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戒掉手機去認真學習
關鍵問題不是如何戒掉手機,我們的關注點應該不是放在手機上,而是放在如何促進人際連接上,以更好的促進學習行為的發生。
為什麼這么講呢?
因為學習同樣需要人際聯系,學習不是一項單獨的活動,學習不是閉門造車,就像有一句話所揭示的:學習的本質是社交。
比如,學習需要同伴,學習始於模仿,學習源於反饋,學習需要以教為學,這些都跟人際互動有關,都需要跟人發生關系。
當你一個人的時候,當你沒有跟更廣大的人群產生互動,當你感受不到意義,你更有可能埋首手機不能自拔,學習何從談起呢?就像那句話,有時候不是你懶,而是你太孤獨!
我們逐一來看。
或者說,學習需要對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都需要有一個人跟你一起碰撞。
當你一個人在家裡閉門造車,跟找一個跟你水平相當的夥伴相互切磋,後者的效率會遠遠大於前者。
哪怕是一個跟你水平並不相當的人,也會給你帶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啟發。偉大的相對論就是愛因斯坦在一個咖啡館里跟一個並不懂物理學的人對話的時候啟發出來的。
現在流行的社群學習,如果沒有老鐵、沒有戰友、沒有夥伴,那還能稱之為社群學習嗎?
自律和他律有時候都得仰仗同儕的力量。
耳濡目染,有時候得靠同伴。
著名的量子物理學家海森堡認為,科學植根於交談。
我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朋友在賣書,感覺很不錯,最主要我覺得這個朋友很厲害,從2015年開始做在線教育,3年時間做到了國內某個細分領域的第一,年營收過億。
我想他的書一定很有料,便買了幾本回來,不過初看之下並沒有多少感覺。這個人在重慶,於是我便買了張機票直接飛重慶當面請教。他幫我做分析做診斷,給我提供了很多中肯的開腦洞的建議,可以說價值百萬。
回來我再翻那本書,發現他講的東西,原原本本都寫在上面,白紙黑字清清楚楚。但是,如果不是經過他一番現場講解,我還真的看不懂。
因此,能當面請教,最好當面請教,這就是近距離的貼身式學習,相比於純粹的看書要來得更為直接有效。這樣的學習,也會更加有趣有料。
成功為什麼是扎堆的?因為高手在一起,他們相互之間會相互影響、相互塑造,學習有時候就是一種「耳濡目染」。
B. 應該如何讓小孩子不迷戀網路和遠離手機
先問問本人,孩子為什麼會對手機和網路那麼痴迷?是不是家長本人平常就有放不下手機的習氣?
七八歲的孩子正是塑造良好習氣的關鍵期,這個時分假如催促他養成愛學習的習氣,以後他的學習就不用太過操心。反之,則肯定會給孩子養成諸多不好的習氣,再改就很難。作為家長,曉得哪些習氣更好,就應該嚴厲催促孩子養成,而不是由於孩子心情不佳就做出退讓,假如那樣,還要家長何用?聽任孩子本人生長唄。假如不可以為孩子擋過別人生的八十一難,就如今逼他學會七十二變!
