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上年底了。本人急求一通信企業年終工作總結(移動線路維護這塊)。希望各「磚家」多提寶貴建議。求範文
我中心根據《移動光纜傳輸維護規程》等規范性文件的要求,按照移動公司對線路的考核標准及要求,以「嚴格管理,精心維護,搶修及時」為工作方針,認真對光纜線路進行維護。
一、加強日常維護管理。
1、做好日常維護工作,嚴格執行維護規范和維修作業計劃,加強線路巡迴護線宣傳,對架空光纜距路面高度不夠、路旁電桿防撞、穿越樹林光纜的防鼠咬等安全問題及時整改,排除線路上的重大外力隱患。05年共向施工地派駐「三盯」人員248人次,排除障礙隱患點55處,整理線路698公里,清洗人孔管道37公里,修理管道3處,更換人手孔蓋板4塊;備用纖測試總芯數1972芯;更換(新立)電桿46根;進行移動搶修16次,其中因松鼠咬斷纖5次,被車刮斷6次,被槍擊斷纖1次,森林火災1次,因外力施工斷纖1次,自然斷纖2次,全年搶修超時4次;巡線員徒步巡迴180天;特殊巡迴24天;線路維護質量檢查83天;護線宣傳平均每人72天,對沿線378個村莊張貼了宣傳標語,與沿線349名村支書及村長的建立了聯系。
2、根據移動公司的維護要求,完成c3、c4網的線路整治工作848公里,其中套塑料支管8公里左右,新增拉線50多條,並完成了補套拉線警示管、補做電力保護板、跨路警示牌、電桿扶正等工作,並通過了驗收,為移動公司爭創精品網路奠定了扎實基礎。
3、每月定期召開全市巡線員會議,聽取線路維護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並針對巡線員提出的線路維護工作中的建議和意見,進行維護質量分析,及時改進不足之處,不斷提高線路維護質量。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監督、檢查和考核制度。
通信技術中心按照移動公司線路維護要求及公司內部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了《維護中心主任工作職責》、《代維管理員工作職責》、《資料管理員工作職責》、《維護站長工作職責》、《巡線員工作職責》等,建立考核制度。分別對巡線員、接續搶修員、資料員和管理員進行月度考核。遷改、搶修、割接工作等按移動公司管理流程要求執行,制定規范手冊。巡線員招聘實行崗前培訓、考核、年度培訓考核。
移動維護辦公室及倉庫已經建立,制度、圖表也已上牆,並將詳細的線路資料做成電子文檔,並配合移動公司完成了已有線路資源管理系統錄入工作。
同時,通信技術中心進一步加大對員工個人的考核力度,科學評價員工的工作實績,形成科學的考核機制。定期深入施工維護現場進行全面的監督檢查,並實行現場落實、現場考核,根據不同的考核結果,實行有差別培養,形成科學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
三、狠抓技術維護,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1、為了增強搶修人員的業務水平,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我們對巡線員、修理員、搶修技術人員進行了集中培訓和崗位自學,並進行崗位考核;
2、保證搶修車輛、工具、儀表的正常運轉和器材的充足可靠,在市本級我們始終保持有兩套完整好用的儀表、工具專用於移動線路維護;
3、針對由於缺乏經驗而導致搶修容易超時這一情況,通信技術中心制定了相應的割接、搶修流程,很好地規范了操作流程,提高了搶修質量和效率,使我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
四、初步建立了「預防為主,主動維護」的運行維護體系
「預防為主,主動維護」的運行維護體系主要包括組織結構建設、基礎工作、質量督察制、預警機制、外力影響動態管理系統、應急搶修、重要通信保障、技術支撐、考核體系等內容
。雖然在預警機制、技術支撐、考核體系等方面還不夠健全和完善,但體系建設已初具規模,發揮了有效的作用。在日常維護中,碰到最多的也是最當心是建房、修路對我們線路造成的安全隱患。
個別施工單位對我們的線路安全並不是很重視,甚至出現野蠻施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制定了一套防障台帳體系,內容包括有《防障協議書》、《違章通知書》、《工作聯系單》、《『三盯』人員檢查表》、《防障檢查表》等,當發現有礙光纜安全的外力影響時,巡線員應積極主動地與有關單位和個人取得聯系,並填寫《工作聯系單》,請對方簽字後,一式三份,交對方一份,報通信技術中心一份,自己留一份;若外力影響比較嚴重,問題較難處理時,則會同通信技術中心和對方簽訂《防障協議書》;如果情況比較緊急,巡線員可請示通信技術中心同意後採取應急防障措施,包括向當地公安部門匯報求援,制止對方施工,或派人實行二十四小時現場看護等手段。同時立即布置護線環境,包括增設標石、宣傳牌,使光纜路由明顯化;如果施工單位在沒有對光纜採取技術保護措施前,要在直埋光纜上取(填)土等作業,則可對光纜左右各三米范圍內採取全封閉保護(建築用的毛竹腳手片進行封閉),同時設立宣傳牌,並現場看護。嚴格執行看護合同,遵守看護紀律,做到防障現場不離人。
通過實施防障台帳體系,我們可以有效控制施工對我們光纜線路造成的安全隱患,占據了主動權。
五、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通信技術中心及時落實安全生產措施,把安全生產當作日常要事來抓,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方針,健全監督、檢查、考核體系。定期組織人員進行的安全生產檢查,整治薄弱環節,及時消除隱患。同時,為進一步提高巡線員的安全防範意識,通信技術中心全年組織了4次安全教育培訓,進行安全知識教育。
為保障線路維護工作的順利進行,通信技術中心積極採取措施,以人為本,確保安全生產。一方面,在每年的寒暑季節,公司制定相應的措施,做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工作;另一方面,公司領導重視,冬季配備好齊全的防寒衣物,做好冬季安全的基礎工作,夏季配備必要的防暑物品,並對一線員工進行高溫慰問。
六、經過通信技術中心全體員工共同努力,2008年,在移動光纜維護工作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⑵ 汛期通信的保障
