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g包括哪些內容
對於5G整個產業鏈,我們可以簡單分為上中下游三個方面。
上游主要是基站升級(含基站射頻、基帶晶元)
中游網路建設(網路規劃設計公司、網路優化/維護公司)
下游產品應用及終端產品應用場景構成。(雲計算、車聯網、物聯網、VR/AR)
上中下游裡面又可以包括器件原材料、基站天線、小微基站、通信、網路設備、光纖光纜、光模塊、系統集成與服務商、運營商等各細分產業鏈。
一、5G架構體系
我們將5G架構體系劃分為基站系統、網路結構、應用場景和終端設備四個部分,每部分都對應各自不同的產業鏈環節。
終端設備:5G 的終端設備將不局限於手機和電腦,還將涵蓋家電、汽車、穿戴設備、工業設備等,其核心產業鏈環節為通信晶元、通信模塊、天線和射頻等部分。
基站系統:基站是提供無線覆蓋和信號收發的核心環節,包括基站主設備和室外天饋系統,其中基站主設備為BBU(基帶單元),室外天饋系統包括天線、RRU(遠端射頻單元)等。由於5G高網路容量和全頻譜接入需求,天線射頻模塊集成、大規模天線技術(Massive MIMO)、小微基站和室內分布是基站系統演進的主要方向。
網路架構:為適應不同應用場景,5G網路架構需要進行顛覆性的變革,其關鍵在於利用 SDN (軟體定義網路)/NFV(網路功能虛擬化)技術,形成包括基礎設施、管道能力、增值服務、數據信息等不同的能力集,實現網路功能虛擬化、資源集中化、服務自動化、管理操作雲平台化。5G 網路架構的產業鏈包括通信網路設備(SDN/NFV 解決方案)、光纖光纜、 光模塊、網路規劃運維等環節,其中最核心環節為通信網路設備及SDN/NFV 解決方案。
應用場景:5G 最革命性的意義在於與工業設施、醫療儀器、交通工具等的深度融合,有效滿足工業、醫療、交通等垂直行業的多樣化業務需求,形成智慧城市、遠程醫療、工業自動化、自動駕駛等垂直領域的典型應用,實現萬物互聯的願景。其產業鏈環節主要為系統集成與行業解決方案、大數據應用、物聯網平台解決方案、增值服務與行業應用等。
⑵ 什麼是物聯網
物聯網(英語:Internet of Things,縮寫IoT)是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行使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實現互聯互通的網路。
一、應用領域
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能醫療、智能電網、智能物流、智能農業、智能電力、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智能汽車、智能建築、智能水務、商業智能、智能工業、平安城市
二、應用案例
1、物聯網感測器產品已率先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防入侵系統中得到應用。機場防入侵系統鋪設了3萬多個感測器節點,覆蓋了地面、柵欄和低空探測,可以防止人員的翻越、偷渡、恐怖襲擊等攻擊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會也與無錫感測網中心簽下訂單,購買防入侵微納感測網1500萬元產品。
2、ZigBee路燈控制系統點亮濟南園博園。ZigBee無線路燈照明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是此次園博園中的一大亮點。園區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採用了ZigBee無線技術達成的無線路燈控制。
3、智能交通系統(ITS)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利用先進的通訊、計算機、自動控制、感測器技術,實現對交通的實時控制與指揮管理。
交通信息採集被認為是ITS的關鍵子系統,是發展ITS的基礎,成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無論是交通控制還是交通違章管理系統,都涉及交通動態信息的採集,交通動態信息採集也就成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務。
⑶ 智能互聯網時代 萬物互聯齊頭並進
智能互聯網時代 萬物互聯齊頭並進
經過幾十年發展,傳統互聯網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進入發展的瓶頸,未來的機會將是全新的智能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作為人類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信息革命,它追求的是自由、開放、共享,把人類的信息革命推向了極致,相距幾千公里,人與人之間可以用互聯網進行實時、高速度、多媒體、多向交互的信息交流。在這個背景上,人類面臨了一次信息爆炸。當互聯網發展了幾十年,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網民,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互聯網再往前發展是什麼?更高的速度,更多的信息?