C. 怎麼戒掉手機癮
要想戒掉手機癮,第一步是要自己的內心有這個強烈的想法,真正的還是要靠自己的內心,在自己的內心要能理解時刻拿著手機低頭看對自己的身體是不利的,對自己的眼、手、頸等等都會帶來後患無窮的毛病,如果自己不能認識到這一點,沒有想戒掉的決心,那就是再好的方法也是無用的方法。第二步制定戒掉手機癮的計劃,當然我們要戒掉的是癮,而不是說手機一下都不能看,給自己的計劃不能過於嚴格,不碰手機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把手機只用作電話聯系,其它的看視頻的和玩游戲的終端全部刪除,這樣拿起手機沒有可看的東西也就不會看了。第三步是不能讓自己太空虛,要找事情來充實自己,不能讓自己沒事做,可以讓自己的適當的出去鍛煉,比如打羽毛球或和朋友聊天,充實了自己就不會總想著玩手機了。
D. 人們要是離開了手機和網路會怎麼樣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普及,手機和網路已經開始充滿在我們的生活中,現在甚至連小孩就從小會使用網路,而老人們也為了不被時代所淘汰也開始在學習並且適應網路,可以說這是個全面網路的時代。
我個人覺得離開了手機和網路其實人們的生活會非常的不方便。首先,我們用手機和網路用來聯系別人,如果沒有了手機和網路,那麼我們就無法及時聯繫到我們想要找的人,通訊不發達其實還是很不方便的,就像古代一樣,可能相隔兩地的人要交流起來就需要飛鴿傳書,幾天幾夜才能收到對方的消息,不及時,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沒有手機和網路聯系別人我們真的很難生活,一切都會慢下來。
第二,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是靠網路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比如說網路就是一個很強大的操作,我們不懂的都可以度娘,很多學習知識啊,生活常識啊,地圖啊,都是可以網路的,但是如果沒有了網路,我們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也不方便。
第三,沒有了手機和網路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無聊,沒有了外界的消息,沒有了娛樂的途徑。
總而言之,在這個時代,我們是需要網路和手機的,因為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也方便我們聯系,但是也要注意用網路和手機的時間,要適當利用,不要過分沉溺,別讓好東西起到了反作用。
E. 怎樣才能防止自己沉迷於網路
別讓自己無聊
把自己每天的時間合理安排好,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抑或是生活,別讓自己過於悠閑無聊,一旦無聊肯定會上網的,一來二去肯定會沉迷其中。
02
每天提高一點點
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每天給自己定個小計劃,每天提高一點點成績,這樣一來,你的注意力會完全放在學習或者工作中,自然會遠離網路了。
03
手機離你遠一些
把你的手機放在理你學習亦或是工作遠一些的地方,不要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並且學習與工作的時候把手機調成靜音模式。
04
閑暇時間健身
在你休息的時間里,或者是可以放鬆的時間里,可以去健健身,比如跑跑步或者散散步,亦或是做做瑜伽之類,還可以養養花,或者是其他興趣愛好的培養,你就不會沉迷網路的。
F. 如何遠離手機防止玩上癮
曾經我也是個手機依賴症重症患者,每天清晨起床第一句:我的手機在哪裡。每天24小時巴不得和手機貼在一起,一有空就打開各種app,還美其名曰碎片化學習,其實很多內容過目就忘了。尤其有段時間某音異軍突起,突然大火起來,一點開,不知不覺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閑暇時間刷一刷也就罷了,有時候工作deadline快到了,還是控制不住兩只手,不,兩只爪子,悄么地就要去拿手機。直到後來換了個工作,手機成了重要的溝通工具,這時候不得不時時刻刻看著手機,發消息打電話拍照片拍視頻剪輯視頻。嗯,成功戒掉了手機依賴,下了班甚至不想再看到它。所以,我的總結就是:第一、自己的潛意識里別把手機當成娛樂工具,最好也別當成學習工具,學習可以看書看Kindle看平板看電腦等等,它就是個打電話發信息的;第二、別讓自己太閑了,當你心裡沒壓力肩上擔子輕的時候,自我約束力就弱了,可以適當增加自己的工作內容,或者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
G. 不迷戀手機,從我做起方法
公交車上,路上,飯桌前,最常看到的就是人人拿著手機吧。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那麼如何戒掉手機癮呢?今天就來教大家幾招。
手機依賴症,你有沒有?
你吃飯的時候有沒有玩手機?走路的時候有沒有玩手機?是不是總想拿著手機上網、看電影、聊天、游戲、刷朋友圈?不管手機響沒響,亮沒亮,在幾分鍾或者十幾分鍾之內,都會把它拿過來看一看?如果手機沒在身邊,還會感覺坐立難安?
如果這些症狀你都有,表示你已經患上手機依賴症了。醫生分析,這類人群,一旦手機沒電或忘帶手機,就會出現心理上,甚至是生理上的種種不適,他們必須機不離手,才能獲得安全感。
醫生稱,長期過度使用手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身體疾病症狀和心理疾病症狀。身體疾病症狀包括眼球脹痛、視物模糊、視疲勞、眼乾、眼澀;頸部疼痛、肩僵脖痛、手指發麻、腰酸背痛;焦躁不安、睡眠不穩、失眠、情緒低沉、無精打采、暴躁易怒等。
如何戒掉手機癮?