汛期通信要做好三防工作1、預防樓頂基站的避雷安全,注意設備接地,避雷器的安裝
2、預防漏雨,檢查機房安全注意漏雨機房的設備安全3、預防地下室機房進水 設備必須安裝增高架
希望可以幫到你 望採納。
⑶ 中國移動的通信保障車是做什麼的
不是正式工,通信保障車是在哪個已有網路信號區出現故障時為了更好的維護和加強信號用的。
⑷ 中國移動通信應急通信保障一般會靠些什麼
常見的有中國移動應急通信保障車。主要是提供多些載頻板,擴大容量,增加用戶數。另外,移動人員會根據緊急情況提供相應的應急方案:比如調整附近天線對擁塞區域進行覆蓋,調整天線角度等等。
⑸ 5G作為最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在疫情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5G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也是即4G、3G和2G系統之後的延伸。5G技術的應用促進了產業的發展,並提高網路的傳輸速度。如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戰疫情促發展,5G網路、大數據作用明顯。疫情發生以來,在疫情防控、資源調配、復工復產等方面,5G網路、大數據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
醫療醫護5G應用場景
5G遠程醫療場景:
這場疫情從最初的「未見明顯人傳人」,到「人傳人」快速蔓延,有醫護人員在此過程中感染。當採取隔離措施時,更多疑似病症患者湧向醫院,又造成二次傳播或者是非真正的感染者被感染。這種重大傳染疫情情況下,最有效的方案就是盡量減少各種場景的人群聚集,果斷採取自我隔離、社區隔離、區域隔離的方式,然後採用5G遠程醫療手段進行初步篩查,安排高度疑似病患有序就醫或者專車上門隔離運送。而更現實有效的是先把5G遠程問診、遠程檢測、流動救護應用好。基於家庭級別的5G遠程醫療,需要5G傳輸設備+5G遠程問診設備(大屏+醫療感測器等),或者是內置了5G通信模組的遠程問診設備,這類場景與日常遠程醫保場景可以復用。
生活娛樂5G應用場景
這場疫情驗證了5G熱門級應用場景將主要出現在泛遊戲、泛視頻、泛XR(VR、AR和MR的統稱)和雲化類應用場景,這幾類場景既有區隔又是相互融合的,比如泛遊戲中有一類雲游戲,泛視頻離不開雲和XR。
遠程辦公和教育5G應用場景
5G遠程辦公場景:
現在遠程辦公的工具很多,包括電話、郵件、OA和微信等,但是今年突然火了的就是「高清視頻會議」。「高清視頻會議」不但在抗擊疫情協同工作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遠程辦公中也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時期,可能通過電話會議或者微信群視頻聊天就可以解決的場景,現在都需要專業級的高清視頻會議,因為要共享文件和圖片,要多方討論。在抗擊疫情的工作場景中,很多視頻會議要求隨時召開,參會人員分布在隔離區內和隔離區外,有些是在政府辦公區,有些是在臨時搭建的醫院,這個時候5G的大帶寬和快速部署又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5G遠程教育場景:
遠程教育由來已久,從最早的電視單向遠程教育到現在的寬頻雙向互動遠程教育。抗擊疫情要求大中院校、小學初中高中全面推遲開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甚至推遲返校到五月一日,教育部已經全面啟動雲課堂遠程教育計劃。雖然遠程教育不依賴於5G,但是有了5G能讓遠程教育出現「質」的飛躍,雖然大多數學生家中可能有光纖寬頻,但是沒有光纖寬頻覆蓋的地方,5G無線覆蓋就派上了用場。
以上列舉的只是部分典型場景,5G能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的更多場景還等著我們去發現、去創造、去實現。
「互聯網+」暖風勁吹,發展5G網路、大數據正當其時。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但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比如,疫情發生以來,生鮮電商的日訂單量就大幅增長,網上購物、網上訂餐、網上娛樂等新業態十分活躍。化「疫」為機,5G網路、大數據正在加速融入千行百業。
⑹ 文山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富寧縣是雲南省12個國家級一類防洪縣之一,「防大洪,搶大險,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任務艱巨。舉行此次演練旨在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洪防災方針,檢驗各防災減災指揮部成員單位在富寧縣城遇到暴雨引發洪水並發突發性滑坡地質災害時對防洪搶險調度、險情搶護、群眾轉移、安置維穩工作協調和執行能力,克服麻痹和僥幸心理,進一步建立統一、快速、協調、高效的防洪搶險和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機制機制,確保富寧縣城安全度汛,提高應對災害和搶險救災能力。為此,在2011年5月12日「防災減災日」文山防災減災演練在富寧縣舉行。此次演練,省、州及8縣(市)組織了觀摩團進行全程觀摩。文山人民政府副州長親臨現場,並宣布演習開始。現將綜合演練中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的意義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甚至不可預見性。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基本要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會職責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一項歷史使命。