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移動成立20周年口號
奮斗20載,整裝再出發。
20年來,中國移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認真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堅持創新發展,堅持服務社會,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
20年務實創新,中國移動成功將信息通信從少數人享有的稀缺資源,變成惠及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一流公共基礎設施;20年砥礪奮進,中國移動面對人民大眾、各行各業對信息通信的迫切需求,准確把握技術機遇,不斷推進合作創新,為廣大客戶提供了多樣化、個性化的業務與服務;
20年跨越發展,中國移動全力推動數字化創新,竭力以信息化、數字化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成為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主力軍。
(1)中國移動網路強國萬物互聯擴展閱讀:
中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454萬個,人口覆蓋率超過99%,其中4G基站超過302萬個,是全球最大的4G精品網路;加快建設覆蓋全國、技術先進、品質優良、全球領先的5G精品網路,建設開通5G基站超8萬個,在50個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
為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化服務布局,發揮好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中國移動強化業務創新,聯手合作夥伴加強內容和應用開發。
努力為客戶提供移動互聯網、物聯 網、位置服務、電子商務等領域豐富多彩的信息服務,有力推動了「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促進了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
㈡ 告別傷心處,中國移動應如何全業務運營
物聯網是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路的融合中,被稱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與其說物聯網是網路,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通信行業內專家普遍認為,5G網路一旦正式商用,將有望撬動規模達萬億元的物聯網產業。全業務是指同時經營移動、固定、數據網路,全方位開展接入服務、通信業務、增值業務、內容應用的運營模式。全業務是有效連接物聯網的管道,也是推動物聯網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的介面。2013年12月4日,中國移動終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固網寬頻牌照,從那時開始三家運營商在4G時代正式進入全業務領域競爭。物聯網時代開啟以來,中國移動以萬物互聯為目標,制定了中國移動十三五戰略規劃,即大連接戰略。作為通信行業的主導營運商,經過四年來全業務運營發展,中國移動依然沒有擺脫弱勢,特別是除無線網外的其他業務。
寬頻是連接家庭業務最近的節點,而專線是連接政企業務最近的入口。在萬物互聯時代,可以說拿到了專線和家寬的介面,也就抓住了政企和家庭客戶競爭的關鍵。無論是互聯網專線、數據專線、語音專線,抑或IMS和家庭寬頻,這都是全業務中的關鍵業務,更是獲得萬億連接規模的有效階梯。而且這些業務也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高價值業務,為兩者既創造了高額的營收和利潤,也為其贏得了大量附隨業務、應用和客戶,比如:專線+平台、專線+終端、專線+號卡以及家寬+號卡等。
如果說無線網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痛點,那麼全業務就是中國移動的傷心處(有些不太樂觀)。雖然中國移動的寬頻份額超過了中國聯通,客戶規模位居第二,但是通過無線收入大量補貼家寬而獲得大量客戶,可想而知,中國移動的家寬ARPU是最低的。但是這並不是說搶占行業份額不對,後面將會加以說明。所以,無論是站在為企業自身創造價值,還是打擊友商核心利潤點的角度,或者站位更高,從講政治的角度說是促進國家倡導的提速降費,抓好全業務運營,補缺競爭短板,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中國移動2017年和2018年工作都強調了「四輪驅動」融合發展,各個省市移動公司也將專線+家寬列為KPI考核。
一、大力拓寬規劃建設視野
改變傳統的依據單一業務評估投資回收期的思路。對於戰略性或者重要的戰術性全業務項目,從萬物互聯的角度,就要一張藍圖繪到底,統籌考慮所有業務和潛在應用,包括無線網,打造全業務競爭資源儲備,擴展客戶消費需求,並通過全業務增強客戶粘性,築牢客戶轉網壁壘。從長遠考慮,告別一直以來的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標準定盈虧的模式。