下一個機會是智能互聯網
智能互聯網具有高速度移動網路、大數據分析和挖掘、智能感應能力形成的綜合能力。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是它的基礎,但是必須要用數據挖掘、數據分析來整合,而智能感應能力,更讓傳統的信息傳輸增加了感應能力,這些能力整合起來,形成的力量是傳統互聯網不可比擬與想像的。
毫無疑問,智能互聯網和傳統互聯網一樣依然需要高速度的網路,這個網路不僅需要高速度,它還應該是廣域覆蓋,在社會生活任何一個地方都存在,實時和泛在。也就是說,任何人,在任何地方,無論是在家裡、辦公室還是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中,在野外,都有網路存在,他可以隨時隨地利用這個網路。高速度的網路是智能互聯網的基礎。
除此之外,大數據分析能力完全改變了我們對網路的理解。傳統的網路還只是信息傳輸,我們只關注信息的流動,很少關注信息的存儲和分析。因為越來越多的用戶在使用網路,甚至生活的所有事情都在這個網路中進行,雲存儲記錄了我們每一次網路活動,訪問的網站、電子商務的交易、玩了什麼游戲、導航去了何地、看了什麼影片……所有的這些信息,都不再像傳統世界,發生過,又消失了。在智能互聯網世界裡,雲存儲幫助我們記錄了一切。因此,對這些數據整理、挖掘、分析,就具有巨大的價值。
最後,智能感應能力開始出現在智能互聯網中,智能互聯網世界不僅是信息傳輸,同時它還對人的感知能力進行了完善與補充。以手機為代表的終端產品出現,大量的智能穿戴設備開始慢慢形成自己的力量,智能感應成為可能。一個普通的智能手機,遠不再是一個計算、存儲與通信的工具,傳統電腦的那些基本能力,手機已經具有,甚至超越了電腦的能力。
但是手機最為不同的是,大量的感應器被內置在裡面,讓手機具有了強大的感應能力,這些感測器包括:壓力感應、重力感應、矢量感應、旋轉感應、加速度感應、高度感應、方向感應、方位感應、位置感應、影像感應、聲音感應、溫度感應、紅外感應、輻射感應、RFID、NFC等等。這些眾多的感應器已經讓手機成為一個電腦不可企及的工具,它的能力更加強大。
傳統互聯網解決了自由的信息傳輸問題,自由、開放、共享是它的最基本的精神,免費是它最基本的商業模式。傳統互聯網最核心的力量就是信息傳輸,這個傳輸要突破各種限制實現信息自由的傳輸。在這個系統中雖然也有服務,也在逐漸建立起電子商務,但是它最核心的力量還是信息傳輸。
智能互聯網卻增加了對世界的認知和感應,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建立起越來越有價值的服務能力。傳播是傳統互聯網的核心,服務卻是智能互聯網的核心。傳統的互聯網中,可以有獨有的互聯網公司存在,它的功能就是做平台和傳播。但是智能互聯網時代,很少有專門的網路公司,所有的智能互聯網服務是和傳統行業結合在一起,滲透到傳統行業中,形成有價值的服務。
例如,近一兩年火起來的打車應用,在傳統的互聯網時代,是不是可以用電腦和互聯網去叫車?其實這個服務也是可以做的,只是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用戶打車時不可能帶著電腦,計程車上也很難安裝電腦,並且聯網。手機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用戶手裡有手機,他可以隨時隨地叫車,司機手中也有手機,它可以進行應答。
叫車應用火起來的根本原因不止這些,定位系統讓信息推送更加准確,定位系統也可以清楚用戶在什麼位置,定位和電子地圖還可以讓用戶很清楚看到自己叫的車到了什麼位置,離自己有多遠。電子支付系統讓用戶可以到了目的地就下車,下車以後再付錢。
這些功能,沒有智能感應和移動網路的傳統互聯網體系是無法支撐的。更多的智能感應器不但內置在手機中,還會通過可穿戴產品出現在更多的產品中,它們和大數據分析、移動網路一起,將改變傳統行業未來的服務能力與服務體系。
智能互聯網將創造一個服務新時代
智能互聯網不是創造和形成一個新的行業,它一定是滲透到傳統行業中,和傳統行業結合,提升傳統行業的服務能力,改變傳統行業的推廣和傳播能力,令傳統行業的能力更加強大。我們相信未來所有的傳統行業都要被智能互聯網所影響和改造。
同時,在這個智能改造的過程中,互聯網又找到了新的機會。在傳統的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曾經有過新浪、搜狐、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這些互聯網公司的核心業務,是和傳統行業沒有關系的,是單獨建立起了一個行業。
但是到了阿里和淘寶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它的核心業務就是和傳統行業緊密相關,發展了傳統行業,它是幫助傳統行業提高效率,解決支付,形成遠程的業務銷售。而智能互聯網所支撐的未來遠程醫療、移動支付、智能家居,哪個業務和傳統行業沒有關系呢?