近年來,特別是「5·12」地震之後,各級黨委人民政府以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民生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加註重提升國土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質災害臨災狀態下責任部門搶險救災應急反應能力,更加關心縣、鄉(鎮)、村、組四級群測群防體系的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富寧縣是文山州地質災害重災區之一,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17處,對住戶存在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54處,共威脅到745戶2884人,其中2011年度重要監測隱患點29個。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主汛期,開展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富寧縣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隱患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富寧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通過防災減災演練,進一步提高富寧縣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進一步完善各部門的公共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演練背景
新華鎮仁和村小組滑坡位於該村左側,該滑坡形成於2006年6月,在村子左側可見明顯拉張裂縫組,且裂縫已基本貫通,裂縫總體走向210°,長約320米,寬10~50毫米;2010年9月以來,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導致裂縫擴展明顯加劇,目前該項滑坡處於加速變形過程中,有整體失穩的可能性,直接威脅著滑坡體上仁和村小組和滑坡體下方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共計287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該山體滑坡隱患點編制有「防災方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五、演練時間
2011年5月12日9:00~11:30。
六、預警演練准備
(一)預演
時間:2011年5月11日15:00。
(二)演練指揮部組成人員及各工作組職責
1.防災減災演練總指揮:王毅(縣委書記、縣長);指揮長:崔同富(縣委副書記)
主要職責:
(1)審查批准防災減災演練方案;
(2)發布防災減災演練命令;
(3)主持一級預警會商;
(4)簽發一級預警通知。
2.演練常務副指揮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
主要職責:
(1)負責演練全面工作;
(2)主持二級預警會商;
(3)簽發二級預警通知。
3.演練副指揮長及其職責
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負責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點。
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負責搶險救災物資供應,做好受災群眾善後安置等工作。
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負責搶險救災各項工作的綜合協調,督促檢查救災工作。
李艷紅(副縣長):負責受災群眾及搶險隊伍的醫療救治及衛生防疫。
張泉龍(副縣長):負責預警系統電力、通訊搶修維護,保障電力供應、通訊暢通。
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負責社會治安、交通管制及現場應急搶險等工作。
陳宗友(某部隊領導):負責駐富部隊搶險隊伍的調集指揮。
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負責組織民兵應急分隊投入搶險救災。
李思學(縣公安邊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邊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現場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穆雪鋒(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消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一線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負責演練具體工作;報告地質災害情況;協調州局及上級有關部門。
4.9個應急工作組及其演練職責
(1)綜合協調聯絡組(車輛3輛,15人)
組長: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
副組長:蒙俊生(縣政府辦主任);
成員:毛啟光(縣委辦副主任、縣委農辦主任);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黃晶(縣委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王炳旭(縣委辦信息股股長);
彭華勇(縣政府辦綜合股股長);
黃仕剛(縣政府辦綜合股副股長);
陸仕標(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張永周(縣民政局救災股股長);
李金毅(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
李連紅(縣農業局辦公室主任);
攝像記者:韋榮;
照相人員:王炳旭;
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協調和督查各組演練;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群眾轉移組(50人)
