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預防網路沉迷的手抄報有哪些
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發展,成癮性網路游戲、邪惡動漫、不良小說、互聯網賭博等不斷出現,造成一些中小學生沉迷游戲、行為失范、價值觀混亂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學習進步和身心健康,近一時期,甚至出現人身傷亡、違法犯罪等惡性事件。
對此,一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中小學校迅速開展一次全面排查,會同相關部門採取針對性措施予以整治。二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會同當地宣傳部門以及新聞媒體集中組織開展專題教育,使學生自覺抵制網路不良信息和不法行為。三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路工作制度,將預防沉迷網路工作責任落實到每個管理環節。四是各地各校要一個不漏地提醒每位家長承擔起對孩子的監管職責,及時發現、制止和矯正孩子網路游戲沉迷和不當消費行為。
⑵ 預防沉迷網路手抄報內容50字清晰
⑶ 預防沉迷網路手抄報寫什麼
預防沉迷網路手抄報內容,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沉迷於網路,但是沉迷於網路的壞處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我們應該要讓自己控制網路,而不是讓網路控制我們。
手抄報三:校園網路宣傳口號
1、上網不上癮,健康又文明。
2、倡議文明上網,承諾網上文明,共建文明網路。
3、網路資源要利用,網路文明要謹記。
4、網上沖浪要有度,沉迷早晚會翻船。
5、充分利用網路便捷之利,堅決抵制網路低俗之風。
6、豐富的網路讓人心充實,純凈的心靈使網路文明。
7、不勸君戒網,勸君莫被網。
8、網路提高知識的速度,文明提高生活的質量。
9、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文明上網。
10、網文化之精華,絡天下之精英,聞世間之正事,明做人之德行。
11、文明上網,快樂健康;文明上網,利於成長;文明上網,提升修養;文明上 網,放飛夢想。
12、沉迷網路游戲,人生就會沒戲;遠離網路游戲,演好人生這場戲。
13、除網路陋習,講勤學上進,樹文明新風,建和諧校園。
14、網路無邊,青春有限,珍惜時間,文明上網。
15、充分利用網路便捷之利,堅決抵制網路低俗之風。
16、豐富的網路讓人心充實,純凈的心靈使網路文明。
⑷ 預防沉迷網路手抄報內容怎麼寫
手抄報一:沉迷網路的對策
(一)沉迷網路的預防
1、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上網的情況,平時留心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以及學習情況。
2、積極參與孩子上網。家長要積極參與孩子上網,加強對互聯網的認識。
3、不要讓孩子去條件差、管理不規范的網吧上網。
4、主動推薦好網站。有目的地收集一些健康向上的青少年網站的網址,推薦給孩子。
5、嚴格設定上網規則。對孩子的上網時間要有所節制,每天上網時間最好不超過兩小時,且在操作1小時後休息15分鍾左右。而且每次上網最好制定計劃,提高目的性。對設定的規則要堅決執行。
6、防範色情與暴力內容。對網上色情和暴力內容的防範,主要應靠家長平時對孩子進行正確的道德觀念的培養,讓他們明辨是非,提高抵禦網上不良信息的能力。
(二)教育的反思:
不是孩子不想學習,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學好。
僅僅逼迫孩子去學習是沒有用的;必須要解決如何學、怎麼學、有成功體驗和看到希望的問題。
(三)沉迷網路的心理治療
1、系統治療:
家庭系統治療:就是對家庭所有成員的行為及互動模式進行系統的心理咨詢與行為校正。
家校聯合系統治療:就是對家庭所有成員以及相關老師的行為及互動模式進行系統的心理咨詢與行為校正。
深圳高級中學一位初一學生沉迷於網路游戲,每天要上網6個多小時,學習成績班上倒數,與家長沖突很大,後經心理咨詢和老師及家庭系統咨詢治療之後,親子關系改善,學習成績提高,又不斷地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班級活動也積極鼓勵他參加,很自然就漸漸減少了上網時間,半年後完全能夠控制住自己的上網,學習成績進步很大,最後以優異成績被保送直升深圳高級中學高中部。
2、認知治療:
就是進行有效的深層咨詢對話;改變自我評價與認識。
3、心理訓練:建立新的條件反射。
4、催眠治療:包括改變自我心像,進行「心像厭惡」與「心像暗示」。
手抄報二:如何預防孩子沉迷網路
讓田野不長「雜草」,最好種上「水稻」
網路為什麼「迷人」?因為某種程度上,網路不僅僅是一條網線、一個WiFi,而是等同於社交、娛樂、休閑、競技、讀書……這個虛擬世界五光十色、應有盡有。如何與「迷人」的網路「爭奪」中小學生,這是一道難題。
「中小學生的內心猶如一片廣闊田野,要讓田野不長『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種上一片金燦燦的『水稻』。」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校長羅樹庚建議,創造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使孩子們把更多精力放在有效學習、戶外運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吃飽了「精神大餐」,孩子們自然就能提高對網路不良內容的免疫力。
「對青少年的網路行為,學校宜疏不宜堵,與其消極被動地預防不良上網,不如積極引導青少年文明上網、健康上網。」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齊學紅在研究中發現,目前許多學校出台了關於學生使用手機的規定,如「教室里不得使用手機」,但多數局限在是否允許、能否使用層面,在對學生如何使用手機及具體上網行為上則缺乏有效引導。
