所有無線通信產品的中射頻模塊全部由中射頻實驗室提供,目前中射頻模塊的性能和競爭力都達到業界一流水平,部分產品已經在業界領先。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基站相關射頻技術,以功放、濾波器、小型化為重點研究方向。實驗室在中射頻領域持續投入,對TT、ET、EER、Class X、開關類功放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先後和國內國外的高校、顧問咨詢公司、業界頂級的供應商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合作和聯合開發。
測試領域
性能測試領域
實驗室/外場性能測試負責華為的所有無線通信產品RTT/RRM 演算法實驗室/外場性能驗證、產品無線性能評估。目前已成為業界一流的無線性能外場驗證實驗室,擁有業界首個高速磁懸浮外場。華為公司的通信接入技術完全達到 430km/h 的高速磁懸浮要求,經過磁懸浮驗證的WCDMA產品,在西班牙Vodafone高速鐵路項目一次成功,網路性能指標遠超過友商。
工程測試領域
工程測試方面,實驗室針對由通信接入技術成果轉化的初始產品開展各種可靠性試驗和工程外場研究。試驗內容包括電磁兼容、安全與環境可靠性檢測、工程實現方案研究等。
電磁兼容試驗包括EMI電磁干擾和EMS電磁敏感度兩個方面;安全性是驗證產品在壽命周期內不發生事故的能力,避免造成人員傷亡、職業病、設備損壞或財產損失;環境可靠性試驗主要模擬產品在工作、貯存、運輸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環境條件,用以驗證或改進產品的環境適應能力,內容包括低溫、高溫、溫度變化、濕熱、溫度沖擊、熱測試、機械振動等等;工程外場研究涉及工程外場可安裝性、安裝能力基線,華為無線通信接入實驗室的可靠性試驗已獲國際多個權威機構的認可,並與多家國際認證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無線通信軟體領域
在無線通信接入網的可靠性方面,除網元設備本身正常運行的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等可靠性指標外,越來越受關注的是網元級的容災、網路平滑升級和的傳輸網路的可靠性指標。目前在A-FLEX、BSC POOL、主備倒換、負荷分擔和軟體自動升級等技術上有了一定積累,可以作為網元容災、平滑升級等研究的工作基礎
在設備高集成度、高性能方面,CPU晶元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自高登.摩爾在1965 年提出摩爾定律以來,CPU的發展基本都遵循摩爾定律。但是隨著晶體管尺寸越來越小,到90nm以下時候,漏電增加,晶體管功耗急劇增大。隨著頻率提升越來越困難,許多廠家把CPU的發展轉到多核方向上來 。Intel、AMD、FreeScale、IBM等主流廠商推出的多核處理器全部基於64位架構,MIPS陣營更是多核的先驅。
多核是處理器技術的重大轉折點,多核將導致單板性價比成倍提高,將帶來集成度和成本競爭力的大幅提升。業界在數通、安全等領域已經在廣泛展開多核的研究與應用。目前華為在無線接入系統應用多核方面也展開部分研究。在多核應用到HSPA+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能在硬體不變的情況下適應未來的HSPA速率不斷增長的處理需求:14.44Mbps、4×14.44Mbps甚至到100Mbps以上。
產品工程領域
電磁兼容(EMC)、安全與防雷、環境可靠性技術
EMC技術
通信產品的低成本需求和快速交付是未來的必然需求,要解決這些問題,在EMC設計中就必須進行精細的設計,以及設計過程中的模擬評估技術,EMC模擬技術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作為EMC的基本技術研究,IC EMC設計、電源完整性(PI)/信號完整性(SI) 方面都需要深入開展。
在IC EMC方面IEC/IEEE 都發布了相關的技術標准,EMC問題在IC設計階段就進行控制,是未來產品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終端產品,如果選擇IC EMC性能良好的解決方案,後期產品設計會節省很多資源。在ASIC、FPGA設計中需要關注EMC 設計。
隨著多種無線系統的共存和無線接入系統中大量應用高速互連應用,使無線接入系統間的兼容性問題以及系統內部的電磁干擾成為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系統內部的電磁兼容性問題直接影響到無線接入系統的性能。
華為公司多年前就投入巨資,建造了國內通信設備製造商領域的第一個電波暗室和EMC測試系統,在EMC設計方便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實驗室獲得國內外十多個機構的認可。同時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研究領域包括EMC模擬評估技術、高速IC的EMC設計和測試技術、PCB的PI/SI技術、電磁干擾分析和抑制技術等。
環境可靠性技術
在通信領域,傳統的可靠性試驗技術正在受到挑戰,由於製造成本的原因,很多成熟的方法往往不能被採用。業界更多的採用高加速壽命實驗(HALT)/高加速應力篩選(HASS)/高加速抽樣篩選(HASA)等方法,以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在環境應力篩選方面,根據產品環境應力剖面,進行應力裁減,動態篩選技術得到發展應用。
在腐蝕防護法方面,如在濕熱、高溫、鹽霧、以及有害氣體對產品壽命的影響分析方面,加速壽命驗證技術提供了一個在短時間,用更小的成本代價,對產品的預計壽命進行驗證的方法。
安全與防雷技術
據資料分析,歐洲很多國家街邊機櫃取電費用要比中心機房電費貴很多。由於這個原因,以及有些地方當地供電不方便等原因,電源遠供技術有一定的的應用市場。由於傳輸損耗的原因,遠供技術會向更高的供電電壓方向發展,例如高壓直流供電技術,這對雷擊防護、安全防護提出新的挑戰。