受災群眾安置點設置在:縣第一中學操場。
組長: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杜卓春(新華鎮人民政府鎮長);
梁富(縣公安局副局長);
曾正廷(縣人武部副部長);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鄧發東(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局長);
成員:各部門人員;
攝像記者:李芳晶;
照相人員:新華鎮一名幹部;
聯絡員:韋登格。
職責:組織被圍困人員轉移到指定安置點,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應急搶險組(消防車輛2輛,電力搶修車1輛,裝載機4台,人員150餘人)
組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副組長: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通、水務、教育局,邊防一團,縣人武部,縣公安消防大隊,縣公安邊防大隊,新華鎮,電力公司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迅速組織各專業應急小組趕赴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搶救遇險人員;保障電力供應;掌握災情並報告指揮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災險情調查監測組(車輛2輛,人員1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由縣國土局、縣氣象局、縣安監局和新華鎮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夏振東。
任務: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5)交通治安秩序維護組(車輛5輛,人員4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張恃海(縣公安局副局長、交警大隊大隊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警大隊、新華鎮政府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吳光斌;
照相人員:縣公安交警大隊一名幹警;
聯絡員:楊禮貴。
職責: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對搶險救災現場實施交通管制;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現場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下設交通管制、治安巡邏兩個專業小組)。
(6)網路通訊技術保障組(20人)
組長:張泉龍(副縣長);
副組長:龍源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周招祥(縣電子信息管理局局長);
成員:趙祖旭(電信富寧分公司經理);
馮天文(移動富寧分公司經理);
張兵(聯通富寧分公司經理);
攝像記者:婁芳華;
照相人員:縣國土資源局局、電信局各一名幹部;
聯絡員:儂科偉。
下設網路技術保障、通訊保通保障兩個小組。
職責:負責提供演練所需對講機,並充足電量、編排序號;負責演練期間通訊暢通,安排1~2輛通信搶修車對通信基站進行搶修;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7)醫療救護組(人員20人)
組長:李艷紅(副縣長);
副組長:楊靜珍(縣衛生局局長);
成員:班峰(縣衛生局副局長);
農光城(縣衛生局副局長);
張金龍(縣醫院副院長);
徐文善(縣疾控中心副主任);
醫護工作人員15人;
攝像記者:劉剛;
照相人員:縣衛生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李代艷。
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現場緊急救治和衛生防疫;安排2輛救護車開展救護,同時在團部附近搭建臨時救護所;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8)物資保障及善後安置組(車輛4輛,其中部隊2輛、地方2輛,人員20人)
組長: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
副組長:肖義慶(縣民政局局長);
陳明抒(縣財政局局長);
付聯翔(縣發改局局長);
龍源飛(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潘文明(縣經濟商務和外事局局長);
柏祖斌(縣民政局副局長);
成員:由以上單位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翟正文;
照相人員:縣民政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農榮。
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防汛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9)新聞采訪發言組(人員10人)
組長:肖義雄(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副組長:龍原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成員:由宣傳部、廣電局記者組成。
職責:負責防災減災演練的現場報道、采訪等工作,負責演練對外宣傳、報道,並明確新聞發言人發布新聞;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七、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縣人民政府召集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相關部門領導、仁和村小組村小組長等參加。