齊學紅建議,應該正面引導青少年的上網行為,幫助青少年了解網路是個什麼樣的天地、什麼是合乎道德的網路行為。她介紹,一些國家的做法值得借鑒。如在日本,設置了「青少年上網導航員」,對網路社會現狀和危險性、青少年如何把握網路使用尺度、如何進行上網自我監控和管理等進行「導航」;在韓國,網路倫理內容納入了小學、初中德育教材,以及高中道德、電腦教材中。
家長,別把手機當「電子保姆」
「要指引,履職責,教有方,辨不良。要陪伴,融親情,廣愛好,重日常……」日前,教育部發布朗朗上口的「防迷網」三字文,以及《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家長教育引導、以身作則、注重陪伴、疏導心理、配合學校,築起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堅實防線。
如果家長自己就是「手機控」「低頭族」,如何能指望孩子管住自己?羅樹庚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學生走上沉迷網路、手游之路,與其成長環境有關。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打擾自己,常常把手機當「電子保姆」,讓動畫片和手機游戲陪伴孩子長大;有的家長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本為方便聯系而買的智能手機也「失了控」……
羅樹庚介紹,在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每年都會組織一年級新生家長參加專題活動,引導家長重視電子產品和網路游戲的危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裴濤建議,家長首先要看看自己上網的方式是否合理、使用的內容是否積極,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耳濡目染學會健康使用網路。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是因為喜歡上網才開始討厭學習,事實上,不少孩子是因為討厭學習而沉溺網路。如果學習占據了孩子大部分生活,就給了沉迷網路以可乘之機。」裴濤提醒,家長要培養孩子健康廣泛的興趣愛好,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增親子之情,理假日之樂,廣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如讀書、下棋、運動、做家務、走親訪友、舉家旅行、參觀博物館、欣賞音樂會等,讓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吸引孩子。
綜合治理,形成良性互動教育合力
「網路精神毒品對整個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嚴重的,需要相關部門共同施策、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努力形成學校、家庭、社會良性互動的教育合力。」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
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學校要做些什麼?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各校要加強午間、課後等時段管理,規范學生使用手機,組織開展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學生使用網路基本情況;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情緒和同學關系狀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各地中小學責任督學要將預防中小學生網路沉迷工作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看,學校教育正在打一場『注意力爭奪戰』,我們的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變化,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價值,把學生的注意力從網路轉移到校園生活中來,把中小學生引導到積極健康向上的成長軌道上。」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校長董紅軍說。
青少年群體社會經歷不足,生活習慣尚處於形成階段,面對開放的網路,要想讓預防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見成效,學校、家庭、社會還需打出「組合拳」。
「政府要有決心,加大對網路的監管力度,弘揚網路的正向價值,對網路游戲、網路視頻等內容進行嚴格審查,加大對違規違法內容傳播的處罰力度。」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馮建軍建議,可以用技術方式進行控制,如實施網路游戲實名認證制、推行網路游戲分級制度等。
「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的引導工作需要全社會的齊抓共管。學校在加強自身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還要積極與政府、社會及家長溝通協調,整合好資源,共同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劉子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