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類可以在月球上使用網際網路嗎
我們平時都是在家裡,或者是在網吧里上網。你有沒有想到過要到月球上上網呢?不要驚訝,因為科學家正在研究怎樣在月球上上網呢!那麼,在21世紀我們是不是有機會到月球上上網嗎?還是先了解一下大致的情況吧!
中秋的時候,一輪明月掛在夜空中,晚風徐徐的吹在臉上,有的人看著皎潔的月亮不免想到:在21世紀,人類是不是可以到月球上去上網際網路嗎?
貫通全球的網際網路Internet,目前已經聯接180多個國家,擁有1.47億用戶,可以說把整個地球都包羅在這個網內。21世紀在月球上建成人類基地的時候,科學家是不是可以也在月球上建立電腦網路呢?這個月球網路是不是可以和地球上的網際網路聯接呢?這真是一個饒有興味的問題。
根據歐洲宇航局的預測報告顯示,月球上引力小,而且在月岩中含有很豐富的礦藏,具有很高的開采價值。所以,月球在未來200年內將會成為太陽系的科學研究和工業中心。目前,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的航天學家正在為未來向月球移民和開發月球能源而進行大量的科學試驗,想要在2030年的時候建成月球人類基地。為此,通信學家們也正在為建立未來的月球網路而進行各種准備工作,方便在將來月球人類基地建成之時,月球網路能夠肩負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與地球之間的「月——地通信」的重任。
當然世界級的IT巨頭也想到了將網際網路撒向月球、火星,撒向太空,撒向整個宇宙。MIC通信公司的高級副總裁韋頓克曾經說過:「現在是考慮如何建立地球之外Internet的的時候了。」他也估計,人類最早可在2030年登上火星。地球和火星的距離約為8000萬公里,所以從地球向火星傳輸信息會有長達40分鍾的延誤,這樣的話一來一回就長達80分鍾。除此之處,地球與距離更遠的木星、土星等其它更遠的星座的通信延誤時間將會更長。正是因為這些,韋頓克認為,建立星際網際網路通信新系統是非常必要的。
美國的科學家設想,是不是可以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把月球和地球的通信網像紐帶一樣的聯系起來。日本的科學家設想,不妨利用登月太空船作為中繼站,讓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聯系像橋梁一樣息息相通。當然人類所想這一切的目的就是要把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國際計算機網際網路Inernet聯通到月球上,讓網際網路成為貫通月球和地球的巨網,讓網上盛開更鮮艷奪目的「月棗地通信」之花,讓那一輪皎潔明月上也有網路世界,把整個世界輝映得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在月球上上網,聽起來就讓人很嚮往。現在最熱的話題就是人類將要移民到月球上生活,而科學家也在為此不斷努力著。當然在地球讓遍布的網際網路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也要飛到月球上去讓人們在月球上也可以體驗到上網的快樂。科學家們和通信學家都在為此不斷的努力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個設想將會成為現實。
㈡ WiFi建在月球上,太空互聯網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文/東方亦落
如今位於月球上南極地區的「網狀網路」方法已在地球上應用。此外許多國家和巨頭都在 探索 太空互聯網,努力使它們改善地球上的互聯網狀況,並且逐漸形成了關於該領域的競爭趨勢。
在這場競爭里,中國做出了許多努力,並且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不過太空互聯網雖好,但要說取代現有的網路卻也不現實,最好的局面可能還是和現有的網路互補。但有一點大概是可以肯定的,即太空互聯網是未來趨勢。而且中國的太空互聯網成熟之後,很可能使通信網路行業的現有格局產生變革。
NASA的月球WiFi計劃,有望為克利夫蘭近31%沒有寬頻接入的家庭提供WiFi服務。類似的網狀網路以前在紐約布魯克林等社區小規模使用過,該方法還被提議用於阿爾特彌斯營地,該營地有望在2030年之前建立。盡管月球WiFi的框架是概念性的,但這個概念的應用已經在啟發地球的人們為聯網進行更多 探索 。