(會議時間:定於5月11日9時。會議地點:江口縣政府會堂)。
會議內容:
(1)縣人民政府王毅縣長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參演單位專業隊伍、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民兵應急分隊、武警中隊共40人。負責其他參演單位所需迷彩服、十字鎬、鏟子、鋼釺等器材的准備。
(2)消防武警官兵6人。負責消防車輛、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測儀等設備的准備。
(3)縣公安及交警2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
(4)縣國土資源局30人。負責宣傳資料、標語、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准備,各應急分隊隊旗等工作。
(5)縣衛生局20人。負責2輛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的准備。
(6)縣交通局20人。保證至少2台以上交通標志車輛的准備。
(7)縣民政局12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安置災民相關表卡的填報准備,其中帳篷至少准備3頂以上。
(8)仁和村小組180人。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10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發動、群眾轉移。
(9)縣建設局4人。負責組織指揮演練場地平整和觀摩台搭建。
(10)縣教育局3人。負責參演學生60人的組織和動員。
(11)縣電信公司5人。負責准備電話機10部,現場的通信保障。
(12)縣氣象局2人、縣移動公司2人、縣供電公司8人、縣自來水公司3人、縣水利局4人、縣安監局3人、縣環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13)新華鎮幹部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
(14)參演師生60人。由縣第一中學(縣教育局局負責組織落實好人員及演練服裝的准備。)
參演隊伍共計440人。
3.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定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全站儀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其他各組做好相關准備工作
(二)演練工作程序
1.2011年5月12日9:00時全體演練單位在縣第一中學操場待命
9:10接新華鎮人民政府報告:「因昨夜連續大雨,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資料表明滑坡體與後緣母體裂縫加寬,滑坡隨時可能發生,要求縣國土局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9:15縣國土局領導:
(1)向縣人民政府匯報;
(2)縣國土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全站儀監測點。
9:25縣國土局領導接應急小分隊報告:「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活動性增強,寬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體處於臨滑狀態。建議盡快報告縣人民政府,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0縣國土局領導向縣人民政府報告情況,建議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通知縣地質災害防災應急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仁和村小組集中待命。
9:40指揮部設在太平中學會議室,太平中學體育場為集合地點,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原地待命。
9:50縣國土局局長向指揮部介紹該滑坡地質災害有關情況。
縣氣象局局長報告天氣情況。
縣國土局局長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防患對策及建議。
10:0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組:封鎖進入危險區的縣鄉公路、進入滑坡危險區的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
群眾轉移組:使用音響設備放警報信息或鳴鑼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群眾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應急搶險組,要組織的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其他搶險救災人員一共計150人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師生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及時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醫療衛生緊急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受災群眾安置工作,認真做好各安置點受災群眾的宣傳思想鞏固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10:10撤離開始。
10:25撤離完畢。