華為在通信設備防雷接地設計上,有多年成功應用經驗,防雷測試能力達到通信領域先進水平。通過參加國際和國內標準的制定活動,以及與國際主要電信運營商技術專家廣泛的合作交流,在通信設備雷擊防護方面已經跨入業界先進行列,保證了無線接入產品安全運行。
高效散熱技術節能型高效散熱技術 為適應極端高溫和極端低溫等惡劣環境,戶外型基站(包括戶外櫃、方艙、簡易機房)主要採用空調散熱技術,空調的能耗高,占據運營成本的30%以上。本技術研究採用直接風冷、高效熱交換、復合液冷及高效相變散熱等技術,研究戶外基站的低能耗、低成本和高效率散熱技術,實現產品化應用。
新型材料應用 研究導熱/電性能好、重量輕、無毒環保,可回收可再生、低成本的新型材料應用,應對第四代通信系統小型化技術要求和多場景應用需求,易於運輸和安裝,解決通信產品的散熱和屏蔽問題。
工藝可靠性技術
隨著通訊產品向小型化、高密化、低成本的不斷發展,板級組裝工藝及其可靠性技術在產品競爭中佔有越來越重的地位。
華為於2000年組建了研究單板組裝工藝、PCB技術、可靠性&失效分析技術的工藝實驗室,致力於在高密組裝、PCB、射頻等領域實現關鍵技術ready,為產品構築低成本、差異化、斷裂性的競爭力。
目前實驗室擁有整套的SMT和微組裝試驗線、完備的板級可靠性測試與模擬平台、材料物理失效分析設備,可進行:一級/二級組裝工藝,PCB可靠性試驗,材料微觀形貌觀察、成分鑒定、性能測試,板極互聯的可靠性試驗/模擬/失效分析等技術研究。
晶元領域
移動通信設備晶元實驗室,從1998年開始啟動移動通信設備晶元開發,至今已經成功交付了多款GSM晶元、WCDMA晶元等;開發的晶元規模從原來的幾十萬門,到現在已經達到數千萬門;工藝從350nm到65nm;從原來的單一邏輯晶元,到引入SOC技術等,積累了深厚的晶元研發基礎。
Ⅱ 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南大學)的科研領域
實驗室在CDMA與擴展頻譜通信、現代信號處理及其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移動通信網路與系統理論及應用等方向上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從理論研究、系統模擬、演算法優化、軟硬體設計與調試、直到現場試驗完全自主地完成復雜系統研究開發的優勢和特色。由本實驗室牽頭承擔的國家八六三重大項目「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研製開發」,在國內首次進行了現場實驗,掌握了多項國際獨創性的核心技術,標志著我國成為國際上為數不多地掌握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關鍵技術的國家。為中國企業生產CDMA移動通信設備提供有力的支撐。在通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實驗室人員將繼續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為通信學科的發展,為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的健康成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歡迎國內外有志於通信事業的同行和朋友前來參觀訪問,共同求索,相攜前進。
Ⅲ 計算機網路技術、軟體開發和移動應用開發這三個專業有什麼區別,側重點有何不同文科生適合學哪個為什
大學的這些專業同質化嚴重,按照名字會搞死人的。正常應該是:
計算機網路技術:學習網路傳輸、拓撲、架構、路由、交換,偏硬體,出來的學生網管、網路集成;
軟體開發:目前以java企業開發或.net企業開發居多,出來從事軟體開發,職位為程序員、軟體工程師。學好了,前途good;
移動應用開發:手機軟體、手游開發,學好了,前途good;
建議你選移動應用開發,新事物,人才稀缺
如果不喜歡技術,可能網路營銷更適合你
Ⅳ 網路實驗室主要應用在哪些方面
網路實驗室:
於1999年8月由方興東、王俊秀創立於,目標致力於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科技智庫和創業孵化器。十年來,互聯網實驗室以富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產業研究為核心,構建了研究、戰略咨詢、活動、營銷策劃、解決方案、投資顧問和項目孵化等一系列業務,在中國互聯網和高科技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獨一無二的影響力。
主要應用方面:為政府提供:權威客觀的研究、分析報告、設計方案、策劃活動等服務;
為企業提供:專業的顧問服務、研究咨詢、策劃、公共關系、項目活動等服務。
兩大核心業務:
高科技智庫:創新就緒服務體系(Innovation Readiness Services)
創業孵化器:創業就緒服務體系(Entrepreneur Readiness Services)
Ⅳ 手機移動數據連不上,無法上網是怎麼回事
如果您使用的是華為手機的話,如果您無法使用移動數據,若使用WLAN上網,則移動數據無法與WLAN同時使用(未開啟WLAN+功能),也有可能是沒有數據流量了。
"移動數據流量"是指通過GPRS、EDGE、TD-SCDMA、HSDPA、WCDMA、LTE等移動通信技術上網或使用相關數據增值業務所產生的數據流量,不包含通過WLAN、CSD等其他方式上網所產生的流量。
不包含按內容計費的數據增值業務(彩信、號薄管家、全曲下載、快訊等)所核減的數據流量,也不包含Blackberry、Pushmail 、M2M等集團客戶及行業應用所產生的數據流量。
移動數據流量單位轉換關系: 1024Byte=1KB;1024KB=1MB ;1024MB=1GB;1024GB=1TB。
國內移動數據流量套餐外標准資費為0.01元/KB,不區分CMWAP、CMNET;國際及港澳台漫遊狀態下移動數據流量標准資費為:香港0.02元/KB,其他0.05元/KB。
Ⅵ 網路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郵電大學)的科研領域
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