除了NASA,其他的一些巨頭也在為此努力。
SpaceX的「星鏈」在2019年就發射了120顆衛星,其服務范圍從北美擴張至全球,星鏈的估值高達200億美元。
另一家商業衛星公司OneWeb發射了6顆衛星,雖然數量上沒有星鏈多,但其威力同樣巨大。截至去年,OneWeb累計融資達34億美元,估值約為80億美元。此後OneWeb又提出「低軌衛星互聯網 星座 計劃」,計劃的第一階段是在今年部署648顆衛星,最終實現超過1980顆衛星覆蓋全球的目標,從而構建高速低延時的網路連接。
亞馬遜則建立了與高速衛星互聯網相關的Kuiper項目。通過部署數千顆低地軌道衛星,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寬頻互聯網接入服務,這對那些缺乏互聯網覆蓋的偏遠地區尤為重要。
谷歌則計劃通過熱氣球項目Loon,對無法接入互聯網的地區提供服務。和NASA的月球WiFi計劃之於地球的作用類似,谷歌想要使用類似於熱氣球的空中網路基站,為特定區域的人們提供快速的網路鏈接服務。
太空互聯網聽上去和我們的生活似乎沒有什麼聯系。提到關於太空的研究,人們雖不明覺厲,但多數人並不清楚這類研究對我們的生活能有什麼實際的幫助。甚至有人說, 探索 太空花費的巨額經費還不如用來救濟貧困的人。然而事實上, 探索 太空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巨大的意義。
人類當前的文明是建立在石油、煤炭等一次性化石能源的基礎之上的,即使是如核裂變這類高階技術,其燃料也是儲量有限的一次性能源。即使我們放棄工業文明,退回農耕文明時代,土壤中的肥力也會逐漸流失,最終鹽鹼化、沙漠化。哪怕是人類的後代完全放棄文明,以動物本能生存,可太陽壽命一旦耗盡,地球也無法獨自美麗。
因此人類不能只將眼光局限於地球,而是需要未雨綢繆,為人類的未來做打算。更重要的是, 探索 太空也能對眼下人類的生活質量起到提升作用。
太空互聯網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從巨頭們的部署可以看到,太空互聯網能給那些缺乏網路或沒機會使用網路的地區的人群提供靠譜的互聯網服務。而且太空互聯網通常是藉助部署在近地軌道的衛星實現連接,軌道高度僅為幾百公里。
近地軌道衛星的優點是衛星所需功率較低、通信信號時延少、部署成本低,對於那些偏遠的很難接觸到互聯網的地區,近地軌道衛星想要部署就容易得多。目前全球還有將近40億人無法使用互聯網,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以及衍生的一系列困境相當嚴重。
基站雖好,但建設起來成本遠高於收益,要在偏遠地區推進更是困難重重。而有了太空互聯網,這一切都可以被改變:每顆衛星的覆蓋范圍能夠達到方圓上千公里,數以千計的低軌道衛星組成的網路,有望使互聯網遍布全球任何一個角落。
這種網路不僅對偏遠地區有效,對日常的互聯網質量提升也頗有益處。例如我們乘坐飛機之時通常不能上網,即使可以,也是費用高昂、信號不穩、網速也不快。但是如果有了覆蓋足夠廣闊的太空互聯網,那麼在飛機上的網路就能與在地面一樣流暢,而資費也可以大大降低。
這樣看來,太空互聯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人們之所以覺得太空互聯網虛無縹緲,主要還是由於現在的太空互聯網概念大於實際,在生活中尚未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不過可以看到的是各國都在努力,其中也包括中國,並且中國在太空互聯網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都是相當可觀的。
截至去年,全球航天產業規模將近4000億美元(約合2.5萬億元人民幣)。而商業航天的規模占整個航天產業規模的80%,在商業航天中衛星產業佔比為80%,而衛星通信服務的市場規模占整個衛星服務收入的90%。
在規模如此巨大的市場中,隨便分一杯羹就可以賺到不少錢,更何況是布局太空互聯網。在中國,航天或許是最後一個開放的大規模工業體系,未來很可能發展成300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市場。