10:3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界、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兩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
10:3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鎖、警戒。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受災群眾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0:40指揮部領導到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看望受災群眾撤離安置情況。
10:45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
10:55宣布演練結束。
11:10各搶險救災工作組在現場進行自我總結。
11:20召開演練總結會議。
緊急運送救災物資
救災物資
⑺ 臨沂濱湖在哪屆冬殘奧會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臨沂濱湖(輪椅冰壺)在都靈冬殘奧會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2022年3月4日,萬眾矚目的冬殘奧會正式拉開帷幕,臨沂移動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全體動員、使命在肩,進一步加強保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冬殘奧會的網路安全生產、應急通信和服務保障工作。以最飽滿的熱情,最嚴謹的態度,最務實的作風,為冬殘奧會保駕護航。
臨沂移動領導高度重視,開幕式前,對網路保障情況進行檢查指導,並為全天候值守人員帶來親切慰問。
臨沂冬殘奧會
冬殘奧會開幕式當晚,臨沂移動對干線光纜開展線路巡檢與定點盯防,對核心機房、重要無線基站、光交箱安排人員現場值守,臨沂指揮調度中心實施24小時現場保障與監控,確保網路運行良好。
冬殘奧會開幕式當晚18:00,網路部三級經理蒞臨市公司網路指揮調度中心,參加省公司視頻調度會的同時,詳細了解了網路運行數據和保障情況,並現場指揮冬殘奧保障相關工作。
⑻ 移動公司網路口好乾嘛
好開的。
網路口只要連接在分網口處就可以成功連接。中國移動先後有「動感地帶」、「神州行」、「全球通」、「動力100」、「G3」等品牌,2013年12月公布了4G品牌「And!和」,標志著中國移動4G業務的正式啟動,發展口號是:移動4G,國際主流,快人一步。2019年6月25日,中國移動發布5G品牌標識。
⑼ 余干縣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余干縣人民政府
(2013年5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充分檢驗《余干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效果,卻實提高我縣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應對能力及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防災避災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經縣政府研究,決定於2013年5月28日舉行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為確保此次演練活動圓滿成功,特編制本方案。
一、目的意義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不可預見性,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履行政府社會職責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縣在汛期間曾現多處地質災害及隱患點,位屬省地質災害重災區之一。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40餘處,涉及社庚、梅港、黃埠、楊埠、石口、漁池湖、禾斛嶺、楓港、李梅林場九個鄉鎮場33個村委會。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主汛期,開展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組織領導
為保障此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圓滿成功,特成立余干縣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領導小組:
組長:胡偉 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常務副組長:陳文宏 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副組長:王詩樂 縣人武部政委,張忠 縣公安局政委,戴雄亞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張綠浪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艾向榮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親雲 縣財政局局長,盛新德縣民政局局長,陣軍 縣氣象局局長,李道輝 縣交通運輸管理局局長,吳克儉 縣水利局局長,張小劍 縣環保局局長,盧平 縣衛生局局長,王夢文 縣安監局局長,段百達 縣教育局局長,史俊 縣文化局局長,陣昇平 縣電信公司經理,程朝涼 縣移動公司經理,江欣華 縣人民政府應急辦主任,徐建立 縣公安局副局長,王曉文 縣建設局副局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14個工作組。
1.辦公室(設在縣應急辦)
主任:江欣華 縣人民政府應急辦主任
成員:從相關單位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具體負責處理、協調、督促和指揮演練活動相關事宜。
2.協調組
