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沉迷網路游戲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中小學生沉迷網路,儼然已經成為影響學生考試成績以及身心健康發育的最大因素,甚至比早戀危害還要大。經過眾多家長的摸索實踐得出的結果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用魔法打敗魔法」是很多85後家長的共同想法,傳統的說教和棍棒教育效果並不理想,反而會給學生造成心理陰影或引發逆反心理。相比之下,對症下葯的方向教育,要是能運用得當反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武漢一位三年級小學生沉迷於網路游戲,已經嚴重到影響學習的程度。該男生不僅放學後玩,就連在學校上課的時候,腦子里都是游戲。班主任找他幾次談話教育都無濟於事,即使家長不讓他玩游戲也沒用,學生心思不在學習上,在腦子里復盤游戲,同樣對學習無益。
家長經過深思熟慮,跟老師溝通後決定,讓8歲的兒子休學一周,專心在家裡打游戲。或許通過這種飽和式反向教育,會讓學生一次玩個夠,以後就不會再沉迷游戲了。
很多網友乍一聽會覺得不可思議,休學必然會導致落下學習進度,長時間玩游戲損傷學生的視力。萬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適得其反,家長後悔都來不及了。實際上該家長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策略。
即使休學也會早早就叫他起床,每天玩游戲時間要達到16個小時,也就是除了8小時睡眠以外,可以都用來玩游戲。一日三餐家長也不會特意幫他准備,家裡食材齊備,他想吃就要自己去做。打完游戲後還要復盤,家長要讓學生感受到,職業打游戲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第一天學生表現得很興奮,平時的賴床和磨蹭現象都不治而愈。從早到晚沉浸在游戲世界,餓了就去吃涼飯,晚上只睡3、4個小時。家長沒有想像中焦慮,內心反而很平靜。
家長在網上分享這套教育方式後,很多網友獻計獻策,還呼籲專業選手陪練,降維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把他嚇回學校里去。
類似的反向教育案例有很多,有些學生酷愛看電視或刷手機視頻,家長就讓學生一直看,學生睡著了也要叫醒繼續看,直到學生表示再也不想看了為止。或許能從某種程度上起到脫敏的作用,以後不會再有那麼大的「癮」。
據悉目前該學生已經玩了3天游戲,被大神虐崩潰4次。家長擔心學生堅持不到一周,還鼓勵他,說專業選手是輕易不會培養新人的,是看他有潛力才出手相助的,希望他能再接再厲。
每次游戲輸了,學生還要總結復盤,家長會認真批改。短期來看,初見成效,至於未來會如何還要交給時間去印證。
其他家長看完直呼應該推廣,這種現象尤為普遍,中小學生多少都有點依賴網路。最好能納入學校教育范疇,讓那些沉迷游戲的學生都去參加游戲集訓,或許當愛好變成職業的時候,學生的幻想破滅,反而就戒了網癮。
很多職業聯賽選手培養的過程中也是如此,淘汰的過程,也是戒網的過程。留下的學生可能頗具天分,還能推動該項事業的進步,也算是因材施教。
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天性,若能得以正向引導,會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幫助。相反,若是學生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就會逐漸放大,尤其是處於叛逆期的學生,家長越不讓做的事,他們越來勁。
普通的說教或強制措施,只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棍棒教育也是治標不治本,學生的內心還會對網路游戲充滿渴望。即使當下得不到滿足,等到上大學後,脫離家長的管教,回加倍玩回來,這也是很多學生上了大學以後就不務正業的原因。
適當的反向教育,會讓學生體驗到撞南牆的感受。隔岸觀火不如身臨其境,飽和教育就是要打破學生的一切幻想,認識到事物的本質,若還心存喜愛,那可能正是天賦所在。要是只是一時興起,絕對會產生逆反心理,以後再也不想玩游戲了。
家長和學生的溝通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否定他們的想法,懂得換位思考。只不過家長在進行反向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有完善的計劃,對學生給予正向引導,以免事與願違。
⑵ 如何看待現在的中小學生沉迷手機游戲
每個家庭都會有多餘的手機,讓孩子拿著看視頻或者玩游戲,也有不少家長會給孩子買手機,讓孩子上學的時候帶手機。孩子使用手機本身不是壞事,但是如果孩子自製力差,不能控制玩手機的時間,過度沉迷於游戲、視頻等,那麼負面影響就太大了!