從大方向來看,國家相關部門也給予了政策支持。早在2014年,國務院就出台了《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 社會 投資的指導意見》,其中首次提到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的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建設,中國的商業航天全產業鏈自此打破桎梏進入全面發展時期,商業航天的成果層出不窮。
航天 科技 集團研發的全球衛星 星座 通信系統「鴻雁」由300多顆低軌衛星和全球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旨在實現「溝通連萬物,全球不失聯」。2018年12月,鴻雁 星座 首顆試驗衛星「重慶號」成功發射。
航天科工集團在2018年12月也成功發射「虹雲」工程的第一顆衛星。虹雲工程計劃發射156顆小衛星,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軌道組網運行,構建星載寬頻全球移動互聯網,預計在2022年完成部署,在全球范圍內提供無縫覆蓋的寬頻服務。
去年9月,銀河航天完成新一輪融資,估值超50億元,加入了中國商業航天賽道的高估值行列。
照此看來,到2022年,鴻雁、虹雲、銀河航天有望完成階段性部署或是整個太空網路的建設,屆時中國的衛星通信網路市場很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
然而,太空互聯網並不會像某些觀點所認為的那樣完全取代當前的互聯網,而是會成為全球網路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把地面通信看作是二維,那麼太空互聯網就可以看作是三維,而「二維+三維」是目前最有利於全球通信網路質量提升的模式,也會讓全球網路基礎設施的成本大幅降低。據估計,假如全球每個角落都能部署太空互聯網,那麼投入低軌道通信衛星的成本有機會降到基站建設的1%。
如今中國在4G方面投資了2萬億元人民幣,建設了400萬個基站。如果融入太空互聯網的方式,大概只需要投資幾百億元人民幣。而5G基站有十幾萬,卻只能覆蓋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還無法做到全面普及,如果有了太空互聯網的加入,也能夠加速做到全覆蓋。
而現在我們常說的6G網路,其實就是「空天地一體」多接入的新型融合架構。也就是在地面蜂窩移動網路的基礎上,融合天基衛星網路,再通過多種異構網路混合組網。
而中國在6G技術方面的 探索 相當領先:早在2019年,中國就成立了6G建設團隊。2020年,中國第一顆6G實驗衛星「電子 科技 大學號」成功發射,這也是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在6G專利的申請數量方面,中國達到40.3%,居全球首位,美國和日本分別以35.2%和9.9%的佔比排名第二和第三。
在全球商業通信衛星飛速發展的當今,提前佔領市場很重要。而中國在太空互聯網和6G方面占據先機且有足夠的實力,未來或許能彎道超車引領潮流。
以中國在太空互聯網領域的成績和實力來看,未來很可能出現一家如同星鏈那樣的巨頭。它可能會讓太空互聯網與運營商的地面網路相結合,但同時可能也會給運營商帶去一種無形的「壓迫」。現在我們上網不得不使用三大運營商的業務,因為沒有其他選擇,而如果太空互聯網領域發展出一家巨頭,那麼三大運營商可能就要面對一條「鯰魚」。
其實這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代表先進技術的一方必然會勢如破竹地破除「舊勢力」。在這種情況下,舊勢力選擇抱殘守缺最終會被淘汰,唯有積極迎接新變革,擁抱新技術,才可能繼續存活,並且對未來的發展形成利好局面。
㈢ 月球背面的探測器,是如何給地球傳信號
月球背面是指月球的東經120°以北,在一片平原上,只有兩個著陸點,即阿波羅登月點和月背的馮·卡門撞擊坑。但事實上,在月球正面登陸會面臨比登陸地點更大的風險。在這樣一個不存在「登月基地」的地毀敬方上登陸,可以有效避開地球電磁波波的輻射危害。目前,在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已經先後發射了「嫦娥四號」、「嫦娥六號」及中國探測器,均選擇月球背面作為著陸地點。