組長:戴雄亞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
成員:張綠浪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江欣華 縣人民政府應急辦主任,林媛 石口鎮政府鎮長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活動總協調。
3.導演組
組長:王詩樂 縣人武部政委
成員:丁雪龍 縣人武部副部長,戴雄亞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張綠浪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籌劃、腳本編寫、組織指揮訓練及演練現場指揮及指揮部搭建。
4.地質專家組
組長:張綠浪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副組長:吳琳善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朱國輝 國土局應急指揮中心主任、工程師,邱誠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工程師,彭站華 國土資源局勘查規劃設計室主任、工程師
工作職責:負責調查了解災情、險情,根據災情監測組提供的天氣情況和動態監測結果進行分析預測,及時向指揮部提供相關建議。
5.宣傳報道及資料組
組長:余曉明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副組長:李海波 縣國土資源局儲備中心主任,張榮文 縣人武部政工科科長。
成員:從縣委辦、政府辦、宣傳部、人武部、國土資源局、文化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擬制《宣傳報道工作實施方案》,起草領導講話稿,製作並安裝縣城至演練場地道路兩旁可視范圍內和演練場地宣傳標語、展板;負責演練場地、場景和觀摩檯布置,音響安裝;負責編現場的解說詞,演練專題片及範本資料的製作以及涉及演練相關文件資料草擬、收集、整理、列印、發放、歸檔和工作總結的編寫。
6.緊急救助轉移組
組長:丁雪龍 縣人武部副部長
副組長:塗利斌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執法監察大隊長
成員:從縣人武部、國土資源局、地災應急小分隊、民政局、武警中隊、消防大隊、交通局、教育局、水利局抽調人員組成。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轉移災民實施方案》,組織人員救援、轉移災民、學生,轉移物資、牲畜,負責轉移車輛管理調度。
7.災民安置組
組長:彭建成 縣民政局書記
副組長:董結亮 縣國土資源局副書記
成員:從縣民政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建設局、供電分局、糧食局、電信公司、水利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轉移災民安置救助實施方案》和《物資保障方案》,落實災民轉移安置場地,搭建安置帳篷;搶險救災物資的籌備、供應、發放。
8.醫療衛生監督組
組長:周華榮 縣衛生局書記
副組長:湯鳴華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從縣衛生局、疾控中心、人民醫院、國土資源局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醫療衛生實施方案》,准備醫療救助器具及葯品;災民安置點的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等工作。
9.災情監測組
組長:吳琳善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副組長:吳小衛 縣氣象局局長
江波 縣水利局防汛辦副主任
成員:從縣國土資源局、氣象局、水利局等部門抽調人員,並在突情監測組下設地災監測小分隊。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災情監測實施方案》,利用多媒體製作天氣預報和地質災害點監測幻燈顯示圖,並在演練活動緊急會議上按圖匯報;分析衛星雲圖氣象雨量,將監測情況及時上報地質專家組。
10.演練場地協調及群眾工作組
組長:林媛 石口鎮政府鎮長
副組長:彭如玉 縣教育局書記,塗利斌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執法大隊長
成員:從石口鎮政府、國土局、教育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活動模擬場地(王化村後源組)用地青苗補償兌現;對參演群眾和師生的宣傳組織動員;參演道具(含牲畜)的准備、參演群眾善後工作處理及群眾維穩。
11.演練場地平整及觀摩台搭建組
組長:王曉文 縣建設局副局長
副組長:吳國華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從縣建設局、國土資源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觀摩、安置場地平整、觀摩台搭建及善後工作。
12.交通運輸道路保暢組
組長:李道輝 縣交通運輸管理局局長
成員:從縣交通運輸管理局抽調人員組成。
工作職責:制定演練活動《交通運輸保障實施方案》,負責涉及演練活動區域道路保暢工作。
13.安全保衛及道路保暢組
組長:張忠 縣公安局政委
成員:從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制定《安全保衛實施方案》;負責演練活動全過程交通秩序的維護、管制;規劃演練場地車輛停放位置和安全警界限設置;災民安置點的治安巡邏;觀摩團成員及參演人員的安全保衛等工作。
14.接待組
組長:熊芳 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副組長:湯鳴華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從縣政府辦、國土資源局、衛生局、公安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演練活動接待方案》、《演練活動接待指南》,安排觀摩團人員的食宿和衛生、安全保衛等工作。