1、減少手機作為工作工具的時間
如果有重要的事情找你,他們一定會打電話!與其為了秒回那些不緊急的信息浪費了自己大量的注意力,還不如關閉微信、微博的新消息提醒。工作時,用 QQ 及郵件,無需守著手機。男女朋友聊天或者與朋友插科打諢的閑聊,在休息的時間集中回復。
2、微信消息打開免打擾功能
很多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群,有的群十分活躍,每天消息不斷,還不時有土豪發紅包。不斷查看群消息,搶個幾毛幾分的紅包只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建議對所擁有的群進行一次精簡整理,將非工作群打開消息免打擾。關注的公眾號內容,在閑暇時間翻看一下推送,好的文章收藏起來反復看。
3、刷朋友圈不如約見面
每天不刷朋友圈,生怕跟不上朋友們的節奏。但當你習慣不看朋友圈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你錯過的都是無關緊要的消息。假如真的關心某位朋友的近況,那就偶爾專門點開他的朋友圈查看一下就好,但更好的方式是約出來聚一聚,更能增進感情。
4、學會給自己斷網
在需要專注工作、陪伴家人的時間里,建議大家給自己斷網,手機也要打開免打擾功能(可將幾個重要電話列入白名單)。放下手機,和爸媽聊聊家常,與伴侶一起做飯、散步,與孩子一起讀書、玩游戲。面對面地與所愛的人溝通和交流,這才是真正幸福美好的事情。
5、刪掉不常用的軟體
刪除一些不常用的應用,很多購物、旅行、理財、游戲、微信、QQ 等 APP 太多,會影響手機的運行速度。對於推送信息,如果對我們沒有用處,那就是干擾,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屏蔽或者取消關注。
6、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機
睡前和早上醒來,是手機依賴症最容易病發的時段,所以要特別提醒大家,在這兩個時段,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
H. 鍛煉為什麼可以防止過度使用手機
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電腦網路已成為21世紀重要通訊和娛樂的工具。電腦網路的存在激發孩子們好奇心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患,有很多孩子沉迷於網路游戲耽誤了學習和休息時間,影響了學業。臨床心理醫生認為,長時間玩電腦游戲,會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引發頭昏眼花、疲乏無力、雙手震顫、視力下降等症狀;還會在孩子心理上產生一系列變異,會逐漸形成網路依賴心理,導致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食慾下降、行為異常以及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等。
一、青少年沉迷於網路游戲的原因:
1、不良的學業成績很容易受到老師的批評和父母的責備,由此產生的挫敗感,促使青少年轉而尋求其他方式緩解學習壓力,而網路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需要。
2、沉重的學業壓力和家長的過分保護,使得獨生子女往往沒有時間和機會去發展同伴關系,因此他們內心的苦惱常常無人分擔。
3、現在很多孩子不是生活在單親家庭,就是父母太忙,根本沒時間和孩子相處,也很少從心理上真正關心孩子,認為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就是愛,殊不知,孩子會逐漸產生孤獨感,將注意力轉向虛擬世界,從中尋求成就感和歸屬感。
二、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網路游戲的預防作用:
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可以從時間、空間和生理三個方面來避免青少年的網路成癮。第一,從時間上,體育運動「佔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也就減少了上網的時間,而且,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一般交際比較廣泛,參加的社會活動也較多,這樣就不容易沉迷於網路的泥潭之中。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比一般學生要參加更多的學校活動和社會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個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調整和發展,性格比較外向,更多的參加社會交往等活動,從而可以降低網路成癮的發生;第二,從空間上,學生在運動場上暢快的釋放自己身體和心理的能量,享受運動的快樂,宣洩不良情緒,能夠達到消除心理緊張,放鬆身心,調節心理狀態的目的,從而直接給人帶來愉快和喜悅,調控人的情緒。運動場上學生參與各種體育活動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也能讓他們感受到運動場上鬥智斗勇,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樂趣。