「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8年12月25日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搭載「嫦娥四號(Long-I)」探測器,飛行約2.5萬千米至地球與月球之間,完成近月制動和環繞月面、環月飛行、月面采樣等任務。自2013年12月12日發射以來,「嫦娥四號」已成功在軌交傳數據近400小時(2018年11月11日)。「嫦娥四號」在軌飛行期間經歷了敏源月球和地球的中繼通信和數據中繼兩次高潮。探測器通過中繼衛星將數據傳至地球,並由地面接收端將信息經嫦娥四號返回器發送至正在工作的著陸器上。「嫦娥四號」是我國首次月球探測任務,也是我國開展第二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著陸探測任務的核心型號,可以說「嫦娥四號」承載著中國人的希望與夢想。「嫦娥四號」上搭載了許多我國首次使用的新技術,如:自動駕駛技術、微波測距技術、測控通信新技術、紫外可見光橋余態成像儀、月面巡視器自主導航定位與避障控制、無人交會對接系統等等。
月球背面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特徵與地球相似,所以它可以為地球提供許多有用的信息。中國嫦娥四號從月球軌道上的著陸器到地球,再到月球的測控與數據傳回,一路走來都受到了地球與空間科學家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雖然月球背面的著陸器面臨著較大的風險和困難,但是我國的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和嫦娥七號等探測任務都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未來隨著嫦娥五號、六號任務的完成或者將於明年正式完成無人登陸月球以及更遠的深空探測,我們就能更加近距離地接觸到地球了。
㈣ 個人如何獲得moon賬號
您可以通過注冊Moon賬號來獲得Moon賬號,您可以在Moon官網上注冊,也可以通過Moon應用程序來注冊。您可以通過注冊Moon賬號來獲得Moon賬號,您可以在Moon官網上注冊,也孝派可以通過Moon應用程序來巧激賀注鉛派冊。
㈤ 月球、地球要連網諾基亞確認2023年將在月球建4G基站
2020年,諾基亞宣布其4G設備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選中,在2024年「阿特彌斯」(Artemis)登月計劃之前,為月球上的蜂窩網路提供支持。當時NASA表示,如果實驗成功,將可為在月球表面建設4G/LTE網路鋪平道路,包括從宇航員到基站、從車輛到基站等的高清視頻,這些數據將為未來原位資源利用、移動性、通信、電力和防塵能力的設計提供支持。
該網路將為許多不同的數據傳輸應用提供關鍵的通信能力,包括重要的指揮和控制功能、月球車的遠程式控制制、實時導航和高清視頻流媒體。這些通信應用對於人類在月球表面的長期存在至關重要。
一年多後,這項計劃或有了新的進展。根據霍利·魯賓4月12日發布的文章,諾基亞已經設計了一些方案以把建造4G/LTE網路的元器件安全送上月球。霍利·魯賓表示,「在我們能夠在月球上運行一個網路之前,我們需要把它送到那裡。我們正在重新設計部件,以承受23.9萬英里太空航行的壓力。如果沒有這些措施,即使是最環保的地面網路也無法在這次任務中生存下來」。
據介紹,諾基亞的LTE太空加固設備將集成到一個直觀的機器Nova-C著陸器和一個月球前哨站MAPP探測車中,這兩個探測器將依次搭載SpaceX Falcon 9火箭進入太空。在這過程中,火箭發射會對設備產生兩大威脅:沖擊和振動。而這些威脅可能會讓焊接接頭失效,從而對網路造成重大影響或導致其完全停止工作。此外,月球塵埃、宇宙輻射和低溫等因素也會影響設備的安全。
對於如何克服這些挑戰,霍利·魯賓解釋,除了對所有硬體元件都經過了多輪測試外,還需要在發射後對網路的傳輸和運行進行調整,如通過真空運輸移動網路設備。「在任務的運作階段,應對真空將是最關鍵的。」
據悉,諾基亞的月球網路包括一個LTE基站,具有集成的演進分組核心(EPC)功能、LTE用戶設備、射頻天線和高可靠性操作和維護(運維)控制軟體。該解決方案經過特別設計,能夠承受發射和登月的惡劣條件,並能在太空的極端條件下工作。完全集成的蜂窩網路滿足非常嚴格的尺寸,重量和功率限制的空間有效載荷在一個非常緊湊的形式因素。
此外,霍利·魯賓還透露搭載諾基亞建造4G/LTE網路元器件的SpaceX Falcon 9火箭計劃在2023年發射。
㈥ 有4G還不夠 月球什麼時候才能用上5G網路