15.後勤保障組
組長:熊欣健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副組長:齊成農 縣市政管理局局長,胡雄輝 縣供電公司經理,程小華 縣人武部後勤科科長。
成員:從縣政府辦、城管局、供電分局、人武部、國土資源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活動期間所有後勤保障,演練場地供水、供電(動力線)管線架設;完成應急演練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任務。
三、演練內容參演單位具體人數及有關要求
(一)演練內容
(1)災情設想。余干縣石口鎮周邊遭受連續強降雨天氣,位於該鄉湖濱、東灣村附近的山體,在強降雨、土質松動等因素的誘發下,變形發展加劇,逐漸發生崩塌。縣人民政府接到報告後,立即進入搶險救災准備程序,在接到鄉鎮要求支援報告和專家提出啟動縣級預案建議後,果斷決定啟動《余干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縣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以最短的時間趕赴受災現場,組織災區群眾撤離,解救、安置被困人員,對受傷人員實施救護。
(2)演練內容。模擬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後,按照《余干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分迅速組織動員,實施緊急和有序救助,災後群眾生活安排的三個主過程,具體全部的應急程序如下:①預警預報;②國土資源動態監測;③緊急會議;④組織自救;⑤啟動預案;⑥集結出發;⑦戰前動員;⑧啟動救助、地質災害監測處置;⑨安置災民;⑩慰問災民;11演練結束。
(二)演練單位
縣人武部、縣政府應急辦、國土資源局、駐縣武警、消防、地災應急小分隊、民政局、氣象局、交通運輸管理局、水利局、環保局、建設局、公安局、衛生局、教育局、林業局、安監局、廣電局、財政局、畜牧局、電信公司、石口鎮。
(三)參演單位專業隊伍、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預備役部隊及民兵應急分隊60人。負責准備起爆器3個,歐姆表2隻,其他參演單位所需的迷彩服,十字鎬、鏟子、鋼釺等用具。
(2)武警中隊10人。准備每人所需的十字鎬、鏟子、鋼釺等救援工具。
(3)消防武警官兵5人。負責消防車輛、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測儀、登高救援等設備的准備。
(4)公安及交警3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3隻搜救犬的准備,協助國土資源局采購相關爆破器材。
(5)縣國土資源局50人。負責宣傳資料、標語、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准備,購買炸葯10箱,電雷管100個,銅鑼8個,各應急分隊對旗等工作。
(6)縣衛生局10人。負責准備兩輛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
(7)縣交通運輸管理局10人。准備至少2台以上交通標志車輛。
(8)縣民政局10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及10頂以上帳篷的准備,負責填報安置災民相關表卡。
(9)石口鎮20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和群眾發動、場地青苗補償兌現和協調。
(10)縣建設局4人。負責組織指揮演練場地平整和觀摩台搭建,負責准備2台推土機、2台挖掘機參加演練;
(11)縣教育局3人。負責參演學生50人的組織和動員。
(12)縣電信公司3人。負責准備電話機10部,現場通信的保障。
(13)縣氣象局2人、縣移動公司2人、供電分局10人、自來水公司3人、縣水利局4人、縣安監局3人、縣環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14)石口鎮組織工農村村組幹部 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青苗費補償的協商兌現。
(15)參演群眾100人。由梅港鄉和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其中:群眾演員50人及群眾代表50人,並落實好演練服裝。
(16)參演隊伍共計332人。
(四)參演要求
(1)各參演單位具備制式服裝的需著制服,其他單位統一著裝迷彩服,村、組幹部、群眾按農民要求著裝。
(2)各參演單位需在5月15日前提供相應的標志、符號標實給後勤保障組,統一佩帶由國土資源局制發的隊旗。
(3)各參演單位自備車輛、器械、物資,確保預演及演練正常進行。
(4)各參演單位必須按規定人員及時間要求參加預演及演練,確保任務圓滿完成。
(5)涉及制定相應工作方案的工作組須於5月10日前將方案送宣傳報道及資料組備案。
四、訓練、演練階段劃分
(一)准備階段
4月10日—20日,演練場地選址及論證,確定演練場地,擬制初步方案。
4月29日—30日,向省國土資源廳及市人民政府書面匯報演練方案,演練場地規劃及策劃;縣人民政府組織召開協調會議,研究方案,明確任務,組織參演單位前往演練場地現地勘察,受領任務。
(二)分業訓練階段
5月10日—22日,各參演單位完成本單位分業訓練。
(三)協同訓練階段
5月23日—24日開展協同訓練。5月25日演練綵排。
五、演練時間、地點、方法和原則
時間:5月28日(星期二)。
地點:梅港鄉王化村委會後源組。
方法:在演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採取統一組織、實景演練、上導下演的方式實施。
原則: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迅速、措施果斷;部門配合、分工協作;整合資源、軍民結合。
六、演練總結
演練結束後,宣傳報道及資料組負責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及時向上級業務部門書面匯報演練情況。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