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例」 孩子叛逆期網路成癮,內向迷茫,該如何溝通引導
學生背景
W同學14歲男孩,上初二下學期,診斷網癮,有吃葯。入學扶禾心理教育6個月。
經家長入學時陳述以及入學後為期15天時間的測試與觀察,該同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興趣愛好
喜歡玩手機,看小說,打游戲,在B站上追番。
學生性格
內向、有點口吃。不會主動找同學聊天,在關系中是被動型。
歸因方式
向外歸因。認為媽媽從小到大管他學習管太嚴太多。
時間的橫向(人際關系)
和父母、雙胞胎哥哥的關系都一般。
媽媽管的比較嚴格,完全不讓他玩手機,學生不能接受,和父母的關系經常會因為手機而起沖突。
從小到大因為學習問題經常與父母吵架。父母對學生的教育方式不一致,也時有矛盾。
不會主動找同學或朋友說話,都是別人主動找他聊天。
沒有玩得很好的朋友或同學。有表白過女生,但沒成功。
時間的縱向(成長經歷)
小時候1-2歲時,有讓爺奶帶過一段時間,在上學後,奶奶也有過來照顧過他和哥哥。
從小到大主要是他媽媽照顧和教育他倆,對他倆的教育比較嚴格,爸爸對他倆松一點。
學生7歲上小學一年級,小學階段和父母關系不好不壞,會因為背書時間長跟媽媽吵架,過的算平穩。
上了初中後,父母管的松一點,小學沒有什麼發言權,上初中後知道反抗,也敢和父母講道理,父母打他們,他們敢還手了。上初一下之後,意識到爸爸打不過他倆了。
有和父母因為搶手機而發生過肢體沖突。
學習情況
上小學時學習成績中上水平,上初中後學習成績比較拔尖。
防禦機制
否定、迴避、理想化
對自我的認知
不太了解自己,也不太能了解他人。
在關系中處於迴避態度,不想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對自我是迷茫和混沌的,不想思考,在精神世界裡比較懶惰。
情緒狀態
整體情緒表現穩定,在和父母對話時有權力爭奪傾向,能控制住情緒。
在家裡和父母發生矛盾時,不太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人際模式
想要一個人獨處,又渴望有朋友一起玩,在關系中比較糾結矛盾。
想要別人理解自己,又不願意主動結交他人,不願意向別人呈現過多真實的自己,又想和他人建立連接,卻又無法和他人建立深入一點的親密關系。
入學15天的觀察和評估
02
調整過程
原因分析
有嚴重的手機癮和網癮、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親子關系沖突為主要的原因,阻礙其正常生活學習。
此判斷依據:
調整方向
首先通過心理咨詢輔導,幫助學生梳理其成長經歷中慣用的思維模型,了解學生日常應對方式及產生結果。使其認識到自己的心理狀況,內在邏輯和對周圍的認知。
幫助學生找出導致現在結果的源頭以及他的應對方式,更新學生認知水平。
其次通過團體心理輔導以及平時和文化課老師的教學互動,使學生重燃對學習的興趣,保持學習的節奏。
再次通過一對一文化課補習,增強其學習的自信,為能夠正常回學校生活和學習做准備,最終落腳點還是學習和認知能力的提升。
最後,行為訓練貫穿始終,讓身體體能增強,有一個精氣神。日常生活習慣的訓練和走路說話等細節調整,擁有一個精神飽滿的風貌傳達內在力量。
一對一心理輔導內容
1、核心問題:
有嚴重的手機癮和網癮、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親子關系沖突是其主要問題。
2、咨詢目標:
3、咨詢策略:
行為訓練的方式先解決體能等適應能力問題。(CBT)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療法,敘事治療,合理情緒認知,放鬆訓練,正念練習。
首先,與學生做初始訪談,確定整體咨詢目標為找到學習的深層動力以及改善與父母的關系。
其次,幫助學生梳理他的人際互動模式以及過於偏執的歪曲信念。
帶學生回顧過去以及現在發現的問題,看他本人是否承認存在這些問題。
同時,探究學生沉迷手機的深層原因,找出源頭。
最後,通過心理情緒疏導結合日常行為訓練控制,指導學生提高自我覺察、提升行動力的技巧,並讓他運用在實際學習中,糾正學生認知,提高學生自控力,改變學生行為,解決深層學習動力和親子關系的問題。
矯治方法:
一對一文化課輔導內容
存在問題:
學生亮點:
教學方向:
進步內容:
行為習慣訓練
1、採取行為主義療法,包括陽性強化和負性強化等方法,強化和塑造良性行為,如對時間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
2、幫助W同學樹立規則意識,認識到社會規則的重要性;
3、幫助W同學了解、理解和遵守扶禾心理教育學校的各項規則,減少同學之間的沖突。
4、嚴明獎懲,對於過分行為需要一定的懲罰,對於積極行為給予支持,並及時強化此類行為。
5、保持規律的作息和飲食,會讓孩子的一天張弛有度,節奏有序,做事和思緒穩定。
6、尊重個體差異,利用同伴關系,增加娛樂內容,在個體現有發展水平基礎上,盡可能提高其社會功能;