月球表面根本沒有基站,所以無所謂用上5G網路。
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網路,5G最搶眼的優勢是速度更快。據悉,5G網路最高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十Gb,比現有的4G網路傳輸速度快數百倍。未來,使用5G網路下載整部超高畫質電影,1秒之內即可完成下載。
在百兆寬頻還未普及的情況下,速度更快的5G網路值得期待。不過,5G網路在信號覆蓋上仍有不足之處。由於5G網路技術主要採用超高頻頻譜,這樣能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但這一頻段的電磁波傳輸距離很短,且容易被障礙物阻擋。要想讓5G網路的信號覆蓋更好,運營商需要建設數百萬個小型基站,將其部署至每根電線桿,每棟大樓每戶房屋,甚至每個房間。
㈦ 月球要有4G了,地球的5G還遠嗎
月球上並沒有5G網路襲念。
5G網路作為尺蔽第五代移動通拍困困信網路,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十Gb,這比4G網路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整部超高畫質電影可在1秒之內下載完成。
隨著5G技術的誕生,用智能終端分享3D電影、游戲以及超高畫質(UHD)節目的時代已向我們走來。
㈧ 2019年月球上或將擁有4G網路嗎
據2月27日報道,德國和美國科學家將於2019年向月球發射一個名為「超緊湊網路」的設備。該設備不足2.2磅(1公斤)重,如果成功,將為月球提供首個4G行動電話網路,可支持月球和地球之間的高清視頻和數據傳輸。
總部位於德國柏林的PTScientists公司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羅伯特·博梅在一份聲明中說:「為了讓人類離開地球搖籃,我們需要開發地球之外的基礎設施。」
PTScientists正與行動電話運營商沃達豐德國以及奧迪公司攜手進行這一「前往月球任務」。沃達豐2月27日宣布,諾基亞公司將幫助其創建這一空間級超緊湊網路。這個網路將允許兩輛奧迪月球探測車在探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波羅17號月球漫遊車時與地球通話。阿波羅17號月球漫遊車為1972年12月最後一名宇航員在月球行走時所使用。
根據聲明,這一4G任務將於2019年搭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火箭,於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
㈨ 美國將在月球建4G網路,究竟有何意義
首先,美國想通過在月球建4G凸顯自己的通信實力,還有就是為了在月球上擁有更好的通訊實力,以便更好的掌握月球上的信息。為對月球探索更進一步
㈩ 互聯網將如何在月球上工作:為大規模遷移到太空做准備
仙女座系統將為將在月球上長期生活和工作的用戶提供連接,包括人類、困睜陪機器人和巨型射電望遠鏡。
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政府一上台就宣布再次逆轉該國的太空計劃,並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將人們送回月球 - 現在永遠。 勝利的飛行被認為是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一個壯觀的結局,但 歷史 卻走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在喬·拜登早州(Joe Biden)領導的民主黨獲勝後,美國宇航局的月球計劃開始停滯不前。但之前的計劃遠未被放棄,到本世紀20年代末,美國正在與合作夥伴一起准備幾次無人和載人探險,以及部署月球門戶近月站。
中國、俄羅斯和其他國家正在計劃執行登月任務:預計到2030年共有約一百太空飛船或航天器抵達那裡。當然,不是所有的都會實現,但這只會推遲幾乎不可避免的最終結果:在地球的天然衛星上建造一個有人居住的基地和永久的人類存在。 這項任務並不容易:工作人員將需要一個可靠和舒適的住所,以及文明的所有應有的好處。 他們之間的溝通遠非能夠排在最後 。