清華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專家指出,美國有一項研究讓人「觸目驚心」,在100個孩子當中,有一半是平時接觸不到手機的,另一半是對手機沉迷的,對這些孩子跟蹤調查十年後發現,沉迷手機的那些孩子只有兩個人考上了大學,不玩手機的孩子只有三個沒考上大學!
這個數據給很多中國家長敲響了警鍾,當你還在縱容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是不是忽略了手機給孩子帶來的負面負面影響?在中小學生當中,現在很少有不接觸手機的,很多家長覺得讓孩子放鬆一下沒問題,但是下面這些沉迷手機的後果你考慮到了嗎?
過度沉迷手機對中小學生的負面影響:
1.智能手機影響兒童心理
智能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煉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影響生長發育。
2.手機讓孩子患上抑鬱症
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裡的人,患上抑鬱症的幾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往往都不喜歡和其他人交流,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的孩子。
3.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的電磁波輻射,對健康狀況和認知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4.手機耽誤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松愉悅,對知識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職責後更需要在手機里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整天沉迷手機世界裡,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下滑。
知道了孩子沉迷手機的後果之後,相信很多家長都有些擔憂,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直接制止孩子玩手機,把手機沒收,孩子肯定會反抗,如果繼續縱容,又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長。恩諾教育一級心理專家林老師認為,家長應該做到合理引導和干預,可以讓孩子適當使用手機,但是一定要合理使用,防止沉迷手機。
家長們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引導和干預呢?恩諾教育以及心理專家林老師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給出了不同的建議,希望家裡有中小學生的家長,都認真看看,幫孩子養成合理使用手機的好習慣,不要沉迷手機。
家長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對孩子玩手機進行干預和引導:
1-3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主要原因有二:
1.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2.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游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確的做法:
1.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游戲,以防孩子因游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認知。
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凈,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游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游戲,極易上癮。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游戲。
正確的做法:
1.父母家人去娛樂化,即刪除游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2.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
3.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的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懟的爸媽都無語。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強壓;二是用親子關系威脅。這兩種方法,弊大於利。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系,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
正確做法:
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作為責罰手段。
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游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游戲」。
3.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游戲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
12-18歲:適當干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
正確做法:
1.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父母可試探詢問並委婉教育,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識等。
2.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如是否可以帶去學校玩、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3.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⑶ 長時間玩電腦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小學生沉迷網路游戲的原因有哪些