這里試舉兩例。如藉助住建局的揚塵監控需求,在建小區的揚塵監控系統使用的專線管道,等到小區建成後完全可以直接轉變成家寬管道。這樣一舉兩得,既贏得了專線業務、又節約了建設資金,更重要的是獲得了發展家寬的先機。又例如像各地大力推動的「平安城市」,政府牽頭在各個街頭巷尾設置監控視頻,這其中既包括的專線,也包括了平台,是典型的專線+平台模式。因為是民生項目且一次性投入較大,政府一般通過分期支付使用費(租賃模式)或者通過PPP模式購買,專線和平台使用費價格都相對較低。按照中國移動的評價模式,這種不能在投資回收期內收回成本的低價值項目,不能投資。如果僅僅考慮項目本身,或許不值得投資,因為此時的專線單價可能只有幾十元每月或者十幾元每月。再加上維護成本,完全是虧本的買賣。但是如果考慮到,利用政府支持的絕好機會補建城區的傳輸網,為後續的5G+NB以及加寬建設預留充足的傳輸接入口,畢竟5G+NB站間距更小,而且中國移動的傳輸資源相對匱乏。這種項目是非常值得投資的,可以說短期內投資價值有限,但是長期來看就具有戰略性。
二、進一步優化組織架構
中國移動拿到固網寬頻牌照後,三家運營商正式開展全業務競爭。一些移動省市公司的專線和IDC等業務放在政企客戶部或者集團客戶部管理和運營,但是作為全業務中重要一員的家庭寬頻卻放在大眾市場管理和運營。更有意思的是,在家庭寬頻外單獨設置了政企寬頻,並由政企客戶部門管理,目標群體為沿街商戶。這樣就實質上造成了營銷、施工和維護分別屬於不同部門和人員管理。相對應地,網路和工程部門以及施工隊伍和代維隊伍的支撐能力保障就可能匹配出現問題。
如何建立起以客戶為導向的規劃建設、營銷管理、支撐保障和產品體系,是按照前端+後端進行劃分,還是按照管道+內容進行區別,目標就是統籌運營管理,建立起對外部市場快速反應,內部運作高效經濟,最終提高公司的投入產出比,推動物聯網快速上量上規模,形成大市場+大網路+大IT支撐+大團隊管理的模式。實際上中國移動也一直在嘗試優化調整。
三、有效平衡量質關系
在5G+NB時代,物聯網是未來,全業務具有戰略性。是不是可以考慮借鑒學習互聯網企業的運營和管理經驗,通過低價虧損贏得客戶並培育品牌。如今已是BATJ中重要一員的京東,曾經就因為大力建設自營倉儲和物流導致長期虧損,並且通過39元包郵,然後慢慢提價為59元包郵,直到現在的99元包郵。現在又開始了PLUS會員捆綁,培養客戶粘性。既培育了京東全國領先的而且也是全國第一家「當日達」、「隔日達」的快遞口碑和平台品牌,又贏得了一大批高端客戶。就這樣京東成了僅次於淘寶的第二大網購平台,也成了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現在來看,京東當時的選擇就具有遠見性和戰略性。
當然,中國移動正在大力呼籲提升企業價值,保護行業價值,而且很多省市移動公司都開始考核利潤和利潤率。這個時候說起敢於降價,敢於虧損,或許不合時宜。但是從培育自身品牌和打擊對手的雙重角度考慮,對於戰略性業務就要敢於投入,敢於競爭。這里再次強調一下,對於戰略性業務要敢於降價競爭。互聯網金額、滴滴打車、共享單車以及移動支付等都是這樣的燒錢搶佔用戶規模和行業份額模式。中國聯通聯合騰訊推出大王卡是基於這個道理(近期多家新聞媒體報道,騰訊王卡已經發展了超過5000萬客戶,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客戶規模),中國電信在多個省市推出39元不限量套餐後,又開始推出29元不限量套餐,其實也是這個道理。現在中國電信聯手網易正在推網易紅卡,實質也是基於這個道理。因為在中國聯通和電信看來,無線網是中國移動的高價值和核心利潤區,實際上也是如此。
四、積極拓展業務新領域
專線+家寬是向全業務運營的切入點,也是推動物聯網發展的關鍵介面業務。專線+家寬可以實現對家庭客戶生活需求的全面滿足和對企業生產需求的全面覆蓋,同時在政企和家庭市場進行立體布局,實現橫向+縱向全面增長,開展新業務開發和客戶需求深度拓展,才是全業務運營成功的關鍵。
既要提高整體運營能力,又要提高新業務開發能力。未來的全業務競爭必然將由傳統的賣通道,包括賣語音、賣終端、賣介面、賣帶寬,過渡到賣內容,包括賣鑒權、賣資訊、賣數據等新業務。這就要強調跨業融合,相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這正是包括中國移動在內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弱勢所在。反觀國外運營商,早已經開始合縱連橫,通過投資入股以及並購的手段,搶占行業制高點。雖然三家運營商都相繼成立了互聯網和投資等子公司或者分公司,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目前仍然沒有推出引領潮流的內容或者應用。騰訊網卡、網易網卡,或許將為行業帶來新的改變。新融合、新業務、新概念等有助於物聯網發展的業務應用亟需創新開發。
當然萬物互聯礙於物聯網發展速度,以及全業務運營還面臨著流程太長、系統支撐薄弱,以及前端客戶經理、中端產品經理和後端項目經理相互協同,公司內部涉及網路、工程、財務、采購等多個條線相互協作等溝通問題。但是在5G正式商用之前,無論從大處著眼,還是從小處入手,「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格局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
㈢ 中國的5G技術發展得怎麼樣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浙江公司董事長鄭傑介紹,我國在全球最早啟動了5G試驗,主推的5G技術方案已有多項納入國際標准。「2G時代我們是『跟隨』,3G時代是『突破』, 4G時代是『同步』。到了5G時代,中國完全有望厚積薄發,進入全球5G產業的『第一梯隊』,實現全面『領跑』!」他說。