在過去,阿波羅任務的成員用傳統的無線電聯系來解決,但如果通訊水平還維持在月球探測的水平上,這已經不夠了。這種通信需要 視距 ,在衛星的背面,在兩極附近,只是在地球被撞擊坑的岩石或豎井遮擋的地表部分,都無法進行這種通信。此外,這需要強大的發射器,帶有放大器和大型天線,可以直接與地球上的站點進行通信。為了組織一個成熟的通信系統,需要其他解決方案。
在這樣一個項目中,美國宇航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正在與義大利航空航天公司Argotec合作。仙女座系統將使用一支環月飛行器艦隊,配備用於組織通信網路的工具(這部分位於JPL的肩膀上)。該 星座 將提供月球上所有用戶之間的通信,還將作為與地球交換數據的傳輸"樞紐"。此外,相同的設備可以成為組織"月球GPS"的基礎,這是一種用於衛星上人和機器人工作的導航系統。來自不同設備的信號到達月球表面天線的時間的小延遲將使得可以對其位置進行三角測量並計算坐標。
根據該計劃,該 星座 應包括24個在四個軌道上移動的飛行器,每個軌道上有六顆衛星。彼此的軌道傾角約為57 ,它們的近心點(低軌道點)將在月球表面上方720公里處,它們的遠心點(高點)將在8090公里處。對於地球上的通信,這些將是中地球軌道--例如OneWeb衛星通信系統所運行的那種軌道。盡管與衛星的距離將達到數千公里,但與往返於地球的距離(單方向近40萬公里)相比,它仍然小得無可比擬。這大大降低了人類和機器人在月球上使用的發射器的功率要求。
一個完整的旋轉將需要12個小時,但是,像任何在這種拉長的橢圓軌道上旅行的物體一樣,衛星的下游將比上游快得多。因此,軌道飛機的定位是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在未來人類活動的關鍵地區上空。因此,月球兩極(那裡有像樣的水儲備,使其對建立宜居基地特別有吸引力)將在至少94%的時間內被至少一顆衛星看到,至少79%的時間被三顆衛星同時看到,這對導航來說是必要的。相比之下,近赤道地區將有89%的時間被一顆衛星覆蓋。
四個軌道平面將允許通信覆蓋月球的整個表面,特別注意最重要的區域。
仙女座系統的開發人員特別注意月球的遠端。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不會在那裡全職生活和工作,但那裡計劃建造強大的天文儀器,以收集需要送回地球處理的大量數據。月球背面的射電望遠鏡將被衛星的整個質量所屏蔽,不受來自地球的噪音影響,而相對較弱的重力將使它們能夠被建造得非常巨大,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來觀察宇宙。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正在進行兩個這樣的項目:LCRT(月球環形山射電望遠鏡)和FARSIDE(黑暗時代和系外行星射電科學調查的遠方陣列)。LCRT是一個長達數公里的天線,可以懸掛在一個4公里長的火山口的 "焦點 "上,作為無線電波的自汪蠢然反射器。LCRT將能夠用最長的波進行操作,這些波在地球上是看不見的,因為它們被我們星球的電離層所阻擋。
FARSIDE被設計成一個無線電干涉儀,也就是說,由許多單獨的天線組成的陣列被組裝成一個高解析度的系統。FARSIDE將使用128個這樣的天線,分布在一個直徑約為10公里的空間內,與一個共同的中心相連,用於供電、存儲和數據的初級處理。這是望遠鏡和通信衛星之間交換信息的地方,以便將數據繼續發送到地球。
Argotec公司的義大利工程師正在研究的軌道平台相對較小。現有的原型機重55公斤,尺寸為44厘米x40厘米x37厘米,不包括部署的天線和太陽能電池板。衛星上有一個JPL開發的四通道無線電系統:一個厘米級K波段的通道提供與地球的通信(從衛星發送時為100兆比特/秒,接收時為30兆比特),而其他通道則是為了與月球上的用戶通信。
它們由三根天線提供動力:一根可伸縮的50厘米長的天線用於與地球的K波段通信,三根固定的、較長的S波段天線用於與月球的數據交換。正在開發標准協議,在此基礎上,衛星將相互之間以及與用戶進行通信。然而,即使在月球上空部署了一隊這樣的衛星,它也只是第一代本地通信。
在未來,安朵美達 星座 可以通過衛星表面的站點和中繼器網路來補充。在他們的幫助下,"月球互聯網 "將能夠躍升幾個檔次,接近今天只在地球上部署的5G能力。這樣一個網路將提供高速通信、機器的遠程式控制制和機器人的自主操作--沒有這些東西,全面的月球 探索 就不太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