傳統互聯網一開始把傳播當作自己的核心,它的商業模式是免費,通過免費業務逐漸找到收入。智能互聯網的核心業務將會是有價值的服務,是提升傳統服務的水平和能力。它本身就是有商業價值的,也具有更多的市場空間和市場機會。
未來,哪些領域和行業會被智能互聯網滲透和改造?
1.軍事領域。軍事領域已經被智能互聯網所改造。我們都知道新技術總是在軍事領域首先出現,也被軍事領域廣泛採用。互聯網就是從軍方的阿帕網產生,然後逐漸民用化,最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一個網路體系。智能互聯網也是首先在軍隊中開始出現,並且被軍隊採用,一點點向民間發展。
今天我們看世界軍事的發展,大規模的步兵作戰,早已經是很過時的理論,而且也很少再出現。在現代戰爭中起著重大作用的,就是一個龐大的網路體系。除了相互之間進行通信的網路體系,同時還用光纜、移動通信網路和通信衛星構成一個全覆蓋的網路,這個網路覆蓋了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這些網路不僅是提供通信支持,還進行偵察、執行遠程打擊、管理遠程設備。每天我們頭頂上都有數顆間諜衛星飛過。從伊拉克戰爭到最近的所有戰爭,我們看到軍人的身影越來越少,但是器材和設備越來越多,從大規模轟炸,變成了定向、精準的打擊。
除了龐大的網路體系在起作用,大數據的分析,每天都在進行著,收集數據,進行對比,進行分析,找到變化,提供有價值的情報。大量的計算機每天在擔負著這些工作,使打擊越來越精準,打擊越來越有沖擊性。
未來的戰爭將是一場智能的戰爭。一個遠離智能互聯網產業,靠人去拼的戰場,一定只會有屠殺。相信有一天單兵也會變得越來越智能化,甚至只有機器人作戰。所有這一切,都不是商業,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些技術的發展,將會是商業的基礎。
2.交通領域。智能交通體系正在開創新的人類出行模式。智能互聯網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我們已經在導航產品中看到了最初的端倪。幾年前,導航還是一個專門的產品,我們經常聽到對導航的抱怨,因為地圖品質不高,地圖沒有更新,我們經常被導到溝里了。導航產品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但是隨著4G網路的逐漸完善,地圖不再是封裝在汽車和手機里的地圖,它變成了一個可以實時更新的地圖,我們會發現,導航變得越來越精準。除了基本的導航功能,實時的交通路況,周邊商業等眾多的服務被加入其中。導航已經是一個功能強大、效率很高、用戶廣泛使用的產品。
從導航和打車應用,我們看到智能交通的第一步。那智能交通的未來是什麼?我相信是一個強大的無人駕駛、數字地圖構成的一個全新綜合管理體系。
首先,所有的汽車出行,必須要由中央控制系統進行控制。每一輛車到達目的地,應該走哪一條路,速度是多少,都需要通過大數據分析和規劃,由中央控制系統進行控制。這樣,就不會發生某條路已經有交通事故、已經出現擁堵還有車往裡擠的情況了。
其次,未來的車一定是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不僅要把人從駕駛狀態中解放出來,最為重要的是通過無人駕駛提升安全性。在中國每年死於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有10萬之多,一個主要原因是駕駛員隊伍存在很多問題,信息處理和反應能力較差,例如在前車出現事故的情況下,一輛車的駕駛員用眼睛接受光線的信息,再把這些信息輸送到大腦,通過大腦進行處理,發出剎車指令。這個指令用生物電通過大腦神經,傳達到腳部。這個傳輸的速度是很有問題的,經常是沒有反應過來,車已經撞上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讓車變得智能化。無人駕駛汽車上,必須有大量的感應設備,取得道路情況、天氣情況、道路質量等各方面數據,不但車需要接受中央控制中心的管理,同時車與車之間也是相通的,前面一輛車剎車,會把後面影響安全距離的所有的車都剎住。
最後,今天的地圖也要從模擬地圖改變成未來的數字地圖。今天的模擬地圖只是記錄了道路的情況,它是一個極為粗放的記錄,而沒有重新進行數字編碼,無法精確地記錄某一點,所以無法給用戶精準的指向。
數字地圖應該是通過一套科學的辦法,對陸地甚至海洋所有的地方進行精準的數字編碼。這樣我們才能很精準地區分車的來去,能分出車在哪條車道,這輛車應該到達什麼位置,而不是一個大概地方。