「5G移動互聯網的目標就是實現萬物互聯,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首席執行官洪曜庄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移動互聯網的數據量將提升7倍,屆時將有300億個設備實現移動互聯,其中70億個在中國。
㈣ 中國移動未來的5g,世界萬物互聯,你看好嗎
世界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但中國移動只是5g運營商而已,說是它的就有點過了。
㈤ 4G改變生活,那麼5G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4G正方興未艾,中國早已布局5G。我國的科研團隊全力攻關,已經把中國標准變為全球的5G標准,中國互聯企業已經為5G的市場化應用做足了功課。
5G時代中國已後來居上領跑全球!這是由於,作為中國無線標準的倡導者、全程參與者和主要貢獻者,華為,這個獨具慧眼的民營創新公司、世界500強中的佼佼者,不僅為中國能3G跟跑、4G並跑作出了巨大貢獻,還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實現中國領跑!華為推出的新波形、新編碼等基礎核心技術已被國際組織採納為全球統一標准,時延、用戶速率等關鍵指標遙遙領先,並正推動車聯網、智能製造等行業應用發展。於是,4G已引領中國邁向世界網路大國,5G將引領中國成為網路強國。
如果想要深究5G對未來生活的影響,一定不能僅僅著眼於5G這個單一技術。
㈥ 5G網速有何特點
「5G網路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寬的帶寬,預計5G網速將比4G至少提高10倍,只需要幾秒即可下載一部高清電影,能夠滿足消費者對超高清視頻、VR等更高網路體驗的需求。
歷經20年的發展,中國移動通信產業由1G、2G時全盤引進,到3G時代「突破」、4G時代「同步」,中國無線移動通信產業已經成為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話語權的高科技領域之一。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無論是運營商水平、設備製造水平,還是研發水平,中國無線移動通信產業將走在世界前列。業界已經形成這樣的共識:在5G核心技術創新的競爭領域,我國通過資源整合、聯合創新、重點突破、商企攜手,就有望實現中國5G「引領」,為實現網路強國、提升我國在國際信息通信領域的影響力貢獻力量。
㈦ 中國加速5G戰略布局和建設速度,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加快5G部署是為了發展行業應用提速。作為國家信息網路的“基建”,第5代通信技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影響了。做好5G的布局和建設,才能在互聯網+人工智慧時代有著有力的支撐點,才能幫助各行業迅速的實線產業升級和改革。我們都知道中國現在的發展戰略就是科技強國,要是要把國家的科技水平提上來,把社會建設成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把生產力水平提上去,把人民的幸福度提上去。在這樣的背景下,5G必須要盡快落地,其它行業才能有所高速發展。
㈧ 如何看待互聯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互聯網行業持續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行業持續快速發展,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網路速率不斷提高,固定寬頻網路下載速率接近全球第一梯隊水平,信息消費蓬勃發展。當前,要牢牢把握網路強國建設新要求,抓住5G發展的新機遇,推動我國互聯網發展再上新台階。
中國網路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網路加快演進升級,萬物互聯新基礎日益堅實;企業競爭力不斷攀升,市場新興主體快速成長;融合應用持續深化,經濟新動能顯著增強。
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高速增長
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高速增長,網民規模超過7.7億,4G用戶接近11億。物聯網終端用戶達到4.3億。移動應用日益豐富,移動APP累計超過400萬款,覆蓋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即時通訊、網路購物、在線政務服務等用戶均超過5億,移動用戶月均使用流量近4G。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近年來,互聯網與生產服務各領域加快融合,促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2016
年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2.6萬億元,同比增長18.9%,顯著高於GDP
增速,佔GDP的比重達到30.3%,同比提升2.8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已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對GDP增速的貢獻已達到69.9%。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7.2萬億元,在GDP中的比重達到32.9%,總量位居全球第二。