而網吧那種偏僻黑暗的室內環境以及網路的虛擬環境與學生張揚、陽光的個性是格格不入的;第三、從人體運動的生理學角度看,運動作為一種應激刺激,導致人體釋放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內啡汰、腦啡汰和其他神經汰,進行適宜科學的體育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免疫力,預防一些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發生。同時人體運動的興奮性可以從大腦傳至肌肉,也可以從肌肉傳至大腦。肌肉活動積極,從肌肉到大腦傳遞的沖動就多,大腦的興奮性水平就高。情緒就會高漲。體育鍛煉之所以能有效調解人的情緒,正是這個道理。還有,國外有位精神病專家研究發現,慢跑一段時間後,人體大腦可以分泌一種心理「愉快」素——β—內啡汰,這種物質能使人體保持一種很好的心理狀態,預防和改善軀體疾病和心理疾病。由此可見體育活動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體育活動能使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嘗試到體育鍛煉帶來的愉快、競爭的刺激、合作的歡樂。體驗到勇敢與頑強、勝利與失敗、挫折與勇氣、拚搏與成功所帶來的興奮與快樂。
三、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做的幾點事情:
1、學校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學校要積極地開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定期舉辦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競賽和體育節等活動。培養和積極引導他們參加小規模的體育競賽,豐富他們的體育生活,以吸引他們花更多的時間投身於體育活動,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和興趣,從而使他們能自覺、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為今後的自我鍛煉奠定基礎,不斷強化網癮學生的體育意識。
2、家庭要和睦,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的成長,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搞好學習和和社交能力,使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生活。家長應耐心勸說孩子正確對待電腦游戲,不要被游戲程序弄得廢寢忘食。家長在干預方式上切忌粗暴、簡單化,避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應結合實例講道理,曉之以利弊。家長限制使用電腦的時間,盡可能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加強同父母、老師及同學的情感交流。
3、社會上要充分發揮社區文體活動和現代傳播媒體的作用,鼓勵並組織網癮學生參與社區體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並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來。利用社區文體活動和傳播媒體,把網癮學生投入到一個多姿多彩的體育世界裡,使他們能夠經歷體育運動復雜多變的情感體驗,滿足並豐富學生的精神需要,形成良好的體育氛圍,激發他們對體育運動的激情。
I. 作為大學生如何正確利用手機
手機也是當今社會尤其敏感的話題,手機作為一款智能化通訊工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微信等社交軟體也是當今社會人與人互相了解的有效途徑之一,手機網路在生活中也是有利有弊,合理使用,可以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但對於大學生來說,年齡小自製力不強,往往都是以娛樂游戲為主,給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如果不合理使用手機有可能影響大學幾年的學業。
正確利用手機方法:
第一、合理安排用手機時間,健康用手機,綠色上網,不當低頭族,是當代大學生正確用手機的方式方法。電話只是生活一部分我們在玩電話的同時,千萬不要被電話玩了。
第二、閱讀書籍時不要邊讀書邊看手機,分散注意力,當我們備考時某些知識點不會,不要急於用手機幫助自己思考,更重要的是自己鍛煉自己的大腦,不要產生依賴。
第三、不要用手機消磨時間,刷視頻啊,微博,網購等,不妨在閑暇時間多做運動,多鍛煉身體,也不是打游戲就能讓身心更加愉快。
第四、不要下載安裝過多軟體,手機網路錯綜復雜,一不小心就會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平時不怎麼用的軟體最好卸載了,手機軟體多了,手機運行速度也會變慢。
第五、睡覺時禁止帶手機上床,培養自律的生活作息。使用手機時考慮周圍環境,音量不要太大以免影響他人,同樣也損傷自己耳朵。
J. 大學生如何做到自律,逃離手機
現在手機成了每個人的必備品。生活中完全是沒有辦法離開手機。有不少大學生也沉迷於玩手機,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上,要麼是玩手機游戲或者看劇,要麼就是刷微博,刷朋友圈。
該如何逃離呢?完全逃離是做不到,但可以逐步減少用時間的頻率。
還可以給自己設置最長路徑用手機,比如上課、學習的時候不帶手機,放在宿舍里,或者放在舍友身上。平時用來打發時間無意義的app刪掉等等,都可以用來約束自己用手機。