7、加強規則的制定與執行,並進行實時監督;
8、學會同學間的相互尊重與幫助,在學習和生活上和同學相互照顧、相互幫助。
03
調整歷程--興趣愛好培養
藝術類課程: 音樂/美術/鋼琴/吉他/舞蹈/書法/演講等
體育類課程: 籃球/羽毛球/兵乓球/撞球/跑步/跳繩/自由搏擊/瑜伽/健身等
益智類課程: 棋類/推理/閱讀/活動/手工等
戒除網癮
陶冶情操,增強自信心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態,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自信心和價值觀,使個性在融洽的氛圍中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
培養嚴謹的思維
從培養孩子的思維上面講,興趣愛好可以讓孩子在學習新的知識過程中,形成嚴謹的思維,在遇到困難時我們會認真探索、鑽研、尋找答案直至解決問題。
增強意志力
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培養孩子頑強的毅力,沿著自己的目標堅強地走下去。
04
後期反饋
離校反饋
1、網癮方面
現實層面來講,在校期間沒有手機等電子設備可供使用,因此,這一維度上已基本戒斷;
心理層面來講,有了自己的業余愛好,對於網路的需求程度有所降低,也能夠認識到沉迷網路的危害,自認為、會合理把控用網時間;
2、學習動力方面
W同學基本能夠清楚的認識自己,對未來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較為清楚的規劃,明白學業對自己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對學習的態度有所轉變,能夠自覺安排學習;
3、親子關系方面
認識到自己在家庭中需要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明確在與父母交往過程中自身行為表現的心理根源,以及該行為模式對於親子關系的影響。
自己會克制自己的情緒、行為,也願意承擔一些家庭責任。
4、人際關系方面
跟同學相處良好,在學校建立了自己的人際關系。
相較剛來那種封閉、拒絕同任何人交流的表現,W同學當前階段環境適應能力不錯,和同學相處融洽,能真誠講述自己的經歷。主動性和人際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後續家庭教育建議
1、網路方面
客觀對待網路,拓展W同學興趣范圍,鞏固現有效果,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防止為了跟同伴有共同的愛好,再次反復陷入網路。
2、學業方面
W同學能夠清楚認識自己當前學業水平,對未來也有一定的認識,還需家長多一些指導與支持。
尤其對W同學自身想法,多一些理解與肯定,個體在被肯定與被尊重的心理環境下,才有更多的心理能量來發揮自己的優勢與潛能。
3、親子關系方面
父母雙方都必須做出調整,父親的贊美與肯定對於男孩子男子氣概,以及責任意識的養成有深遠影響。
日常觀察中能夠發現,W同學內在還是有一定擔當,只是沒有能量或者機會將之表現出來,由此,母親需要適當的放手,給與孩子作為男性角色去承擔一些責任的機會。
2. 沉迷網路的事例
1、事例1
2008年6月5日,高橋藕纜橋一快餐店老闆娘慘死店中。6月10日,兇手落網,這名19歲的少年殺人動機竟是為了搶劫上網的費用,作案前他已在網吧連續奮戰近一周,搶錢殺人後他又回到了網吧,繼續網路游戲。
胡安戈是遂寧射洪縣人,父親胡明是當地某企業領導。2006年,20歲的胡安戈從綿陽某大專院校成人教育學校畢業,之後留在成都並沉迷網路,3個月就將父母給他做生意的5萬元全用來購買了網路游戲「傳奇」的裝備。
感到無顏面對父母,小青年胡安戈竟荒唐地選擇毒殺父母。一審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他死刑。
孩子沉迷網路游戲,一味施高壓效果未必佳
管孩子不是釘釘子,只管敲就行。釘子沒自我意識,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尤其在青春期,這是建立自我意識的關鍵時期,逆反心理強烈。家長一堅決反對,孩子反而覺得,不玩是聽家長的,玩是「做自己」,對自主的渴求壓倒了自製,事情於是棘手。
管理要想有效,就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特點。先要取信於子女,別扣道德帽子。然後,靶向治理,精準施策。與其全面禁網,不如摸清楚,到底哪一款游戲最讓孩子沉迷、沉迷點在什麼地方,進行重點管理。
和孩子一起認識危害、討論辦法,讓孩子自己拿出防沉迷舉措,家長督促落實,尊重孩子的自主心理。孩子假如給自己留了繼續玩游戲的空間,只要保證可控制、有分寸,比如完成作業玩半個小時,可以開個小口,畢竟危害在於喪失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