3.健康領域。智能健康管理讓人類的壽命更長。現代社會健康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大量的健康問題,不是到了生病才去解決。健康問題其實是需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什麼是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就是生理協調、環境清潔、飲食均衡、運動適度、睡眠充足、心理平衡。但我們發現,現代人很少能夠遵守這樣的生活習慣。很多人運動不夠,飲食非常不均衡,心理壓力大,睡眠非常差。
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要有一定的數據監測,大家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的情況,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
未來的智能健康系統,會包括佩戴在身上的智能穿戴產品。這些智能穿戴產品會是智能手機、智能手環、智能鑰匙扣、智能健康卡。通過這些智能設備採集人體和環境的各方面信息,通過藍牙等低功耗的通信網路將信息和手機同步。
未來在5G技術中,這些信息也可能通過低功耗的通信網路直接傳送到網路的雲端,在雲端的大數據分析系統根據多維度的人體健康模型進行分析,之後對用戶進行提示、提醒,幫助用戶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除此之外,專用的血壓、血糖、心電圖監測等設備,可以對人體的基本健康信息進行實時跟蹤,可以通過醫療大數據系統進行分析,及時發現用戶可能出現的病症,及時提醒用戶就醫或是休息,調整生活習慣。
而大量的數據被綜合性地集中在一個龐大復雜的資料庫中,進行全面的分析。通過這個體系幫助用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疾病,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也可以進行跟蹤、提示、提醒與矯正。
智能健康管理和智慧醫療最大的特色是,它不再僅僅是突發疾病時治病。手機和智能穿戴產品幫助做了實時信息的採集,同時大數據幫助了解更細致的身體變化情況。最後這一切轉化為服務與治療手段。
4.家居領域。智能家居不僅是讓生活更加方便。智能家居市場已經啟動,成為智能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家裡所有燈、所有插座都可以智能控制,這不僅是方便,同時也有安全和節能的作用。
眾多的廠商都在搶占智能網關這個市場。未來的家用路由器,不僅是一個外接互聯網的介面,可以通過光纜連接互聯網,同時這個路由器會成為一個家庭存儲中心,一個家庭智能產品的管理中心。
我們會有大量的數據,包括文檔、圖片和視頻等等,但是分散在電腦、Pad、手機、存儲卡、照相機、攝像機等多個產品中,常常一個設備出問題,或是換手機、換電腦,數據都丟掉了。如果存在雲端,目前上傳還不方便,而且空間也有限。而在自己的家中建立一個存儲系統是非常有價值的事。路由器就可以完成這個工作,在路由器中,集成了硬碟,集成了Wifi能力,可以通過管理功能,把所有產品的數據自動地傳到路由器上,形成了一個永遠的家庭存儲系統。(家中的硬碟很容易買一個較大的,而雲端其實都是有限的)
除了存儲之外,通過家庭網關對所有家居產品進行管理也是未來的一大方向。除了燈和插座,我們家中的空氣凈化器、抽油煙機、洗衣機、冰箱、窗簾、空調、門窗、馬桶都可以進行管理,通過這樣一個管理系統,讓這些家居用品更加安全、高效,符合我們生活的需要。
目前智能家居已經進入一個爆發點,相信未來三年會有大量同類產品出現,不斷提升用戶的感受與體驗。
5.電子商務領域。移動電子商務完全不同於電子商務。今天的電子商務和傳統的商業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只是把傳統的超市和貿易市場搬到網上,通過網路進行銷售,銷售模式與行為習慣和傳統的商業是沒有區別的。
未來智能感應和電子支付被引入到移動電子商務中。任何人在看到某個產品,比較喜歡、打算購買時,就可以用手機靠近這個產品,進行購買。這樣一種轉換,用戶不需要去逛商店,或是專門找網店,而是看到任何產品,只要想買,就可以馬上通過NFC等技術進行識別購買。(這種形態下,商店可能轉化為展示廳,而展示廳會在更多地方和更多情境下出現。)
這種情況完全可能改變整個電子商務的格局。一方面因為在產品中內置了識別晶元,這個產品基本無法做假,假貨可能會成為歷史;另一方面,因為不再需要網店,就意味著不再需要流通渠道,產品本身就是宣傳渠道,產品本身就是銷售渠道。每一個生產商本身就成為銷售商,生產商成為了移動電子商務的企業。這種情況可能對移動電子商務的平台商,對純粹的電子商務網店都是沖擊。未來的產業結構也會發生巨大變化。
除了上面所述,其實公共服務、移動支付和金融領域都會因為智能互聯網發生重大變化,效率和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運營商的機會與挑戰