網路智能:下一代網路控制和業務支撐環境;網路智能模型及其分層結構;增值業務; 網路智能化服務平台;語義網與本體理論;WEB服務。
網路管理:網路管理系統體系結構理論和成套關鍵技術,包括網路管理的信息模型、系統結構、測試、介面、接入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網路安全:網路安全(網路攻防、安全評估)、移動通信安全、現代密碼理論與應用、信息偽裝理論與應用、安全系統實現技術。
交換技術:軟交換體系結構、通信協議、安全性、開放性及其性能;服務質量理論和技術;網路可靠性和生存性、業務量建模、流量控制和路由演算法;下一代GMPLS光IP網路;光交換理論和技術。
Ⅶ 怎樣打開WLAN與移動網路的應用
先打開一個Wifi或移動網路,等接入網路後再打開應該就可以
Ⅷ 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南大學)的項目成果
近五年來,實驗室牽頭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項目,承擔科研項目的經費總額超過1.5億元;獲得2011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在國際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0篇,於2011年度獲得國際通信領域有重要影響的IEEE萊斯論文獎。
實驗室先後牽頭承擔了國家863計劃第三代移動通信研究開發重大項目、FuTURE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未來移動通信基礎理論技術重大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IMT-A無線組網技術研究開發課題等重要科研任務,在多徑能量窗的CDMA接收、寬頻移動通信容量逼近傳輸、分布式組網等理論與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為我國移動通信技術歷次升級換代做出了突出貢獻。
1996年參與完成國內首個GSM試驗系統的研發與實現;
1998年完成國內首個CDMA實驗系統的研發與實現;
2002年作為第一承擔單位在國內首次成功地進行了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現場試驗;
2004年研製出異構網路融合終端和接入設備並實現規模應用
2005年完成國內首個UWB無線傳輸試驗系統研發;
2006年牽頭完成國內首個第四代移動通信外場試驗系統研發;
2009年完成了國內首個Gbps無線傳輸實驗系統研發。
Ⅸ 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是什麼意思
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就是藉助移動互聯網終端(如手機、平板等)實現傳統的互聯網應用或服務。
諸如12306手機客戶端、CCTV手機網站、微信、QQ手機客戶端、支付寶手機客戶端、風怒的小鳥手機游戲、當當手機客戶端、京東商城手機客戶端、網路地圖手機客戶端等等,還包括手機門禁系統、手機點餐系統、手機掃碼支付等典型物聯網應用系統。
隨著,手機本身的便攜性和智能化的不斷提升,很多原來只在電腦上實現的應用都移植到手機端,手機用戶群也漸漸超過了傳統的電腦用戶群,據估計2015年國內移動端用戶將超過12億!物聯網應用更加廣泛,包括智能家電,穿戴計算機,工業控制,交通通信等多種領域,就業前景廣闊。
(9)移動網路與應用實驗室擴展閱讀:
移動互聯網的未來潛力:
在最近幾年裡,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市場潛力最大、前景最誘人的兩大業務。它們的增長速度都是任何預測家未曾預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動用戶已超過15億,互聯網用戶也已逾7億。中國移動通信用戶總數超過3.6億,互聯網用戶總數則超過1億。
這一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高速增長現象反映了隨著時代與技術的進步,人類對移動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劇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動的過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聯網,獲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出現的移動與互聯網相結合的趨勢是歷史的必然。
移動互聯網正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簡訊、鈴圖下載、移動音樂、手機游戲、視頻應用、手機支付、位置服務等豐富多彩的移動互聯網應用迅猛發展,正在深刻改變信息時代的社會生活,移動互聯網經過幾年的曲折前行,終於迎來了新的發展高潮。
網路-移動互聯網
Ⅹ 通信工程重點實驗室在哪些學校
中國高校國家通信工程重點實驗室的分布情況:
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網路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郵電大學)
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子科技大學)
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
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
移動網路和移動通訊多媒體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接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