12歲時,長時間玩電腦也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一些暴力游戲也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並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很多孩子沉迷於網路游戲是因為他們無所事事,他們玩游戲是因為他們消磨時間。如果父母幫助孩子找到一些其他的愛好,戒掉網癮未必是不可能的。比如,讓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這樣孩子就可以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讀書上。讀書不僅能讓孩子在知識上成長,還能成功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2、多和孩子交流。當孩子沉迷於網路時,家長應與孩子進行溝通,讓他們了解網路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確應用網路。如果孩子用網路學習,也能學到很多東西,如果用網路玩游戲,會讓自己陷入網癮的世界,甚至耽誤學業。
3、父母平時多陪陪孩子。通過這些年的教育經歷,我發現很多沉迷於網路的孩子大多是很少或沒有陪伴的父母。有些孩子自我陶醉是因為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但由於自身對網路誘惑的免疫力低下,所以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因此,父母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既能享受天堂的快樂,又能有效控制孩子上網的時間。
⑷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在手機的世界裡,家長該如何管教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對智能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因為手機的功能太多了,可以看視頻、聽歌、玩游戲等等,大部分成年人一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比較多是的, 可以說,機器是分不開的。 而未成年人更容易因為心理發育而沉迷於手機。 很多家長都很擔心,不知道怎麼解決。
4. 家長要以身作則。
有的家長回家後經常玩手機,這會影響孩子對手機的依賴。 家長首先要擺脫手機成癮的症狀,少玩手機,多和家人交流。 如果父母有工作,他們也應該告訴孩子他們在工作,而不是在玩手機。
5、多重正面引導。
通過適當的形式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和教育,是改變孩子玩手機習慣的重要途徑。 眾所周知,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 對學習和生活都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讓孩子放鬆學習,養成不良習慣。 因此,家長應引導和教育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讓孩子只將手機用作搜索信息和交流的工具,而不是游戲機。
6.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困難。
許多孩子因為學習困難而無法獲得成就感,所以他們在網路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建議家長監督孩子的課後學習,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問題,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
⑸ 孩子厭學沉迷手機網路游戲怎麼辦
孩子厭學沉迷手機網路游戲一定要多和她溝通交流,不要打擊刺激她,要帶她出去走走,散散心,多做一些有氧運動,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分散他的注意力,一定要說服教育,不要打罵孩子。
⑹ 孩子玩手機上癮、沉迷網路,不能瞎緊張,要把它變成工具而非玩具
導讀:
現在的父母提起手機往往是深惡痛絕,似乎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沉迷手機和網路,所以家長都視手機為洪水猛獸,甚至疾呼國家為什麼不出台政策,禁止網路 游戲 。
據2020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
而在網民的職業結構中, 學生佔比最多,高達23.7% 。
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互聯網的趨勢已經銳不可擋,在當今這樣一個 社會 , 想要讓孩子不接觸手機和網路是不現實的 ,畢竟 社會 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在這個 科技 日新月異的 社會 里,我們對手機的依賴越來越緊密。
以前大家出門需要帶三大樣:錢包、手機和鑰匙,可是現在已經不需要帶錢包了,這就是網路帶來的便捷。
這些年,我們頻頻從新聞中,看到各種網癮少年的新聞:
大量的青少年深受其害,一則則新聞看起來觸目驚心,對此,家長往往感到有心無力。
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現在手機和網路上癮的僅僅是兒童和青少年嗎?
其實,成年人也一樣,甚至是 老年人都加入了發抖音、入社群、甚至網路K歌的大軍,幾乎是人人「機不離手」 。有人開玩笑說,現在小偷都失業了,因為大家出門也不帶錢,手機又拿在手裡,小偷只能乾瞪眼。
全民皆手機的時代,單獨談論少年兒童,是因為 網路成癮對未成年人的傷害更大,影響也更深遠 。
一、論傷害眼睛首當其沖
現在孩子近視的年齡越來越小,青少年兒童的近視比例越來越高。成年人看久了電子屏幕都會出現 眼乾、發澀以及視疲勞 ,何況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
如果日常家庭里,家長手機不離手,孩子一哭鬧就用電子產品去哄,省時省力,孩子怎麼能不對手機上癮呢?
眼科醫生指出: 孩子看電子屏幕時間過長,眨眼次數減少,會讓淚液過快地蒸發,從而導致眼睛干澀,角膜上皮也會有損傷。
二、影響大腦發育
美國有研究人員曾經做過研究,得出結論,學齡前兒童看電子產品,真的能影響大腦發育。