智能互聯網發展的基礎是什麼?還是移動互聯,一個高速度、低功耗、低時延、萬物互聯、高安全性、泛在的網路是智能互聯網的基礎。而這些都需要電信運營商建立一個高可靠的網路體系。以保證所有業務的正常運行。和傳統的通信網不同,未來的智能互聯網的發展,對網路提出更多的新要求。
高速度。是在4G的基礎上,上網的速度可以提升100倍,達到每秒20Gbps。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真是需要這么快的速度嗎?這樣快的速度有用嗎?當然用今天的業務要求看5G,這種速度,真是有一點浪費,我們確實不需要這樣的速度。但是,我們還記得我們從每秒56Kbps的撥號向ADSL過渡時,我們會覺得我們需要10M甚至更高的帶寬嗎?那時我們認為,這么快的速度不是很必要。事實證明,不但是有必要,而且是很有必要。業務永遠是發展的,只要速度到了,就會有隨之配合的業務出現,我們永遠不要覺得速度是不必要的。
而且速度的提高,其實不僅是用戶感受,速度變得更快,從技術和產業領域更是非常有價值,這樣的高的速度,意味了一方面頻譜利用率大大提升,以前20M的頻譜現在可能利用大大提升,傳輸能力更強。同時速度做到20Gbps,這意味了,我們技術可以把一些以前認為不可能有商用價值的頻譜利用起來,用作移動通信,它的價值如同把塔克拉瑪乾的地也開發出來蓋房子一樣。將一些不可能商的資源,變成有價值的東西。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名言:有線的資源是無限的,無線的資源是有限的。就是說的頻譜資源不足。其實不是頻譜資源不足,頻譜是大量的,只是我們人類可以商用的資源太少。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可以商用的資源在2GHz以下,更高頻段的頻譜很難使用。但是通信技術的發展,就是把這些資源一點點利用起來。3G才開始發展時,曾經有南郵的教授基於落後的理論,認為3G發展不起來,因為頻譜太差。事實上今天4G使用的頻譜已經到了3.5GHz,5G一定會把更多的頻譜資源利用起來,這意味了人類對於移動通信資源開發能力大大提升。
有必要的一提的,速度的提升,一定會伴隨了流量費的急劇下降。有一天,我們1G流量1毛錢,甚至1分錢也不是不可能。
低時延。這也許是普通用戶很少關心的一個角度。對於用戶的命令,基站用最高的速度反應。今天一個用戶手機聯上網,略等可能並不是什麼痛苦的事,大家都接受這種感受,幾毫秒、幾十毫秒可能並不重要。5G要做的就是讓這個時延做到盡可能小,基站用最快的速度處理用戶的命令,最及時地做出反應。這個問題在用電腦上網時,用戶根本不關注,等個幾秒不算什麼,用手機上網,用戶也沒有太當回事,就是打電話,總要有接通的過程,等待是通信一個正常的行為習慣。但是,對於5G以後智能服務,要求就完全不同。用它來支持導航,一個路口,反應慢了,用戶可能就過了路口,掉頭,需要很長時間了。尤其是智能交通體系,所有的車都通過中央控制中心進行管理。一秒鍾的時延可以會導致一連串的車相撞。因此,低時延是5G必須解決的問題。
低功耗。今年我們大量的智能穿戴產品,基本的思路是通過一個手機相連,再由手機和基站進行通信,把數據發到網上。這些產品基本不可能和基站相聯。因為今天的基站解決的主要是語音通信,即使是數據也是把速度做得越來越快,功耗高是自然。但是未來的可穿戴產品是不可能有大電池,在供電技術沒有根本突破的情況下,這些產品要與基站通信,需要建立起新的通道,這些通道不提供高速度,但是可以在低速率的情況下,提供低功耗的數據通信。這就可以讓很多數據量要求不高,但是對功耗要求很高的產品提供服務。
萬物互聯。以語音為核心的時代,移動通信支持的鏈接數是非常有限的,現在中國基站不過支持了12億左右個終端,也就是每個人有一個或是兩個終端,5G時代,每個人有可能擁有5個甚至10個終端,每個基站鏈進去的設備會增加5倍甚至10倍。大量的可穿戴產品會接入網路中。這意味了未來的設備認證、管理、計費、都會發生巨大變化。5G時代,上網的概念會徹底被忘記,聯網才是常態,而大量的可穿戴產品,永遠會聯上網路中,提供各種有價值的數據。成為智能互聯網的基礎。
電信業會因為智能互聯網發生較大的變化,甚至是局變。一直到今天,電信運營商的主要業務都是較為單一,傳統的語音時代,電信業務網路和業務是統一的,業務和網路被整合在一起,到了3G時代,流量導致了網路和業務的分離,電信運營商一直擔心的是自己變成管道,這十幾年,電信商一直在掙扎,想擺脫管道的地位。經過這些年的掙扎,全世界運營商努力結果證明了一件事,運營商基本上是做不好業務,除了語音之外,目前為止,電信運營商沒有一件業務是取得了較大成功。