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形成了引領發展的優勢
在消費領域,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形成了引領發展的優勢。網路零售額佔全球40%,信息消費規模達到4.5萬億元。在生產領域,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規模化商用,有力支撐了智能化生產、協同化製造、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的新模式、新業態的推廣應用,助力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工業互聯網實現「三位一體」
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新階段,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要載體,是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和智能化發展的基礎。與互聯網主要連接人相比,工業互聯網主要是連接物,並且終端也更多。工業互聯網更加強調行業個性與企業內聯網,著力實現通信、計算、控制的三位一體。
近年來,我國連續出台網路提速降費、IPv6規模部署、互聯網+、人工智慧、分享經濟、工業互聯網、信息消費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夯實了網路基礎,促進了創新發展,營造審慎包容的監管環境。隨著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我國網路基礎設施水平實現躍升,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互聯網企業高速成長,互聯網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逐步顯現。
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
我國互聯網行業仍將持續快速發展,並且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推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包括,網路速率邁入20M時代,信息消費蓬勃發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創新不斷深化,智能零售、電子競技、產能共享等新熱點持續涌現;行業生態加速重構,互聯網企業國際化拓展取得積極成效,投融資持續活躍;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法律體系頂層架構基本形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網路環境日益清朗。
我國互聯網持續快速發展,其背後與我國網路設施的演進升級、行業規模的發展壯大、新興業態的持續迸發、資本市場的助力推動、營商環境的不斷完善等關鍵要素支撐密不可分。
目前來看,從2016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二季度,互聯網行業發展景氣指數和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都保持了整體向上的態勢,說明互聯網行業持續增長,實體經濟穩中向好,兩者協調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推動互聯網創新發展
要牢牢把握網路強國建設新要求,推動我國互聯網發展再上新台階。要堅持創新發展,抓緊突破前沿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應用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構建起充滿生機活力的互聯網創新生態體系。
加速到來的5G將開啟萬物互聯的新時代。5G發展的主戰場在應用領域,將孕育更多新興互聯網服務,重塑傳統互聯網產業發展模式,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互聯網企業應積極挖掘5G應用的新方案,促進5G與垂直行業融合應用發展,加快將創新成果技術優勢轉化為先進生產力。
互聯網應堅持融合發展,促進產業數字化
互聯網行業還應堅持融合發展,促進產業數字化,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打造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堅持共享發展,加快網路應用普及,縮小數字鴻溝,提供更高效、更放心、更普惠的信息服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安全發展,加強安全法規、制度、技術體系建設,全面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路數據、個人信息等安全保障能力;堅持開放發展,促進技術開放、平台開放、產業開放,努力打造跨平台、跨行業、跨國界的開放型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