他們通過對實驗中的兒童進行腦部掃描,觀察到, 孩子看屏幕的時間超過1個小時,時間越久,白質神經纖維發育水平就越差。而白質神經纖維對孩子的語言、認知水平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
美國還做過一項研究,發現 10歲左右的兒童,如果每天看屏幕時間超過7小時,大腦皮層會有變薄的跡象,在語言和推理上的能力也會降低 。
雖然沒有明確的研究來證明,大腦構造的變化到底會造成何種影響,但是長時間沉迷電子產品的確會引起腦部發育異常。
三、影響智力
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從出生開始就有1000億個大腦神經元 ,人之所以會思考,是因為大腦神經元在發揮作用 。
美國《大西洋月刊》曾在2013年12月報道, 閱讀可以保護神經元,激活大腦不同部位的功能 ,比如當讀到「太陽」時,可以調動抽象思維,在頭腦中形成太陽的形象;而讀到「山楂」,味覺則會發揮作用,都是積極的影響。
而孩子看手機,裡面都是簡單的圖像, 大腦不需要思考就能獲得信息 ,長期面對屏幕,就會導致思考能力下降、現實中注意力分散等問題,從而影響智力。
雖然沉迷手機很可怕,但是不可能杜絕孩子接觸手機,否則就是「因噎廢食」了。畢竟通過網路,獲取知識會更加方便,而線上教育也發展的如火如荼,所以, 應該把手機當作一個工具去看待,如何利用好這個工具,就需要家長的智慧引導了 。
1、制定合理的規則。 比如規定每天看手機的時間,如果某些任務完成得好,適當延長時間作為獎勵等等。
2、做好網路安全和所看內容的把控。 引導孩子觀看積極的內容,比如一些寓教於樂的節目,邊玩邊學,不僅愉悅身心,還能增長知識。
3、多陪伴孩子。 沉迷網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和現實世界的連接,如果孩子能夠在現實世界中找到更有趣的事情,他們就不會在虛擬世界中找 情感 寄託了。
4、父母以身作則,放下手機。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想要教育好孩子,先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⑺ 孩子沉迷於手機的原因 孩子沉迷於手機的是什麼原因的呢
1、孩子缺乏自製力。有的孩子年紀比較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觀念以及強大的自製力。他在玩手機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短暫的快樂。但是網上有句話說得好:「一時沉迷一時爽,一直沉迷一直爽」。有的孩子為了使這種短暫的快樂得以持續,於是便將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到了手機上,利用這種空虛且虛無縹緲的快樂滿足自己。即使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但是因為缺乏自製力,孩子還是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2、缺少父母的監督與約束。孩子沉迷手機的現象發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缺少父母的監督與約束。有的家庭當中父母都是雙職工,平時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很少會去關注孩子的成長,更不要提監督和約束孩子的行為。在父母這種放養式的教育模式之下,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就比如受到手機中各個軟體的誘惑而沉迷其中。
3、孩子在網路上尋求心靈的歸屬。孩子迷戀手機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因為自己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在虛擬的網路上,孩子能夠在這些樹洞中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還有可能遇到知心的好友,傾聽自己的煩惱。這種心理需求也會導致孩子沉迷手機,尋求心靈上的歸屬。
4、手機中的各種軟體有「上癮機制」。在如今的各大軟體供應商中,不少商家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專門去研究了一套上癮模型。這種上癮機制會讓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對軟體產生依賴性,還會不斷的刺激用戶的神經,讓他們感覺到愉悅和滿足。在自製力不強的人面前,面對這樣強大的上癮模型,有誰能夠不沉淪其中呢。
5、父母也沉迷於手機,不關注孩子。孩子迷戀手機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父母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這些父母一回到家裡就躺在沙發上開始玩手機,不關注孩子的成長,不關注孩子的學習。在這種影響之下,孩子也養成了沉迷手機的壞習慣。
⑻ 如何引導孩子從沉迷網路中走出來
1、做好統籌規劃。在賦予子女手機使用的權利時與子女約定手機使用時限等具體事項,約定臨時使用手機的事由和合理流程。
2、做好興趣拓展。在子女使用手機時間較長時,利用戶外運動、家務勞動、社交活動等分散其注意力,堅定地對過度使用手機的行為說「不」。
3、做好親子溝通。家長要學會講故事,聯系身邊事例幫助子女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4、做好正面榜樣。所有家庭成員都要遵守手機使用的管理規定,家長帶頭遵守規定,主動用閱讀、運動等正能量活動充實自己的生活。
⑼ 孩子沉迷網路游戲如何解決 沉迷網路游戲怎麼辦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玩積木、打球、跳舞、看電影、逛商場等。帶孩子發現了更多有趣的事情,這樣不但能鍛煉孩子的興趣特長,也能讓孩子逐漸擺脫對手機、游戲的依賴,不至於網路成癮。
2、父母要花時間陪伴孩子。孩子有時候會沉迷網路,其實是因為父母總是忙於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這樣孩子就會覺得比較孤單,只能夠依靠網路、手機來尋求安全感。所以父母要花多點時間來陪伴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作業,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相信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之下,對手機的依賴就會慢慢變少,時間久了,自然也就會放下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