智能互聯網時代,電信網路會形成三層,傳輸層、管理層、業務層。在最早的電信體系中,這三層是融合在一起。一通電話就包括傳輸、管理和業務,這三者融合在一起。到了3G時代,傳輸層和業務層開始分離,電信運營商主要提供流量,成為管道,而業務雖然電信運營商也做過較大的嘗試,但是絕大部分不夠成功,業務還是大量互聯網公司在參與。到了5G時代,除了傳輸的管道層和業務層,管理層將會變得更加重要,而整合體系都會發生質的變化。在傳統的電信中,管理的無非是用戶,或是某個終端,基本就是鑒權、計費。5G不僅是用戶的管理、終端的管理,同一用戶會使用大量的終端,對於不同的終端會採用不同的計費模式,管理會變得復雜,計費也會更加復雜。而管理層和計費層的能力又是和業務層緊密相聯。這個過程中,電信運營商是還以傳輸為核心,或是在傳輸的基礎上,通過管理來影響業務層,形成和業務層更緊密的聯系與合作。這在很大程度上會促使電信運營商的分化。守住傳輸,競爭能力較弱,除了做到傳輸,在管理層上找到自己位置和突破。
我相信,未來的5年,電信行業會較為穩定,但是2020年之後,隨著5G的發展,電信運營商會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調整的快慢不同,選擇方向不同,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有的會在發展中獲得大機會,有的會面臨了衰落。而每一次這種變化,那些曾經較弱,但是富有開創精神的企業,會在變化中爆發與突破。而曾經強大的企業也可能逐漸衰落。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智能互聯網時代 萬物互聯齊頭並進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⑷ 移動互聯網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東西
移動互聯網,就是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體。是指互聯網的技術、平台、商業模式和應用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並實踐的活動的總稱。4G時代的開啟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的凸顯必將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注入巨大的能量,2014年移動互聯網產業必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飛躍。在我國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PC互聯網已日趨飽和,移動互聯網卻呈現井噴式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超過5億,佔比達81%。伴隨著移動終端價格的下降及wifi的廣泛鋪設,移動網民呈現爆發趨勢。移動互聯網(MobileInternet, 簡稱MI)是一種通過智能移動終端,採用移動無線通信方式獲取業務和服務的新興業務,包含終端、軟體和應用三個層面。終端層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MID等;軟體包括操作系統、中間件、資料庫和安全軟體等。應用層包括休閑娛樂類、工具媒體類、商務財經類等不同應用與服務。
隨著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未來,LTE(長期演進,4G通信技術標准之一)和NFC(近場通信,移動支付的支撐技術)等網路傳輸層關鍵技術也將被納入移動互聯網的范疇之內。隨著寬頻無線接入技術和移動終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迫切希望能夠隨時隨地乃至在移動過程中都能方便地從互聯網獲取信息和服務,移動互聯網應運而生並迅猛發展。然而,移動互聯網在移動終端、接入網路、應用服務、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還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其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的研究,對於國家信息產業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計算機學報》刊登的「移動互聯網:終端、網路與服務」一文,從移動終端、接入網路、應用服務及安全與隱私保護4個方面對移動互聯網的研究進展進行闡述與分析,並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